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为成功的是,2010年3月28日,吉利宣布与福特汽车签署最终股权收购协议,以18亿美元收购沃尔沃轿车公司100%的股权。
而青年汽车与庞大集团联手竞购萨博的行动最终失败了,因为中方的数千万欧元的陆续投入并未能拯救即将倾覆的萨博之舟。
与此同时,国企也进行了国际化的有益尝试。比如,上汽集团曾经控股韩国双龙。不过,虽然一度收购了其51.3%的股份,但2008年底遭遇全球金融风暴洗礼的韩国双龙汽车现金断流、工资停发,上汽向其注入4500万美元,哪知韩国双龙汽车随后宣布提交破产保护的“回生”程序申请,使得作为债权人上汽后损失高达40亿人民币。尽管竹篮打水一场空,但还是积累了不少宝贵的经验和教训。
工信部有关领导曾经提出,一个汽车强国的3大标志应当是:“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世界知名的世界企业和品牌”、“学会利用国际和国内两种市场资源,开拓国际和国内两个市场并在国际市场占有一定的份额”以及“掌握核心技术和新技术的发展趋势”。商务部有关领导也强调,中国汽车产业国际化要实现两个转变——由国内市场国际化向产业国际化转变;由产品国际化向企业国际化转变。
在后合资时代,通过海外投资、并购股份的国际化运作新途径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就成为必然考虑的举措和亟待展开的行动。
实施国际化发展战略、壮大自主事业是中国汽车企业在2000万辆市场新时期的重要内容,否则逃不脱“无论造多少车都是别人辉煌”为人作嫁衣的苦涩和失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