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物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物 > 言论 > 正文

相关媒体

进口车假配件盛行 供应链“乱生相”

2014-03-20 10:38出处:蓝朝晖 [转载]责编:赵颖

        今年阿斯顿 马丁宣布召回2007年11月以来生产的17950辆跑车,原因是一家中国零部件供应商使用“假冒的塑料材料”。

        豪华品牌汽车本应是具有让消费者放心的品质保障,而且保证销售原厂配件。然而由于某些厂商使用了次级供应商提供的产品,这让不少车主感觉花了冤枉钱。

        北京商报记者调查发现,为节约成本,不少汽车厂商通常会选用次级供应商所提供的假冒零部件,但“消费者以对进口品牌的信赖购买的纯进口车型里的配件,其实不一定是真品”。由此引出汽车供应链上存在的“潜规则”。

        召回引出供应链漏洞

        据了解,汽车由上万个零部件组成,如果零部件得不到原厂的品质保障,无疑增大了汽车安全的隐患。今年2月5日,英国超豪华跑车品牌阿斯顿 马丁宣布召回2007年11月以来生产的总计17950辆跑车,召回原因是一家中国零部件供应商使用“假冒的塑料材料”,造成车辆油门踏板臂可能断裂,增加车祸风险。

        阿斯顿 马丁(中国)汽车销售有限公司的相关负责人在书面回复中表示:“我们正密切地与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配合,尽快为中国客户实施召回。”

        为了说明缘由,阿斯顿 马丁向外界发布了一份《事实补充》,明确指出:“阿斯顿 马丁与负责油门踏板总成的其一级供应商之间有合同关系。一级供应商将油门踏板臂的制造转包给它的二级供应商,而二级供应商将油门踏板的模制转包给了深圳科翔。”

        尽管深圳科翔否认了与阿斯顿 马丁之间有任何合作,蒙受了不白之冤,但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阿斯顿 马丁在供应链管理上存在较大问题。从生产模式上看,阿斯顿 马丁这种转包模式是行业的普遍现象,问题在于,层层转包下很容易产生“假冒的零部件”,最后由消费者承担风险。

        在北京市律师协会消费者权益法律事务专业委员会主任邱宝昌看来,目前汽车维修市场上的配件包括原厂件、副厂件和纯粹的假冒件。“假冒零部件不仅侵害了厂商的知识产权,而且还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涉嫌欺诈。”邱宝昌说。

        按照整车厂商的规定,在其授权的4S店中,只能使用原厂件,这些配件均会打上汽车生产厂商的品牌标识。而真正在市场上大量流通的配件是副厂件,这类汽车配件是由非厂家授权许可的正规企业生产,工厂依据正厂件的配套样式进行开发和制造,但在副厂件中亦充斥着大量的假货,会为维修车辆埋下安全隐患。

责任编辑:赵颖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