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商道 > 经销商专栏 > 正文

县市级汽车经销商五个“痛点”

2016-12-21 09:33出处:V讯网 [转载]责编:王一萍

  靳波是河北鸿嘉博瑞汽车的负责人,在汽车行业混迹二十多年,他认为这是个看着美做着难的行业。每天十点睡,6点起,日常作息还算有规律,但周末对于靳波来说就是个奢侈品,一个月想真正静下心休息一天更是难。

  过去,卖车的利润还不错,说句实在话,这也算是大伙儿奋斗的动力。但现今,车市的大升级,这个依旧很辛苦的行业看起来已不如从前美了。市场增速放缓,信息透明化加速,加上行业竞争的白热化,市场空间和利润空间越来越小。县市级汽车经销商,作为汽车流通环节里最后的一个节点,也是流通领域里最为庞大的一个群体,靳波对他们这个群体的痛点深有体会。

  以下为靳波对这个行业的五个”痛点“总结:

  做为长期在市场一线工作的笔者,对县市级经销商的痛点,有着切身的体会,现抛砖引玉做个分享。

  一、资金之痛: 汽车销售行业是个对资金需求量极大的行业,一个县市级汽车经销商,随便五百平米的一个展厅,三百来平米的展场,没个十几二十台展车,根本出不了展厅的气势。而单单的这十几二十台展车,其资金占用也在一百到二百万之间。何况,县市级经销商不比4S店有固定资产,有厂家背书,有银行的支持。很难从银行等金融机构获得资金。纯粹靠自有资金支撑,若想上规模,资金问题必然是第一大痛。

  二、车源之痛:4S店一直是县市级经销商的主要车源供应商, 隨着厂家和4S店之间矛盾的缓和,强行压库、压任务的现象渐渐趋于减少。4S店压力小了,库存少了,自然可供给二级的车源便少了。俏销的车型,自已留着,不批给县市经销商。非畅销的,施舍一般,才会走走二级。更有些大品牌,直营店直接开到县市,甚至是经济形势好些的村镇。可想而知,县市级经销商,越是在市场旺季,便越是无车可卖。而做为4S店之外的地区级批发商,由于车价低,车源广,慢慢成为县市级经销商的另一个车源供给渠道。可以预见的是,地区级有实力的资源商、批发商,会越来越多,而且,一些大的品牌批发商及汽车资源平台也将会将其库房、渠道下沉至有市场需求的地区。

  三、管理之痛:绝大多数的县市级经销商,受制于资金、人员素质等方方面面原因,公司无制度,无流程,无管理是一种普遍现象。与4S店相比,绝对是天壤之别。这就直接影响客户到店的第一感觉差,接待服务差,导致对本店产品的质疑,难以产生信任感。很多经营者也意识到这一短板,想去扭转这局面。只是市场上,确实没有适合县市级汽车经销行业很系统、全面、专业的制度、流程设计。而照搬4S店的,也多半是水土不服,无法消化。而对业务人员的系统业务培训,更是无法进行,只能由其在市场里去自己摸索自己悟,很难达到4s店的那种专业素养。

  四、客源之痛:经历了多年的高速增长后,汽车市场的增速变缓甚至停滞已在所难免,如果大的市场环境持续低迷,负增长也许是不远的事,毕竟中国的汽车市场已经连续增长了二十几年了,一方面增速放缓,一方面竞争加剧,一增一减之间,有效用户被分流。本身县市级经销商的集客渠道及方式就很有限,信息传播也日趋多元化。专业化的媒体如电台、专业网站等,都被4S店或厂家垄断,而且价格不菲,也导致了县市经销商集客成本越来越高,无效投入增多。而4S店的促销活动日益常态化,基本上能达到周周有活动,天天有优惠的状态。加上先天性的资源、管理、价格、技巧、规模等优势的叠加,县市级经销商的客源,已被严重蚕食、分流。

  五、利润之痛:微信群的普及,直接导致了信息的严重透明化; 汽车信息平台的涌现,更增加了信息的透明度及真实性; 而定金担保,垫款发车等平台业务,更是增加了可操作性。这一切导致一个不可逆转的新业态,——暴利终结,利润微薄化。

  究其根源,这些都是社会进步、市场不断变化后,打破了原有的平衡,而新的经营模式和业态尚未真正形成。不要奢望回到以前躺着挣钱的日子。在取与舍、进与退、攻于守之间,大家都在艰难地选择。这是个痛苦的过程。但也恰恰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机遇。我们有理由去相信,新的模式新的业态必将会出现。种种的痛之后,也是血淋淋的现实。在夹缝中艰难生存的县市经销商,要么突破做大,要么维持现状等死。试想,若在某一个县里,有这么一个汽车经销商,有着漂亮整洁的类似4S店的展厅及修理厂,有训练有素的销售人员,有科学的合理的管理制度及业务流程,经营着市面上大多数的品牌,银行和保险公司都围着和他做业务。请问,别的经销商又会是怎样的一种生存状态?
(转自网络)

