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商道 > 电商观察 > 正文

听10位汽车大咖如何解读中国汽车品牌的发展

2016-09-21 09:10出处:V讯网 [原创]责编:曹邯月

  

        9月20日,主题为“中国脊梁 世界角色”2016中国汽车品牌发展论坛在北京举办。

  多位汽车界专家及车企从品牌、传播、市场需求、营销思路和服务等多方面解析中国汽车的品牌发展的道路。

  汽车预言家从中梳理了多家车企关于中国品牌的成长,崛起与品牌升级的言论。

  赵扬:中国品牌成长的三点突破

  中国汽车品牌力量不够强,要想寻求质的飞越,就要从以下三点突破。

  首先要提高产品力,产品力是根本。提高产品力的同时,要同步提高品牌力,树立品牌向上的力量,贴近服务消费者,培养消费者的认可度和忠诚度,提高品牌的溢价能力。

  其次要提高技术力,坚持正向开发,建立拥有自主产权的技术平台,注重新能源、智能驾驶等新技术的运用。自主技术也是中国品牌走出国门的底气。同时中国品牌企业之间要良性竞争,面向国际市场一定要打造企业社会责任形象。在“一带一路”倡议中,其中一条就是要民心相通,融入当地社会,不能一味考虑企业短期经济效益。

  最后我们还要通过各种方式提升企业效益,提升我们的利润率,只有利润才能保证持续的投资和充足的研发投入。

  张宝林:中国汽车品牌崛起要有的六个坚持

  结合本届论坛的主题和实践表明,只有坚持打造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才能实现中国品牌跨越式发展。中国汽车品牌的崛起,还要靠以下的六个坚持:

  坚持技术创新、坚持产品提升、坚持客户导向、坚持优化体系、坚持人才领先、坚持品牌培育。

  在汽车企业中,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就是掌握核心技术能力,以及汽车企业的核心管理体系能力和长期竞争优势的能力。在产业产品为王的时代,唯有将强大的研发能力转化为消费者亲睐的产品,才能永葆品牌的活力和市场竞争力,除此以外,汽车产业的持续发展离不开人,特别是离不开优秀的人才组成的卓越团队,因此,长安始终坚持内培为主,外引为辅等多种渠道帮助员工实现全方位的成长和发展。

  尹同跃:中国自主汽车品牌问题

  当天,奇瑞汽车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兼总经理尹同跃针对中国自主汽车的“品牌问题”表示,中国自主品牌汽车产品跟合资、进口产品没有距离,有距离的是品牌。

  去产能、扩内需是当前经济的一个重点。当前在我国缺少品牌意识。品牌是一种生活方式的变化,所以去产能的同时还要树立有品牌的产能,把真正的内需让中国人来满足,而不是把这种内需变成外需。

  品牌能让企业良性循环。奇瑞认为中国汽车工业的出路就是做品牌。只有品牌才能产生利润,只有品牌才能跟别人不一样,只有品牌才能经受得住经济规律的起起伏伏。

  李炜、肖勇:年轻化营销还需升级市场需求与营销思路

  东风乘用车公司副总经理李炜、广汽集团乘用车公司副总经理肖勇针对80后、90后成为购车主力军,车企创新营销如何打动消费者,特别是年轻消费者的课题做了精彩的分享。

  李炜表示,做一款产品如何挖掘年轻消费者的需求,这个过程中需从四方面入手。首先是产品定位和产品研制开发过程中要始终要坚持,这两方面的联系是密不可分的。

  除此之外,我们用各种方式,例如,体验的方式,运动的方式,音乐的方式,来跟目标客户建立沟通;根据产品定位,传播声音,目标客户群体等综合起来。

  在肖勇看来,现代年轻人有点喜新厌旧,对品牌的黏性低。对于企业自身想表达的核心价值,同时也要响应顾客的真实需求,这是一个平衡的问题。在不同的阶段可能要更侧重于谁的问题,是最困难的一点。

