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着回家卖红薯的心态做电动汽车
吴迎秋:这是您做电动汽车之前的经历,是什么原因促使您有了进军电动汽车的想法?
鲍文光:进入电动汽车行业也是长时间思考后的决定。2004年,随着电机业务在整个市场所占份额越来越高,我开始思考未来的出路。很多人建议我去做电动自行车,我觉得这是在做加法,跨度不大。在经过考虑后2005年决定做电动汽车。
初期,由于没有任何经验,我们走了很长时间弯路。虽然没有摸出什么门道,但凭过去的经验以及几年实践预感到,电动汽车一定要走轻量化和小型化路线。
吴迎秋:可以说最初几年都是在试水,在摸索前进。有什么标志事件让你对电动汽车有了真正的认识?
鲍文光:曾经用卡丁车改装,之后在QQ、奥拓、奔奔这些小车基础上也进行过改装。
真正对电动汽车有全面认识是在2007年。一次机会认识了南京菲亚特副总裁、意大利人巴齐。他在汽车领域有着四十多年的丰富经验,63岁已经退休,希望在中国寻找一家企业合作开发电动汽车,然后在欧洲推广,抱着这个想法他找到了我。
见面后我们聊得非常投机,大家理念非常一致:电动汽车要向小而轻路线发展。这时他严肃地向我提出一个问题:“鲍先生,你做电动汽车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赚钱还是想真正地做一个企业?”我当然选择后者。
如果是赚钱,我已经在电动自行车电机领域处于垄断地位,企业效益很好。我的初衷就是做一个真正的电动汽车。
得到我的回答后,他向我郑重建议,做电动汽车必须要正向开发,绝不能用传统汽车进行改装。如果下定决心,他可以帮我联络意大利方面的资源,当即我决定就这么做。
吴迎秋:真正开启了知豆的发展大门时,对于未来的困难是怎么预估的?
鲍文光:可以说激情大于对困难的估计。巴齐提醒我,不要高兴太早。电动汽车可能五年都干不出来,甚至可能一辈子都干不出来。
吴迎秋:怎么看待这位有着40年汽车制造经验的菲亚特老总忠告?
鲍文光:我完全认可他的说法,但我认为我还有时间。我认为中国电动汽车产业还处于培育期,尚未进入市场导入期,这个产业的生命周期力还很长。
任何一个产业都有:培育期——导入期——成长期——高速成长期——成熟期,直至衰退期,这是六个阶段。有的产业生命周期很短,五年或者十年,但汽车这样产业,发展两百年仍处于成熟期。
我认为中国电动汽车产业现在还处在市场导入期,依据是2014年7月9日国家购买电动汽车购置税减免的出台。之前政府对新能源汽车的补贴都是直接补贴企业,与消费者没有太大关系。但汽车购置税的免除直接受惠于消费者,这是撬动市场的一个杠杆。
所以电动汽车市场周期还很长,我哪怕用五年、六年去开发产品是没问题的,这个时间我认为是够的。
吴迎秋:实际操作中是否印证了他的忠告?
鲍文光:实际困难比预期要大得多。我们没有想到搞正向开发如此困难。难到什么程度呢?我们本来是说2011年~2012年开发成功产品,但真正到2013年底产品才开发出来,而且差点把钱烧得差不多了。直到了2014年,我们跟众泰合作,才有资质能够在中国正式上市。可以说做电动汽车,险些做到回家卖红薯。
吴迎秋:没有想到如此的难。
鲍文光:对,我们叫走沙漠差点死在沙漠中。
吴迎秋:刚才讲到初期的创业,包括做新大洋知豆碰到过很多的问题和困难。有没有想过不做了?
鲍文光:没有,我个人的性格是既然选定了一个方向一定要走下去。我和家里人开玩笑,大不了回去种红薯,本来就是农民出身。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2015-07-23 出处:汽车商报 [原创] 责编:石腾
抱着回家卖红薯的心态做电动汽车
吴迎秋:这是您做电动汽车之前的经历,是什么原因促使您有了进军电动汽车的想法?
鲍文光:进入电动汽车行业也是长时间思考后的决定。2004年,随着电机业务在整个市场所占份额越来越高,我开始思考未来的出路。很多人建议我去做电动自行车,我觉得这是在做加法,跨度不大。在经过考虑后2005年决定做电动汽车。
初期,由于没有任何经验,我们走了很长时间弯路。虽然没有摸出什么门道,但凭过去的经验以及几年实践预感到,电动汽车一定要走轻量化和小型化路线。
吴迎秋:可以说最初几年都是在试水,在摸索前进。有什么标志事件让你对电动汽车有了真正的认识?
鲍文光:曾经用卡丁车改装,之后在QQ、奥拓、奔奔这些小车基础上也进行过改装。
真正对电动汽车有全面认识是在2007年。一次机会认识了南京菲亚特副总裁、意大利人巴齐。他在汽车领域有着四十多年的丰富经验,63岁已经退休,希望在中国寻找一家企业合作开发电动汽车,然后在欧洲推广,抱着这个想法他找到了我。
见面后我们聊得非常投机,大家理念非常一致:电动汽车要向小而轻路线发展。这时他严肃地向我提出一个问题:“鲍先生,你做电动汽车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赚钱还是想真正地做一个企业?”我当然选择后者。
如果是赚钱,我已经在电动自行车电机领域处于垄断地位,企业效益很好。我的初衷就是做一个真正的电动汽车。
得到我的回答后,他向我郑重建议,做电动汽车必须要正向开发,绝不能用传统汽车进行改装。如果下定决心,他可以帮我联络意大利方面的资源,当即我决定就这么做。
吴迎秋:真正开启了知豆的发展大门时,对于未来的困难是怎么预估的?
鲍文光:可以说激情大于对困难的估计。巴齐提醒我,不要高兴太早。电动汽车可能五年都干不出来,甚至可能一辈子都干不出来。
吴迎秋:怎么看待这位有着40年汽车制造经验的菲亚特老总忠告?
鲍文光:我完全认可他的说法,但我认为我还有时间。我认为中国电动汽车产业还处于培育期,尚未进入市场导入期,这个产业的生命周期力还很长。
任何一个产业都有:培育期——导入期——成长期——高速成长期——成熟期,直至衰退期,这是六个阶段。有的产业生命周期很短,五年或者十年,但汽车这样产业,发展两百年仍处于成熟期。
我认为中国电动汽车产业现在还处在市场导入期,依据是2014年7月9日国家购买电动汽车购置税减免的出台。之前政府对新能源汽车的补贴都是直接补贴企业,与消费者没有太大关系。但汽车购置税的免除直接受惠于消费者,这是撬动市场的一个杠杆。
所以电动汽车市场周期还很长,我哪怕用五年、六年去开发产品是没问题的,这个时间我认为是够的。
吴迎秋:实际操作中是否印证了他的忠告?
鲍文光:实际困难比预期要大得多。我们没有想到搞正向开发如此困难。难到什么程度呢?我们本来是说2011年~2012年开发成功产品,但真正到2013年底产品才开发出来,而且差点把钱烧得差不多了。直到了2014年,我们跟众泰合作,才有资质能够在中国正式上市。可以说做电动汽车,险些做到回家卖红薯。
吴迎秋:没有想到如此的难。
鲍文光:对,我们叫走沙漠差点死在沙漠中。
吴迎秋:刚才讲到初期的创业,包括做新大洋知豆碰到过很多的问题和困难。有没有想过不做了?
鲍文光:没有,我个人的性格是既然选定了一个方向一定要走下去。我和家里人开玩笑,大不了回去种红薯,本来就是农民出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