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物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物 > 言论 > 正文

各界专家共议:中国如何才能依法造车

2014-09-30 08:37出处:芦楠 [原创]责编:张乃超

  目前,我国汽车产业产销已经连续四年位居世界第一汽车产销大国,今年上半年双双增速近10%,年底将冲击2400万辆纪录,面对规模庞大且增长迅速的汽车产业,已经实施了近十年的汽车产业政策已显得力不从心。

  那么,未来中国的汽车产业将如何发展,如何消除汽车社会带来的负面影响?如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汽车大国向汽车强国转变?如何继续推动自主品牌的良性发展?成为诸多汽车产业内人士面对的课题,为此,有业内人士提出了制定《车辆法》,以法造车、以法治车、逐渐去政策化的思想。不过,这一提议已经在汽车产业界引起了巨大争议,为些本期汽车商报邀请多位汽车行业内专家、法律界人士和金融界人士各抒己见共议中国汽车产业如何依法造车的专题。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顾问 杜芳慈:

  应该制定《车辆法》

  未来如何促进汽车产业的良性有序发展,如何依法造车,或者依法治车?国家需要制定一个《车辆法》,目前还没有这样的法律,这个法律应该包括什么呢?从汽车的制造、零部件的采购,到4S店的销售、售后服务以至于最后的报废回收,都应该纳入这部法律的管理之中。

  早在国家第一个汽车产业政策出台的时候,其中的第二章,就明确说,对汽车产业要依法管理,但是这个所依的法始终没有。

  目前在汽车产业上,政府的管理是,该管的没管好,不该管的他倒觉得管得挺好,这就是没有一部相关法律管理的结果,乱管理。另外,政出多头,各种条条框框太多太死,现在十八届三中全会定了深化改革的基调,希望对于我们汽车产业来说,未来能真正转变政府职能,让市场在这个行业中起到真正的主导决定作用,要做到这些,需要有一部法律来依法依规管理整个产业。

  中国汽车工业咨询委员会副主任安庆衡:

  否定目前的汽车产业政策和发展成果是不对的

  现在一些人在说,“汽车产业无法可依、应该去政策化、立法管理。”他们在说这句话的时候,设置了一个前提,就是目前汽车产业无法可依,所实行的政策是失败的。我认为这种观点是不对的,目前汽车产业所依的法就是:产业政策,汽车产业政策再不好,中国汽车工业发展这几十的成果,大家都看到了,怎么能完全认为,汽车产业无法可依、政策失败呢?

  从世界各国汽车强国看,也都有自己的汽车产业政策,韩国通过自己的汽车产业政策,把外国品牌赶走,为自己本国的自主品牌发展创造环境,才有了今天的韩国汽车产业,美国、日本、德国也是,他们的领导人与相问部门也经常和自己本国的汽车企业人士交流,以便制定更有利于自身汽车产业发展的政策。

  当然,我们的汽车产业政策,可能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需要调整,但不能一概否定。有些人说汽车产业无法、要去政策化,目的无非就是,让任何人想办汽车企业、想造车都行。但试想如果这样的话,中国的汽车产业会是什么样?目前,自主品牌的产能就已经过剩了,如果真的放开门槛,可能就会出现像低速电动车那样(我并不是反对低速电动车),大家一哄而上,鱼龙混杂,质量参差不齐,这样即对消费者不负责任,对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也不负责任。

  再试想,我们目前虽然不可能像韩国那样,与合资企业的合同到期不再续约,但如果没有50%股比的限制,完全放开,外国资本大举流入,那么强势的外国品牌就会把我们的自主品牌挤压得无生存空间。

  另一方面,除了当前的政策,汽车产业也有各种各样的法规来规范生产、把控产品质量,也并不是没有法的,如果说要制定一部《车辆法》更好的管理汽车产业,各方面的专家可以坐在一起讨论,但不能建立在否定当前政策、否定汽车产业几十年发展成果的基础上。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理事长 付于武

  依法造车,应该建立在两个基础,一个转型之上

  对汽车产业,政府完全没有政策、去掉政策是不可能的,世界各国美国、日本、欧洲等国家都有自己的产业政策,政府怎么可能对国家的汽车产业没有政策,放任不管呢?如何更好、更科学地把我们的汽车产业管理好才是永恒的命题。

