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国内新闻 > 行业新闻 > 正文

在找不到北的地方寻找方向--对话鲍文光(7)

2015-07-23 09:02出处:汽车商报 [原创]责编:石腾

  汽车共享来了

  吴迎秋:现在有一种说法,电动车要解决两大门槛的问题,一个是产品技术的坎儿,第二是消费人群。电动车的消费人群一定和传统汽车的消费人群是不一样的。分时租赁这样的模式,可能是电动车特别是微型电动车的一个核心竞争力。你怎么看?

  鲍文光:分时租赁其实就是一种共享。共享是最时尚的一个词儿了,我们从农业经济到工业经济,再到金融经济,现在是共享经济。微型纯电动车在城市里面做共享是得天独厚的。

  吴迎秋:知豆的定位与特斯拉、日产聆风相比,有何不同?

  鲍文光:电动汽车分几类,我认为特斯拉是富人的“玩具”;第二就像聆风,是在存量市场里面分蛋糕,它想跟传统汽媲美,向城际交通工具去发展;我是做增量市场,做的是城市交通工具。

  吴迎秋:我们现在的消费群体主要是哪块市场?

  鲍文光:消费群体有两大群体,第一是上下班通勤的。第二个群体是作为家庭第二辆车,这是最大的。很多宝马、奥迪的车主,第二辆车选择我们。

  吴迎秋:前不久,知豆在意大利米兰做了一个盛大的发布会,也是采用共享的模式,你们是怎么做的?

  鲍文光:共享最早来自于自行车,自行车在德国的慕尼黑很早就开始共享,包括巴黎的自行车都是在20世纪80年代的时候就有这种共享了。

  我们这个就是用智能手机下载APP,采用网上约车,然后通过后台自动取车、自动还车、按时计费,十分方便快捷。

  吴迎秋:你们目前在欧洲的运营状况如何?

  鲍文光:这次在米兰,市政府给了我们两百个停车位,免费无限期使用。我们投放了两百辆车,为世博会做服务。包括现在德国馆、日本馆好几个国家馆里的工作人员在使用我们的车。今年,在欧洲计划做到2000多辆,明年规划5000多辆,2017年要做到1万辆。

  吴迎秋:国内有什么规划?

  鲍文光:6月23日,知豆D2在国内上市,我们估计国内今年能够卖到2万辆,明年肯定会翻一番。从产品角度来说,我们除了轻量化、小型化、智能化和互联网化以后,接下来我们还有做模块化和标准化。

  我们在北京有个技术分中心,专门搞互联网化,上海有个技术分中心专门是搞电气化,东京有个技术分中心,主要是模块化、标准化。

  吴迎秋:大家都在说新能源汽车或者说电动汽车要想发展好,主要还是看政策,政策市可能是电动车的一个最大特点。这个话你怎么看?

  鲍文光:很多老百姓不知道电动汽车是一个什么东西,甚至还会问要不要加油。我们在推广的时候发现,很多老百姓就不像欧洲那些消费者对电动车有正确的认知。所以整个科普、教育是不够的。其次就是公共设施。

  吴迎秋:政府提出了很多政策,力度也很大,但是你不认为政策的落实方面有很大的差距吗?

  鲍文光:这个来说如果“没有地方补贴”就好了。有了地方补贴以后,反而推不动。

  吴迎秋:怎么讲?

  鲍文光:有了地方补贴以后,出现了几种情况,一种积极响应中央的号召,出台了很好的配套政策,但更多的是“地方保护”,把补贴变成了招商引资的条件;还有一种就是把责任层层分开,比如省里补60%,市里面补20%,区里面补20%,这样的话就变成三级补贴,企业要拿三级补贴你得找市里面、找区里面、找省里。

  还有一个更重要的,比如A区任务是80台,B区分到70台,C区分到60台。假如A区很好卖,一下子卖到100台了,它的指标就80台,剩下那20台就很难拿到补贴了;这时候B区的70台指标可能只卖到20台,还有50台任务,我说调剂一下,它又不调。最后没办法,只有企业自己垫上去。

  还有一种是各地的地方补贴不等,这导致企业在定价的时候很难协调。

  吴迎秋:因为你的定价是面向全国定的。

  鲍文光:还有的地方不给你备案,就是为了保护当地企业。比如某地就明确讲了,如果你们当地也给我们的企业对等的指标,我们才给你补贴,称之为“对等互惠”指标。真是没有想到遇到了这么多形形色色的地方政策。

责任编辑:石腾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在找不到北的地方寻找方向--对话鲍文光(7)

2015-07-23 出处:汽车商报 [原创] 责编:石腾

  汽车共享来了

  吴迎秋:现在有一种说法,电动车要解决两大门槛的问题,一个是产品技术的坎儿,第二是消费人群。电动车的消费人群一定和传统汽车的消费人群是不一样的。分时租赁这样的模式,可能是电动车特别是微型电动车的一个核心竞争力。你怎么看?

