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物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物 > 访谈 > 正文

赵航:不夺回市场中国汽车强国就是白日梦

2014-09-07 17:36出处:王鑫 [原创]责编:黄河

  [V讯网  访谈]在2014年天津泰达论坛期间,面对记者对当下汽车产业热门的新能源汽车、合资自主、技术研发提出的一系列问题,作为汽车产业发展的第三方机构代表,赵航说出了自己的所思所想。

  在赵航看来,新能源汽车未来一旦销量爆棚,暴露出的能源格局问题将是未来中国能源领域的重大难题,同时他也重点谈到了低速电动汽车的发展生态,不能简单地将其扼杀,而是要有效管理。

  当谈到合资自主的问题时,赵航表示,当下的车企管理者考核机制决定了合资车企管理者安于现状的现实,赵航甚至比喻,如果他是企业老总,也不会冒险发展自主品牌。但他也谈到了对中国车企的担忧,如果一味的放纵外国车企、合资车企在中国扩大市场份额,中国汽车强国梦将变成一场白日梦。

  对于当下汽车产业的格局变化,赵航开出的药方是政策制定者一定要把中国汽车市场从外资手中夺回来,不惜一切代价获得汽车核心技术,这是完成汽车强国梦的基础。

  赵航精彩语录:

  1、假如我是车企老总,由于现在国企的考核机制、晋升体制,或者是评价一个企业家的业绩规则,我也会按照现有车企老总那样,支持合资,引进产品。

  2、你要问合资企业的中方、外方,甚至你问合资车企的员工,都说卖合资品牌好。但如果你把合资车企老总调到自主品牌,你问他合资还好不好?屁股决定脑子,你在哪个位置就得考虑为谁说话。

  3、中国汽车产业合资自主的道路我不能说简单的下结论。但如果继续这么靠引进产品走下去,就走向了一个极端,就是合资企业的一种天下,什么自主品牌11连降,我估计还得降。

  4、我们决不能让合资企业合资到期30年,再延50年,50年到期,再延80年,子孙万代的市场都给定了。也不能让合资车企建三工厂、四工厂、五六七八工厂,一直建下去。它这么建,自主品牌的压力肯定大。

  5、如果中国电动汽车未来占到了年销量汽车2400万台中的一半,那时就真需要考虑电网的负荷。

  6、一汽大众要建5个工厂,6个工厂,同时启动。一家合资车企就500万产能。再加上宝马、奔驰、通用,他们算起来已经超过3500万辆产能了,自主品牌还能卖吗?

  7、如果某一天中国电动汽车保有量达到1000万辆,那么5个三峡也不能满足电动汽车用电需求。

  8、低速电动现在扼杀有些迟了,500万辆的保有量如果全部扼杀,就好比把新生儿杀掉,这就是犯罪。

  9、中国车企投资5亿研发,但对外展现的都是建了实验室,建完之后在那放着,供领导参观。这些研发跟车有关系吗?这不是真的研发投入。

  10、总结我们改革开放30年,引进技术,引进外资的经验,到现在来看,它的历史地位作用我们得承认。但是到现在是不是还得引进外资?我认为没必要了。

  赵航:假如我是车企老总

  换位思考,假如我当企业老总,由于现在国企的考核机制、晋升体制,或者是评价一个企业家的业绩规则,我也会按照现有车企老总那样,支持合资,引进产品。因为简单地靠合资企业弄出一个车型,技术可靠,在别的国家也有销售经验,拿过来接着卖,肯定会得到外界很好的评价。

  如果我要是自主开发产品,自主研发新技术,万一夭折了,我个人的名誉不就砸了吗?几十个亿投下去没有成效,公司的未来包括我这个老总如何向主管部门交代?所以从保乌纱帽来说,靠合资多卖车是保险的。

  另外靠合资发展对企业管理者来说也很轻松,无非就是帮洋人把它生产出来,然后卖出去,最终分红各分50%,这是稳赚不赔的买卖。

  所以你要问合资企业的中方、外方,甚至你问合资车企的员工,都说卖合资品牌好。但如果你把合资车企老总调到自主品牌,你问他合资还好不好?他肯定会说合资不好。屁股决定脑子,你在哪个位置就得考虑为谁说话。

