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新闻稿 > 正文

谁将引领汽车安全3.0时代 李书福论战IT大佬(5)

2013-12-17 11:40出处:V讯网 [原创]责编:王思


  李书福:你讲这个传感器也是对的,传感器的大量应用。世界上第一个应用传感器的汽车公司就是沃尔沃,什么传感器呢?就是尾气排放。原来汽车的尾气排放是很脏的,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所以沃尔沃就发明了带有养传感器,来控制发动机的排放,这项技术的发明和应用为全世界减少了90%的废气排放。汽车应用传感器是很多的,不是没有,得根据需要来应用这个传感器,至于说汽车为什么变得那么复杂,我觉得它本来就那么复杂,你要把它搞的简单,你说这个计算机不复杂吗?IT不复杂吗?也很复杂,IT软件,现在全世界都在为这个软件不断增加新的内容,很复杂。至于说你看上去不复杂,因为它复杂的东西很少,所以叫微软啊,又很微,又很软,这个汽车跟IT比起来已经很简单了。但是呢它很大,它每一个东西都看得见摸得着,因为它里面要坐人啊,你好像一个人一样的最复杂的是它的脑子。现在全世界,换人类都在联合研究人的大脑思维技术,这是人类到今天为止最后要攻克的难关,至于四肢啊等都研究透了,脑子没有研究透,你看上去是四肢啊很复杂,其实不是的,最复杂的是脑子,汽车也是一样的,但是它再复杂也复杂不过IT,IT太复杂了。小川刚才说了买了一辆自动驾驶,那一定是假冒的,正宗的驾驶技术,像您刚才说的那辆车的技术干脆不要装了,装了这个技术反而给你带来麻烦了,该快的时候不快,该慢的时候不慢,该走的时候不走,那叫什么自动驾驶啊?你自动驾驶的前提比人开的要好,你刚才讲的这些技术沃尔沃三年之前已经应用了,其他汽车厂跟在屁股后面,有一些刚刚投产的,沃尔沃是全世界最早的应用自动跟踪的技术,这种技术是高度智能化和中度智能化中间的技术,现在我们讨论的是高度智能,现在是E驱智能,E是计算机,也可以是电动,主要依靠电力驱动。计算机加上电,我们归纳为E驱,既体现一种能量,又体现计算机网络智能化的这种控制,所以说这个动力本身就是电力的,电子的,然后是整个驾驶的掌控系统和管理系统都是高度智能化,这样的技术才能应对各种复杂的东西,红绿灯是最基本的,一定要有识别能力,你连红绿灯都识别不了,这个就不行的,交叉路口你不能撞啊,这些都是要智能化的,如果连这些都处理不了的话,那还如人开呢。

  吴迎秋:因为我们在上个月,我们也曾经搞过一次论坛,当时大家围绕特斯拉谈了很多,包括一些领导,包括原来汽车行业的专家都有一个观点,他们认为革命往往是从别的行业来的,因为自己在这个行业不愿意革自己的命,这句话李总你觉得怎么理解?

  李书福:我觉得这个话将非常有道理,所以我们说要自我认识,自我超越,自我否定,自我革命。要以这种态度,来应对当今无情的市场挑战,要从自己出发。所以也是他们想抢我们的饭碗,也是不容易的。

  吴迎秋:IT想抢汽车的饭碗是不容易抢的。确确实实我们讨论了半天,绕来绕去,其实我想引起一场论战,这似乎是一个伪命题,前两天有人跟我讲IT和汽车行业不是谁利用谁,而是汽车行业要借鉴互联网精神,这句话我不是特别明白,互联网精神是什么?