  另外,我们要通过适当的方式与渠道去传递给我们想沟通的这些年轻人,在这个过程中,新媒体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初此之外,服务要跟上。一个产品的服务是客户最后能够选择品牌的非常重要因素之一。

  李亚:媒体应致力自主品牌升级和营销服务

  凤凰网总裁、一点资讯CEO李亚在论坛上分享了作为媒体人对自主品牌所做的努力。

  李亚表示,对于自主品牌来说,“接地气”提供了更多的消费者洞察,其次是品牌洞察,大数据服务,以及内容营销,原生营销的服务。

  凤凰网、一点资讯作为媒体平台,一直在致力帮助自主品牌的升级和营销服务,也希望可以为自主品牌提供这样的服务,让汽车行业过去十几年占到了中国门户互联网收入的第一大来源。

  马光远:汽车产业的发展影响中国经济的发展

  股市、楼市和车市目前仍是观察中国宏观经济三个重要的指标。著名经济学家马光远用“三个女人”表明了他的态度。“股市相当于小姐,楼市姿色姣好,但作风不好,车市像一个大家闺秀,大家光明正大的拥有。”

  目前中国汽车市场的销量已经在迈向3000万辆,发展已经完全超过我们的预期,如果看中国经济本身的长周期的表现,汽车是一个典型代表。汽车产业已经100多年了,每一次大的工业革命,汽车行业都是其中非常重要的弄潮儿。”但是不同以往,现在我们开始考虑汽车产业究竟会如何变化,不仅仅是技术层面的突破,包括功能,包括承载的使命,和产业链如何进行重构,如何进行颠覆性的变化。”

  汽车产业的未来代表中国制造和中国经济的未来。发展至今汽车产业承载的使命没有减少,反而越来越重,汽车产业如何实现在整个产业链上全方位的突破是我们现在应该考虑的问题。

  姚景源:产业链长、吸纳就业是汽车产业的特点

  汽车产业有两大特点,一是产业链长。第二大特点是吸纳就业。纵览中国经济30多年的发展轨迹,进入21世纪后中国经济开始迅速发展,走向新的阶段 “中国经济发展的新阶段和汽车工业的发展息息相关,而对于汽车工业快速发展的原因,正是汽车行业当下充满生机,而充满活力主要得益于改革开放,这也使得汽车工业始终处在不断的改革之中。

  舒酉星 企业和用户人群的价值观沟通产生的

  我们的企业面对的是现在越来越年轻的消费群体,而我们对年轻人的总结就是四个词就是不怂,不服,不负,不费,依我们来看,这就是他们的心态。

  而对于如何既能把品牌很好的宣传出去,还能做到让消费者满意,近几年比亚迪不断的投入新能源,做动力方面的改革,这样的状态下更好和年轻人思想,和他这种从内心的一种改变是相呼应的。

  所以才在最新的很多调研数据里面看到品牌虽然现在还属于没有任何的品牌的高溢价,甚至是在历史的过程当中我们还有一些中低端性价比。但是在年轻人的心目当中,比亚迪的关注度和他们对我们的看法,数据还是非常令我们鼓舞的。

  总而言之就是企业价值观和用户人群的价值观,从内心沟通产生的结合。

  陈思英:大众化,碎片化,去中心化和场景化是企业营销的根本

  如今的85、90后有特殊的四个标签。第一就是“乐“”享“,第二就是这一代人是互联网的原住民,对互联网的依赖型强而第三就是他们有独立的个性,很自我,做自己。最后一点就是他们其实他对一些经验的,历史的,情怀的东西有一些传承。

  既然有了标签、特点,我们的企业就应该去迎合消费者,才能抓住消费者,移动互联的到来,给了我们有四个非常重要的特征,这和我们的营销是非常关联的。

  第一就是大众化。第二就是碎片化。第三,去中心化,第四,场景化。

  我们很多的行为,包含企业的很多营销行为都会贯穿和渗透,或者不知不觉贯穿到我们的任何一个消费者日常生活当中去,大众化,碎片化,去中心化和场景化是目前我们营销面临的一些事情。