  从这些事实来看,政策制定者不能从个别企业的要求去考虑我们整个汽车市场的策划,整个产业的发展是要考虑合资企业也要发展,自主品牌更要发展的大环境,切勿畸形发展。

  赵航:中国汽车产业要把丢掉的市场“夺”回来

  自主品牌要努力,怎么努力?要加大投入,并且要做到有效投入。现在我们自主品牌说投入了,我建立研发中心,5个亿,又建了个什么实验室几个亿,建完之后在那放着,供领导参观。这些真正与汽车产品开发有什么关系?

  国外车企人家说一个车投资30亿元,是真投在车上了,验证、实验、开发新技术。我们这些人一算帐,好像投入很多,在基建、设备、形象工程,浪费掉的,再加上回扣什么的都在里面,所以投入都是虚假的。

    另外就是我刚刚说的三个技术,国家工程、企业工程联合起来攻关,你要有几个关键技术掌握在手里,再加上共性技术保持平衡,自主车企自然就能发展起来。

  不过有一个大问题,我们的市场为自主车企留了多大的份额?未来与合资、外资之间的市场比例如何划分?

  总的来说,我认为应该让合资企业的总量控制在总体市场份额50%左右,剩下的就是自主品牌的空间。当然前提还是市场为主,假如说我们自主品牌做得不好,可是老百姓要买车,也没有别的选择,只能购买合资产品。

  当然自主品牌也不能做得不好,你要参与市场竞争,将来国际化,要参与国际竞争,就要全力以赴。我们决不能让合资企业合资到期30年,再延50年,50年到期,再延80年,子孙万代的市场都给定了。也不能让合资车企建三工厂、四工厂、五六七八工厂,一直建下去。它这么建,自主品牌的压力肯定大。

  中国总的市场空间两千多万,即使到三千万,合资品牌涨得远远比我们自主快得多,那我们还是在夹缝中生存。如果说我们现在合资企业到期,不再续约,中国市场保持一定的竞争性。当然也不能说都攆出去。留几大家,或者是一家留一两个工厂。

  要记住, 市场是最重要的资源,原来我们说市场换技术,换的也不成功,我在几次场合都讲过。你换了什么?核心技术根本你换不来,发动机你还不会设计,关键技术根本不给你,它卡着你的脖子要高价,共性技术整个水平普遍不高,那你的竞争力就不行。

  总结我们改革开放30年,引进技术,引进外资的经验,到现在来看,它的历史地位作用我们得承认。但是到现在是不是还得引进外资?我认为没必要了,我们钱有的是。好多人拿着钱要投汽车的,没地方投。所以不要资金,资金我们已经不缺了。我们现在都开始买美国债前存起来。这已经不是缺资金的事了。

  我们现在缺技术,靠市场换技术现已经证明不成功,那你还能这么搞吗?当然我不是要闭关锁国,而是保持中国汽车市场适当的开放度,适当的竞争度,保证我们自主品牌和合资品牌能够同台竞技,要不然都不能同台了,人家把你挤下台去了,这个舞台都是人家的了,你还怎么同台竞技?

  我觉得自主品牌企业也要争气,要真投产品。再一个是从国家的角度,从我们这些政策研究制定者来说,要给自己留出市场空间,足够的空间就能支撑足够的大企业进来。现在我们都支撑外资车企了,支撑人家这些企业在中国做大了。

  中国汽车产业合资自主的道路我不能说简单的下结论。但如果继续这么靠引进产品走下去,就走向了一个极端,就是合资企业的天下,什么自主品牌11连降,我估计销量还得降。

现在一汽大众要建5个甚至6个工厂,一家合资车企就有500万产能。再加上宝马、奔驰、通用,他们算起来在中国市场已经超过3500万辆产能了。他们3500万产一旦无限制的开动,自主品牌还能卖吗?