  我觉得,所谓的依法造车,应该建立在两个基础之上,一个是标准的基础,与时俱进地、科学地制定汽车产业的相关标准,除了对原有的标准体系不断地更新、完善,还要建立一些新的标准,比如新能源汽车、自动驾驶汽车等等;另一个基础就是法规的基础,涉及汽车产业各个领域的相关法律、法规,特别是产品质量方面的法规,严格制定、严格把控,汽车产品如同食品,食品的质量人命关天,汽车产品的质量也是人命关天,丝毫大意不得。

  另一方面就是转变,把目前我们实行的事前审批、备案准入管理制度,向事中事后方向管理,从世界各国的惯例看,都是以严格的产业标准、产品质量法规进行的事中事后管理,所以我们这个转变一定要完成,一定要转过来。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副秘书长 罗磊

  专门针对汽车制定法律没有必要

  现在有人说汽车产业无法可依,应该专门制定一部《车辆法》来依法造车或依法制车,我认为这是没有必要的,难道我们现在和原来不是依法造车吗?国外也没有听说政府专门制定过这种法律。汽车作为制造业的一部分,生产出供人们使用的产品,本身就受到相关各种法律的制约与监督,只不过它生产的产品有些不同。目前,有《产品质量法》、《消费者保护法》、《反垄断法》等等法律把汽车领域所需要的法律都已经涵盖了,没有必要再专门制定一部新的法律。

  如果说汽车产业应该去行政化倒是应该的。以前我们的汽车产业行政色彩过于浓厚,各种各样的行政审批方式不断,行政审批手续繁杂。现在的改革方向是,“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主导作用”,以前是政府说了算,政府让哪个汽车企业与哪个汽车企业合并,就合并,不让合并就不合并,以后是市场说了算,有资金有能力的企业进行兼并重组。从十八大确立“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主导作用”的原则之后,行政化在汽车产业中所扮演的角色会越来越少,随着改革的进程,今后我们就会看出效果来。

  国家信息中心信息资源开发部主任 徐长明

  用法律来管理汽车产业是一种进步

  依法造车,主要针对的是目前我们的各种各样的政策太多,发改委的、工信部的、商务部的等等,现在主要是用政策来管理我们的汽车产业。主张立法的人认为,作为社会主义法制国家,汽车产业应该也有一部相关法律,以法律的形势对整个汽车产业做出一个统筹规定,比如,企业的准入、生产制造过程中的监管、生产出的汽车产品质量如何监督、事后的销售、服务如何实行、监督等等。制定出一部法律、有一个法律框架所依照,可以有效的改变我们现在政出多门,多头管理的现象,政府在行业发展过程中扮演角色过多过大的现象。

  比如监并重组,作为汽车产业,国家一直鼓励兼并重组,但作为一个比较特殊的产业,在据我所知的汽车业兼并重组中,都有政府的身影,而不是以市场为决定作用,两厢情愿的结合,而这样的兼并重组后效果却都不理想,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长安对昌河、哈飞的收购。

  要说在汽车企业的兼并重组中,如何让市场起决定性作用,我说,政府的手别太长就行了,最多给企业提供个信息、牵个线,最好管都不要管,不要强拉硬拽,强拉硬拽之后,效果都不好。

  未来让法律覆盖整个汽车产业的全周期,这意味着法律将成为政府引导汽车行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换句话说,之前 我国一些非法律层次的产业政策,将会逐步退出历史舞台。并且,一旦行业管理上升到法律层面后,整个环境将会有不小的改变,这对于有准备的企业来说,也将是一个机遇。

  中国消费者协会律师团团长、著名维权律师 邱宝昌

  目前的汽车产业法律、法规还有许多需要完善、补充的地方

  所谓法律就是国家强制执行的行为标准,对于汽车产业而言,就是企业的生产经营合不合法、生产出的产品符不符合国家的相关产品质量标准,销售和服务过程中有没有对消费者的欺诈行为、垄断行为等等。