责任编辑:王一萍 

县市级汽车经销商五个“痛点”

2016-12-21 出处:V讯网 [转载] 责编:王一萍

  靳波是河北鸿嘉博瑞汽车的负责人,在汽车行业混迹二十多年,他认为这是个看着美做着难的行业。每天十点睡,6点起,日常作息还算有规律,但周末对于靳波来说就是个奢侈品,一个月想真正静下心休息一天更是难。

  过去,卖车的利润还不错,说句实在话,这也算是大伙儿奋斗的动力。但现今,车市的大升级,这个依旧很辛苦的行业看起来已不如从前美了。市场增速放缓,信息透明化加速,加上行业竞争的白热化,市场空间和利润空间越来越小。县市级汽车经销商,作为汽车流通环节里最后的一个节点,也是流通领域里最为庞大的一个群体,靳波对他们这个群体的痛点深有体会。

  以下为靳波对这个行业的五个”痛点“总结:

  做为长期在市场一线工作的笔者,对县市级经销商的痛点,有着切身的体会,现抛砖引玉做个分享。

  一、资金之痛: 汽车销售行业是个对资金需求量极大的行业,一个县市级汽车经销商,随便五百平米的一个展厅,三百来平米的展场,没个十几二十台展车,根本出不了展厅的气势。而单单的这十几二十台展车,其资金占用也在一百到二百万之间。何况,县市级经销商不比4S店有固定资产,有厂家背书,有银行的支持。很难从银行等金融机构获得资金。纯粹靠自有资金支撑,若想上规模,资金问题必然是第一大痛。

  二、车源之痛:4S店一直是县市级经销商的主要车源供应商, 隨着厂家和4S店之间矛盾的缓和,强行压库、压任务的现象渐渐趋于减少。4S店压力小了,库存少了,自然可供给二级的车源便少了。俏销的车型,自已留着,不批给县市经销商。非畅销的,施舍一般,才会走走二级。更有些大品牌,直营店直接开到县市,甚至是经济形势好些的村镇。可想而知,县市级经销商,越是在市场旺季,便越是无车可卖。而做为4S店之外的地区级批发商,由于车价低,车源广,慢慢成为县市级经销商的另一个车源供给渠道。可以预见的是,地区级有实力的资源商、批发商,会越来越多,而且,一些大的品牌批发商及汽车资源平台也将会将其库房、渠道下沉至有市场需求的地区。

  三、管理之痛:绝大多数的县市级经销商,受制于资金、人员素质等方方面面原因,公司无制度,无流程,无管理是一种普遍现象。与4S店相比,绝对是天壤之别。这就直接影响客户到店的第一感觉差,接待服务差,导致对本店产品的质疑,难以产生信任感。很多经营者也意识到这一短板,想去扭转这局面。只是市场上,确实没有适合县市级汽车经销行业很系统、全面、专业的制度、流程设计。而照搬4S店的,也多半是水土不服,无法消化。而对业务人员的系统业务培训,更是无法进行,只能由其在市场里去自己摸索自己悟,很难达到4s店的那种专业素养。

  四、客源之痛:经历了多年的高速增长后,汽车市场的增速变缓甚至停滞已在所难免,如果大的市场环境持续低迷,负增长也许是不远的事,毕竟中国的汽车市场已经连续增长了二十几年了,一方面增速放缓,一方面竞争加剧,一增一减之间,有效用户被分流。本身县市级经销商的集客渠道及方式就很有限,信息传播也日趋多元化。专业化的媒体如电台、专业网站等,都被4S店或厂家垄断,而且价格不菲,也导致了县市经销商集客成本越来越高,无效投入增多。而4S店的促销活动日益常态化,基本上能达到周周有活动,天天有优惠的状态。加上先天性的资源、管理、价格、技巧、规模等优势的叠加,县市级经销商的客源,已被严重蚕食、分流。

  五、利润之痛:微信群的普及,直接导致了信息的严重透明化; 汽车信息平台的涌现,更增加了信息的透明度及真实性; 而定金担保,垫款发车等平台业务,更是增加了可操作性。这一切导致一个不可逆转的新业态,——暴利终结,利润微薄化。

  究其根源,这些都是社会进步、市场不断变化后,打破了原有的平衡,而新的经营模式和业态尚未真正形成。不要奢望回到以前躺着挣钱的日子。在取与舍、进与退、攻于守之间,大家都在艰难地选择。这是个痛苦的过程。但也恰恰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机遇。我们有理由去相信,新的模式新的业态必将会出现。种种的痛之后,也是血淋淋的现实。在夹缝中艰难生存的县市经销商,要么突破做大,要么维持现状等死。试想,若在某一个县里,有这么一个汽车经销商,有着漂亮整洁的类似4S店的展厅及修理厂,有训练有素的销售人员,有科学的合理的管理制度及业务流程,经营着市面上大多数的品牌,银行和保险公司都围着和他做业务。请问,别的经销商又会是怎样的一种生存状态?
(转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