  再举个例子,陆虎从建厂到现在,历史上从没超过26万台的年产量,但现在路虎中国今年预计卖12万台,路虎工厂马上扩建了50万量产能。所以我去陆虎一看,它要建50万台的产量,在我们中国要释放36万台的产量,这就相当于圆了路虎在中国发展的梦想。中国梦都成为了别人在做梦,我们却在做白日梦。

  赵航:中国纯电动汽车1000万保有量后的担忧

  我不太担心政策补贴会让未来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走向不可控。一个产业的发展是靠它自身的自我造血功能。如果就电动车现在的状态来说,主要是靠政府政策体系。它从小批量试生产到大批量的生产,也是个产品生产,不是个纯粹意义上的商品生产。

  商品生产你卖出去得有利润,得赚钱。现在你卖一台赔一台,假如没有政府补贴的话会赔不少,那你这个怎么发展?政府的政策总是要退出的,不可能一直支持。假如我们两千万台车,给国家上交8个亿,你这一台车补12万,多少台车就把这8个亿的税给交完了?我们这么大支柱产业弄个税,都让你电动车给吃掉了,国家能同意吗?

  所以不可能太大范围地保持这种支持。现在在起步阶段,给补12万,很快可能就补8万了,再补可能就是4万了,再就不补了。所以我不担心由于政策扶持力度太大了,导致这个产业高速膨胀,然后会带来公害。我觉得现在还是支持力度不够,扶持力度不够,所以大家还是买得少。

  谈到电动汽车对我国能源格局的影响,如果电动汽车未来占到了年销量汽车2400万台中的一半,那时就真需要考虑电网的负荷。到那时候我们发电的总量就没有那么多波谷可以用。现在我们说不用建新电站,只要电动车销量上升,波谷的电就能用起来,否则晚上的电都没用,浪费了。

  可是那是说电动汽车保有份额小的时候,一旦销量达到年销1200万台的份额,甚至1亿量的电动汽车都要充电,我们电网受得了吗?国家电网受得了吗?那估计家里电表得跳闸,小区也得跳闸。所以不是充电装要不要安在哪的问题,而是这个我们能不能承载?你算算这是多少?1亿辆纯电动车的充电装,几千兆网,几个三峡能支撑?

  你看现在电网说要卖电,因为它天天电富裕,如果我们真都用上电了,它的电就得涨价,可能比油还贵,因为都要用电。所以这个是供需关系,这个价格是由需求来解决的。供需有矛盾了,价格就要提升了。

  赵航:低速电动好比新生儿 掐死等于犯罪

    低速电动车我觉得应该给个通道,你现在不让它上路,但它现在已经形成四五百万台这样的使用规模了,也有那么多生产的能力,你要早管就早管,省得这么多的浪费,现在弄到这会儿才管,要把它掐死,孩子都生出来,就把它掐死,那是犯罪。并且从国外的经验看,美国它也有低速车,30英以下的车跟传统汽车的认证方式是不一样的,是可以没有驾照就能开的,但是一般美国人都有驾照,这些没有驾照的是75岁以后不给换驾照的。万一活到90呢,他还得上超市买东西。美国没车,他们没法生活,所以得考虑这些问题。

    另外美国的海军基地,空军基地,大学什么的,都很大,骑自行车根本不行,有牌照的车在院里速度太快,所以就得用低速电动车。前些年我们卖给美国的主要就是针对这个市场的,老年,或者是基地,专用场所啊。其实我们那些老年代步车,原来是谁也不敢惹,现在挂这个牌就扣你,说明老爷车有这个需要,说明残疾人有这个需要,说明我们社区系统,你的公交系统这么不发达,又限行,又限购,怎么办?城市这么大。不像原来天津东南角,西北角,就这么一点,骑自行车就能解决问题了。现在我们走一车站也比那个城区大,所以还得考虑解决的问题。现在天津的限购,到了限购那一天怎么办?坐地铁连不上,坐公交转一大圈,还得倒几趟车。你公交都没有这么健全的时候,就逼着大家都坐公交,公交优先。 所以说我们交通的组织,交通工具的衔接都不配套,逼着这些低速电动车生产出来,逼着他们有市场。

