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新闻稿 > 正文

吴迎秋:韩系车“补课”比“调整”更重要

2016-11-02 16:53出处:V讯网 [原创]责编:田大鹏

  11月2日,国家信息中心信息资源开发部与现代汽车(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合作举办,寰球汽车V讯网,汽车预言家协办的第四届中韩汽车产业发展研讨会将在北京召开,会议将以汽车性能品质为主题,探讨中韩汽车发展中品牌升级面临的关键问题。国际信息中心信息相关领导、中国业内专家及高校学术代表、本土汽车品牌代表等约150人将出席本次研讨会。

  在中韩汽车论坛上,寰球汽车集团董事长吴迎秋明确指出,中国汽车需要既会说也会做,对于韩系车,他的建议是补课比调整更重要,补品牌、补曾经只关注眼前的功利,补未来的长远思考。

  以下是寰球汽车集团董事长兼CEO 吴迎秋发言实录

  首先感谢主办方给我这个机会,在这里再次跟大家一起来交流、学习。中韩汽车产业论坛已经第四届了,我每届都参加,我相信今天在座的很多人,可能都是带着很多问题来的,我希望在这里提醒大家一点,今天这个背景下,似乎韩系车碰到了一些问题。但如果我们回顾到当年第一届、第二届的时候,应该那时候是韩系车如日中天的时候。所以我相信这样的论坛,不仅仅是去找到它的问题,这样的一个论坛,我认为至少如果我们中国的汽车企业,包括中国的媒体,过去可能通过这样的论坛,我们更多学习它,去了解它,今天更多从学习了解过程当中可能不够,还需要借鉴一些东西。我觉得这个论坛到今天过了四届有点意思也是在这,如果当时第一届如日中天的时候谈有些东西大家听起来不过瘾,今天碰到了一些问题,借鉴的意义更大。这是我想第一个说的。

  第二个今天一天的会,包括上午大家各位的发言,给了我很多启发。因为我记得在8月份的时候我曾经去到韩国,到现代总部参加了一次韩国现代中国发展战略内部的研讨。在那个研讨会上我也做了发言,对韩国现代汽车过去、现在、未来的一些问题一些现象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但是,我觉得今天听了一天的会,给我一个很深的印象,要想讲明白韩国汽车的过去、现在,包括未来,包括现在的的问题,真的不是一句简单的话所能够说明得了的,挺复杂的。所以今天更多从修改我一个多月前,或者说补充我一个多月前的一些想法,或者一些认识,这个基础上来做发言。

  第三个这个反过来,因为现在大家对于自主品牌,中国自主品牌的蓬勃发展,这段时间来快速的发展印象极其深刻。刚才吉利冯总讲了吉利在研发过程当中的一些体会,讲的很深刻。但特别有一句话我也体会很深,他讲吉利,包括自主品牌目前的发展是暂时的,一时的,还是长远的?未来是否还能保持这样的势头?我觉得今天这样的论坛意义在这。这就是我想说的体会的第二点。

  第三个强烈的体会,上周我刚刚去了底特律,看了一下通用的雪佛兰品牌,应该说了解的相对来说比较全面。今天这个会听下来,我觉得有一个感受,就是说韩系车目前在中国碰到的问题,和雪佛兰品牌在中国碰到的问题极其相似。所以,我觉得在这里,我也把我的一些感受,希望在后面的发言当中跟大家一起做一个交流。

  我首先想说一个观点,当今中国汽车市场,或者说中国消费时代,是消费者感知先行的时代,你用心造出来的好车,与消费者感觉到的好车的距离是客观存在的,就像刚刚冯总讲的,吉利从当年造老百姓买得起的车,到造老百姓买得起的好车,其实他后面还落了一个,造最节能、最环保的车,越来越具体,到现在造中国消费者心目中的精品车,这其实是在消费者感知痛点上进行不断的聚焦产生出来的。

