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国内新闻 > 行业新闻 > 正文

专家谈杭州限购:弊端多 影响公信力(4)

2014-03-27 10:39出处:汽车商报 [转载]责编:王思

 
  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院长 吴飞

  “限购”信息披露不对称影响政府公信力

  身处杭州,深刻感受到了突然限购给人们带来的心理影响。杭州宣布限购后,各种抱怨、猜测声迅速传开。我注意到,就在限购前几天,特别是当天相关部门还出来“辟谣”,这让老百姓有一种被“玩弄”的感觉。

  从新闻传播学的角度来看,这其实是一个信息如何披露不对称的问题。在“限购”公布前,政府仍然采取了传统的对外传播思路:瞒。其实,在此之前,很多经销商、消费者已经收到类似信息。这就给人留下想象的空间,是否此消息已经被提前泄密,是否存在商业利益在其中。从一开始的瞒,到后来的“泄密”,到突然“公布”,涉及到公共利益的信息不对称传播,导致了政府公信力大打折扣。可想而知,今后政府再“辟谣”时,老百姓会怎么想。
(牛立志  采写)
 

责任编辑:王思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专家谈杭州限购:弊端多 影响公信力(4)

2014-03-27 出处:汽车商报 [转载] 责编:王思


 
  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院长 吴飞

  “限购”信息披露不对称影响政府公信力

  身处杭州,深刻感受到了突然限购给人们带来的心理影响。杭州宣布限购后,各种抱怨、猜测声迅速传开。我注意到,就在限购前几天,特别是当天相关部门还出来“辟谣”,这让老百姓有一种被“玩弄”的感觉。

  从新闻传播学的角度来看,这其实是一个信息如何披露不对称的问题。在“限购”公布前,政府仍然采取了传统的对外传播思路:瞒。其实,在此之前,很多经销商、消费者已经收到类似信息。这就给人留下想象的空间,是否此消息已经被提前泄密,是否存在商业利益在其中。从一开始的瞒,到后来的“泄密”,到突然“公布”,涉及到公共利益的信息不对称传播,导致了政府公信力大打折扣。可想而知,今后政府再“辟谣”时,老百姓会怎么想。
(牛立志  采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