 

责任编辑:黄河 
V讯网

赵航:不夺回市场中国汽车强国就是白日梦

2014-09-07 出处:王鑫 [原创] 责编:黄河

  [V讯网  访谈]在2014年天津泰达论坛期间,面对记者对当下汽车产业热门的新能源汽车、合资自主、技术研发提出的一系列问题,作为汽车产业发展的第三方机构代表,赵航说出了自己的所思所想。

  在赵航看来,新能源汽车未来一旦销量爆棚,暴露出的能源格局问题将是未来中国能源领域的重大难题,同时他也重点谈到了低速电动汽车的发展生态,不能简单地将其扼杀,而是要有效管理。

  当谈到合资自主的问题时,赵航表示,当下的车企管理者考核机制决定了合资车企管理者安于现状的现实,赵航甚至比喻,如果他是企业老总,也不会冒险发展自主品牌。但他也谈到了对中国车企的担忧,如果一味的放纵外国车企、合资车企在中国扩大市场份额,中国汽车强国梦将变成一场白日梦。

  对于当下汽车产业的格局变化,赵航开出的药方是政策制定者一定要把中国汽车市场从外资手中夺回来,不惜一切代价获得汽车核心技术,这是完成汽车强国梦的基础。

  赵航精彩语录:

  1、假如我是车企老总,由于现在国企的考核机制、晋升体制,或者是评价一个企业家的业绩规则,我也会按照现有车企老总那样,支持合资,引进产品。

  2、你要问合资企业的中方、外方,甚至你问合资车企的员工,都说卖合资品牌好。但如果你把合资车企老总调到自主品牌,你问他合资还好不好?屁股决定脑子,你在哪个位置就得考虑为谁说话。

  3、中国汽车产业合资自主的道路我不能说简单的下结论。但如果继续这么靠引进产品走下去,就走向了一个极端,就是合资企业的一种天下,什么自主品牌11连降,我估计还得降。

  4、我们决不能让合资企业合资到期30年,再延50年,50年到期,再延80年,子孙万代的市场都给定了。也不能让合资车企建三工厂、四工厂、五六七八工厂,一直建下去。它这么建,自主品牌的压力肯定大。

  5、如果中国电动汽车未来占到了年销量汽车2400万台中的一半,那时就真需要考虑电网的负荷。

  6、一汽大众要建5个工厂,6个工厂,同时启动。一家合资车企就500万产能。再加上宝马、奔驰、通用,他们算起来已经超过3500万辆产能了,自主品牌还能卖吗?

  7、如果某一天中国电动汽车保有量达到1000万辆,那么5个三峡也不能满足电动汽车用电需求。

  8、低速电动现在扼杀有些迟了,500万辆的保有量如果全部扼杀,就好比把新生儿杀掉,这就是犯罪。

  9、中国车企投资5亿研发,但对外展现的都是建了实验室,建完之后在那放着,供领导参观。这些研发跟车有关系吗?这不是真的研发投入。

  10、总结我们改革开放30年,引进技术,引进外资的经验,到现在来看,它的历史地位作用我们得承认。但是到现在是不是还得引进外资?我认为没必要了。

  赵航:假如我是车企老总

  换位思考,假如我当企业老总,由于现在国企的考核机制、晋升体制,或者是评价一个企业家的业绩规则,我也会按照现有车企老总那样,支持合资,引进产品。因为简单地靠合资企业弄出一个车型,技术可靠,在别的国家也有销售经验,拿过来接着卖,肯定会得到外界很好的评价。

  如果我要是自主开发产品,自主研发新技术,万一夭折了,我个人的名誉不就砸了吗?几十个亿投下去没有成效,公司的未来包括我这个老总如何向主管部门交代?所以从保乌纱帽来说,靠合资多卖车是保险的。

  另外靠合资发展对企业管理者来说也很轻松,无非就是帮洋人把它生产出来,然后卖出去,最终分红各分50%,这是稳赚不赔的买卖。

  所以你要问合资企业的中方、外方,甚至你问合资车企的员工,都说卖合资品牌好。但如果你把合资车企老总调到自主品牌,你问他合资还好不好?他肯定会说合资不好。屁股决定脑子,你在哪个位置就得考虑为谁说话。

