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物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物 > 访谈 > 正文

吴迎秋对话汽车人之左延安:不谈江淮与奇瑞

2014-12-16 20:13出处:王鑫 [原创]责编:王鑫

  12月16日,网易经济学家年会在北京召开。作为中国经济重要组成部分,此次年会特意为汽车产业设立了一场分论坛,并且邀请寰球汽车集团董事长兼CEO吴迎秋为此次分论坛主持嘉宾。

  论坛上,吴迎秋分别与前江淮汽车董事长左延安、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以及长安PSA副总裁蔡建军、海马汽车销售有限公司总经理吴刚、北京现代副总经理吴周涛展开了三场老、中、青三代汽车人展开对话。

  作为见证中国汽车发展道路的汽车人,前江淮汽车董事长左延安与吴迎秋在论坛现场进行了对话,刚刚入座,左延安与吴迎秋就将时间轴拉回到20多年前的1990年,当时风华正茂的他们曾促膝长谈,吴迎秋谈到那一次的交流,他对左延安董事长的评价是汽车界的“小诸葛”,对企业管理智慧是左延安总裁身上一个鲜明的特征。

  面对目前中国整个汽车行业发展速度快但发展质量却不尽如人意的现状,左延安表示,体制机制和企业家精神是汽车产业发展的两个关键元素。作为充分竞争、充分市场化的一个产业,它需要的是效率,而效率是当前竞争性行业企业的生命并与机制有关。同时,资本或产业运作需具备双轮驱动意识,还要紧紧抓住时代脉搏的敏感度。

前江淮汽车董事长左延安

  谈到企业兼并重组的问题,左延安表示,两个能力旗鼓相当的兄弟要想搞到一块是非常困难的。他的观点是,兼并重组最重要的东西是合作共赢的理念。汽车界一定要培育这种理念,只有具备了这个理念,兼并重组才会来的容易的多。如果大家不树立这个理念,仅靠政府的强拉硬扯和市场的引领,兼并重组就会变的非常困难。

2014年网易经济学家年会汽车分论坛特邀嘉宾、寰球汽车集团董事长兼CEO吴迎秋

  对此,吴迎秋提出,奇瑞与江淮曾经要合并成一家企业,但现在江淮仍是江淮,奇瑞仍是奇瑞,希望左延安讲讲这其中背后的原因和故事时,左延安回应:“在这一问题上我的回答总是零分,以前不谈,现在也不谈。”

左延安与吴迎秋

  以下为现场实录

  吴迎秋:左总的发言让我想起了90年代我跟左总见面的场景。我记得1990年左总开始接当时的江淮,那时候江淮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地方性企业,而且已经有了不小的亏损。我见到左总的时候,江淮开始走向了上升的路,并扭亏为盈,成为行业内大家不得不重视的一个现象。所以左总给我的印象是汽车领域的“小诸葛”,这个称号现在还有人在提。

  称他为小诸葛,一个是左总对市场理解认识的敏锐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第二个是他创新的思维,他总是能够想到一些跟我们当时那个年代、跟整个汽车行业相对应的很多很新颖的发展思路;第三个就是他果敢的决策力,敢于拍板。当时这三点令我印象非常深刻。

  听完左总的发言,可以看出左总依然保持着当年的雄风,依然有那么敏锐创新的思维。

  记得我曾说过,如果中国的汽车有50个左延安、100个左延安会怎么样。通过刚才左总讲的一些对热门话题的判断和看法,我认为对于大家了解、认识、把握整个行业发展趋势是非常有帮助的。

  借这个机会问左总第一个问题,现在整个中国汽车行业发展得都比较快,但是发展得不尽如人意。请左总来分析分析,应该从哪些重要的方面来看待这个问题?

  左延安:应该是这两个方面,首先是体制机制的角度。我们商用车领域有一个世界领先的企业就是宇通汽车,第二个是在SUV领域里风生水起,做得非常优秀的长城,很有意思都是民营。两个都是民营化了,但原来都有国企背景,我认为从这个层面来讲,体制机制是非常关键的。

  为什么这么说?汽车产业是一个充分竞争、充分市场化的一个产业,它需要的是效率,我前面已经说过了,这个效率是当前竞争性行业企业的生命,而这个效率取决于决策效率、执行效率,这两个效率都和治理结构,和它的机制有关。恰恰民营企业或者是治理结构、产权结构更加合理的企业,这是他们的优势。

