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物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物 > 言论 > 正文

相关媒体

“狗论”出不了特斯拉(2)

2014-02-25 10:24出处:李安定 [原创]责编:赵颖

        即使李书福成功收购了沃尔沃,成为瑞典和比利时王室的座上客,但是在中国汽车行业内,仍是一个草根,一些人潜意识中的“野狗”(取顾尧天当年的语境)。中国人全资收购的沃尔沃,拿到中国生产,却以品牌注册地的理由,视为外国品牌,必须找本土品牌按50对50的股比合资,且审批一等就是3年!这是业内何等荒诞的黑色幽默!90年代,我就和李书福相识相交,在我的心目中他是中国汽车业最执着,最柔韧的创业者,不如此,他也成不了万里挑一的幸存者。十多年前,他就敢和丰田对簿公堂,但是,他无论被体制撞得如何满脸青肿,脸上永远是憨憨的笑容。

        另一位“野狗”仰融,从金融领域入主汽车,开中国汽车资本运作的先河。早在1992年10月,就将华晨汽车(微博) 在华尔街上市,是中国企业在美国上市的“第一股”。他与宝马、通用、丰田、雷诺同时开展合资合作;2002年,在宁波建立华晨的发动机厂,与当时的大众同步,在全球率先采用TSI技术;并以技术控股罗孚。模式创新之超前,何等了得!然而仰融刚直不阿,因与辽宁薄姓省长的冲突被迫去国出走,但是此前业内主流对他的无情打压也令人唏嘘不已。

        中国汽车为什么出不了特斯拉?不言自明:你有车联网技术、你有智能驾驶技术、你有颠覆传统的经营模式,你有20亿元的资本,想在中国注册企业生产汽车,绝对没门!李书福说得好,“现在就是这么规定的,13亿中国人只允许你8个人、10个人可以搞汽车,其他都不能搞,你说能创造奇迹吗?”

        今天,如果放开股比,吉利、比亚迪、长城,绝不会如丧考妣。反而一定期盼着这张多米诺骨牌倒下后的连锁反应——放开封闭多年的行业限制,中国汽车业嬗变成一个真正开放的竞争性产业,一个平等竞争的环境。

责任编辑:赵颖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