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物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物 > 言论 > 正文

相关媒体

汽车产业兼并重组没有温情

2014-03-18 10:48出处:李安定 [原创]责编:赵颖

        世纪之交,跨国公司之间的兼并与重组,成为全球汽车业的主旋律――赢家动辄斥资上百亿美元,弹指之间吞噬一批昔日明星企业,没有丝毫的客套与温情。美国第 三大汽车厂商——克莱斯勒被德国戴姆勒兼并;英国汽车业的皇冠――劳斯莱斯竟被大众和宝马横切一刀,分别买下伯明翰工厂和商标使用权;法国雷诺兼并日产 后,派到日产的总经理戈恩扭亏的杀手锏就是大刀阔斧的裁员。随着入世,全球化的兼并重组之风终于吹到中国汽车产业来。

         生存的压力,终于让中国汽车的兼并重组迈出了艰难的“第一步”。

        “天一重组”,对接丰田

        兼并重组,是30年来中国汽车业一个永恒而又艰难的话题。

        早在80年代,中国汽车“散乱差”的格局就备受诟病。全球最多的汽车整车厂,全年的总产量,却不如跨国公司一条生产线的产量,曾经是这种格局的最具讽 刺的写照。然而,企业分属中央、地方、不同部门;各有国有、合资、民营不同背景,条块分割,利益纠葛,尤其地方税收、产值的压力,更让跨地区的兼并重组障 碍重重。

         2002年6月14日,一汽集团与天汽集团在北京签署了重组协议,一汽集团受让了原由天汽集团持有的天津夏利50.98%的股份,天津夏利汽车并入一汽体系。

        对于天汽来说,这是一次绝处逢生的机会。当时,天汽集团已陷入经营泥潭,夏利的月销量一度甚至跌到区区几百辆;而中国汽车“头生子”一汽刚刚被上汽所 超越;双方的重组,说到底是一次兼并,一汽不但由此获得了自主品牌小型轿车的资源;更借天汽的跳板,完成了与丰田的国际对接,水到渠成地成立了一汽丰田。

        东风日产:整体合资的尝试

        1997年,苗圩临危受命,从机械部副总工程师任上空降东风公司。担任总经理。当时这个身处大山深处的特大型老国企,累计亏损5.4亿元,连生存都成了问题。苗圩上任,立下“两年实现集团整体扭亏”的军令状, 1999年,东风借国家增订军车以及“债转股”缓解的市场压力,走出多年“以车抵债”,车价恶性下跌的怪圈,遏制了效益下滑势头。到2001年底,东风的 汽车销量、收入、利润的增幅已居三大集团之首,实现利润25亿元。

        实现了“企业再造”的东风由此获得与日本第二大汽车制造商——日产公司门当户对的联姻。

        2003年7月,整体合资的新东风成立。两家股东――东风和日产各占50%股份,但是合资公司不叫“东风日产”,而叫“东风有限”。公司注册资本为 20亿美元,东风汽车公司以其旗下七成存量资产:子公司、相关企业的股份等分阶段出资,生产经营主体和8万名职工进入合资公司;日产汽车公司则硬邦邦掏出 10亿美元现金。

责任编辑:赵颖 

汽车产业兼并重组没有温情

2014-03-18 出处:李安定 [原创] 责编:赵颖

        世纪之交,跨国公司之间的兼并与重组,成为全球汽车业的主旋律――赢家动辄斥资上百亿美元,弹指之间吞噬一批昔日明星企业,没有丝毫的客套与温情。美国第 三大汽车厂商——克莱斯勒被德国戴姆勒兼并;英国汽车业的皇冠――劳斯莱斯竟被大众和宝马横切一刀,分别买下伯明翰工厂和商标使用权;法国雷诺兼并日产 后,派到日产的总经理戈恩扭亏的杀手锏就是大刀阔斧的裁员。随着入世,全球化的兼并重组之风终于吹到中国汽车产业来。

         生存的压力,终于让中国汽车的兼并重组迈出了艰难的“第一步”。

        “天一重组”,对接丰田

        兼并重组,是30年来中国汽车业一个永恒而又艰难的话题。

        早在80年代,中国汽车“散乱差”的格局就备受诟病。全球最多的汽车整车厂,全年的总产量,却不如跨国公司一条生产线的产量,曾经是这种格局的最具讽 刺的写照。然而,企业分属中央、地方、不同部门;各有国有、合资、民营不同背景,条块分割,利益纠葛,尤其地方税收、产值的压力,更让跨地区的兼并重组障 碍重重。

         2002年6月14日,一汽集团与天汽集团在北京签署了重组协议,一汽集团受让了原由天汽集团持有的天津夏利50.98%的股份,天津夏利汽车并入一汽体系。

        对于天汽来说,这是一次绝处逢生的机会。当时,天汽集团已陷入经营泥潭,夏利的月销量一度甚至跌到区区几百辆;而中国汽车“头生子”一汽刚刚被上汽所 超越;双方的重组,说到底是一次兼并,一汽不但由此获得了自主品牌小型轿车的资源;更借天汽的跳板,完成了与丰田的国际对接,水到渠成地成立了一汽丰田。

        东风日产:整体合资的尝试

        1997年,苗圩临危受命,从机械部副总工程师任上空降东风公司。担任总经理。当时这个身处大山深处的特大型老国企,累计亏损5.4亿元,连生存都成了问题。苗圩上任,立下“两年实现集团整体扭亏”的军令状, 1999年,东风借国家增订军车以及“债转股”缓解的市场压力,走出多年“以车抵债”,车价恶性下跌的怪圈,遏制了效益下滑势头。到2001年底,东风的 汽车销量、收入、利润的增幅已居三大集团之首,实现利润25亿元。

        实现了“企业再造”的东风由此获得与日本第二大汽车制造商——日产公司门当户对的联姻。

        2003年7月,整体合资的新东风成立。两家股东――东风和日产各占50%股份,但是合资公司不叫“东风日产”,而叫“东风有限”。公司注册资本为 20亿美元,东风汽车公司以其旗下七成存量资产:子公司、相关企业的股份等分阶段出资,生产经营主体和8万名职工进入合资公司;日产汽车公司则硬邦邦掏出 10亿美元现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