  从这些事实来看,政策制定者不能从个别企业的要求去考虑我们整个汽车市场的策划,整个产业的发展是要考虑合资企业也要发展,自主品牌更要发展的大环境,切勿畸形发展。

  赵航:中国汽车产业要把丢掉的市场“夺”回来

  自主品牌要努力,怎么努力?要加大投入,并且要做到有效投入。现在我们自主品牌说投入了,我建立研发中心,5个亿,又建了个什么实验室几个亿,建完之后在那放着,供领导参观。这些真正与汽车产品开发有什么关系?

  国外车企人家说一个车投资30亿元,是真投在车上了,验证、实验、开发新技术。我们这些人一算帐,好像投入很多,在基建、设备、形象工程,浪费掉的,再加上回扣什么的都在里面,所以投入都是虚假的。

    另外就是我刚刚说的三个技术,国家工程、企业工程联合起来攻关,你要有几个关键技术掌握在手里,再加上共性技术保持平衡,自主车企自然就能发展起来。

  不过有一个大问题,我们的市场为自主车企留了多大的份额?未来与合资、外资之间的市场比例如何划分?

  总的来说,我认为应该让合资企业的总量控制在总体市场份额50%左右,剩下的就是自主品牌的空间。当然前提还是市场为主,假如说我们自主品牌做得不好,可是老百姓要买车,也没有别的选择,只能购买合资产品。

  当然自主品牌也不能做得不好,你要参与市场竞争,将来国际化,要参与国际竞争,就要全力以赴。我们决不能让合资企业合资到期30年,再延50年,50年到期,再延80年,子孙万代的市场都给定了。也不能让合资车企建三工厂、四工厂、五六七八工厂,一直建下去。它这么建,自主品牌的压力肯定大。

  中国总的市场空间两千多万,即使到三千万,合资品牌涨得远远比我们自主快得多,那我们还是在夹缝中生存。如果说我们现在合资企业到期,不再续约,中国市场保持一定的竞争性。当然也不能说都攆出去。留几大家,或者是一家留一两个工厂。

  要记住, 市场是最重要的资源,原来我们说市场换技术,换的也不成功,我在几次场合都讲过。你换了什么?核心技术根本你换不来,发动机你还不会设计,关键技术根本不给你,它卡着你的脖子要高价,共性技术整个水平普遍不高,那你的竞争力就不行。

  总结我们改革开放30年,引进技术,引进外资的经验,到现在来看,它的历史地位作用我们得承认。但是到现在是不是还得引进外资?我认为没必要了,我们钱有的是。好多人拿着钱要投汽车的,没地方投。所以不要资金,资金我们已经不缺了。我们现在都开始买美国债前存起来。这已经不是缺资金的事了。

  我们现在缺技术,靠市场换技术现已经证明不成功,那你还能这么搞吗?当然我不是要闭关锁国,而是保持中国汽车市场适当的开放度,适当的竞争度,保证我们自主品牌和合资品牌能够同台竞技,要不然都不能同台了,人家把你挤下台去了,这个舞台都是人家的了,你还怎么同台竞技?

  我觉得自主品牌企业也要争气,要真投产品。再一个是从国家的角度,从我们这些政策研究制定者来说,要给自己留出市场空间,足够的空间就能支撑足够的大企业进来。现在我们都支撑外资车企了,支撑人家这些企业在中国做大了。

  中国汽车产业合资自主的道路我不能说简单的下结论。但如果继续这么靠引进产品走下去,就走向了一个极端,就是合资企业的天下,什么自主品牌11连降,我估计销量还得降。

现在一汽大众要建5个甚至6个工厂,一家合资车企就有500万产能。再加上宝马、奔驰、通用,他们算起来在中国市场已经超过3500万辆产能了。他们3500万产一旦无限制的开动,自主品牌还能卖吗?

