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国内新闻 > 行业新闻 > 正文

3·15前现召回潮 车企应向欧美看齐(2)

2014-03-13 10:31出处:汽车商报 [转载]责编:陈冬菊

        被动召回

        在《条例》未颁发之前,在消费者投诉抱怨与质检总局三令五申的催促下,汽车企业依然“拒不召回”的例子并不鲜见,同时“全球召回中国除外”的召回公告也频频出现。

        有业内人士对此指出,车企不愿主动召回,一是因为他们对有关部门的“特殊关照”抱有幻想,意图谋得徇私空间;二是因为中国车市仍有品牌迷信现象,部分车企认为“神车”的招牌足以迷惑消费者。当下,法律法规出台后,车企的召回仍然显得被动,2013年召回的汽车中,三分之一来自于缺陷调查即是明证。

        据清华大学汽车安全与节能国家重点实验室汽车碰撞安全试验室主任张金换介绍,国家质检总局进行缺陷调查需要一定时间抽查,一般是质检总局缺陷产品管理中心收到消费者投诉并发现投诉存在相似性,缺陷管理中心才进行进一步调查。而当缺陷调查的问题形成一定数量以及确实影响行车安全的时候,缺陷产品管理中心首先和企业沟通,再召集专家召开座谈会来评定是否涉及安全问题,如事实足够清楚,经过专家进一步分析,缺陷产品管理中心才正式启动调查流程。

        而在这个过程中,一些企业为了规避可能形成的召回,在发现有消费者投诉后,就利用这个空挡对产品缺陷进行“秘密”消除。如在现实操作层面,车企可以秘密通知经销商针对问题车辆与车主联系,用“免费检测”等借口对车辆进行维修。

        相关业内人士认为,因为一旦召回,车企一时无法解决故障或涉嫌车辆可能不直接涉及安全,车企不愿意承担召回成本,因此这种“秘密召回”的现象将长期存在。

        对此,邱宝昌表示:“车企的此种投机取巧行为最终损害的是自身的利益,车企应该发现问题立即主动报告,而不是等待政策去强制召回;车企不应该为了短期的利益而缩减成本,而是要增加研发投入,制造出合格产品,否则消费者就会用脚投票。”

责任编辑:陈冬菊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3·15前现召回潮 车企应向欧美看齐(2)

2014-03-13 出处:汽车商报 [转载] 责编:陈冬菊

        被动召回

        在《条例》未颁发之前,在消费者投诉抱怨与质检总局三令五申的催促下,汽车企业依然“拒不召回”的例子并不鲜见,同时“全球召回中国除外”的召回公告也频频出现。

        有业内人士对此指出,车企不愿主动召回,一是因为他们对有关部门的“特殊关照”抱有幻想,意图谋得徇私空间;二是因为中国车市仍有品牌迷信现象,部分车企认为“神车”的招牌足以迷惑消费者。当下,法律法规出台后,车企的召回仍然显得被动,2013年召回的汽车中,三分之一来自于缺陷调查即是明证。

        据清华大学汽车安全与节能国家重点实验室汽车碰撞安全试验室主任张金换介绍,国家质检总局进行缺陷调查需要一定时间抽查,一般是质检总局缺陷产品管理中心收到消费者投诉并发现投诉存在相似性,缺陷管理中心才进行进一步调查。而当缺陷调查的问题形成一定数量以及确实影响行车安全的时候,缺陷产品管理中心首先和企业沟通,再召集专家召开座谈会来评定是否涉及安全问题,如事实足够清楚,经过专家进一步分析,缺陷产品管理中心才正式启动调查流程。

        而在这个过程中,一些企业为了规避可能形成的召回,在发现有消费者投诉后,就利用这个空挡对产品缺陷进行“秘密”消除。如在现实操作层面,车企可以秘密通知经销商针对问题车辆与车主联系,用“免费检测”等借口对车辆进行维修。

        相关业内人士认为,因为一旦召回,车企一时无法解决故障或涉嫌车辆可能不直接涉及安全,车企不愿意承担召回成本,因此这种“秘密召回”的现象将长期存在。

        对此,邱宝昌表示:“车企的此种投机取巧行为最终损害的是自身的利益,车企应该发现问题立即主动报告,而不是等待政策去强制召回;车企不应该为了短期的利益而缩减成本,而是要增加研发投入,制造出合格产品,否则消费者就会用脚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