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轿车合资企业中外股比50对50的限制实行了20年,关于放开股比的风声乍起,汽车业内已经严阵以待,抵制之声不绝于耳。
董杨先生——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旗帜鲜明地提出:继续实行股比限制8到10年。如果当下取消这一保护措施,中国汽车将面临“灭顶之灾”。
我采访中国汽车30年,近乎痴迷——被人指为“谁说中国汽车不好,就和谁急。”这一点,与董杨先生是多年的同道。然而,必须承认,中国汽车业60年的发展,不乏弯路与缺失,渴望“被保护”就是痼疾之一。痛定思痛,撰文与董杨先生商榷。
3年前,我最早公开撰文提出:放开汽车合资企业50对50的股比限制。这一制定于20年的保护措施,今天对汽车业的创新,对新兴产业的介入,已成羁绊,亟待冲破。
我认为,放开股比,应该,而且必须是一个“双向道”。
一,在中国汽车的市场和技术话语权已经足够强大的今天,放开股比,甚至允许跨国公司独资建厂,同时放开一切行业限制的绳索,中国汽车不会垮,自主品牌的“弄潮儿”反而会成长得更健康。
二,合资企业的中方投资人——大型国企,不但应该守住股比;而且更应该有志气、有实力、有计划地提升在合资企业的决策话语权,创新性地进行与跨国公司之间的资本运作。躺在50对50股比不变的保护伞下,一轮20年,又一轮20年地与外资续约,碌碌无为地为外资品牌打工,我想并非大多数国企集团今天的追求。
日前,东风集团入股PSA集团14%,与法国政府、标致家族成为股比相同的大股东,就是一个反向突破合资企业神龙股比之举,可喜,可贺!
遗憾的是,60年来,保护的基因已经深植于中国汽车主流语境。死守股比限制不放的实质,是中国汽车业根深蒂固的“保护思维”。
亲历中国汽车30年,我得出的结论是,保护出笨蛋,竞争出高手。保护,突破;再保护,再突破;这就是中国汽车纠结向前的历史。
2014-02-21 出处:李安定 [原创] 责编:赵颖
写在前面:轿车合资企业中外股比50对50的限制实行了20年,关于放开股比的风声乍起,汽车业内已经严阵以待,抵制之声不绝于耳。
董杨先生——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旗帜鲜明地提出:继续实行股比限制8到10年。如果当下取消这一保护措施,中国汽车将面临“灭顶之灾”。
我采访中国汽车30年,近乎痴迷——被人指为“谁说中国汽车不好,就和谁急。”这一点,与董杨先生是多年的同道。然而,必须承认,中国汽车业60年的发展,不乏弯路与缺失,渴望“被保护”就是痼疾之一。痛定思痛,撰文与董杨先生商榷。
3年前,我最早公开撰文提出:放开汽车合资企业50对50的股比限制。这一制定于20年的保护措施,今天对汽车业的创新,对新兴产业的介入,已成羁绊,亟待冲破。
我认为,放开股比,应该,而且必须是一个“双向道”。
一,在中国汽车的市场和技术话语权已经足够强大的今天,放开股比,甚至允许跨国公司独资建厂,同时放开一切行业限制的绳索,中国汽车不会垮,自主品牌的“弄潮儿”反而会成长得更健康。
二,合资企业的中方投资人——大型国企,不但应该守住股比;而且更应该有志气、有实力、有计划地提升在合资企业的决策话语权,创新性地进行与跨国公司之间的资本运作。躺在50对50股比不变的保护伞下,一轮20年,又一轮20年地与外资续约,碌碌无为地为外资品牌打工,我想并非大多数国企集团今天的追求。
日前,东风集团入股PSA集团14%,与法国政府、标致家族成为股比相同的大股东,就是一个反向突破合资企业神龙股比之举,可喜,可贺!
遗憾的是,60年来,保护的基因已经深植于中国汽车主流语境。死守股比限制不放的实质,是中国汽车业根深蒂固的“保护思维”。
亲历中国汽车30年,我得出的结论是,保护出笨蛋,竞争出高手。保护,突破;再保护,再突破;这就是中国汽车纠结向前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