| 人物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物 > 访谈 > 正文

对话东风日产副总经理——走向前台的周先鹏(3)

2015-07-17 09:58出处:V讯网 [原创]责编:石腾

  统一思想下的“标准化+持续改善”管理体系

  吴迎秋:对于企业高层的管理,有没有一些自己特殊的思路或经验?

  周先鹏:我的想法是一个团队能不能好首先是看核心层。高管层面需要两级管理,同时也要依靠层层带动、层层传递。

  如果核心层市场意识不到位,没有一个正确的态度、坚定的信心,负面传染性也很强。我负责安全生产时也说过,安全事故也是有传染性的。无论是正面还是负面情绪,传染性很容易叠加,叠加以后释放出来的无论是正能量还是负能量,都远远超出我们的预期,真的会形成一种一加一大于二的效能。

  我一直主张不能用同样的口径管理:对员工我们以正面激励,提升事情为主;但是对核心层我们应该以问题意识为主。有问题实际上是发展过程当中一个很正常的过程,最怕你对问题麻木不仁、视而不见。有问题我们能够正视问题,从现实出发去形成一种解决问题、发现问题的机制,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我们接近目标的过程。

  吴迎秋:企业管理有时候寻找问题是基础,解决问题才是根本。在解决问题上运用何种方法非常重要,您在管理企业中解决问题的途径或者方法是什么?

  周先鹏:在工作中我给人的印象是比较严厉的,但不代表独断。我希望在企业中培养一种良好的责任意识氛围。就是相互找出问题、解决问题,彼此抱着一种感激的心态。并不是说我给你找出问题就说明你做得不好,而是说你可以做得更好。

  这个观点大家一定要树立起来,只有坚持这种持续改善的态度、有这种作风,而且有相应的工具去运营,企业就能够持续地提升。饭都是一口一口吃的,任何从来不可能一口变成个胖子。

  吴迎秋:能不能对管理模式进行详细阐述?

  周先鹏:如果提炼的话就是“标准化加持续改善”。我在东风南方时,随调了一名主管IE(工业工程)的科长过去,让他先管标杆店,其实东风日产的标杆店也是日产全球的标杆店之一,更是东风南方的标杆店。我要求他们把标杆店做一个解剖,派他们一个小组在那里。大概是两个多月以后,他们形成一个报告,把现场的IE改善方法进行了标准化加持续改善。

  所谓标准化,实际上就是把已经形成的好的东西固化,固化下来才可以传承,才可以把个人的优点变成集体的智慧,这是一笔财富的传承。

  所谓持续改善就是首先标准固化,在这一基础上进行改善,这种PDCA(PDCA循环又叫质量环,是管理学中的一个通用模型,运用于持续改善产品质量的过程)式的循环,才能保证标准转一圈企业就能提高一部分,假以时日,企业的水平就不至于说领导重视就上去了,不重视立马就垮下去了。所以标准化加持续改善是企业发展的两个轮子,缺一不可。

  吴迎秋:我注意到你将标准化与持续改善进行了拆分,这是两个环节,那么如何处理“固化”与“改善”两者在运作中的关系?

  周先鹏:如何处理好两者的关系,与企业能否健康地走下去有重大的关系。所以当时我请他们把标杆店做一个解剖。

  两个多月后他们形成一个报告,列举了很多例子,例如过去经销商只是销售现场,但现在是营销端,是跟顾客打交道的第一战场。标准化能否在与顾客打交道的层面来运营?特别是它又分成两块,比如经销商内部是后台,直接跟客户打交道是前台。在这里面能不能找到更大的生存空间?

  第二天中层的结论是可以有很大的改善空间,我说准备开始做。通过这种反复讨论、实地考察等形式达成高层意见统一,最终推动好的体系运转。我知道要做任何一件事情,首先在高层先统一、在干部当中要统一,做不到这个统一你做什么都没用。所以在每次会上做讲解、反复讨论。

  吴迎秋:这种思想统一的会看似务虚,其实非常重要。

  周先鹏:对,实际上务虚的扩展不可或缺,而且要做扎实。表面上看,我每次讲话大家都很赞同,真正去推动事情时却往往不如预期,这中间转型的痛苦和困难一定要充分估计并找到解决办法。

  例如标杆店提升这件事,原计划希望从2008年推动,但准备落实时却发现很多经销商不理解,认为IE小组是鸡蛋里挑骨头,误解他们做得不好。所以我在当时决定思想统一问题需要继续做。又花了一年的时间,我说如果不能解决观念问题,这件事情做下去的结果第一是达不到效果,第二会带来更多的负面。

  所以我向IE小组强调从案例入手,从实际行动中帮助他们,让经销商标杆店切身感受到是在帮助他们成长,而不是在挑毛病、找缺点,从而逐渐促使改革中旧有观念的转变。

  吴迎秋:这是一种信息反复回馈、找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我们拿出了哪些办法扭转经销商的观念?