  目前,关于汽车产业的相关法规、法律很多,但我个人认为,目前实行的有些法规与法律精神上是矛盾的。比如,现行的《汽车产品品牌销售管理办法》和《反垄断法》,《办法》中关于,经销商是经过汽车厂商授权的规定与我国现行的《反垄断》法中第十四条的规定是相违背的。正是由于有了要求经销商必须由企业的授权而销售汽车产品的规定,从而导致了汽车企业对经销商、零部件供应以及相应服务的垄断,与自由竞争,由市场发挥主导作用的原则相违背,也正是由此,造成了4S店以多种经营、多种销售于一身,即卖产品也卖服务,也卖零部件,可以说,也是属于捆绑销售,这也是与反垄断法相违背的,在现实经济活动中,真的需要多种销售、多种服务于一身吗?这种由企业定价、企业授权、多种销售、多种服务的方式,导致的结果就是,企业一家说了算,各种价格普遍偏高,而不是由市场来定价。为什么不能,把这销售和服务拆开呢?为什么不能有多种专项经营呢?为什么一定非要是4S店,不能是1S、2S呢?目前,国家相关部门也正在对《汽车品牌销售管理办法》进行修订。

  当然,并不是说汽车产业一定要制定一部包含汽车产业各个统域的法律,目前汽车产业所需要的各种法律,大多散落在国家的其他一些法律之中,由各个其他法律把汽车产业中所需要的内容涵盖进去也是可以的。但是不完善的一定要完善,矛盾的一定要统一,缺少的一定要补充。

  比如现在汽车的智能化程度越来越高,车联网与自动驾驶已经成为发展的趋势,而汽车三包中没有关于汽车软件问题如何处理的规定,应该加上汽车软件漏洞如何处理的相应条款;再比如,汽车三包中对汽车的发动机、变速箱的质量问题都做出了规定,但特斯拉自称没有发动机和变速箱,那么相应的特斯拉应该对应汽车三包中什么条款,都应该细化补充进去。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汽车工程系教授 徐向阳

  依法造车首先要严格按照法律法规执行

  所谓依法造车,指的是从汽车企业的成立、生产、销售、服务都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的标准执行,当然,在汽车进入社会后的使用、运行方面也要严格依照法律的规定来进行管理,最核心的是两点,一个是产品的质量;另一个是汽车的环保问题,即节能减排,一切相关法律的制定都应按照这两个核心来展开。

  但先不说,我们汽车产业现在缺少什么样的法律,首先,在执行现有的一些法律法规过程中执行得都不好,不能严格执行,甚至走了样,比如治理超载方面,一些商用车的检验方面等等。所以,我觉得目前,汽车产业面临的最大问题,不是制定多少法律的问题,而是有了法律要严格执行的问题,如何加大监管力度的问题,如果不能严格执行,制定再多的法律又有什么用呢?

  另外,还有一点就是我们现在管理汽车产业的部分太多,政出多门,多头管理现象很严重,对自己有利的事情大家都来管,对自己无利可图的大家都不管。所以,如果要进一步加强汽车产业的法制管理,需要给每个政府部门的职责划清,各司其职,不是自己职责范围内的事情不要管,目前,政府部门对汽车产业的管理职责不清也是一大问题。

  民族证券汽车板分析师 曹鹤

  没有必要制定《车辆法》

  首先,我们要看到现在有人提出依法造车、依法治车的背景,目前,随着我国汽车产业的不断发展已经实行了近十年的第二批汽车产业政策存在不少问题,需要修改;第二,目前国家正在实施查处汽车业的垄断行为,治理后市场,于是有人就提出了应该制定一部《车辆法》,取代汽车产业政策。

  但我觉得,这是没必要的,一方面从国外看那些资本主义发达国家,汽车产业强国,所谓的完全自由经济国家也都有自己的汽车产业政策,另一方面目前有很多综合法例如,《反垄断法》、《产品质量法》等法律来规范汽车产业的行为,所以,再制定单独一部法律没有必要。

  还有许多人认为,应该降低汽车产业准入门槛,甚至完全取消,加强对产品标准和质量的监管,要我说这样说的人是不了解汽车产业,就是因为汽车产业曾经存在乱的问题,产品质量无法有效监管,所以才设置了汽车企业的准入门槛。目前,食品安全领域尚且无法做到百分之百不出问题,像汽车这样的高度复杂的机械产品,又怎么能做到百分之百的监管?