  王小川:刚才我也提到了对互联网的一个理解,互联网现在我觉得更多强调的就是以用户为中心的思考的方式,其实我刚才讲的汽车复杂还是不复杂已经不重要的,你就看这个结果里面谁能够让用户真正在里面得到这样一个实惠,让他用起来爽,不管是收费还是免费以用户为中心,这句话说起来很简单,但是做起来很难。我在公司做管理的时候,一个员工对产品有想法,我也有对产品有想法,那听谁的?我也看到在一些产业里面更多是听老板的,这个时候怎么平衡老板的视野更高看的更远,以及一线员工对用户的理解,在发生碰撞的时候了解更多的情况。互联网公司把这个事情贯穿到了极致,使得这个产品的设计,用户用起来很爽,这是互联网的第一个精神。

  第二个做法就是有大量数据的共享,通过信息的共享分析,来解决信息不对称以及做决策的能力,最后确实比用户想得更全,想的更好提供更好的服务,这是互联网的核心精神,而不是在于免费。从这个理论来讲,汽车公司获得IT的精神是很挺安全的,我们不是打过去把汽车厂商消灭了,或者是他们攻过来把我们同化了。

  吴迎秋:IT精神是两句话,一是用户体验至上,二是数据说话。汽车行业在用数据说话的时候存在多大差距?

  高旭:有一点我非常同意,汽车行业,游戏是德系企业的传统更是用数据说话的,而这个数据是工程师的语言,互联网更在乎的是客户的声音,这个大数据,这个是完全不一样的。我非常同意汽车行业需要借鉴互联网的文化,对于客户的重视,汽车行业对于业务模式上也应该借鉴互联网文化的业务模式,互联网企业更多和上下游的这些企业通过协作的方式共同为客户创造最好的体验。汽车行业往往是闭门造车的文化概念是非常强的,比如说,如果你看汽车行业这个固定资产投资比较大的一块,这个工厂每一家企业都要花几十亿上百亿去建立一个工厂,而这个工厂本身,现在随着绝大部分的零件是一级供应商供应出来的,对于用户体验的价值是最低的,而往往整车企业固定资产投资是最大的,从今后业务模式很重要一点,是不是每一家汽车企业都需要维护自己的一个工厂?我觉得整车企业在业务模式上肯定是要发生变化的。

  吴迎秋:周总您买这个特斯拉,您为什么买?您体验了吗?

  周航:我试开了一下就买了,特斯拉如果没有一套时时在线的话,这台车可以说魅力大减,我说你们在中国解决时时地图和时时音乐系统的问题,如果你没有一套很好的通讯,没有解决你的版权问题。我不知道你的用户体验能好到哪儿去,我觉得特斯拉真正让我们感觉到好的是互联网。我顺便说一下,其实我开过很多车,包括早期的通用的轻用类车,包括最近的宝马的I3纯电动车,还有谷歌的这个车我都有所体验。为什么特斯拉我觉得相对其他新概念车给了我那么大的冲击呢?我从中得到很大的启发是创新需要非常极致的表达,如果你不能把你所要主张的那个价值观,在产品上有非常极致的表达出来的话,你是不会打动用户的,用户不会为个概念去买单的,因为你是互联网的车,因为你是电动车,用户不会的。用户一定会因为它本身的体验去真正被打动的,我觉得这是特斯拉给我最大的启发,这也是值得我们所有互联网行业也好,非互联网行业去学习的,概念不重要,不需要天天追逐新概念。

  吴迎秋:我最后再问一下李总,按照你这个说法的话,我们自己汽车行业也能不能另一只脚去踏在IT业里面呢?沃尔沃也是大数据,无人驾驶和智能交通都是大量的数据,这些数据是IT业所不具备的,是不是你同样也扮演一个IT业的角色呢?

