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物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物 > 访谈 > 正文

王晓秋:没有产品力,其他都是空谈

2015-11-30 08:29出处:樊春艳 [原创]责编:田大鹏

  跟其他企业不同,上汽乘用车的每次专访几乎都离不开技术这个话题,这次的专访也不例外。

  11月20日,在今年的第十三届广州国际车展上,上汽乘用车公司正式对外发布了旗下荣威品牌的“中国首款新能源中高级轿车”荣威E950,它首次采用上汽国际领先的“蓝芯+绿芯”科技,与荣威E550、荣威E50组成“中国最完备新能源体系”。

  明眼人都看得出来新能源汽车在中国市场的热度,国家政策层面也为新能源汽车的推广添了一把“干柴”,要求到2020年乘用车油耗须达到5升/百公里。不过,与大多数企业火急火燎造车的心态所不同的是,上汽乘用车更关注的是新能源汽车技术的积累和创新。

  当天,记者对上汽集团副总裁、乘用车公司总经理、技术中心主任王晓秋,上汽乘用车公司技术中心副主任朱军进行了专访。从他们的言谈中,似乎隐约可以窥见上汽乘用车对新能源汽车的苦心和决心。

  “我们把新能源放在第一位,不仅仅是为了满足国家对2020年整体油耗的要求,更重要的是,我们认为未来新能源是不可逆转的趋势,到2025年,新能源将成为未来动力的支持。”王晓秋表示。

 

  有备而来

 

  在国家政策一声令下之后,国内新能源市场似乎呈现一种“大干快上”的势头。据统计,10月新能源汽车生产36494辆,销售34136辆,同比增长4.2倍和5倍。

  不过,大热之下是业内对国内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担忧。在不少业内人士看来,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还有诸多难题待解,无论是缺乏统一的技术标准,还是政策退坡之后如何继续刺激市场,以及充电设施的解决等等,都是新能源汽车需要突破的瓶颈。

  在这其中,电池技术成为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最大隐患,不论电池组驱动的纯电动汽车,还是燃料电池电动汽车,都存在成本和耐久性挑战。

  对这个问题,上汽显然是有备而来。王晓秋在接受寰球汽车记者专访时指出,目前上汽在新能源方面,尤其是核心技术领域已经做到了全球领先。“没有几家车企能够拥有我们所拥有的新能源核心技术”,王晓秋表示,依托这些领先的核心技术,和前瞻的设计,以及高品质的产品组成的优势,上汽自主品牌将在整个发展过程中打造差异化的竞争优势。

  据了解,上汽开发团队在EDU(智能电驱动单元)方面已经递交了147项专利申请,其中有30项已获得授权,6项国际专利中也有2项获得了授权。

  “我们敢保证,我们的电池5年10万公里的衰减不超过20%,8年12万公里不超过30%。”在王晓秋看来,在新能源领域上汽的电池技术已经拥有核心竞争力,接下来会在产品上多下功夫,用消费者口碑来支撑产品,“我希望新能源的产品的技术比别人娴熟,能够真正地给客户带来一种好的体验变化。”

  “一箱油”理想

 

  

上汽乘用车公司技术中心副主任朱军

  在采访过程中,技术出身的朱军现场讲述了他的一个梦想,那就是一箱油从上海开到北京,中途不用加油,也不用充电。

  说实话,目前国内生产的新能源汽车普遍存在一个问题,那就是续航里程有限。想要增加里程,就意味着电池的增加,例如比亚迪E6比北汽E150 EV多跑100多公里,但贵了8万元,一位资深业内人士分析到,“这其中增加的主要就是电池成本。”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师建华对此表示,未来新能源汽车将是中国汽车市场最主要的增长点,目前续航里程和充电是全球汽车企业推广新能源汽车面临的难题,这需要政府企业的配合以及环境的营造共同攻克。

  不过有意思的是,朱军会在今天的场合提出他“一箱油”梦想。他给记者举了个例子,上汽公布的荣威E550百公里油耗数据是1.6L,荣威E950是1.7L,虽然油耗差不多,但是E950的车身要比E550大上一圈,重了200多公斤。