  我国第一部汽车产业政策出台的时候,可以说是骂声一片,里面也确实存在不少问题,但我认为,它对我国汽车产业起到的积极推动作用还是主要的,正是因为有了它的规范和积极推动,我国的汽车产业才有了今天的规模,才有了今天的成绩,如果没有第一部汽车产业政策我国的汽车产业现在可能就是巴西的样子。

  所以,我认为,我国汽车产业,第一没有单独立法的必要,第二汽车产业政策也不可能取消,至少在目前和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是不可能取消的,而且为了更好适应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可能每隔四到五年就会调整一次。

责任编辑:张乃超 
V讯网

各界专家共议:中国如何才能依法造车

2014-09-30 出处:芦楠 [原创] 责编:张乃超

  目前,我国汽车产业产销已经连续四年位居世界第一汽车产销大国,今年上半年双双增速近10%,年底将冲击2400万辆纪录,面对规模庞大且增长迅速的汽车产业,已经实施了近十年的汽车产业政策已显得力不从心。

  那么,未来中国的汽车产业将如何发展,如何消除汽车社会带来的负面影响?如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汽车大国向汽车强国转变?如何继续推动自主品牌的良性发展?成为诸多汽车产业内人士面对的课题,为此,有业内人士提出了制定《车辆法》,以法造车、以法治车、逐渐去政策化的思想。不过,这一提议已经在汽车产业界引起了巨大争议,为些本期汽车商报邀请多位汽车行业内专家、法律界人士和金融界人士各抒己见共议中国汽车产业如何依法造车的专题。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顾问 杜芳慈:

  应该制定《车辆法》

  未来如何促进汽车产业的良性有序发展,如何依法造车,或者依法治车?国家需要制定一个《车辆法》,目前还没有这样的法律,这个法律应该包括什么呢?从汽车的制造、零部件的采购,到4S店的销售、售后服务以至于最后的报废回收,都应该纳入这部法律的管理之中。

  早在国家第一个汽车产业政策出台的时候,其中的第二章,就明确说,对汽车产业要依法管理,但是这个所依的法始终没有。

  目前在汽车产业上,政府的管理是,该管的没管好,不该管的他倒觉得管得挺好,这就是没有一部相关法律管理的结果,乱管理。另外,政出多头,各种条条框框太多太死,现在十八届三中全会定了深化改革的基调,希望对于我们汽车产业来说,未来能真正转变政府职能,让市场在这个行业中起到真正的主导决定作用,要做到这些,需要有一部法律来依法依规管理整个产业。

  中国汽车工业咨询委员会副主任安庆衡:

  否定目前的汽车产业政策和发展成果是不对的

  现在一些人在说,“汽车产业无法可依、应该去政策化、立法管理。”他们在说这句话的时候,设置了一个前提,就是目前汽车产业无法可依,所实行的政策是失败的。我认为这种观点是不对的,目前汽车产业所依的法就是:产业政策,汽车产业政策再不好,中国汽车工业发展这几十的成果,大家都看到了,怎么能完全认为,汽车产业无法可依、政策失败呢?

  从世界各国汽车强国看,也都有自己的汽车产业政策,韩国通过自己的汽车产业政策,把外国品牌赶走,为自己本国的自主品牌发展创造环境,才有了今天的韩国汽车产业,美国、日本、德国也是,他们的领导人与相问部门也经常和自己本国的汽车企业人士交流,以便制定更有利于自身汽车产业发展的政策。

  当然,我们的汽车产业政策,可能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需要调整,但不能一概否定。有些人说汽车产业无法、要去政策化,目的无非就是,让任何人想办汽车企业、想造车都行。但试想如果这样的话,中国的汽车产业会是什么样?目前,自主品牌的产能就已经过剩了,如果真的放开门槛,可能就会出现像低速电动车那样(我并不是反对低速电动车),大家一哄而上,鱼龙混杂,质量参差不齐,这样即对消费者不负责任,对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也不负责任。

  再试想,我们目前虽然不可能像韩国那样,与合资企业的合同到期不再续约,但如果没有50%股比的限制,完全放开,外国资本大举流入,那么强势的外国品牌就会把我们的自主品牌挤压得无生存空间。

  另一方面,除了当前的政策,汽车产业也有各种各样的法规来规范生产、把控产品质量,也并不是没有法的,如果说要制定一部《车辆法》更好的管理汽车产业,各方面的专家可以坐在一起讨论,但不能建立在否定当前政策、否定汽车产业几十年发展成果的基础上。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理事长 付于武

  依法造车,应该建立在两个基础,一个转型之上

  对汽车产业,政府完全没有政策、去掉政策是不可能的,世界各国美国、日本、欧洲等国家都有自己的产业政策,政府怎么可能对国家的汽车产业没有政策,放任不管呢?如何更好、更科学地把我们的汽车产业管理好才是永恒的命题。