  李书福:我觉得IT是IT,汽车是汽车,相互之间要有一些依存合作互补的关系。这个不存在说谁要抢谁的饭碗,或者说谁要吃掉谁的问题,我想特斯拉发展下去也是一种汽车工业,这种汽车工业是在新的历史时期出现新的汽车工业的发展模式,也许发展到一定程度以后,它去并购一些传统的汽车公司,把传统汽车公司改造成新的业务模型的新的汽车发展方式。而汽车公司我想不在可能说搞一个IT的公司,这个在20年前已经发生过了,20年前福斯特、通用都在搞IT,因为那个时候IT刚刚开始,他们希望在这个领域里面有所发展,然后来帮助自己的行业有所发展。作为一个企业来讲一定要做的很专,汽车公司就是汽车公司,IT就是IT,你想把这两大行业都吃下来,管理层就分心了,一分心,两个都搞不好,或者说一个都搞不好。所以我觉得汽车公司搞IT,反正我没有想过,我也不会这样想,想了白想。如何使汽车和IT更好融合在一起,使人的交通变得更加便捷,人在使用汽车的时候更加享受汽车文明和汽车文化,汽车产品给人带来的愉悦,不像现在开车需要找路,以后在这些方面怎么能够解决出来,同时在车上可以干在办公室里面可以做的事情,这个我想是有可能的,汽车公司如何用广义的思维去理解当前所面临的新的挑战,用广义的思维去取代狭义的一种行业,我觉得汽车行业好像跟其他行业没有关联。今后要从狭义的理解进入一种广义的理解,或者从广义的理解融入更多的行业,使更多的行业和汽车这个行业融在一块,为人类的行,以及工作、生活更好的融合在一起,使汽车给人类带来更高级的享受,这是大家共同追求的。

  吴迎秋:刚才在讲,我在想一个问题,讲1.0时代,2.0时代,可能就传统汽车概念谈安全,到了3.0时代应该对汽车认识是全方位的概念,不再是一个传统的汽车的概念,它是一个未来汽车的概念,而这个未来汽车的概念在一定的时候具备智能、互联网时代特征的。所以刚才绕了这么大圈来讲汽车和互联网、IT谁把谁的命给革了,想从这里找到答案。我特别赞成高旭的观点,过去汽车行业在解读一些线下和具体的一些行为的时候往往是工程师语言,而我们现在需要的是跳出工程师的语言看待一些问题。我们过去讲汽车三大主题安全、节能、环保,这是工程师语言。但是真正要消费者买一个车的时候,他觉得这个车是不是安全,是不是省心,不需要我自己驾驶,三大主题变成一大主题,就是智能,智能能解决一些问题,把安全、节能、环保都解决了,这是3.0时代的特征,今天也感谢我们四位参与讨论的四位嘉宾。你们的观点供我们大家很好的分享,对我们理解3.0时代谁把谁引领了,谁把谁给灭了这样的话题,我们也有了深入了了解。谢谢。
责任编辑:王思 
V讯网

谁将引领汽车安全3.0时代 李书福论战IT大佬(5)

2013-12-17 出处:V讯网 [原创] 责编:王思



  李书福:你讲这个传感器也是对的,传感器的大量应用。世界上第一个应用传感器的汽车公司就是沃尔沃,什么传感器呢?就是尾气排放。原来汽车的尾气排放是很脏的,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所以沃尔沃就发明了带有养传感器,来控制发动机的排放,这项技术的发明和应用为全世界减少了90%的废气排放。汽车应用传感器是很多的,不是没有,得根据需要来应用这个传感器,至于说汽车为什么变得那么复杂,我觉得它本来就那么复杂,你要把它搞的简单,你说这个计算机不复杂吗?IT不复杂吗?也很复杂,IT软件,现在全世界都在为这个软件不断增加新的内容,很复杂。至于说你看上去不复杂,因为它复杂的东西很少,所以叫微软啊,又很微,又很软,这个汽车跟IT比起来已经很简单了。但是呢它很大,它每一个东西都看得见摸得着,因为它里面要坐人啊,你好像一个人一样的最复杂的是它的脑子。现在全世界,换人类都在联合研究人的大脑思维技术,这是人类到今天为止最后要攻克的难关,至于四肢啊等都研究透了,脑子没有研究透,你看上去是四肢啊很复杂,其实不是的,最复杂的是脑子,汽车也是一样的,但是它再复杂也复杂不过IT,IT太复杂了。小川刚才说了买了一辆自动驾驶,那一定是假冒的,正宗的驾驶技术,像您刚才说的那辆车的技术干脆不要装了,装了这个技术反而给你带来麻烦了,该快的时候不快,该慢的时候不慢,该走的时候不走,那叫什么自动驾驶啊?你自动驾驶的前提比人开的要好,你刚才讲的这些技术沃尔沃三年之前已经应用了,其他汽车厂跟在屁股后面,有一些刚刚投产的,沃尔沃是全世界最早的应用自动跟踪的技术,这种技术是高度智能化和中度智能化中间的技术,现在我们讨论的是高度智能,现在是E驱智能,E是计算机,也可以是电动,主要依靠电力驱动。计算机加上电,我们归纳为E驱,既体现一种能量,又体现计算机网络智能化的这种控制,所以说这个动力本身就是电力的,电子的,然后是整个驾驶的掌控系统和管理系统都是高度智能化,这样的技术才能应对各种复杂的东西,红绿灯是最基本的,一定要有识别能力,你连红绿灯都识别不了,这个就不行的,交叉路口你不能撞啊,这些都是要智能化的,如果连这些都处理不了的话,那还如人开呢。