  周先鹏:一方面要做好宣传,标杆店一定是做得最好的店,是企业销售层面的标杆,要让他认识到IE小组的做法希望将标杆店变得更好,将标杆提升到更高的位置,确保标杆店成为一面旗帜,这需要我们大力宣传这一理念。

  另一方面是用成果来激励大家,通过问题导向,让大家明确成果的方向。我让IE小组去了解标杆店总经理最关心什么,当时他们从洗车这个角度做了一个案例,由于当时专业店洗车面积有限,很多客户希望免费洗车,这就需要配置很多人力、物力。

  不要小看洗车,在洗车的过程当中,比如是先从前面开始喷水,还是从后面这都有学问。

  有的人是杂乱无章,用时不一样,用的水、布等资源也不一样。洗出来的结果也不一样。

  针对这一问题他们制定了一套方案,比如喷水枪挂到什么地方,让你拿起来可以直接用;洗车先洗哪儿后洗哪儿等,把所有的流程标准化,这样测算下来洗一台车就是三分钟。通过这样的标准化建设,洗车员工也可以测算我今天洗了多少台车、花了多少时间。同样主管也可以对这一成本进行核算,标准化程序摆在那里,直接能看出谁在磨洋工。

  这一案例成功后我邀请标杆店的主管发表经验。这些经验会让基层领导对成本效益、效率有一个自我认知的提升。在进行经验发表后,这家标杆店的主管回去后开始主动思考标准化程序的改良:在洗车环节精确到一辆车用几块干抹布、几块抹布、达到精确效果。

  像这种案例发表会我都会参加。通过这种案例的实行,去持续地影响改变大家的这种理念,之后我要求从他们主管开始,企业高层的考核由我担任,考核官集中培训以后对这个问题认识深化以后人人过关。领导一样受训,一样要参加这种考核。

责任编辑:石腾 
V讯网

对话东风日产副总经理——走向前台的周先鹏(3)

2015-07-17 出处:V讯网 [原创] 责编:石腾

  统一思想下的“标准化+持续改善”管理体系

  吴迎秋:对于企业高层的管理,有没有一些自己特殊的思路或经验?

  周先鹏:我的想法是一个团队能不能好首先是看核心层。高管层面需要两级管理,同时也要依靠层层带动、层层传递。

  如果核心层市场意识不到位,没有一个正确的态度、坚定的信心,负面传染性也很强。我负责安全生产时也说过,安全事故也是有传染性的。无论是正面还是负面情绪,传染性很容易叠加,叠加以后释放出来的无论是正能量还是负能量,都远远超出我们的预期,真的会形成一种一加一大于二的效能。

  我一直主张不能用同样的口径管理:对员工我们以正面激励,提升事情为主;但是对核心层我们应该以问题意识为主。有问题实际上是发展过程当中一个很正常的过程,最怕你对问题麻木不仁、视而不见。有问题我们能够正视问题,从现实出发去形成一种解决问题、发现问题的机制,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我们接近目标的过程。

  吴迎秋:企业管理有时候寻找问题是基础,解决问题才是根本。在解决问题上运用何种方法非常重要,您在管理企业中解决问题的途径或者方法是什么?

  周先鹏:在工作中我给人的印象是比较严厉的,但不代表独断。我希望在企业中培养一种良好的责任意识氛围。就是相互找出问题、解决问题,彼此抱着一种感激的心态。并不是说我给你找出问题就说明你做得不好,而是说你可以做得更好。

  这个观点大家一定要树立起来,只有坚持这种持续改善的态度、有这种作风,而且有相应的工具去运营,企业就能够持续地提升。饭都是一口一口吃的,任何从来不可能一口变成个胖子。

  吴迎秋:能不能对管理模式进行详细阐述?

