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0年以来,中国车市经历了“黄金时代”:产销量增速一度高达24%。那时的汽车经销商近乎“躺着”来钱,老板们个个数钱数到手抽筋,销售们月薪上万更是屡见不鲜。肥美的草地,自然吸引了一群饥饿的羊,经历了一轮井喷式的经销商增长,遍地4S店已成为了让人习以为常的中国特色。然而当经销商的数量“一路狂奔”,销量却不见增长的时候,第一块多米诺骨牌或许正悄悄倒下……
中国的经销商数量之多,在比较中更能直观表现。有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汽车销量达到2300万辆,增幅仅为6.8%。其中乘用车销量1970万辆,与美国汽车销量1747万辆,仅相差近300辆,但两国经销商数量却差距巨大,中国多达2.4万家,而美国仅为1.5万家。
2015年,中国汽车销量增速进一步放缓。根据最新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最新数据,中国汽车产销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1.8%和3.3%,增速比上年同期下降4.01个百分点和2.18个百分点。没有了大幅的增量支撑,车企庞大的经销商体系显得难以为继。
2014年年底,宝马经销商率先举起起义大旗,联名上书宝马大中华区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安格,呼吁宝马下调在华销量目标,调整经销商商务政策,同时要求60亿元额外返点,以弥补2014年的亏损。
在经过一系列谈判、僵持到最后妥协,宝马经销商以拒绝提车、拒绝签订2015年销售任务为筹码,最终使得宝马同意向经销商发放51亿元补贴。去年7月,宝马品牌又公布了第二季度特殊奖励政策,补贴金额或将超过20亿元,两者相加,去年一年内宝马对于经销商的补贴超过了70亿元。
为什么宝马经销商的反应会如此强烈?根据数据统计,包括MINI品牌在内,去年宝马品牌累计在华交付销量为46.4万辆,同比增幅1.7%。虽然去年增幅不大,但宝马在华的经销商数量却不少。据官方透露,目前宝马(包括MINI)在华经销商网络为515家。
根据2015年销量数据以及德系三强2015年经销商数量,可以粗略估算出三家豪华车品牌2015年单店平均销量。其中,奥迪仅靠439家经销商就贡献了57.1万辆的销量,2015年单店平均销量达到1300辆,位列第一。相比之下,宝马销量比奥迪低出了23%,经销商数量却比奥迪多出76家。此外,笔者发现根据官方给出的2015年515家经销商的这一数字,相比于年初公布的522家,已经减少了近7家。
在宝马经销商默默缩减的同时,奔驰却经历了一次空前的经销商扩充。2014年初,奔驰经销商数量仅为341家,截至2015年这个数字跃升至500家,激增了159家。如此大幅的扩展经销商网络或许跟奔驰在近年来销量的“大跃进”相关,2015年奔驰逆势增长,销量同比增幅高达32.5%,成为德系三强中在2015年增幅最为强劲的黑马。经销商数量的大幅扩充,牺牲的却是单店的平均销量,根据表格数据,奔驰单店平均销量减至746辆,差了奥迪接近一半。
日趋紧张的厂商关系中宝马并不是个例,2014年9月,一些经销商因一汽丰田压库长达限额的10倍,而集体抗议。去年年初,因95%经销商亏损,523家经销商要求一汽丰田补贴22亿元。去年2月的经销商大会上,一汽丰田被迫宣布拿出12.4亿元作为补贴。至此,一丰成为继多个豪华品牌之后,首个大额补贴经销商的合资品牌。
但此事没有就此完结。去年国庆前夕,北京5家一汽丰田经销商已经与厂家进行退网谈判,其中惠通四惠店已经正式关门停业。据悉,北京原有一汽丰田4S店24家,此次退网5家,占了1/5的经销商数量。
笔者分别从主要的日系合资品牌官方处得到2015全年销量和经销商数量,同样做了对比。
从表格中可以看出,一汽丰田和广汽丰田2015全年销量相差不大,但是在单店平均销量上广汽本田却更胜一筹。此外,今年一汽丰田较去年增幅仅为5%,而相比之下,广汽本田的增幅却高达25%。一丰2015年销量增幅不大,经销商数量却如此“拔尖”,截至2015年10月底就达到了551家,比广汽本田多出了74家。
此外,可以从体量相差不多的广汽丰田和东风本田的数据看出,广丰也有同样的隐患,销量竞争力不大,但经销商的体系却格外庞大:在全年销售数量与东本持平的情况下,去年广丰经销商数量却比东本多出了接近40家。
经销网络的“大跃进”,与不切实际的销量目标,意味着车企经销商不仅要“外御其敌”,还陷入了“同门相争”的地步,并不乐观的单店销量进一步暴露了车企经销商的盈利困难。2016年,微增速成为车市新常态,如何提高经销商盈利状况或许成为摆在各大车企面前最重要的议题。