  我觉得,所谓的依法造车,应该建立在两个基础之上,一个是标准的基础,与时俱进地、科学地制定汽车产业的相关标准,除了对原有的标准体系不断地更新、完善,还要建立一些新的标准,比如新能源汽车、自动驾驶汽车等等;另一个基础就是法规的基础,涉及汽车产业各个领域的相关法律、法规,特别是产品质量方面的法规,严格制定、严格把控,汽车产品如同食品,食品的质量人命关天,汽车产品的质量也是人命关天,丝毫大意不得。

  另一方面就是转变,把目前我们实行的事前审批、备案准入管理制度,向事中事后方向管理,从世界各国的惯例看,都是以严格的产业标准、产品质量法规进行的事中事后管理,所以我们这个转变一定要完成,一定要转过来。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副秘书长 罗磊

  专门针对汽车制定法律没有必要

  现在有人说汽车产业无法可依,应该专门制定一部《车辆法》来依法造车或依法制车,我认为这是没有必要的,难道我们现在和原来不是依法造车吗?国外也没有听说政府专门制定过这种法律。汽车作为制造业的一部分,生产出供人们使用的产品,本身就受到相关各种法律的制约与监督,只不过它生产的产品有些不同。目前,有《产品质量法》、《消费者保护法》、《反垄断法》等等法律把汽车领域所需要的法律都已经涵盖了,没有必要再专门制定一部新的法律。

  如果说汽车产业应该去行政化倒是应该的。以前我们的汽车产业行政色彩过于浓厚,各种各样的行政审批方式不断,行政审批手续繁杂。现在的改革方向是,“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主导作用”,以前是政府说了算,政府让哪个汽车企业与哪个汽车企业合并,就合并,不让合并就不合并,以后是市场说了算,有资金有能力的企业进行兼并重组。从十八大确立“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主导作用”的原则之后,行政化在汽车产业中所扮演的角色会越来越少,随着改革的进程,今后我们就会看出效果来。

  国家信息中心信息资源开发部主任 徐长明

  用法律来管理汽车产业是一种进步

  依法造车,主要针对的是目前我们的各种各样的政策太多,发改委的、工信部的、商务部的等等,现在主要是用政策来管理我们的汽车产业。主张立法的人认为,作为社会主义法制国家,汽车产业应该也有一部相关法律,以法律的形势对整个汽车产业做出一个统筹规定,比如,企业的准入、生产制造过程中的监管、生产出的汽车产品质量如何监督、事后的销售、服务如何实行、监督等等。制定出一部法律、有一个法律框架所依照,可以有效的改变我们现在政出多门,多头管理的现象,政府在行业发展过程中扮演角色过多过大的现象。

  比如监并重组,作为汽车产业,国家一直鼓励兼并重组,但作为一个比较特殊的产业,在据我所知的汽车业兼并重组中,都有政府的身影,而不是以市场为决定作用,两厢情愿的结合,而这样的兼并重组后效果却都不理想,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长安对昌河、哈飞的收购。

  要说在汽车企业的兼并重组中,如何让市场起决定性作用,我说,政府的手别太长就行了,最多给企业提供个信息、牵个线,最好管都不要管,不要强拉硬拽,强拉硬拽之后,效果都不好。

  未来让法律覆盖整个汽车产业的全周期,这意味着法律将成为政府引导汽车行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换句话说,之前 我国一些非法律层次的产业政策,将会逐步退出历史舞台。并且,一旦行业管理上升到法律层面后,整个环境将会有不小的改变,这对于有准备的企业来说,也将是一个机遇。

  中国消费者协会律师团团长、著名维权律师 邱宝昌

  目前的汽车产业法律、法规还有许多需要完善、补充的地方

  所谓法律就是国家强制执行的行为标准,对于汽车产业而言,就是企业的生产经营合不合法、生产出的产品符不符合国家的相关产品质量标准,销售和服务过程中有没有对消费者的欺诈行为、垄断行为等等。