  第二个,我们现在碰到一个,在这样一个感知先行的时代当中,碰到的一个尴尬,就是说企业认为的好,为什么消费者总是视而不见?也就是我们要引起重视的一个问题,到底是什么影响消费者的偏好、决策和口碑?刚才前面冯总讲痛点,我们在讲接地气,其实讲的一码事,越来越聚焦。我认为过去如果说一个企业发展,特别是后进入的企业,包括韩系车发展比较快的原因,就在于这一点,它抓准了。我们过去总在讲文化比较相近,消费者的口味比较相近,等等这一系列,使得它能够决策很快。但是现在,可能在这样的一个消费者感知先行的时代,一些新的东西可能是我们需要重新研究的。这是一个大家都想知道,但往往被忽视的问题,想象一下我们这样的画面。我们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尝到了什么,甚至触摸到了什么,体验到了什么,联想到了什么?这些问题可能是需要我们慢慢聚焦的。非常有意思,刚才这里面罗列的七个“什么”,其实如果我们用五味的器官,可能是尝到的、听的,这些都可以感觉到,你的触觉你的嗅觉你的味觉,通过这些都可以体会到,这是非常有意思的话题。

  我们想说的就是这个消费者感知先行的时代,首先要看到这个变化。我们在内部多年以来,一直自己有一个简单的很不专业的模型,试图想去把它具体化、具像化一些,消费者购买的要素,消费者看重的是哪些?这是很老的一个PPT,应该在这里面看到的很粗糙的,很粗放的,就外观造型、内饰工艺、技术先进性、科技体验、舒适享受。但是特别要讲的就是价格,后面会讲,我们对性价比现在的看法,可能是需要重新思考的。

  那么这张PPT,其实是我们从很多中看得见摸得着的地方感知性能、感知品质里挑出来的,不是说这里面高中低并不等于重要不重要,其实从很多项里面,这些都非常重要。特别是刚才讲到噪音感受,我们在这里似乎低,并不说明它不重要,其实噪音现在非常重要,NVH。这是一张调查的结果,高的在那里,可以看到价格依然是高的。

  那么这个感知时代的特点第二点,就是我们还是要看到被看的这个地方,我们消费者还是情有独钟的。也就是说这个车在看得见的地方,一定要重点改进它,中国消费者对于汽车外观造型有着独特的偏好,看得见的地方一定要好,要有惊喜。我这里可以讲这样一个例子,我们曾经在汽车市场做过一个调研,因为现在SUV非常火,我们突然发现当我们进到这个市场的时候,几乎所有现在市场上看得见的SUV都摆在店外依次排开,对消费者来说就跟相亲一样,哪个好看跟你谈价格,如果不好看谈价格的情况都不会出现。所以看得见的地方是中国消费者情有独钟很重要的方面,就是说消费者感知方面对汽车企业提出的要求,不能小看了长相。如果到了一个汽车市场,你看到的外观、内饰,他感觉到不好,连剩下的所有一切都归零的。

  第二个对摸得到的地方越来越讲究,中国消费者对工艺和材质的要求,以前更多关注车身外观的缝隙是否大。很多时候我们的同行在很多年前大家看一个车的时候,永远喜欢拿个手指头,甚至更大的物品塞进去,看看这个缝隙是不是大,那时候就是这样。我印象很深,当年曾经有个同行,那时候莫菲(音)在通用,在通用产品的一个体验会上他就说你的这个缝隙太大,拳头能伸进去,当时莫菲是跳起来的。现在完全不一样,消费者对工艺精细程度和材料要求提高了很多,比如说现在内饰塑料感不那么强,常做的内饰基本上都标配软化,所以这也是有故事的。我们曾经跟某个企业交流过,他觉得某个品牌它的材料,好像用的比我还要差比我要便宜,为什么它就卖好了呢?我这个材料比它好得多为什么不好?消费者感知痛点是不一样的。

