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物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物 > 特约评论 > 正文

北汽"上天"吉利"入地" 车企多元化

2013-04-17 11:53出处:赵英 [转载]责编:雅楠

  近来中国本土车企有些大手笔投资颇为引人瞩目。例如,通用航空产业将成为北汽集团的重点投资领域之一,按照北汽集团规划,北汽今年在该领域打基础,明年要出结果,有100亿元以上的贡献度。又如,李书福以7.4亿港元参股洪桥资本,收购巴西SAM铁矿石项目。吉利集团人士认为这是吉利集团整个汽车产业链的合理和重要延伸。
 

  世界进入工业化时代以来,大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要扩展自己的投资领域。不外是两个方向:其一是纵向延伸,沿着本产业的产业链条,向上下游发展。例如,福特汽车早就在钢铁业进行了投资,为的是获得钢材的保证供应,同时也为自己扩展了利润来源(所以,李书福干的事情并不新鲜)。其二是横向投资,即投资于其他与本产业无关的产业,进行混业经营。
 

  根据经济学、管理学的相关实证研究,纵向投资的成功可能性要大于横向投资。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发达国家经过了一个大企业集团纵向、横向投资均迅速扩展的时期,但是至今许多盲目横向投资的企业集团都已经垮掉或者消失了;纵向投资扩展的企业则要好一些。原因很简单:“做熟不做生”,在自己熟悉并且拥有专业精湛知识的领域竞争,总比进入自己根基很浅的领域胜算大一些吧!我国近年来也有这类事情,例如一度许多财大气粗的造酒企业试图进入汽车工业,但最后都铩羽而退,一番激情表演后才知道造车比造酒还是复杂一些。一旦进入自己完全不熟悉的领域,原来的许多沉淀资本、竞争优势都用不上了,甚至原来的组织平台也要另外打造,不仅成本高,而且风险大增。
 

  当然,作为企业行为,究竟如何做好,还要取决于很多因素,不能一概而论。也许有企业家精明天纵,干一行成一行。但是,我对中国汽车企业的大胆投资,还是忧心忡忡。因为中国汽车企业在与世界级的跨国公司对垒,本来资金和技术方面没有什么优势,并且处于追赶地位,仅仅在研发方面就需要投入巨大资金,已经推进市场的自主品牌的研发投资回报率并不高。在这种情况下,毅然进入自己并不熟悉的领域(而且还是技术水平更高的领域),胜算几何?中国汽车企业从事综合投资的本事,与发达国家大集团相比还处于初级阶段,从这一角度看,风险也是很大的。
 

  当然,购买铁矿从理论上看,可以看做“汽车产业链的合理和重要延伸”。可是在国内钢铁产量供大于求,产品水平也可以达到汽车企业要求的情况下,却又从头做起,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这样做值吗?让人难以理解。
 

  以上只是笔者“宅中之想”。也许企业家自有锦囊妙计,又或有政府作为后盾,那就不是笔者所能够一窥其中奥妙的了。

责任编辑:雅楠 
V讯网

北汽"上天"吉利"入地" 车企多元化

2013-04-17 出处:赵英 [转载] 责编:雅楠

  近来中国本土车企有些大手笔投资颇为引人瞩目。例如,通用航空产业将成为北汽集团的重点投资领域之一,按照北汽集团规划,北汽今年在该领域打基础,明年要出结果,有100亿元以上的贡献度。又如,李书福以7.4亿港元参股洪桥资本,收购巴西SAM铁矿石项目。吉利集团人士认为这是吉利集团整个汽车产业链的合理和重要延伸。
 

  世界进入工业化时代以来,大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要扩展自己的投资领域。不外是两个方向:其一是纵向延伸,沿着本产业的产业链条,向上下游发展。例如,福特汽车早就在钢铁业进行了投资,为的是获得钢材的保证供应,同时也为自己扩展了利润来源(所以,李书福干的事情并不新鲜)。其二是横向投资,即投资于其他与本产业无关的产业,进行混业经营。
 

  根据经济学、管理学的相关实证研究,纵向投资的成功可能性要大于横向投资。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发达国家经过了一个大企业集团纵向、横向投资均迅速扩展的时期,但是至今许多盲目横向投资的企业集团都已经垮掉或者消失了;纵向投资扩展的企业则要好一些。原因很简单:“做熟不做生”,在自己熟悉并且拥有专业精湛知识的领域竞争,总比进入自己根基很浅的领域胜算大一些吧!我国近年来也有这类事情,例如一度许多财大气粗的造酒企业试图进入汽车工业,但最后都铩羽而退,一番激情表演后才知道造车比造酒还是复杂一些。一旦进入自己完全不熟悉的领域,原来的许多沉淀资本、竞争优势都用不上了,甚至原来的组织平台也要另外打造,不仅成本高,而且风险大增。
 

  当然,作为企业行为,究竟如何做好,还要取决于很多因素,不能一概而论。也许有企业家精明天纵,干一行成一行。但是,我对中国汽车企业的大胆投资,还是忧心忡忡。因为中国汽车企业在与世界级的跨国公司对垒,本来资金和技术方面没有什么优势,并且处于追赶地位,仅仅在研发方面就需要投入巨大资金,已经推进市场的自主品牌的研发投资回报率并不高。在这种情况下,毅然进入自己并不熟悉的领域(而且还是技术水平更高的领域),胜算几何?中国汽车企业从事综合投资的本事,与发达国家大集团相比还处于初级阶段,从这一角度看,风险也是很大的。
 

  当然,购买铁矿从理论上看,可以看做“汽车产业链的合理和重要延伸”。可是在国内钢铁产量供大于求,产品水平也可以达到汽车企业要求的情况下,却又从头做起,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这样做值吗?让人难以理解。
 

  以上只是笔者“宅中之想”。也许企业家自有锦囊妙计,又或有政府作为后盾,那就不是笔者所能够一窥其中奥妙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