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物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物 > 言论 > 正文

相关媒体

苗圩希望的一两家会是谁

2014-03-10 09:54出处:孙晓红 [原创]责编:赵颖
        两会上,工信部长苗圩正式回应股比放开与否的话题,他说,暂时不放开,汽车行业还是要保护一阵子。
 
        不知道一直呼吁放开股比的李书福心里是什么感想。反正业界人士倒也觉得不算意外:作为政府部门,是不可能不考虑国企的因素的,大国企毕竟占有着非常大和多的资源,中国如果要做汽车强国,大国企理应是主要力量。尽管眼下还不能算做对抗合资的重要力量,而且这些大国企一定程度上,因为合资公司的关系,还是外资的伙伴和“帮凶”。但是苗圩也说了:“保护不出强大的汽车工业”。“时间有限,资源有限,自主品牌要尽快培养能与跨国公司竞争的能力”,也就是说,放开是最后的结果,工信部顶着压力不放开,无非是给自主品牌最后的时间,期望在放开之有,能拥有哪怕“一两家”能与跨国公司竞争的企业。
 
        个人认为,他说的自主品牌,更多是指大国企。至于民企,以及一些进入汽车较晚的企业,比如比亚迪和吉利,长城,虽然进步很快,也具有一定的与外资对抗的实力,但是,总体上,正面战场还是要有大国企的。
 
        而且,作为政府来说,国企不能是主力,怎么可以?所以,尽管之前一直吵吵放开股比,但是,有不少人却一直心里有数,认为马上放开股比是不可能的事儿。
 
        因为,工信部要保护大国企的自主品牌,要最后扶上马,送一程。
 
        但是,苗圩也说了,保护不出强大的汽车工业,虽然50:50的红线与WTO并不冲突,但是,放开股比是最终的事情。也就是说,也许五年,也许十年,还是要放开的。留给这些自主品牌的时间不多了。而且,据他说,产业政策也在制定之中,那么,可以想象的是,在放开之前这几年的倒计时里,对于自主品牌,特别是国企自主品牌的要求会非常严厉。
        就眼前来看,自主品牌与外资的差别,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品牌力度,也是自主品牌一直很困惑的地方。相比较来说,哪怕产品与同档次外资产品品质大差不差,但受累于品牌力之困,价格却只能低上至少三分之一乃到二分之一。
 
        无论是吉利长城比亚迪,还是东风一汽长安,品牌力度上,在乘用车领域都与外资,哪怕是三线的外资不能相提并论。当然按企业分,吉利由于拥有沃尔沃轿车,相对来说知名度高一些,但是,其产品品牌力还不能与外资比肩,连李书福自己也一再对外说:吉利是吉利,沃尔沃是沃尔沃,无非就是怕吉利拖累了沃尔沃的品牌美誉度。长城只是在中低端SUV比较优秀,但是,高中端的SUV还是在外资手里,最近想要上个档次的H8,还不得已地宣布推迟上市,一方面也是谨慎起见,但是更多的,还是因为品牌力的关系,只能求产品毫无瑕疵,不敢功亏一篑。至于比亚迪,倒是在电动车方面做得比较好,其产品已经卖到了美国英国等地,得到了广泛认同,而且正处于整改后第二个腾飞期,但是,就就品牌来说,还是很弱;奇瑞,如今刚刚结束了以前的错误,新一代车型艾瑞泽7和瑞虎5上市不久却得到了根本不同于以往的欢迎,但是,比起人家老牌外资,还真是刚刚学会造车;至于大国企,一汽在自主品牌上是最受人诟病的了,无论是产品还是品牌,都几乎没有拿得出手的东西;东风倒是有个大自主战略,有个风神,但是不好意思,其产品多数是旗下合资公司里换代的车型,除了略微改改外观,难说有什么自主研发能力,造车能力;国企当中,长安是个另类,这两年,无论是品牌还是产品,都令人眼前一亮,但就像朱华荣自己说的那样:需要保护,按世界上汽车品牌发展规律,一般都需要二三十年的发展,那么,长安现在充其量也就是发展了十年,还是很幼小。北汽的事不好说,虽然也花大钱购买了萨博图纸,也出了绅宝,但是,似乎总是花大钱得小利甚至不得利。市场上,已经很被边缘化。
 
        品牌力与产品力密不可分,在没有品牌的情况下,只能靠着产品自己说话,靠产品的口碑逐渐地积累起品牌力。当然品牌建设也是个长期的系统工程,急不来。如果不出大的差错,以上几家,是有可能在保护期结束之前,在品牌车上与外资相比肩的。可以肯定不会是全部自主品牌。
 
         无论是大国企还是小国企,还是民企,都得加油。
 
         二是自主研发能力也即核心竞争力。
 
        所谓自主品牌,就是要有自己的研发能力,自己研发制造的车型,而不是抄袭的车型。但是,事物都是延着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路子走的,现在一共也就二十年时间,自主品牌的研发能力自然与人家上百年的跨国企业不能相提并论。但是,不能因此就不做了,你得从一点一滴,从自己能做的做起。吉利是这么过来的,长城是这么过来的,比亚迪是这么过来的。而大国企却不是这样,总是期望把合资公司的过气产品拿过来,改头换面,就自主了。如何会有研发能力?所以,就算还有五到十年的保护期,如果这些大国企不改了思路不真抓实干的话,大国企里大约就只剩下长安了一家独大了。
        第三就是车型谱系。
 
        没有研发能力,当然也就不可能有良好的产品谱系规划。可能会推出一两款受到市场欢迎的车型,但是一到几年的改款换代,就会出了大问题。良好而全面的车型谱系,对于抓牢消费者有着莫大的意义,打一枪换一个地方,是会失去好不容易得到的消费者的。
 
        从广泛层面来说,除了以上三条差距,如果说到同一档次产品,其品质与合资并没有太大的差异。只是,没有品牌力,就产生不了丰厚的产品溢价,没有研发能力,就无法实施产品布局和更新换代,更无法形成完整的密不透风的产品谱系。作为消费者来说,他的选择只会朝着对自己的利的方向,才不会考虑你自主不自主,行业不行业,中日关系这么紧张,一边骂着日本,一边日本车销量回升。
 
        所以,资源有限,时间不多,就是中国汽车行业面临的现状。主管部门顶着压力还在保护,其苦心无非是想要让自主品牌再成长得强大一些。而那些被抱着殷切希望的大国企,不要再浪费时间才是。如果到时候,是吉利长城比亚迪冲出外资包围一家独大,你让苗圩和工信部如何再保护你?他们的脸又将放在哪里?
 
         嗯,苗圩也说了,哪怕出一两家能与跨国公司竞争的企业呢。这一两家,会是谁呢?
 
责任编辑:赵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