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国内新闻 > 行业新闻 > 正文

中国汽车市场面临需求制度的双重转变(4)

2014-04-30 10:25出处:中国经济时报 [转载]责编:陈冬菊

  (二)2014年汽车市场预测和影响因素分析

  从近年来对汽车需求的预测结果看,借助中长期分析框架来对短期市场进行预测,具有较好的预测结果。根据这种分析框架,预测2014年汽车潜在需求约为2365万辆,同比增长8%—10%;千人汽车拥有量约为107辆,同比增长14%。但由于以下影响因素存在,在其他条件不发生变化的状况下,全年需求及增速可能会低于潜在增长水平。

  一是宏观经济增速继续保持自然回落。预计2014年中国出口和消费增幅不会出现明显增长,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相对稳定;在投资增速下降和投资收益率递减规律的作用下,宏观经济增速会较2013年有所回落。

  二是地方政府改善环境特别是治理细颗粒物(PM2.5)压力增加。从目前的态势看,限制汽车快速增长可能成为部分地区和城市的汽车消费政策取向。如果限购城市扩大,其示范效应会引发更多城市的恐慌性消费,进而进入新一轮偏离正常增长的短期扩张,但其负面效应是透支后期需求,引发市场大起大落,对市场中长期运行非常不利。

  三是从2013年开始,政府公务用车采购数量将有明显压缩。政府采购车辆,是长期以来汽车销量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配车和用车制度的改革,每年将直接降低销量增幅约1个百分点。

  四是尽管日系汽车厂商销量有所回升,但在2014年依然存在较大不确定性和市场风险。

  综合以上因素,我们将2014年销量预测调整为2325万—2365万辆,同比增长7%—9%;千人汽车拥有量约为106—107辆,同比增长13%—14%。市场价格水平将继续下跌,预计跌幅会高于2013年。

  促进汽车市场健康发展的政策建议

  长期以来,汽车市场已经积累了诸多问题和矛盾,但在市场快速扩张条件下被掩盖。随着需求增速回落,这些问题和矛盾的负面效应将逐步显现甚至激化。迫切需要找到关键环节作为政策着力点,化解潜在风险,进而保障汽车市场的持续发展和健康运行。

责任编辑:陈冬菊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中国汽车市场面临需求制度的双重转变(4)

2014-04-30 出处:中国经济时报 [转载] 责编:陈冬菊

  (二)2014年汽车市场预测和影响因素分析

  从近年来对汽车需求的预测结果看,借助中长期分析框架来对短期市场进行预测,具有较好的预测结果。根据这种分析框架,预测2014年汽车潜在需求约为2365万辆,同比增长8%—10%;千人汽车拥有量约为107辆,同比增长14%。但由于以下影响因素存在,在其他条件不发生变化的状况下,全年需求及增速可能会低于潜在增长水平。

  一是宏观经济增速继续保持自然回落。预计2014年中国出口和消费增幅不会出现明显增长,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相对稳定;在投资增速下降和投资收益率递减规律的作用下,宏观经济增速会较2013年有所回落。

  二是地方政府改善环境特别是治理细颗粒物(PM2.5)压力增加。从目前的态势看,限制汽车快速增长可能成为部分地区和城市的汽车消费政策取向。如果限购城市扩大,其示范效应会引发更多城市的恐慌性消费,进而进入新一轮偏离正常增长的短期扩张,但其负面效应是透支后期需求,引发市场大起大落,对市场中长期运行非常不利。

  三是从2013年开始,政府公务用车采购数量将有明显压缩。政府采购车辆,是长期以来汽车销量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配车和用车制度的改革,每年将直接降低销量增幅约1个百分点。

  四是尽管日系汽车厂商销量有所回升,但在2014年依然存在较大不确定性和市场风险。

  综合以上因素,我们将2014年销量预测调整为2325万—2365万辆,同比增长7%—9%;千人汽车拥有量约为106—107辆,同比增长13%—14%。市场价格水平将继续下跌,预计跌幅会高于2013年。

  促进汽车市场健康发展的政策建议

  长期以来,汽车市场已经积累了诸多问题和矛盾,但在市场快速扩张条件下被掩盖。随着需求增速回落,这些问题和矛盾的负面效应将逐步显现甚至激化。迫切需要找到关键环节作为政策着力点,化解潜在风险,进而保障汽车市场的持续发展和健康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