责任编辑:曹邯月 

听10位汽车大咖如何解读中国汽车品牌的发展

2016-09-21 出处:V讯网 [原创] 责编:曹邯月

  

        9月20日,主题为“中国脊梁 世界角色”2016中国汽车品牌发展论坛在北京举办。

  多位汽车界专家及车企从品牌、传播、市场需求、营销思路和服务等多方面解析中国汽车的品牌发展的道路。

  汽车预言家从中梳理了多家车企关于中国品牌的成长,崛起与品牌升级的言论。

  赵扬:中国品牌成长的三点突破

  中国汽车品牌力量不够强,要想寻求质的飞越,就要从以下三点突破。

  首先要提高产品力,产品力是根本。提高产品力的同时,要同步提高品牌力,树立品牌向上的力量,贴近服务消费者,培养消费者的认可度和忠诚度,提高品牌的溢价能力。

  其次要提高技术力,坚持正向开发,建立拥有自主产权的技术平台,注重新能源、智能驾驶等新技术的运用。自主技术也是中国品牌走出国门的底气。同时中国品牌企业之间要良性竞争,面向国际市场一定要打造企业社会责任形象。在“一带一路”倡议中,其中一条就是要民心相通,融入当地社会,不能一味考虑企业短期经济效益。

  最后我们还要通过各种方式提升企业效益,提升我们的利润率,只有利润才能保证持续的投资和充足的研发投入。

  张宝林:中国汽车品牌崛起要有的六个坚持

  结合本届论坛的主题和实践表明,只有坚持打造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才能实现中国品牌跨越式发展。中国汽车品牌的崛起,还要靠以下的六个坚持:

  坚持技术创新、坚持产品提升、坚持客户导向、坚持优化体系、坚持人才领先、坚持品牌培育。

  在汽车企业中,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就是掌握核心技术能力,以及汽车企业的核心管理体系能力和长期竞争优势的能力。在产业产品为王的时代,唯有将强大的研发能力转化为消费者亲睐的产品,才能永葆品牌的活力和市场竞争力,除此以外,汽车产业的持续发展离不开人,特别是离不开优秀的人才组成的卓越团队,因此,长安始终坚持内培为主,外引为辅等多种渠道帮助员工实现全方位的成长和发展。

  尹同跃:中国自主汽车品牌问题

  当天,奇瑞汽车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兼总经理尹同跃针对中国自主汽车的“品牌问题”表示,中国自主品牌汽车产品跟合资、进口产品没有距离,有距离的是品牌。

  去产能、扩内需是当前经济的一个重点。当前在我国缺少品牌意识。品牌是一种生活方式的变化,所以去产能的同时还要树立有品牌的产能,把真正的内需让中国人来满足,而不是把这种内需变成外需。

  品牌能让企业良性循环。奇瑞认为中国汽车工业的出路就是做品牌。只有品牌才能产生利润,只有品牌才能跟别人不一样,只有品牌才能经受得住经济规律的起起伏伏。

  李炜、肖勇:年轻化营销还需升级市场需求与营销思路

  东风乘用车公司副总经理李炜、广汽集团乘用车公司副总经理肖勇针对80后、90后成为购车主力军,车企创新营销如何打动消费者,特别是年轻消费者的课题做了精彩的分享。

  李炜表示,做一款产品如何挖掘年轻消费者的需求,这个过程中需从四方面入手。首先是产品定位和产品研制开发过程中要始终要坚持,这两方面的联系是密不可分的。

  除此之外,我们用各种方式,例如,体验的方式,运动的方式,音乐的方式,来跟目标客户建立沟通;根据产品定位,传播声音,目标客户群体等综合起来。

  在肖勇看来,现代年轻人有点喜新厌旧,对品牌的黏性低。对于企业自身想表达的核心价值,同时也要响应顾客的真实需求,这是一个平衡的问题。在不同的阶段可能要更侧重于谁的问题,是最困难的一点。