  鲍文光:分时租赁其实就是一种共享。共享是最时尚的一个词儿了,我们从农业经济到工业经济,再到金融经济,现在是共享经济。微型纯电动车在城市里面做共享是得天独厚的。

  吴迎秋:知豆的定位与特斯拉、日产聆风相比,有何不同?

  鲍文光:电动汽车分几类,我认为特斯拉是富人的“玩具”;第二就像聆风,是在存量市场里面分蛋糕,它想跟传统汽媲美,向城际交通工具去发展;我是做增量市场,做的是城市交通工具。

  吴迎秋:我们现在的消费群体主要是哪块市场?

  鲍文光:消费群体有两大群体,第一是上下班通勤的。第二个群体是作为家庭第二辆车,这是最大的。很多宝马、奥迪的车主,第二辆车选择我们。

  吴迎秋:前不久,知豆在意大利米兰做了一个盛大的发布会,也是采用共享的模式,你们是怎么做的?

  鲍文光:共享最早来自于自行车,自行车在德国的慕尼黑很早就开始共享,包括巴黎的自行车都是在20世纪80年代的时候就有这种共享了。

  我们这个就是用智能手机下载APP,采用网上约车,然后通过后台自动取车、自动还车、按时计费,十分方便快捷。

  吴迎秋:你们目前在欧洲的运营状况如何?

  鲍文光:这次在米兰,市政府给了我们两百个停车位,免费无限期使用。我们投放了两百辆车,为世博会做服务。包括现在德国馆、日本馆好几个国家馆里的工作人员在使用我们的车。今年,在欧洲计划做到2000多辆,明年规划5000多辆,2017年要做到1万辆。

  吴迎秋:国内有什么规划?

  鲍文光:6月23日,知豆D2在国内上市,我们估计国内今年能够卖到2万辆,明年肯定会翻一番。从产品角度来说,我们除了轻量化、小型化、智能化和互联网化以后,接下来我们还有做模块化和标准化。

  我们在北京有个技术分中心,专门搞互联网化,上海有个技术分中心专门是搞电气化,东京有个技术分中心,主要是模块化、标准化。

  吴迎秋:大家都在说新能源汽车或者说电动汽车要想发展好,主要还是看政策,政策市可能是电动车的一个最大特点。这个话你怎么看?

  鲍文光:很多老百姓不知道电动汽车是一个什么东西,甚至还会问要不要加油。我们在推广的时候发现,很多老百姓就不像欧洲那些消费者对电动车有正确的认知。所以整个科普、教育是不够的。其次就是公共设施。

  吴迎秋:政府提出了很多政策,力度也很大,但是你不认为政策的落实方面有很大的差距吗?

  鲍文光:这个来说如果“没有地方补贴”就好了。有了地方补贴以后,反而推不动。

  吴迎秋:怎么讲?

  鲍文光:有了地方补贴以后,出现了几种情况,一种积极响应中央的号召,出台了很好的配套政策,但更多的是“地方保护”,把补贴变成了招商引资的条件;还有一种就是把责任层层分开,比如省里补60%,市里面补20%,区里面补20%,这样的话就变成三级补贴,企业要拿三级补贴你得找市里面、找区里面、找省里。

  还有一个更重要的,比如A区任务是80台,B区分到70台,C区分到60台。假如A区很好卖,一下子卖到100台了,它的指标就80台,剩下那20台就很难拿到补贴了;这时候B区的70台指标可能只卖到20台,还有50台任务,我说调剂一下,它又不调。最后没办法,只有企业自己垫上去。

  还有一种是各地的地方补贴不等,这导致企业在定价的时候很难协调。

  吴迎秋:因为你的定价是面向全国定的。

  鲍文光:还有的地方不给你备案,就是为了保护当地企业。比如某地就明确讲了,如果你们当地也给我们的企业对等的指标,我们才给你补贴,称之为“对等互惠”指标。真是没有想到遇到了这么多形形色色的地方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