  吴迎秋:因为我们在上个月,我们也曾经搞过一次论坛,当时大家围绕特斯拉谈了很多,包括一些领导,包括原来汽车行业的专家都有一个观点,他们认为革命往往是从别的行业来的,因为自己在这个行业不愿意革自己的命,这句话李总你觉得怎么理解?

  李书福:我觉得这个话将非常有道理,所以我们说要自我认识,自我超越,自我否定,自我革命。要以这种态度,来应对当今无情的市场挑战,要从自己出发。所以也是他们想抢我们的饭碗,也是不容易的。

  吴迎秋:IT想抢汽车的饭碗是不容易抢的。确确实实我们讨论了半天,绕来绕去,其实我想引起一场论战,这似乎是一个伪命题,前两天有人跟我讲IT和汽车行业不是谁利用谁,而是汽车行业要借鉴互联网精神,这句话我不是特别明白,互联网精神是什么?

  王小川:刚才我也提到了对互联网的一个理解,互联网现在我觉得更多强调的就是以用户为中心的思考的方式,其实我刚才讲的汽车复杂还是不复杂已经不重要的,你就看这个结果里面谁能够让用户真正在里面得到这样一个实惠,让他用起来爽,不管是收费还是免费以用户为中心,这句话说起来很简单,但是做起来很难。我在公司做管理的时候,一个员工对产品有想法,我也有对产品有想法,那听谁的?我也看到在一些产业里面更多是听老板的,这个时候怎么平衡老板的视野更高看的更远,以及一线员工对用户的理解,在发生碰撞的时候了解更多的情况。互联网公司把这个事情贯穿到了极致,使得这个产品的设计,用户用起来很爽,这是互联网的第一个精神。

  第二个做法就是有大量数据的共享,通过信息的共享分析,来解决信息不对称以及做决策的能力,最后确实比用户想得更全,想的更好提供更好的服务,这是互联网的核心精神,而不是在于免费。从这个理论来讲,汽车公司获得IT的精神是很挺安全的,我们不是打过去把汽车厂商消灭了,或者是他们攻过来把我们同化了。

  吴迎秋:IT精神是两句话,一是用户体验至上,二是数据说话。汽车行业在用数据说话的时候存在多大差距?

  高旭:有一点我非常同意,汽车行业,游戏是德系企业的传统更是用数据说话的,而这个数据是工程师的语言,互联网更在乎的是客户的声音,这个大数据,这个是完全不一样的。我非常同意汽车行业需要借鉴互联网的文化,对于客户的重视,汽车行业对于业务模式上也应该借鉴互联网文化的业务模式,互联网企业更多和上下游的这些企业通过协作的方式共同为客户创造最好的体验。汽车行业往往是闭门造车的文化概念是非常强的,比如说,如果你看汽车行业这个固定资产投资比较大的一块,这个工厂每一家企业都要花几十亿上百亿去建立一个工厂,而这个工厂本身,现在随着绝大部分的零件是一级供应商供应出来的,对于用户体验的价值是最低的,而往往整车企业固定资产投资是最大的,从今后业务模式很重要一点,是不是每一家汽车企业都需要维护自己的一个工厂?我觉得整车企业在业务模式上肯定是要发生变化的。

  吴迎秋:周总您买这个特斯拉,您为什么买?您体验了吗?