  周先鹏:如果提炼的话就是“标准化加持续改善”。我在东风南方时,随调了一名主管IE(工业工程)的科长过去,让他先管标杆店,其实东风日产的标杆店也是日产全球的标杆店之一,更是东风南方的标杆店。我要求他们把标杆店做一个解剖,派他们一个小组在那里。大概是两个多月以后,他们形成一个报告,把现场的IE改善方法进行了标准化加持续改善。

  所谓标准化,实际上就是把已经形成的好的东西固化,固化下来才可以传承,才可以把个人的优点变成集体的智慧,这是一笔财富的传承。

  所谓持续改善就是首先标准固化,在这一基础上进行改善,这种PDCA(PDCA循环又叫质量环,是管理学中的一个通用模型,运用于持续改善产品质量的过程)式的循环,才能保证标准转一圈企业就能提高一部分,假以时日,企业的水平就不至于说领导重视就上去了,不重视立马就垮下去了。所以标准化加持续改善是企业发展的两个轮子,缺一不可。

  吴迎秋:我注意到你将标准化与持续改善进行了拆分,这是两个环节,那么如何处理“固化”与“改善”两者在运作中的关系?

  周先鹏:如何处理好两者的关系,与企业能否健康地走下去有重大的关系。所以当时我请他们把标杆店做一个解剖。

  两个多月后他们形成一个报告,列举了很多例子,例如过去经销商只是销售现场,但现在是营销端,是跟顾客打交道的第一战场。标准化能否在与顾客打交道的层面来运营?特别是它又分成两块,比如经销商内部是后台,直接跟客户打交道是前台。在这里面能不能找到更大的生存空间?

  第二天中层的结论是可以有很大的改善空间,我说准备开始做。通过这种反复讨论、实地考察等形式达成高层意见统一,最终推动好的体系运转。我知道要做任何一件事情,首先在高层先统一、在干部当中要统一,做不到这个统一你做什么都没用。所以在每次会上做讲解、反复讨论。

  吴迎秋:这种思想统一的会看似务虚,其实非常重要。

  周先鹏:对,实际上务虚的扩展不可或缺,而且要做扎实。表面上看,我每次讲话大家都很赞同,真正去推动事情时却往往不如预期,这中间转型的痛苦和困难一定要充分估计并找到解决办法。

  例如标杆店提升这件事,原计划希望从2008年推动,但准备落实时却发现很多经销商不理解,认为IE小组是鸡蛋里挑骨头,误解他们做得不好。所以我在当时决定思想统一问题需要继续做。又花了一年的时间,我说如果不能解决观念问题,这件事情做下去的结果第一是达不到效果,第二会带来更多的负面。

  所以我向IE小组强调从案例入手,从实际行动中帮助他们,让经销商标杆店切身感受到是在帮助他们成长,而不是在挑毛病、找缺点,从而逐渐促使改革中旧有观念的转变。

  吴迎秋:这是一种信息反复回馈、找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我们拿出了哪些办法扭转经销商的观念?

  周先鹏:一方面要做好宣传,标杆店一定是做得最好的店,是企业销售层面的标杆,要让他认识到IE小组的做法希望将标杆店变得更好,将标杆提升到更高的位置,确保标杆店成为一面旗帜,这需要我们大力宣传这一理念。

  另一方面是用成果来激励大家,通过问题导向,让大家明确成果的方向。我让IE小组去了解标杆店总经理最关心什么,当时他们从洗车这个角度做了一个案例,由于当时专业店洗车面积有限,很多客户希望免费洗车,这就需要配置很多人力、物力。

  不要小看洗车,在洗车的过程当中,比如是先从前面开始喷水,还是从后面这都有学问。

  有的人是杂乱无章,用时不一样,用的水、布等资源也不一样。洗出来的结果也不一样。

  针对这一问题他们制定了一套方案,比如喷水枪挂到什么地方,让你拿起来可以直接用;洗车先洗哪儿后洗哪儿等,把所有的流程标准化,这样测算下来洗一台车就是三分钟。通过这样的标准化建设,洗车员工也可以测算我今天洗了多少台车、花了多少时间。同样主管也可以对这一成本进行核算,标准化程序摆在那里,直接能看出谁在磨洋工。

  这一案例成功后我邀请标杆店的主管发表经验。这些经验会让基层领导对成本效益、效率有一个自我认知的提升。在进行经验发表后,这家标杆店的主管回去后开始主动思考标准化程序的改良:在洗车环节精确到一辆车用几块干抹布、几块抹布、达到精确效果。

  像这种案例发表会我都会参加。通过这种案例的实行,去持续地影响改变大家的这种理念,之后我要求从他们主管开始,企业高层的考核由我担任,考核官集中培训以后对这个问题认识深化以后人人过关。领导一样受训,一样要参加这种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