  另外,我们要通过适当的方式与渠道去传递给我们想沟通的这些年轻人,在这个过程中,新媒体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初此之外,服务要跟上。一个产品的服务是客户最后能够选择品牌的非常重要因素之一。

  李亚:媒体应致力自主品牌升级和营销服务

  凤凰网总裁、一点资讯CEO李亚在论坛上分享了作为媒体人对自主品牌所做的努力。

  李亚表示,对于自主品牌来说,“接地气”提供了更多的消费者洞察,其次是品牌洞察,大数据服务,以及内容营销,原生营销的服务。

  凤凰网、一点资讯作为媒体平台,一直在致力帮助自主品牌的升级和营销服务,也希望可以为自主品牌提供这样的服务,让汽车行业过去十几年占到了中国门户互联网收入的第一大来源。

  马光远:汽车产业的发展影响中国经济的发展

  股市、楼市和车市目前仍是观察中国宏观经济三个重要的指标。著名经济学家马光远用“三个女人”表明了他的态度。“股市相当于小姐,楼市姿色姣好,但作风不好,车市像一个大家闺秀,大家光明正大的拥有。”

  目前中国汽车市场的销量已经在迈向3000万辆,发展已经完全超过我们的预期,如果看中国经济本身的长周期的表现,汽车是一个典型代表。汽车产业已经100多年了,每一次大的工业革命,汽车行业都是其中非常重要的弄潮儿。”但是不同以往,现在我们开始考虑汽车产业究竟会如何变化,不仅仅是技术层面的突破,包括功能,包括承载的使命,和产业链如何进行重构,如何进行颠覆性的变化。”

  汽车产业的未来代表中国制造和中国经济的未来。发展至今汽车产业承载的使命没有减少,反而越来越重,汽车产业如何实现在整个产业链上全方位的突破是我们现在应该考虑的问题。

  姚景源:产业链长、吸纳就业是汽车产业的特点

  汽车产业有两大特点,一是产业链长。第二大特点是吸纳就业。纵览中国经济30多年的发展轨迹,进入21世纪后中国经济开始迅速发展,走向新的阶段 “中国经济发展的新阶段和汽车工业的发展息息相关,而对于汽车工业快速发展的原因,正是汽车行业当下充满生机,而充满活力主要得益于改革开放,这也使得汽车工业始终处在不断的改革之中。

  舒酉星 企业和用户人群的价值观沟通产生的

  我们的企业面对的是现在越来越年轻的消费群体,而我们对年轻人的总结就是四个词就是不怂,不服,不负,不费,依我们来看,这就是他们的心态。

  而对于如何既能把品牌很好的宣传出去,还能做到让消费者满意,近几年比亚迪不断的投入新能源,做动力方面的改革,这样的状态下更好和年轻人思想,和他这种从内心的一种改变是相呼应的。

  所以才在最新的很多调研数据里面看到品牌虽然现在还属于没有任何的品牌的高溢价,甚至是在历史的过程当中我们还有一些中低端性价比。但是在年轻人的心目当中,比亚迪的关注度和他们对我们的看法,数据还是非常令我们鼓舞的。

  总而言之就是企业价值观和用户人群的价值观,从内心沟通产生的结合。

  陈思英:大众化,碎片化,去中心化和场景化是企业营销的根本

  如今的85、90后有特殊的四个标签。第一就是“乐“”享“,第二就是这一代人是互联网的原住民,对互联网的依赖型强而第三就是他们有独立的个性,很自我,做自己。最后一点就是他们其实他对一些经验的,历史的,情怀的东西有一些传承。

  既然有了标签、特点,我们的企业就应该去迎合消费者,才能抓住消费者,移动互联的到来,给了我们有四个非常重要的特征,这和我们的营销是非常关联的。

  第一就是大众化。第二就是碎片化。第三,去中心化,第四,场景化。

  我们很多的行为,包含企业的很多营销行为都会贯穿和渗透,或者不知不觉贯穿到我们的任何一个消费者日常生活当中去,大众化,碎片化,去中心化和场景化是目前我们营销面临的一些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