  第二个是,如果目前没有这样的优势的话,企业家精神、优秀的企业文化也是非常关键的因素。也就是说在我们自主品牌的大阵营里面也不乏做得非常突出和优秀的企业,即有一个高屋建瓴的战略思维,有一个很好的组织架构能力,同时有一个很精细的管理水平。再一个就是资本或产业运作双轮驱动的意识,还有紧紧抓住时代脉搏的敏感度。这样都有的话,机制就变成了第二个问题了,所以我认为第一是机制,第二是企业家精神,或者优秀企业文化。

  吴迎秋:这个话题其实对于我们媒体或者同行来说,也是一个非常敏感和关注的话题。因为一谈到企业的发展,特别是我们中国汽车产业在一种大国企的背景下,谈到这种发展肯定大家会讲到体制机制问题,特别是碰到了一些体制的问题,可能是不好解的,但是左总的一番话让我们找到了一种全新的答案。

  第二个话题来谈兼并重组。兼并重组好像最近一段时间谈得不是那么多了,但是我们认为兼并重组一定是中国汽车产业未来一个很重要的或者经常被提起的话题,我相信大家懂这个话的意思。

  中国汽车目前应该说还是存在着厂家过多、无序的,或者过去这种传统体制带来的一种尴尬的现状,兼并重组一定在未来不得不被反复提起,不得不出现一些新的现象。

  左总,你在任的时候,江淮经过一定发展形成自身文化之后进行了很多的兼并重组,包括今天我们看到的几个企业,安泰、合肥客车厂等等,我就不一一列举了。在这个兼并重组过程当中,怎么把一个企业的文化注入到另外一个企业?这不仅仅是一个形式上的兼并重组,并且还要把企业的文化深入地植入。所以,如果让你给汽车行业兼并重组提一些建议,你觉得应该怎么跟大家说?

  左延安:说一些我的个人感受吧。1998年以来到我离任的时候做了9个企业的兼并重组,应该说都活了,有的活得还不错。首先,有这么一个逻辑,也就是说国企之间兼并重组的话,被兼并的企业困难,你重组就不困难,被兼并的企业不困难,你重组就困难。这是一个逻辑,这也是被实践证明了的。所以,两个能力旗鼓相当的兄弟要想搞到一块是非常困难的。

  第二,兼并的主体从一把手到整个团队,用心要善良,就是所谓动机要纯正。你是为了把这个企业拯救出来,让员工更有幸福感或者有争议,如果你这么去想的话,你后面的这些行为、这些套路都会不一样。所以,第二条就是动机要纯正,心地要善良,一味的为了吃掉人家、驾驭人家,全力使坏人家,后面的行为举止就会出现困难。

  第三,你要兼并重组人家,你能给人家什么东西?而不是你能够攫取或者获取什么东西?这非常重要。文化无形资产的先行整合,你的文化要足够强,你要有成形的文化,你要有主流的文化,如果你没有这个,你怎么去用文化整合人家?所以,也就是说你能给人家什么,而不是从他那拿到什么东西。

  第四,也就是说要有足够的耐心设计好整个兼并重组的过程。过程设计要科学,要有节奏感,不能够操之过急,操之过急有时候适得其反。所以有时候慢有时候快,它是一个辩证的关系。

  所以,兼并重组我用现在互联网思维解释,撇开这个技术话题不说,我以为最重要的东西就是合作共赢的理念,汽车界就要培育这种理念。只要有这个理念时,我想兼并重组就来得容易得多,

  如果大家不能够树立这样一个理念的话,还是政府强拉硬扯,仅仅靠市场引领都很难的。

  吴迎秋:左总刚才这个回答让我有一个跳跃性的思维。主办方给到我的第三个话题是关于新能源,新能源汽车左总在前面的主题发言已经讲完了,我们也知道,江淮目前的新能源电动车还是走在前面的,我想这肯定是左总的功劳。

  我现在想换一个临时想起来的话题,刚才讲到兼并重组,当年左总在任时,大家传得最多的就是江淮和奇瑞,这个事情到今天也没有一个结果,到今天江淮还在,奇瑞也还在,您今天不在当事人的位置上,您来讲一讲当时这个传言是怎么回事?现在如果让你站在现在的角度上,你来看看江淮和奇瑞该不该重组?

  左延安:我努努力,演讲也能达到50分。但在这个问题上,我的答案永远是零分。过去不回答,现在仍然答不好。

  吴迎秋:我们洞悉到左总思考问题非常有高度,对一些问题的看法非常切中要害,他退休以后担任工业经济联合会的主席,还兼任安徽省工业经济联合会的常务会长,安徽专家决策咨询委员会的副主任委员,还有全国的MBA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的职务,他为江淮做了一辈子。我们也希望左总为中国汽车、为中国汽车产业发展贡献一辈子。谢谢!

  左延安:谢谢大家!

