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合资股比应该放开与否正讨论得轰轰烈烈。以吉利、比亚迪为代表的民营企业是“开放派”的支持者,而依靠合资获取利润来补贴自主的大国企则成了众矢之的。做大自主品牌的赛跑中,留给大国企的时间已经不多。
一汽的合作伙伴大众已经在多个场合明确表示出觊觎股权的“狼子野心”,是全面沦为外资的代工厂,还是用实力与之抗衡,实现汽车强国梦,一汽人的压力之大无须多言。
从“不顾一切干自主”的口号,到调集有着多年合资经验的安铁成、张晓军等精兵强将到自主项目,再到巨额资金的不断投入,憋着一股劲儿的一汽人,希望在一汽轿车特别是红旗项目上打一个翻身仗,一雪前耻。
然而,理想是丰满的,现实是骨感的。从去年5月30日红旗品牌首款车型H7上市至今,已有9个月的时间,销量却只有3000多辆。当时,成功将奥迪品牌从“官车”形象扭转为年轻私人消费群的张晓军笃信:“红旗只有在私人市场取得成功,才是真正的成功。”
没想到,首战就出师不利,这为红旗的下一步发展蒙上了一层阴影。
研发:巨额研发费用哪儿去了
“每个一汽人都有一个红旗梦,就是要通过红旗来实现中国自主汽车工业本质上的突破,以红旗来检验中国汽车工业是否具备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在红旗H7的上市仪式上,一汽集团总经理许宪平表示,一汽要做好自主就必须做好红旗,这是一汽宝贵的财富。
早在2012年4月,沉寂已久的红旗举办首次品牌战略发布会,当时,一汽集团董事长徐建一就高调宣布,一汽集团投入巨大人力资源和资金,振兴被称作“国车”的红旗品牌,把红旗品牌打造成中国自主品牌高端轿车的标杆。
徐建一介绍,从红旗项目启动以来,团队人员达到1600人,累计投入研发费用52亿元。“‘十二五’期间,一汽将再投入105亿元,进一步 提高红旗产品的研发能力,丰富产品系列。”一汽集团副总经理孙国武在一次接受记者采访时也表示,从2008年到2012年,一汽累计投入研发费用 223.4亿元,其中相当大的比例用于红旗品牌的研发。
也就是说,以最保守的估算,红旗这几年的研发投入至少已经上百亿元。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呢?以在全世界范围内炙手可热的特斯拉为例,财报显示,去年特斯拉的研发投入约为3亿美元,折合人民币不到20亿元,这已经是加大研发投入后的数字。
如果说特斯拉是基于硅谷的新能源汽车,不具有可比性的话,那么,同为中国品牌的观致则更具参考意义。作为一个全新的汽车品牌,观致在过去的 几年里,总花费约为20亿元。其中,2011年的支出约7亿元,80%投入了研发方面;2012年的运营支出为6.73亿元,其中3.43亿元用于新车的 研究和开发。
然而,用这20亿元,观致从无到有,研发出了国内首款在欧洲E-NCAP中碰撞达到五星的车型,并成为E-NCAP当年参碰车型中得分最 高、历史得分第二高的车型,超过竞争对手速腾。如果光从产品研发上来说,观致无疑开创了一个全新的模式。这个模式,就是网罗全球最高端的研发人才,严格按 照国际标准和流程,从汽车平台开发起步,把开发汽车的全过程掌握在自己手中。
这种研发模式,有很多值得自主品牌借鉴的地方,特别是对于在人才招聘和使用方面比较封闭的一汽。因为,只有一流的团队和一流的人才,才能打 造出一流的产品。超过百亿元的大投入,如果换来的只是在皇冠和奥迪技术上的“再创新”,又怎么能称之为“完全自主”呢?相比观致的全流程开发,我们不禁要 问:红旗的巨额研发费用都到哪儿去了?
