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商报:这些年奇瑞一直处于媒体的聚光灯下,大家认为奇瑞能“折腾”,不断地换人,不断地推倒重来,这似乎不是一个企业健康发展的状态。
尹同跃:其实我内心也很纠结,有时候压力也很大,但内部的同志都说我是个善于自我批评的人,我把之前奇瑞犯错的主要责任都揽到自己身上,但我觉得承担责任不仅仅需要勇气,重新找到正确的道路才是最重要的也是最难的。面对外界的批评,我们只能把它当作我们战略转型的动力,以前的折腾我定义为是在纠错,现在的折腾是对自已不断严格的要求,比如说产品品质,这是丝毫不能妥协的。经过这一年多的实践,我可以肯定地说我们已经走在健康发展的正确道路上。
汽车商报:其实相对于外界的批评,我知道很多内部的同志开始也不理解你,我觉得这会让你更加难受。
尹同跃:是这样的,奇瑞公司的转型一开始并不是所有的同事都是赞成的,反对的声音很大,大家担心奇瑞这么折腾下去会付出太大的代价,当时可以说统一思想甚至比制定战略规划更难,当时我也对公司内部的工作进行了一些调整和安排,但是现在我可以自信地说,内部所有的同志对奇瑞目前战略转型的做法是高度认同的,这也是我信心的来源之一。
汽车商报:你提到了内部调整,包括一些重要岗位的调整,外界就认为奇瑞把原来的一批人都换掉了,重新找了一帮人再干,是对过去的全面否定。
尹同跃:我的确听到过这样的说法,甚至说我们去年正式对外公布战略转型后对技术、销售等部门来了个大换血,其实怎么可能呢?一个很简单的道理,一款产品从规划到上市怎么也要三四年的时间,换了一批人然后一年做出好产品来,这是不可能的。实际上我们2010年北京车展回来之后已经做了全公司的动员和彻底的调整,我们放弃了大概20几个项目,聚焦于今年上市的几款产品,并且在这三年多的时间里,不断地给自己挑毛病,提升质量,品质要求很严格,这样才打造出了艾瑞泽7、新瑞虎5这样口碑很好的产品。销售负责人确实换了,黄华琼是从合资企业出来,它的打法跟过去打法不一样,这是符合公司战略的,我们如果想跟合资企业竞争的话,就需要打法上的改变。
汽车商报:面对质疑和批评的声音,你妥协过么?
尹同跃:当然没有,如果有的话就不会有奇瑞现在的局面,但我们会吸取各方的意见,让我们的战略转型规划更加的科学,更加的合理,但大的方向是不会变的。另外你提到妥协这个词,我可以说奇瑞在产品品质上是绝对不能妥协的,哪怕延迟了产品上市时间而影响了销量。
汽车商报:你也提到艾瑞泽7和新瑞虎5是为了质量而延缓了上市,但是市场环境瞬息万变,外界显然不会非常了解奇瑞的内部情况,只会直观地觉得奇瑞太慢了,没有竞争对手动作快。
尹同跃:实际上我是这么理解的,我们过去很多的毛病都出现在快上面,片面地追求快会导致市场研究不够充分,流程也不完善,产品验证的深度也就没有了,这是很可怕的,会让我们的产品品质跟合资公司的差距无法缩小。如果我们要按照国际开发流程来开发,应用国际产品开发的理念,实际上必须要有足够的时间来把产品验证到位,守住我们的质量底线。所以当我们在速度、进度和质量、目标之间产生矛盾的时候,选择牺牲进度,以确保这个质量底线。这两年实际上是我们心静下来了再做事,原来我们的心没有静下来。
而且快和慢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在以前我们追求的快有可能是数量上或短时间内的一种数量的增长、规模的扩大,但实际上我们又倒过来做很多以前因为快而不能去做的事情,或者没有做的事情,从时间上来看浪费了大量的资源和成本,实际上还是慢了,奇瑞也走过这样的弯路。
汽车商报:快和慢是相对的概念我认同,还有一些其他的概念也都是相对的,比如产品谱系的多与少,产品的销量与利润,尽管一提到利润奇瑞就不愿多谈。
尹同跃:外界一直认为奇瑞盈利能力不足,其实很大的原因是把很多资金用在了研发上,随着新产品的增多和销量的增长,盈利能力大幅提升是肯定的,刚才也提到,现在奇瑞新产品的平均售价比原来大幅提升。至于利润情况,我可以大概说一下,只能说今年比去年好很多。另外刚才提到了单车售价提高5000元,意味着我们的盈利能力基本会翻一倍,我们也在研究对比去年和今年的销量以及利润情况,把停掉的产品造成的损失消化掉。乐观估计,我们明年主力产品的销量总数会增加10万台,单车边际效益也会随之提高。
汽车商报:你提到单车边际效益,我的理解是产品价格的提升背后需要一个东西来支撑,那就是质量,但质量往往又很难量化,需要有东西支撑它,仅靠一部分消费者的认可是不够的。
尹同跃:过去两年我们花了很多的精力狠抓产品质量,停了一些产品也是因为产品质量不好,有一些产品我们不愿意过早上市冲量也是因为我们对质量的高要求,虽然这个在销量上是体现不出来的,甚至是负面的,但我们觉得值得,而且我们产品质量的提升今年已经见到了成效。比如J.D.POWER新车质量评价奇瑞提升了40%,这在业内是提升最快的,而且SSI(销售满意度)和CSI(服务满意度)已经达到了合资企业的水平。但我们抓质量的时间还比较短,方法还显得比较笨,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我相信明年我们的质量水平还会有大幅度提高。
汽车商报:奇瑞迫切需要的其实是质量和数量的同步提升,暂时看,二者已经出现了矛盾,如何统一起来?
尹同跃:今年3月奇瑞内部还在商量这个事,要进一步明确我们要什么,企业的短期利益一定要服从长远利益,公司的短期困难必须要服从长远战略。对奇瑞来说,就是建立品牌,品牌的基础是体系,我们现在正处在建设体系能力的过程中,不能因为短期销量的好或是不好就使战略的推进打折扣。很显然,质量是必须守住的,守住了质量就守住了品牌,守住了品牌就守住了战略,所以方向不能错。
汽车商报:我需要更加具体的描述,比如某个产品的质量控制。
尹同跃:那我还是要回过头来说瑞虎5,如果为了销量,其实上半年就可以上市,在火爆的SUV市场分一杯羹。但我宁愿选择一遍遍地听产品汇报,挑出了300多个细节的小问题,我跟我们的合作伙伴讲,要把问题控制在15个以内,日本有个老板说做不了,他们一般是控制在45个以内,但是奇瑞就是要自己给自己设很高的门槛,哪怕是以暂时牺牲销量为代价,因为质量有问题对未来销量的影响是致命的,对品牌的损害也是最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