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人们见面也跟英国人一样,今天天气哈哈哈,在英国彻底脱掉雾都的帽子之后,北京非常“荣幸”地戴上了。也不止北京,全中国都差不多成了雾国啦。
但是,有个好消息在雾霾沉沉的日子里非常吸引人的眼球:2014年1月22日,《北京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于北京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高票通过,并将于3月1日正式实施。嗯,也许过不了几年,我们就可以重新见到蓝天、自由地呼吸到新鲜空气啦!
马上认真 地去研读这个条例。当然,最关心的还是有关汽车的规条。读来读去,却有些不太开心:以后开车的日子会更少了,而真正能让汽车减排的措施,比如放开地方保护、让消费者自己选择技术先进、出行方便的新能源车的措施却迟迟不见动静。而且,有些措施措辞模胡听上去根本无法实施,就算实施了也作用甚微。
比如说,第六十三条 本市根据国家大气环境质量标准和本市大气环境质量目标,对机动车实施数量调控。
本市优化道路设置和管理,减少机动车怠速和低速行驶造成的污染。
数量调控,调了三年了,机动车数量每年还在上升,今年还更是减少了十万辆的名额。有意思吗?不过是让人们买车更难罢了,还滋生了一些寻租的空间,新增了见不得光的行业,让人们的购车成本再次上升。限购不是解决办法。能想办法让大家买了车也公交地铁上班才是本事,才是釜底抽薪之计。
优化道路设施和管理,听上去非常好听。可是就怕是一句空话。如何实现?有什么举措,有什么奖罚条款?是不是也可以对道路和交通管理部门像对施工单位一样,有量化的措施,如果完不成,有多少罚款?
另外,大数据都掌握在这些部门里,连上牌数量都是他们发财之道。如果真的想优化道路和管理,把大数据放开,公开招标,谁能设计出即时调控车流、让道路畅通,谁得这块大把肉。能做到吗?
第七十二条 市人民政府可以根据大气环境质量状况,在一定区域内采取限制机动车行驶的交通管理措施。限行更是寻常见了,而且还有法律依据了。但如果是有些部门出于私利发布限行呢?谁来监督他们?
第七十四条 本市提倡环保驾驶。在学校、宾馆、商场、公园、办公场所、社区、医院的周边和停车场等不影响车辆正常行驶的地段,机动车驾驶员在停车三分钟以上时,应当熄灭发动机。停车三分钟以上熄火,跟以前传说的不论哪里停车三分钟都熄火有了进步,但是,一般来说,只要不是烧的公家油、开的公家车,哪个人会停车三分钟以上还不熄火的?如果有的公车驾驶员自己有环保公益心,也多数会自觉熄火。如果他就是不熄火,你将如何监控指证他?你要个个调录相呢,还是每个能停车的地方都配备一个民警去查看?与其这样,倒不如做点实事,比如说,以后每个在北京销售的新车都要配备启停系统,鼓励旧车去加装这个系统,并且对主动加装者予以补贴。更进一步,放比亚迪的秦和上汽电动荣威350进来,寻常上下班全是用电,根本不必考虑什么停车熄火了。劳民伤财,虚情假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