  目前,关于汽车产业的相关法规、法律很多,但我个人认为,目前实行的有些法规与法律精神上是矛盾的。比如,现行的《汽车产品品牌销售管理办法》和《反垄断法》,《办法》中关于,经销商是经过汽车厂商授权的规定与我国现行的《反垄断》法中第十四条的规定是相违背的。正是由于有了要求经销商必须由企业的授权而销售汽车产品的规定,从而导致了汽车企业对经销商、零部件供应以及相应服务的垄断,与自由竞争,由市场发挥主导作用的原则相违背,也正是由此,造成了4S店以多种经营、多种销售于一身,即卖产品也卖服务,也卖零部件,可以说,也是属于捆绑销售,这也是与反垄断法相违背的,在现实经济活动中,真的需要多种销售、多种服务于一身吗?这种由企业定价、企业授权、多种销售、多种服务的方式,导致的结果就是,企业一家说了算,各种价格普遍偏高,而不是由市场来定价。为什么不能,把这销售和服务拆开呢?为什么不能有多种专项经营呢?为什么一定非要是4S店,不能是1S、2S呢?目前,国家相关部门也正在对《汽车品牌销售管理办法》进行修订。

  当然,并不是说汽车产业一定要制定一部包含汽车产业各个统域的法律,目前汽车产业所需要的各种法律,大多散落在国家的其他一些法律之中,由各个其他法律把汽车产业中所需要的内容涵盖进去也是可以的。但是不完善的一定要完善,矛盾的一定要统一,缺少的一定要补充。

  比如现在汽车的智能化程度越来越高,车联网与自动驾驶已经成为发展的趋势,而汽车三包中没有关于汽车软件问题如何处理的规定,应该加上汽车软件漏洞如何处理的相应条款;再比如,汽车三包中对汽车的发动机、变速箱的质量问题都做出了规定,但特斯拉自称没有发动机和变速箱,那么相应的特斯拉应该对应汽车三包中什么条款,都应该细化补充进去。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汽车工程系教授 徐向阳

  依法造车首先要严格按照法律法规执行

  所谓依法造车,指的是从汽车企业的成立、生产、销售、服务都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的标准执行,当然,在汽车进入社会后的使用、运行方面也要严格依照法律的规定来进行管理,最核心的是两点,一个是产品的质量;另一个是汽车的环保问题,即节能减排,一切相关法律的制定都应按照这两个核心来展开。

  但先不说,我们汽车产业现在缺少什么样的法律,首先,在执行现有的一些法律法规过程中执行得都不好,不能严格执行,甚至走了样,比如治理超载方面,一些商用车的检验方面等等。所以,我觉得目前,汽车产业面临的最大问题,不是制定多少法律的问题,而是有了法律要严格执行的问题,如何加大监管力度的问题,如果不能严格执行,制定再多的法律又有什么用呢?

  另外,还有一点就是我们现在管理汽车产业的部分太多,政出多门,多头管理现象很严重,对自己有利的事情大家都来管,对自己无利可图的大家都不管。所以,如果要进一步加强汽车产业的法制管理,需要给每个政府部门的职责划清,各司其职,不是自己职责范围内的事情不要管,目前,政府部门对汽车产业的管理职责不清也是一大问题。

  民族证券汽车板分析师 曹鹤

  没有必要制定《车辆法》

  首先,我们要看到现在有人提出依法造车、依法治车的背景,目前,随着我国汽车产业的不断发展已经实行了近十年的第二批汽车产业政策存在不少问题,需要修改;第二,目前国家正在实施查处汽车业的垄断行为,治理后市场,于是有人就提出了应该制定一部《车辆法》,取代汽车产业政策。

  但我觉得,这是没必要的,一方面从国外看那些资本主义发达国家,汽车产业强国,所谓的完全自由经济国家也都有自己的汽车产业政策,另一方面目前有很多综合法例如,《反垄断法》、《产品质量法》等法律来规范汽车产业的行为,所以,再制定单独一部法律没有必要。

  还有许多人认为,应该降低汽车产业准入门槛,甚至完全取消,加强对产品标准和质量的监管,要我说这样说的人是不了解汽车产业,就是因为汽车产业曾经存在乱的问题,产品质量无法有效监管,所以才设置了汽车企业的准入门槛。目前,食品安全领域尚且无法做到百分之百不出问题,像汽车这样的高度复杂的机械产品,又怎么能做到百分之百的监管?

  我国第一部汽车产业政策出台的时候,可以说是骂声一片,里面也确实存在不少问题,但我认为,它对我国汽车产业起到的积极推动作用还是主要的,正是因为有了它的规范和积极推动,我国的汽车产业才有了今天的规模,才有了今天的成绩,如果没有第一部汽车产业政策我国的汽车产业现在可能就是巴西的样子。

  所以,我认为,我国汽车产业,第一没有单独立法的必要,第二汽车产业政策也不可能取消,至少在目前和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是不可能取消的,而且为了更好适应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可能每隔四到五年就会调整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