  事实上,二者的电池一样大,续驶里程也相同。车身重量其实会拉高油耗,但荣威E950的百公里油耗数据为何与荣威E550差不多?朱军将其归功于上汽的两大技术品牌“蓝芯”和“绿芯”。这不仅让荣威E950的零到百米加速性比荣威E550快了将近2秒,其中,“绿芯”技术的EDU电驱变速箱还高度集成了电机驱动单元、变速单元和很多控制单元。

  “我们的团队会围绕核心技术进行研究和开发,直至第二代EDU研制出来,它既可以实现混动,也可以实现插电,我希望它的油耗会更低。”朱军透露,“正因为有了这个技术,规模上去之后,上汽的成本优势就出来了,核心竞争力也会更明显。”

  跬步之积

 

  早在今年上海车展,上汽就发布了针对新能源车的“绿芯战略”。未来5年,上汽乘用车将投入逾200亿元,逐步投放6款全新新能源汽车,全面覆盖10万~30万主流细分市场,实现新能源汽车从A00级到B+级乃至SUV的全覆盖。

  从“绿芯”品牌来看,上汽已经自主掌握了“大三电”和“小三电”技术,并已形成一个自己的体系。“未来我们还会紧跟着‘绿芯’发动机、变速箱技术的更新不断升级产品。”

  即便如此,王晓秋认为未来新能源汽车依然无法取代传统车,“虽然目前行业内的共识是传统能源汽车将在2030年、2050年左右逐渐消亡,到时候,消费者开传统能源汽车要花费更多钱,但很长一段时间内市场对传统动力车型的需求还很大。”

  从过去两年的数据来看,上汽乘用车的传统车型销量依然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我们之前花了大量时间研究技术,包括发动机技术、变速箱技术、三电技术等等。当技术积累到一定程度后,成果会逐步显现出来。”王晓秋强调。

  据悉,在接下来的2016年,上汽会陆续投放4款新能源产品“荣威E950、插电式SUV车型、E550改款车型以及E50改款车型。

  “必须有紧迫感,我也总是在催我们的团队。我不懂文绉绉,说我是粗人也可以,我们的乘用车技术中心副主任朱军头发都被我催白了,硬生生多造出一款新能源产品来。”言语间,王晓秋不乏坦率幽默,却直指问题核心。

责任编辑:田大鹏 
V讯网

王晓秋:没有产品力,其他都是空谈

2015-11-30 出处:樊春艳 [原创] 责编:田大鹏

  跟其他企业不同,上汽乘用车的每次专访几乎都离不开技术这个话题,这次的专访也不例外。

  11月20日,在今年的第十三届广州国际车展上,上汽乘用车公司正式对外发布了旗下荣威品牌的“中国首款新能源中高级轿车”荣威E950,它首次采用上汽国际领先的“蓝芯+绿芯”科技,与荣威E550、荣威E50组成“中国最完备新能源体系”。

  明眼人都看得出来新能源汽车在中国市场的热度,国家政策层面也为新能源汽车的推广添了一把“干柴”,要求到2020年乘用车油耗须达到5升/百公里。不过,与大多数企业火急火燎造车的心态所不同的是,上汽乘用车更关注的是新能源汽车技术的积累和创新。

  当天,记者对上汽集团副总裁、乘用车公司总经理、技术中心主任王晓秋,上汽乘用车公司技术中心副主任朱军进行了专访。从他们的言谈中,似乎隐约可以窥见上汽乘用车对新能源汽车的苦心和决心。

  “我们把新能源放在第一位,不仅仅是为了满足国家对2020年整体油耗的要求,更重要的是,我们认为未来新能源是不可逆转的趋势,到2025年,新能源将成为未来动力的支持。”王晓秋表示。

 

  有备而来

 

  在国家政策一声令下之后,国内新能源市场似乎呈现一种“大干快上”的势头。据统计,10月新能源汽车生产36494辆,销售34136辆,同比增长4.2倍和5倍。

  不过,大热之下是业内对国内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担忧。在不少业内人士看来,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还有诸多难题待解,无论是缺乏统一的技术标准,还是政策退坡之后如何继续刺激市场,以及充电设施的解决等等,都是新能源汽车需要突破的瓶颈。

  在这其中,电池技术成为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最大隐患,不论电池组驱动的纯电动汽车,还是燃料电池电动汽车,都存在成本和耐久性挑战。