责任编辑:王鑫 
V讯网

吴迎秋对话汽车人之左延安:不谈江淮与奇瑞

2014-12-16 出处:王鑫 [原创] 责编:王鑫

  12月16日,网易经济学家年会在北京召开。作为中国经济重要组成部分,此次年会特意为汽车产业设立了一场分论坛,并且邀请寰球汽车集团董事长兼CEO吴迎秋为此次分论坛主持嘉宾。

  论坛上,吴迎秋分别与前江淮汽车董事长左延安、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以及长安PSA副总裁蔡建军、海马汽车销售有限公司总经理吴刚、北京现代副总经理吴周涛展开了三场老、中、青三代汽车人展开对话。

  作为见证中国汽车发展道路的汽车人,前江淮汽车董事长左延安与吴迎秋在论坛现场进行了对话,刚刚入座,左延安与吴迎秋就将时间轴拉回到20多年前的1990年,当时风华正茂的他们曾促膝长谈,吴迎秋谈到那一次的交流,他对左延安董事长的评价是汽车界的“小诸葛”,对企业管理智慧是左延安总裁身上一个鲜明的特征。

  面对目前中国整个汽车行业发展速度快但发展质量却不尽如人意的现状,左延安表示,体制机制和企业家精神是汽车产业发展的两个关键元素。作为充分竞争、充分市场化的一个产业,它需要的是效率,而效率是当前竞争性行业企业的生命并与机制有关。同时,资本或产业运作需具备双轮驱动意识,还要紧紧抓住时代脉搏的敏感度。

前江淮汽车董事长左延安

  谈到企业兼并重组的问题,左延安表示,两个能力旗鼓相当的兄弟要想搞到一块是非常困难的。他的观点是,兼并重组最重要的东西是合作共赢的理念。汽车界一定要培育这种理念,只有具备了这个理念,兼并重组才会来的容易的多。如果大家不树立这个理念,仅靠政府的强拉硬扯和市场的引领,兼并重组就会变的非常困难。

2014年网易经济学家年会汽车分论坛特邀嘉宾、寰球汽车集团董事长兼CEO吴迎秋

  对此,吴迎秋提出,奇瑞与江淮曾经要合并成一家企业,但现在江淮仍是江淮,奇瑞仍是奇瑞,希望左延安讲讲这其中背后的原因和故事时,左延安回应:“在这一问题上我的回答总是零分,以前不谈,现在也不谈。”

左延安与吴迎秋

  以下为现场实录

  吴迎秋:左总的发言让我想起了90年代我跟左总见面的场景。我记得1990年左总开始接当时的江淮,那时候江淮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地方性企业,而且已经有了不小的亏损。我见到左总的时候,江淮开始走向了上升的路,并扭亏为盈,成为行业内大家不得不重视的一个现象。所以左总给我的印象是汽车领域的“小诸葛”,这个称号现在还有人在提。

  称他为小诸葛,一个是左总对市场理解认识的敏锐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第二个是他创新的思维,他总是能够想到一些跟我们当时那个年代、跟整个汽车行业相对应的很多很新颖的发展思路;第三个就是他果敢的决策力,敢于拍板。当时这三点令我印象非常深刻。

  听完左总的发言,可以看出左总依然保持着当年的雄风,依然有那么敏锐创新的思维。

  记得我曾说过,如果中国的汽车有50个左延安、100个左延安会怎么样。通过刚才左总讲的一些对热门话题的判断和看法,我认为对于大家了解、认识、把握整个行业发展趋势是非常有帮助的。

  借这个机会问左总第一个问题,现在整个中国汽车行业发展得都比较快,但是发展得不尽如人意。请左总来分析分析,应该从哪些重要的方面来看待这个问题?

  左延安:应该是这两个方面,首先是体制机制的角度。我们商用车领域有一个世界领先的企业就是宇通汽车,第二个是在SUV领域里风生水起,做得非常优秀的长城,很有意思都是民营。两个都是民营化了,但原来都有国企背景,我认为从这个层面来讲,体制机制是非常关键的。

  为什么这么说?汽车产业是一个充分竞争、充分市场化的一个产业,它需要的是效率,我前面已经说过了,这个效率是当前竞争性行业企业的生命,而这个效率取决于决策效率、执行效率,这两个效率都和治理结构,和它的机制有关。恰恰民营企业或者是治理结构、产权结构更加合理的企业,这是他们的优势。