2014-02-28 出处:黄少华 [转载] 责编:陈冬菊
眼下,合资股比应该放开与否正讨论得轰轰烈烈。以吉利、比亚迪为代表的民营企业是“开放派”的支持者,而依靠合资获取利润来补贴自主的大国企则成了众矢之的。做大自主品牌的赛跑中,留给大国企的时间已经不多。
一汽的合作伙伴大众已经在多个场合明确表示出觊觎股权的“狼子野心”,是全面沦为外资的代工厂,还是用实力与之抗衡,实现汽车强国梦,一汽人的压力之大无须多言。
从“不顾一切干自主”的口号,到调集有着多年合资经验的安铁成、张晓军等精兵强将到自主项目,再到巨额资金的不断投入,憋着一股劲儿的一汽人,希望在一汽轿车特别是红旗项目上打一个翻身仗,一雪前耻。
然而,理想是丰满的,现实是骨感的。从去年5月30日红旗品牌首款车型H7上市至今,已有9个月的时间,销量却只有3000多辆。当时,成功将奥迪品牌从“官车”形象扭转为年轻私人消费群的张晓军笃信:“红旗只有在私人市场取得成功,才是真正的成功。”
没想到,首战就出师不利,这为红旗的下一步发展蒙上了一层阴影。
研发:巨额研发费用哪儿去了
“每个一汽人都有一个红旗梦,就是要通过红旗来实现中国自主汽车工业本质上的突破,以红旗来检验中国汽车工业是否具备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在红旗H7的上市仪式上,一汽集团总经理许宪平表示,一汽要做好自主就必须做好红旗,这是一汽宝贵的财富。
早在2012年4月,沉寂已久的红旗举办首次品牌战略发布会,当时,一汽集团董事长徐建一就高调宣布,一汽集团投入巨大人力资源和资金,振兴被称作“国车”的红旗品牌,把红旗品牌打造成中国自主品牌高端轿车的标杆。
徐建一介绍,从红旗项目启动以来,团队人员达到1600人,累计投入研发费用52亿元。“‘十二五’期间,一汽将再投入105亿元,进一步 提高红旗产品的研发能力,丰富产品系列。”一汽集团副总经理孙国武在一次接受记者采访时也表示,从2008年到2012年,一汽累计投入研发费用 223.4亿元,其中相当大的比例用于红旗品牌的研发。
也就是说,以最保守的估算,红旗这几年的研发投入至少已经上百亿元。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呢?以在全世界范围内炙手可热的特斯拉为例,财报显示,去年特斯拉的研发投入约为3亿美元,折合人民币不到20亿元,这已经是加大研发投入后的数字。
如果说特斯拉是基于硅谷的新能源汽车,不具有可比性的话,那么,同为中国品牌的观致则更具参考意义。作为一个全新的汽车品牌,观致在过去的 几年里,总花费约为20亿元。其中,2011年的支出约7亿元,80%投入了研发方面;2012年的运营支出为6.73亿元,其中3.43亿元用于新车的 研究和开发。
然而,用这20亿元,观致从无到有,研发出了国内首款在欧洲E-NCAP中碰撞达到五星的车型,并成为E-NCAP当年参碰车型中得分最 高、历史得分第二高的车型,超过竞争对手速腾。如果光从产品研发上来说,观致无疑开创了一个全新的模式。这个模式,就是网罗全球最高端的研发人才,严格按 照国际标准和流程,从汽车平台开发起步,把开发汽车的全过程掌握在自己手中。
这种研发模式,有很多值得自主品牌借鉴的地方,特别是对于在人才招聘和使用方面比较封闭的一汽。因为,只有一流的团队和一流的人才,才能打 造出一流的产品。超过百亿元的大投入,如果换来的只是在皇冠和奥迪技术上的“再创新”,又怎么能称之为“完全自主”呢?相比观致的全流程开发,我们不禁要 问:红旗的巨额研发费用都到哪儿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