  对这个问题,上汽显然是有备而来。王晓秋在接受寰球汽车记者专访时指出,目前上汽在新能源方面,尤其是核心技术领域已经做到了全球领先。“没有几家车企能够拥有我们所拥有的新能源核心技术”,王晓秋表示,依托这些领先的核心技术,和前瞻的设计,以及高品质的产品组成的优势,上汽自主品牌将在整个发展过程中打造差异化的竞争优势。

  据了解,上汽开发团队在EDU(智能电驱动单元)方面已经递交了147项专利申请,其中有30项已获得授权,6项国际专利中也有2项获得了授权。

  “我们敢保证,我们的电池5年10万公里的衰减不超过20%,8年12万公里不超过30%。”在王晓秋看来,在新能源领域上汽的电池技术已经拥有核心竞争力,接下来会在产品上多下功夫,用消费者口碑来支撑产品,“我希望新能源的产品的技术比别人娴熟,能够真正地给客户带来一种好的体验变化。”

  “一箱油”理想

 

  

上汽乘用车公司技术中心副主任朱军

  在采访过程中,技术出身的朱军现场讲述了他的一个梦想,那就是一箱油从上海开到北京,中途不用加油,也不用充电。

  说实话,目前国内生产的新能源汽车普遍存在一个问题,那就是续航里程有限。想要增加里程,就意味着电池的增加,例如比亚迪E6比北汽E150 EV多跑100多公里,但贵了8万元,一位资深业内人士分析到,“这其中增加的主要就是电池成本。”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师建华对此表示,未来新能源汽车将是中国汽车市场最主要的增长点,目前续航里程和充电是全球汽车企业推广新能源汽车面临的难题,这需要政府企业的配合以及环境的营造共同攻克。

  不过有意思的是,朱军会在今天的场合提出他“一箱油”梦想。他给记者举了个例子,上汽公布的荣威E550百公里油耗数据是1.6L,荣威E950是1.7L,虽然油耗差不多,但是E950的车身要比E550大上一圈,重了200多公斤。

  事实上,二者的电池一样大,续驶里程也相同。车身重量其实会拉高油耗,但荣威E950的百公里油耗数据为何与荣威E550差不多?朱军将其归功于上汽的两大技术品牌“蓝芯”和“绿芯”。这不仅让荣威E950的零到百米加速性比荣威E550快了将近2秒,其中,“绿芯”技术的EDU电驱变速箱还高度集成了电机驱动单元、变速单元和很多控制单元。

  “我们的团队会围绕核心技术进行研究和开发,直至第二代EDU研制出来,它既可以实现混动,也可以实现插电,我希望它的油耗会更低。”朱军透露,“正因为有了这个技术,规模上去之后,上汽的成本优势就出来了,核心竞争力也会更明显。”

  跬步之积

 

  早在今年上海车展,上汽就发布了针对新能源车的“绿芯战略”。未来5年,上汽乘用车将投入逾200亿元,逐步投放6款全新新能源汽车,全面覆盖10万~30万主流细分市场,实现新能源汽车从A00级到B+级乃至SUV的全覆盖。

  从“绿芯”品牌来看,上汽已经自主掌握了“大三电”和“小三电”技术,并已形成一个自己的体系。“未来我们还会紧跟着‘绿芯’发动机、变速箱技术的更新不断升级产品。”

  即便如此,王晓秋认为未来新能源汽车依然无法取代传统车,“虽然目前行业内的共识是传统能源汽车将在2030年、2050年左右逐渐消亡,到时候,消费者开传统能源汽车要花费更多钱,但很长一段时间内市场对传统动力车型的需求还很大。”

  从过去两年的数据来看,上汽乘用车的传统车型销量依然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我们之前花了大量时间研究技术,包括发动机技术、变速箱技术、三电技术等等。当技术积累到一定程度后,成果会逐步显现出来。”王晓秋强调。

  据悉,在接下来的2016年,上汽会陆续投放4款新能源产品“荣威E950、插电式SUV车型、E550改款车型以及E50改款车型。

  “必须有紧迫感,我也总是在催我们的团队。我不懂文绉绉,说我是粗人也可以,我们的乘用车技术中心副主任朱军头发都被我催白了,硬生生多造出一款新能源产品来。”言语间,王晓秋不乏坦率幽默,却直指问题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