  再举个例子,陆虎从建厂到现在,历史上从没超过26万台的年产量,但现在路虎中国今年预计卖12万台,路虎工厂马上扩建了50万量产能。所以我去陆虎一看,它要建50万台的产量,在我们中国要释放36万台的产量,这就相当于圆了路虎在中国发展的梦想。中国梦都成为了别人在做梦,我们却在做白日梦。

  赵航:中国纯电动汽车1000万保有量后的担忧

  我不太担心政策补贴会让未来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走向不可控。一个产业的发展是靠它自身的自我造血功能。如果就电动车现在的状态来说,主要是靠政府政策体系。它从小批量试生产到大批量的生产,也是个产品生产,不是个纯粹意义上的商品生产。

  商品生产你卖出去得有利润,得赚钱。现在你卖一台赔一台,假如没有政府补贴的话会赔不少,那你这个怎么发展?政府的政策总是要退出的,不可能一直支持。假如我们两千万台车,给国家上交8个亿,你这一台车补12万,多少台车就把这8个亿的税给交完了?我们这么大支柱产业弄个税,都让你电动车给吃掉了,国家能同意吗?

  所以不可能太大范围地保持这种支持。现在在起步阶段,给补12万,很快可能就补8万了,再补可能就是4万了,再就不补了。所以我不担心由于政策扶持力度太大了,导致这个产业高速膨胀,然后会带来公害。我觉得现在还是支持力度不够,扶持力度不够,所以大家还是买得少。

  谈到电动汽车对我国能源格局的影响,如果电动汽车未来占到了年销量汽车2400万台中的一半,那时就真需要考虑电网的负荷。到那时候我们发电的总量就没有那么多波谷可以用。现在我们说不用建新电站,只要电动车销量上升,波谷的电就能用起来,否则晚上的电都没用,浪费了。

  可是那是说电动汽车保有份额小的时候,一旦销量达到年销1200万台的份额,甚至1亿量的电动汽车都要充电,我们电网受得了吗?国家电网受得了吗?那估计家里电表得跳闸,小区也得跳闸。所以不是充电装要不要安在哪的问题,而是这个我们能不能承载?你算算这是多少?1亿辆纯电动车的充电装,几千兆网,几个三峡能支撑?

  你看现在电网说要卖电,因为它天天电富裕,如果我们真都用上电了,它的电就得涨价,可能比油还贵,因为都要用电。所以这个是供需关系,这个价格是由需求来解决的。供需有矛盾了,价格就要提升了。

  赵航:低速电动好比新生儿 掐死等于犯罪

    低速电动车我觉得应该给个通道,你现在不让它上路,但它现在已经形成四五百万台这样的使用规模了,也有那么多生产的能力,你要早管就早管,省得这么多的浪费,现在弄到这会儿才管,要把它掐死,孩子都生出来,就把它掐死,那是犯罪。并且从国外的经验看,美国它也有低速车,30英以下的车跟传统汽车的认证方式是不一样的,是可以没有驾照就能开的,但是一般美国人都有驾照,这些没有驾照的是75岁以后不给换驾照的。万一活到90呢,他还得上超市买东西。美国没车,他们没法生活,所以得考虑这些问题。

    另外美国的海军基地,空军基地,大学什么的,都很大,骑自行车根本不行,有牌照的车在院里速度太快,所以就得用低速电动车。前些年我们卖给美国的主要就是针对这个市场的,老年,或者是基地,专用场所啊。其实我们那些老年代步车,原来是谁也不敢惹,现在挂这个牌就扣你,说明老爷车有这个需要,说明残疾人有这个需要,说明我们社区系统,你的公交系统这么不发达,又限行,又限购,怎么办?城市这么大。不像原来天津东南角,西北角,就这么一点,骑自行车就能解决问题了。现在我们走一车站也比那个城区大,所以还得考虑解决的问题。现在天津的限购,到了限购那一天怎么办?坐地铁连不上,坐公交转一大圈,还得倒几趟车。你公交都没有这么健全的时候,就逼着大家都坐公交,公交优先。 所以说我们交通的组织,交通工具的衔接都不配套,逼着这些低速电动车生产出来,逼着他们有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