  第二个是,如果目前没有这样的优势的话,企业家精神、优秀的企业文化也是非常关键的因素。也就是说在我们自主品牌的大阵营里面也不乏做得非常突出和优秀的企业,即有一个高屋建瓴的战略思维,有一个很好的组织架构能力,同时有一个很精细的管理水平。再一个就是资本或产业运作双轮驱动的意识,还有紧紧抓住时代脉搏的敏感度。这样都有的话,机制就变成了第二个问题了,所以我认为第一是机制,第二是企业家精神,或者优秀企业文化。

  吴迎秋:这个话题其实对于我们媒体或者同行来说,也是一个非常敏感和关注的话题。因为一谈到企业的发展,特别是我们中国汽车产业在一种大国企的背景下,谈到这种发展肯定大家会讲到体制机制问题,特别是碰到了一些体制的问题,可能是不好解的,但是左总的一番话让我们找到了一种全新的答案。

  第二个话题来谈兼并重组。兼并重组好像最近一段时间谈得不是那么多了,但是我们认为兼并重组一定是中国汽车产业未来一个很重要的或者经常被提起的话题,我相信大家懂这个话的意思。

  中国汽车目前应该说还是存在着厂家过多、无序的,或者过去这种传统体制带来的一种尴尬的现状,兼并重组一定在未来不得不被反复提起,不得不出现一些新的现象。

  左总,你在任的时候,江淮经过一定发展形成自身文化之后进行了很多的兼并重组,包括今天我们看到的几个企业,安泰、合肥客车厂等等,我就不一一列举了。在这个兼并重组过程当中,怎么把一个企业的文化注入到另外一个企业?这不仅仅是一个形式上的兼并重组,并且还要把企业的文化深入地植入。所以,如果让你给汽车行业兼并重组提一些建议,你觉得应该怎么跟大家说?

  左延安:说一些我的个人感受吧。1998年以来到我离任的时候做了9个企业的兼并重组,应该说都活了,有的活得还不错。首先,有这么一个逻辑,也就是说国企之间兼并重组的话,被兼并的企业困难,你重组就不困难,被兼并的企业不困难,你重组就困难。这是一个逻辑,这也是被实践证明了的。所以,两个能力旗鼓相当的兄弟要想搞到一块是非常困难的。

  第二,兼并的主体从一把手到整个团队,用心要善良,就是所谓动机要纯正。你是为了把这个企业拯救出来,让员工更有幸福感或者有争议,如果你这么去想的话,你后面的这些行为、这些套路都会不一样。所以,第二条就是动机要纯正,心地要善良,一味的为了吃掉人家、驾驭人家,全力使坏人家,后面的行为举止就会出现困难。

  第三,你要兼并重组人家,你能给人家什么东西?而不是你能够攫取或者获取什么东西?这非常重要。文化无形资产的先行整合,你的文化要足够强,你要有成形的文化,你要有主流的文化,如果你没有这个,你怎么去用文化整合人家?所以,也就是说你能给人家什么,而不是从他那拿到什么东西。

  第四,也就是说要有足够的耐心设计好整个兼并重组的过程。过程设计要科学,要有节奏感,不能够操之过急,操之过急有时候适得其反。所以有时候慢有时候快,它是一个辩证的关系。

  所以,兼并重组我用现在互联网思维解释,撇开这个技术话题不说,我以为最重要的东西就是合作共赢的理念,汽车界就要培育这种理念。只要有这个理念时,我想兼并重组就来得容易得多,

  如果大家不能够树立这样一个理念的话,还是政府强拉硬扯,仅仅靠市场引领都很难的。

  吴迎秋:左总刚才这个回答让我有一个跳跃性的思维。主办方给到我的第三个话题是关于新能源,新能源汽车左总在前面的主题发言已经讲完了,我们也知道,江淮目前的新能源电动车还是走在前面的,我想这肯定是左总的功劳。

  我现在想换一个临时想起来的话题,刚才讲到兼并重组,当年左总在任时,大家传得最多的就是江淮和奇瑞,这个事情到今天也没有一个结果,到今天江淮还在,奇瑞也还在,您今天不在当事人的位置上,您来讲一讲当时这个传言是怎么回事?现在如果让你站在现在的角度上,你来看看江淮和奇瑞该不该重组?

  左延安:我努努力,演讲也能达到50分。但在这个问题上,我的答案永远是零分。过去不回答,现在仍然答不好。

  吴迎秋:我们洞悉到左总思考问题非常有高度,对一些问题的看法非常切中要害,他退休以后担任工业经济联合会的主席,还兼任安徽省工业经济联合会的常务会长,安徽专家决策咨询委员会的副主任委员,还有全国的MBA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的职务,他为江淮做了一辈子。我们也希望左总为中国汽车、为中国汽车产业发展贡献一辈子。谢谢!

  左延安: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