  第四个科技感,体现现代科技互联网科技等方面的配置不可或缺。我们过去对一个车的评价,就是一个车载CD上能装几个碟,液晶显示屏能不能播放DVD等等这些很关注,今天如果中控台没有液晶屏,是不是大屏,USB的接口有没有外接播放功能,能不能上网,等等这一类都会成为消费者的痛点。刚才其实冯总他们讲的也是围绕这些来,在这里按照我们的调研比较粗放讲一下。

  第五点,联想感知正发挥巨大的作用,这点消费者,在我们的调研当中是看得到的,非常明显的。如果说早期中国老三样,桑塔纳、捷达、富康,那时候人们对有没有ABS,安全性能、单车CD,就认为这个车是不是好车的非常重要的一点。我印象很深的,当年上海通用的赛欧,10万块钱的家轿当年的传播痛点,别的车10万块钱连个ABS都没有,气囊还有,没有ABS,但我们的车有ABS,就因为这点卖好了,我们可以查到的。但是到今天为止,随着欧系车被ESP之类的,刚才讲的ESC都是后来的事,那时候讲有没有ESP,如果有ESP就是好车档次高的车,这是变化。联想感知我们再来看,包括大众,后期的大众,涡轮增压、双离合成为一个标准。我们消费者说买一个车,有没有涡轮增压?有没有双离合?没有,这个车就是低端车,就不买它。

  今天来看逐渐又产生一个变化,那时候比如说混合动力,普瑞斯又贵,动力的转换又慢等等一系列,现在普瑞斯看混合动力,两个发动机一个价格,又是一个标准。

  为什么讲这个?其实对韩系车来说非常值得思考,你在技术标杆,这种性能标杆上你如何缺了自己的差异化的背景非常的重要,但是今天回过头来看,韩系车在这方面来看做的是欠缺的。

  所以我们想联想感知产生的深远的影响,远远感官感知之上,这点特别值得强调,我们过去可能强调感官感知多一些,今天特别提出联想感知,其实是需要通过你的技术的差异、技术的领先上来做的。而现在来看,我觉得现在进入一个移动互联时代,人们对汽车的认识是全新的,所以新的对汽车技术的认识也是全新的,这是技术。第二个移动互联时代的第二个特点,去品牌化,去中心化,过去塑造的标准、标杆或者神话慢慢会打破,新的企业,后进入的企业机会自然就增加了,这对我们来讲是非常好的机会。这是一个方面。

  第二个方面,消费者感知另一个方面是性价比,今天在这里特别想讲的这里三个观点,所有不谈价格的技术、性能、配置、工艺对消费者来说都是忽悠。我觉得在这点上比较重新来确认性价比一定是企业竞争的利器。我们过去看到更多是企业都讲产品升级、技术升级、配置升级了,但升级背后如果是价格同时也升级了,再好的东西是没有用的,所以性价比一定是消费感知最重要的层面,你的技术、你的性能、你的配置工艺一定要上去,价格一定不能上去。

  第二,所有忽视性价比,对中国消费者影响的好产品,无论什么级别都卖不好。也就是说,你的产品升级,你的性能的升级,你必须首先是要解决消费者的痛点,首先要让你的这些升级接地气,要落地,要让消费者明确感受到我需要的东西。刚才冯总讲的18+2,我印象很深,可以列出很多单元。2009年的时候我曾经跟当时福特CEO进行交流,他当时从波音公司进到福特的时候做自第一件事情,就是以成本为核心,确立了N个,让所有部门确立我的成本单元,最后突然发现了问题,三分之二以上的成本单元,是和消费者的关注,或者消费者体验没有非常直接的关系,或者说这些单元没有解决痛点的。包括后来福特采取的一系列的措施,也是为了解决这样的单元,这样的痛点。

  第三个不仅仅是自主品牌,在华的主流合资企业,现在其实都在打性价比。我认为性价比这个战争是持久战,可能企业不太愿意说,一谈性价比就觉得把自己说低了。我讲一个观点,这么多年来我一直在讲的观点,世界汽车发展的终极目标是造最好最便宜的车。这个目标其实是两条线,很难交汇在一起,但这一点不影响世界汽车企业发展目标的鉴定,只能在又好又便宜上做文章。有的时候可能侧重在好更多一些,有的时候可能侧重在便宜多一些,这只是一个简单的差异,但是造又好又便宜的车,一直是汽车企业必须遵循的原则,所以这点上来说性价比一定是个持久战。