  周航:我试开了一下就买了,特斯拉如果没有一套时时在线的话,这台车可以说魅力大减,我说你们在中国解决时时地图和时时音乐系统的问题,如果你没有一套很好的通讯,没有解决你的版权问题。我不知道你的用户体验能好到哪儿去,我觉得特斯拉真正让我们感觉到好的是互联网。我顺便说一下,其实我开过很多车,包括早期的通用的轻用类车,包括最近的宝马的I3纯电动车,还有谷歌的这个车我都有所体验。为什么特斯拉我觉得相对其他新概念车给了我那么大的冲击呢?我从中得到很大的启发是创新需要非常极致的表达,如果你不能把你所要主张的那个价值观,在产品上有非常极致的表达出来的话,你是不会打动用户的,用户不会为个概念去买单的,因为你是互联网的车,因为你是电动车,用户不会的。用户一定会因为它本身的体验去真正被打动的,我觉得这是特斯拉给我最大的启发,这也是值得我们所有互联网行业也好,非互联网行业去学习的,概念不重要,不需要天天追逐新概念。

  吴迎秋:我最后再问一下李总,按照你这个说法的话,我们自己汽车行业也能不能另一只脚去踏在IT业里面呢?沃尔沃也是大数据,无人驾驶和智能交通都是大量的数据,这些数据是IT业所不具备的,是不是你同样也扮演一个IT业的角色呢?

  李书福:我觉得IT是IT,汽车是汽车,相互之间要有一些依存合作互补的关系。这个不存在说谁要抢谁的饭碗,或者说谁要吃掉谁的问题,我想特斯拉发展下去也是一种汽车工业,这种汽车工业是在新的历史时期出现新的汽车工业的发展模式,也许发展到一定程度以后,它去并购一些传统的汽车公司,把传统汽车公司改造成新的业务模型的新的汽车发展方式。而汽车公司我想不在可能说搞一个IT的公司,这个在20年前已经发生过了,20年前福斯特、通用都在搞IT,因为那个时候IT刚刚开始,他们希望在这个领域里面有所发展,然后来帮助自己的行业有所发展。作为一个企业来讲一定要做的很专,汽车公司就是汽车公司,IT就是IT,你想把这两大行业都吃下来,管理层就分心了,一分心,两个都搞不好,或者说一个都搞不好。所以我觉得汽车公司搞IT,反正我没有想过,我也不会这样想,想了白想。如何使汽车和IT更好融合在一起,使人的交通变得更加便捷,人在使用汽车的时候更加享受汽车文明和汽车文化,汽车产品给人带来的愉悦,不像现在开车需要找路,以后在这些方面怎么能够解决出来,同时在车上可以干在办公室里面可以做的事情,这个我想是有可能的,汽车公司如何用广义的思维去理解当前所面临的新的挑战,用广义的思维去取代狭义的一种行业,我觉得汽车行业好像跟其他行业没有关联。今后要从狭义的理解进入一种广义的理解,或者从广义的理解融入更多的行业,使更多的行业和汽车这个行业融在一块,为人类的行,以及工作、生活更好的融合在一起,使汽车给人类带来更高级的享受,这是大家共同追求的。

  吴迎秋:刚才在讲,我在想一个问题,讲1.0时代,2.0时代,可能就传统汽车概念谈安全,到了3.0时代应该对汽车认识是全方位的概念,不再是一个传统的汽车的概念,它是一个未来汽车的概念,而这个未来汽车的概念在一定的时候具备智能、互联网时代特征的。所以刚才绕了这么大圈来讲汽车和互联网、IT谁把谁的命给革了,想从这里找到答案。我特别赞成高旭的观点,过去汽车行业在解读一些线下和具体的一些行为的时候往往是工程师语言,而我们现在需要的是跳出工程师的语言看待一些问题。我们过去讲汽车三大主题安全、节能、环保,这是工程师语言。但是真正要消费者买一个车的时候,他觉得这个车是不是安全,是不是省心,不需要我自己驾驶,三大主题变成一大主题,就是智能,智能能解决一些问题,把安全、节能、环保都解决了,这是3.0时代的特征,今天也感谢我们四位参与讨论的四位嘉宾。你们的观点供我们大家很好的分享,对我们理解3.0时代谁把谁引领了,谁把谁给灭了这样的话题,我们也有了深入了了解。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