2016-01-29 出处:东方早报 [转载] 责编:刘天鸣
自2000年以来,中国车市经历了“黄金时代”:产销量增速一度高达24%。那时的汽车经销商近乎“躺着”来钱,老板们个个数钱数到手抽筋,销售们月薪上万更是屡见不鲜。肥美的草地,自然吸引了一群饥饿的羊,经历了一轮井喷式的经销商增长,遍地4S店已成为了让人习以为常的中国特色。然而当经销商的数量“一路狂奔”,销量却不见增长的时候,第一块多米诺骨牌或许正悄悄倒下……
中国的经销商数量之多,在比较中更能直观表现。有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汽车销量达到2300万辆,增幅仅为6.8%。其中乘用车销量1970万辆,与美国汽车销量1747万辆,仅相差近300辆,但两国经销商数量却差距巨大,中国多达2.4万家,而美国仅为1.5万家。
2015年,中国汽车销量增速进一步放缓。根据最新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最新数据,中国汽车产销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1.8%和3.3%,增速比上年同期下降4.01个百分点和2.18个百分点。没有了大幅的增量支撑,车企庞大的经销商体系显得难以为继。
2014年年底,宝马经销商率先举起起义大旗,联名上书宝马大中华区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安格,呼吁宝马下调在华销量目标,调整经销商商务政策,同时要求60亿元额外返点,以弥补2014年的亏损。
在经过一系列谈判、僵持到最后妥协,宝马经销商以拒绝提车、拒绝签订2015年销售任务为筹码,最终使得宝马同意向经销商发放51亿元补贴。去年7月,宝马品牌又公布了第二季度特殊奖励政策,补贴金额或将超过20亿元,两者相加,去年一年内宝马对于经销商的补贴超过了70亿元。
为什么宝马经销商的反应会如此强烈?根据数据统计,包括MINI品牌在内,去年宝马品牌累计在华交付销量为46.4万辆,同比增幅1.7%。虽然去年增幅不大,但宝马在华的经销商数量却不少。据官方透露,目前宝马(包括MINI)在华经销商网络为515家。
根据2015年销量数据以及德系三强2015年经销商数量,可以粗略估算出三家豪华车品牌2015年单店平均销量。其中,奥迪仅靠439家经销商就贡献了57.1万辆的销量,2015年单店平均销量达到1300辆,位列第一。相比之下,宝马销量比奥迪低出了23%,经销商数量却比奥迪多出76家。此外,笔者发现根据官方给出的2015年515家经销商的这一数字,相比于年初公布的522家,已经减少了近7家。
在宝马经销商默默缩减的同时,奔驰却经历了一次空前的经销商扩充。2014年初,奔驰经销商数量仅为341家,截至2015年这个数字跃升至500家,激增了159家。如此大幅的扩展经销商网络或许跟奔驰在近年来销量的“大跃进”相关,2015年奔驰逆势增长,销量同比增幅高达32.5%,成为德系三强中在2015年增幅最为强劲的黑马。经销商数量的大幅扩充,牺牲的却是单店的平均销量,根据表格数据,奔驰单店平均销量减至746辆,差了奥迪接近一半。
日趋紧张的厂商关系中宝马并不是个例,2014年9月,一些经销商因一汽丰田压库长达限额的10倍,而集体抗议。去年年初,因95%经销商亏损,523家经销商要求一汽丰田补贴22亿元。去年2月的经销商大会上,一汽丰田被迫宣布拿出12.4亿元作为补贴。至此,一丰成为继多个豪华品牌之后,首个大额补贴经销商的合资品牌。
但此事没有就此完结。去年国庆前夕,北京5家一汽丰田经销商已经与厂家进行退网谈判,其中惠通四惠店已经正式关门停业。据悉,北京原有一汽丰田4S店24家,此次退网5家,占了1/5的经销商数量。
笔者分别从主要的日系合资品牌官方处得到2015全年销量和经销商数量,同样做了对比。
从表格中可以看出,一汽丰田和广汽丰田2015全年销量相差不大,但是在单店平均销量上广汽本田却更胜一筹。此外,今年一汽丰田较去年增幅仅为5%,而相比之下,广汽本田的增幅却高达25%。一丰2015年销量增幅不大,经销商数量却如此“拔尖”,截至2015年10月底就达到了551家,比广汽本田多出了74家。
此外,可以从体量相差不多的广汽丰田和东风本田的数据看出,广丰也有同样的隐患,销量竞争力不大,但经销商的体系却格外庞大:在全年销售数量与东本持平的情况下,去年广丰经销商数量却比东本多出了接近40家。
经销网络的“大跃进”,与不切实际的销量目标,意味着车企经销商不仅要“外御其敌”,还陷入了“同门相争”的地步,并不乐观的单店销量进一步暴露了车企经销商的盈利困难。2016年,微增速成为车市新常态,如何提高经销商盈利状况或许成为摆在各大车企面前最重要的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