  我在这里把前面讲的东西做一个简单回顾:第一个对消费者感知研究,应该成为我们重点研究分析的方向。前面已经讲的非常清楚,其实刚才我们大家都在说现在吉利也好、广汽也好、长安也好、长城也好,做得好,很多东西首先要研究消费者,找到痛点,然后拿出办法,最后怎么验证,就是三部曲。反过来说,如果我们企业在发展过程当中遇到了问题,市场上碰到了销量的波动,首先一定是在这个问题上出了问题。

  第二,中国消费者对看得见地方的感知在深入在变化。刚才已经讲,这种联想感知,其实就是一种深入和变化。

  第三,以联想感知引导的汽车先进性技术,对中国消费者的影响非常大。刚才中午吃饭的时候我也在说,曾经几年前我当时看完了韩国现代在美国的索八的混合动力进行了体验,我记得在加州实验场进行了体验,当时提出的第一个意见就是说这个东西一定要拿到中国去,一定要成为提升品牌的一个契机。但是刚才我也在讲,为什么跟雪佛兰非常像,今天来说雪佛兰品牌运动、激情的这种基因是非常鲜明的,但是在中国,现在雪佛兰品牌是非常低端的。前面我讲过,雪佛兰品牌和索八、K5统称“屌丝三宝”,这一定是汽车企业的尴尬,雪佛兰一定尴尬,它一定不会是这么低的低端产品。这由它的历史原因造成,过去的时候,包括韩国现代和雪佛兰非常像的原因也在这,雪佛兰一上来卖的非常好,现代起亚上来也卖的非常好,那时候中国市场非常大,那时候装了轮子就卖钱,根本没有想到未来碰到品牌的天花板,或者把品牌的文化、品牌的概念塑造清楚,要让它厚,加厚品牌的厚度,这些东西我们都是缺乏的,或者缺课的。

  今天来说,当今天这个时代已经是一个互联网时代出现的时候,人们对汽车技术,对于汽车技术的理解已经不仅仅是汽车技术本身,很多是因为其它跨界的技术,深深影响到汽车技术了。换句话说,今天的消费者和昨天的消费者最大的变化,你再做一个调研,我们曾经做一个调研,很快会发表这样的调查报告,对汽车概念的认识,对汽车的理解,对汽车技术的理解已经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包括对汽车消费文化,已经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这时候联想感知引导的汽车先进技术,这样的一个标杆作用,已经是我们重点研究的,因为这是一个非常大的方面。

  第四,性价比是不可忽视的,不可以被忽视的核心感知。这一点可能,我在这里一定是要突出强调来说的。

  在这样的总结上,我想有下面几个建议:第一个谈性能品质,绝对不能离开消费者感知,更不能离开对性价比的控制;第二个要在战略层面上,将性能品质的挖掘推广与消费者感知层面结合起来。我也听了前面现代性能赛车部的发言,讲了很多参加WRC的部赛,怎么样讲品牌,当时听完之后,我觉得可能这仅仅是一个方面,可能更多还是要接地气,这跟雪佛兰是一样的,雪佛兰当我们这次去体验考察的时候,它的车那个基因,它在美国参加所有的赛事所得到的奖项非常多,可是中国老百姓对赛车什么概念?就是F1,你所谓的赛车对消费者这种感知起不了任何作用的。而且参加这种赛事,打造这种高性能的发动机,这是需要巨大的资金,我们也看过,包括奔驰、包括宝马赛车部的巨资。所以在这样的层面上,现在不仅仅是把WRC这样的世界汽车拉力赛这样的赛事,那太累了,把世界汽车拉力赛介绍到中国来。其实我第一个反应WRC最好的就是当年的雪铁龙,但是遗憾是今天谁能把WRC和当年雪铁龙结合起来?当年WRC世界冠军谁知道?F1的世界冠军就知道。到目前为止只有跟F1结合可能起作用,这个挖掘。

