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一年,中国汽车市场售出了1000多万辆形形色色的外资品牌的乘用车,为跨国汽车公司贡献了盆满钵溢的真金白银。
与此对照的是,中国本土汽车企业只是逐渐在国际市场上初步实现了产品销售的国际化,但还远远没有实现企业的国际化。
在单纯的汽车出口遭遇滑落的背景下,企业的国际化变得更加重要。
统计显示,2013年在我国汽车销量大幅增长之际,汽车出口量反而跌破百万辆大关,降至97.73万辆,同比减少7.5%。其中乘用车出口量为59.63万辆,同比减少9.8%;商用车出口量为38.10万辆,同比减少3.5%。在乘用车细分市场中,轿车出口量明显下降,其余车型均保持增长;商用车细分市场中,货车出口下降、客车增长。
长期以来,在外国企业走进来、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双向国际化进程中,中方所处的一端明显偏弱和不足。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汽车企业的国际化,整体尚处在起步阶段。
在国际化的兼并重组舞台上暂露头角的、大手笔资本运作的,多是民企的身影。比如,石破惊天般的“吉利收购沃尔沃”、跌宕起伏的“双庞救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