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人们见面也跟英国人一样,今天天气哈哈哈,在英国彻底脱掉雾都的帽子之后,北京非常“荣幸”地戴上了。也不止北京,全中国都差不多成了雾国啦。
但是,有个好消息在雾霾沉沉的日子里非常吸引人的眼球:2014年1月22日,《北京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于北京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高票通过,并将于3月1日正式实施。嗯,也许过不了几年,我们就可以重新见到蓝天、自由地呼吸到新鲜空气啦!
马上认真 地去研读这个条例。当然,最关心的还是有关汽车的规条。读来读去,却有些不太开心:以后开车的日子会更少了,而真正能让汽车减排的措施,比如放开地方保护、让消费者自己选择技术先进、出行方便的新能源车的措施却迟迟不见动静。而且,有些措施措辞模胡听上去根本无法实施,就算实施了也作用甚微。
比如说,第六十三条 本市根据国家大气环境质量标准和本市大气环境质量目标,对机动车实施数量调控。
本市优化道路设置和管理,减少机动车怠速和低速行驶造成的污染。
数量调控,调了三年了,机动车数量每年还在上升,今年还更是减少了十万辆的名额。有意思吗?不过是让人们买车更难罢了,还滋生了一些寻租的空间,新增了见不得光的行业,让人们的购车成本再次上升。限购不是解决办法。能想办法让大家买了车也公交地铁上班才是本事,才是釜底抽薪之计。
优化道路设施和管理,听上去非常好听。可是就怕是一句空话。如何实现?有什么举措,有什么奖罚条款?是不是也可以对道路和交通管理部门像对施工单位一样,有量化的措施,如果完不成,有多少罚款?
另外,大数据都掌握在这些部门里,连上牌数量都是他们发财之道。如果真的想优化道路和管理,把大数据放开,公开招标,谁能设计出即时调控车流、让道路畅通,谁得这块大把肉。能做到吗?
第七十二条 市人民政府可以根据大气环境质量状况,在一定区域内采取限制机动车行驶的交通管理措施。限行更是寻常见了,而且还有法律依据了。但如果是有些部门出于私利发布限行呢?谁来监督他们?
第七十四条 本市提倡环保驾驶。在学校、宾馆、商场、公园、办公场所、社区、医院的周边和停车场等不影响车辆正常行驶的地段,机动车驾驶员在停车三分钟以上时,应当熄灭发动机。停车三分钟以上熄火,跟以前传说的不论哪里停车三分钟都熄火有了进步,但是,一般来说,只要不是烧的公家油、开的公家车,哪个人会停车三分钟以上还不熄火的?如果有的公车驾驶员自己有环保公益心,也多数会自觉熄火。如果他就是不熄火,你将如何监控指证他?你要个个调录相呢,还是每个能停车的地方都配备一个民警去查看?与其这样,倒不如做点实事,比如说,以后每个在北京销售的新车都要配备启停系统,鼓励旧车去加装这个系统,并且对主动加装者予以补贴。更进一步,放比亚迪的秦和上汽电动荣威350进来,寻常上下班全是用电,根本不必考虑什么停车熄火了。劳民伤财,虚情假意。
第七十三条 本市提倡公民绿色出行,每年开展城市无车日活动。市人民政府应当创造条件方便公众选择公共交通、自行车、步行的出行方式,减少机动车排放污染。嗯,香港弹丸之地,人口密度远超北京,但是多数人上班都是公交地铁,北京人民应该向人家学习。只是,公交半天堵得来不了,地铁把人挤成像片,哪个有车的人愿意受这个罪?如果这些人也去公交地铁,这公交车地铁还能关上门吗?有本事把香港的公交系统的便捷也搬到北京试试,那时节俭的内地人,多数一定不会强撑着自己驾车上班。
十九条 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市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制定本市车用燃料标准。本市销售的车用燃料应当达到国家和本市规定的标准,并按照规定添加车用油品清净剂。汽车造成的空气污染,连中石化中石油都承认自己功不可没,油品含硫量是日本的50倍。国家和北京市也没有强令三桶升级换代炼油设备,这一条,哄谁呢?
《北京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总体非常详尽,涉及到方方面面。由于只懂得汽车行业,自然对别的条款无从置喙。但是总的感觉是罚的条款多,奖励条款少,而且也比较含胡,量化不够,如果真的执法起来,存在不少存法难度。也就是说,不少条款有可能只是躺在纸面上罢了。
另外,大气是关注着每一个人利益,条例中倒是有公民监督的相关部分,有进步。但是,公民也不全是都有环保意识的,政府应该有相应的教育措施,比如可以组织一些院校科技人才到社区宣讲、规定每个公民都要去上课受教以及相应的奖罚措施。第三十八条 公民负有依法保护大气环境的义务,应当遵守大气污染防治法律法规,树立大气环境保护意识,自觉践行绿色生活方式,减少向大气排放污染物。如果公民没有受到教育,也没有相应的奖罚措施,这一条,又是白定了。中国人根深蒂固的“法不责众”心理,使得人们根本不可能自觉实施这一条所规定义务。再说了,只是义务,他不实行你也没有法律来惩罚他,一个人这么做了,两个人这么做了,全部都这么做了,如何?
中国人也许还不习惯于量化思维,如果是一般民众倒也可以原谅,作为管理部门也制订这么含糊、没有执行力的条款,真是不可思议。倒是罚款的数目非常清晰可观呢,见钱眼开。罚了钱,干什么用,用于改善空气吗?有帐目吗?有规定相应用途的法律吗?
但是,有总比没有好,总算开了头了,以后再慢慢完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