  另外我觉得这个战略层面上考虑,过去更多的,当然也推了一些车,比如说我们曾经在两年前推过捷恩斯,也推过。但是你们可能理解,把捷恩斯又当成在中国卖出量的特点,你推它是为了把这个车讲明白。但其实你要知道捷恩斯这样的车进入中国来介绍,更多是为了抬升现代品牌的,这方面是最需要做的东西。但遗憾的是今天看到了,捷恩斯没卖好,对现代品牌的拉动作用也没有出现,所以这个是需要我们在接下来的实施当中重新定义的。

  第三个建议,从战术上,要重新研究性价比,一方面价格要更合理,另一方面要让价格在感知层面更多体现价值。这个前面已经讲过,我不多讲;

  第四个一定要抓住当前互联网新能源汽车的机遇,提升韩系车的形象。我已经感觉到韩系车其实在这方面已经有所动作了。因为刚才讲了,移动互联网时代是去品牌化、去中心化的时代,移动互联网时代是全新对汽车重新定义的时代。这时候,如果你在互联网技术层面上,所以说为什么叫感知?我反回来说就是体验,要体验得到,感知就是体验。所以抓住互联网的机遇提升韩系车的形象非常重要,抓住新能源车的机遇提升韩系车的形象。因为现在新能源百花齐放、殊途同归,各种路线都存在的时候,没有一个路线被大家信服的时候,也许你的机会就在这。

  这个建议,上次我记得也讲过,要反弹琵琶,重点研究自主品牌,将它作为主攻方向。这里我想这个观点是在今天我来的路上,我决定要作为一个补充,或者作为一个修改。因为我们也看到近期一段时间来,对韩系车现在遭遇的一些市场阻力,大家分析的文章非常多。但是,大家基本上都是一个观点,有没有另外一种观点?我前面讲过或者过去分析的时候把问题想简单了,远远比这个复杂得多。有一个观点是自主品牌抢了韩系车份额,现在也看到了自主品牌更多做了一个对比比较多。但是我同时还在想另外一个问题,就是文化的问题,今天在路上想我们J.D.Power今天给到的数据,消费者感知层面的数据非常好,新车质量、服务质量等等,两个月到六个月,三年到四年等等,我们讲的通俗一点。自主品牌三年到四年这项连资格还没有进不去呢,韩系车已经有了可靠性、稳定性品质的东西了,为什么还不行呢?技术上也有,到底出现了什么,我觉得要从社会现象和文化层面也要去考虑的。

  所以上午我想了一个问题,中国现在这个时代,大家都不愿意更往深处想一想是有关系的,浮躁,与这种文化是有关系的,他不看的,别人说什么就是什么,我就怎么去做,这是一个问题。第二个就是说这个时代可能是会说的比会做的来得更重要,而会说首先要能说会道,这更重要。我觉得韩系车或者现代起亚,在能说会道上可能不如有一些品牌,这也是一个客观存在的原因,这个我不一定准,这是今天来的路上我在思考。因为我看了听了J.D.Power的数据,让我提出这个疑问,数据这么好,为什么没卖好呢?当然一个没抓到痛点,这些数据不能解决痛点,这是一个方面。另一个方面从社会文化这个层面上,我觉得还需要更进一步来研究的。

  再一个就是以提升品牌为目的,适度引入更高端车型。这个引入更高端车型,更多不是说为了把高端车型卖出多少辆,更多是为了做品牌用的。所以引高端车型是一个方面,但更多还要定位准确。不能说引入高端又想卖又想带动销售,这个完成起来是比较困难的。

  最后我想说的一个观点,因为我也一直在思考的一个问题,也就是韩系车现在已经认识到了中国的问题,也进行了一些变化。但是我在这里隐隐约约有这样的一种感受,把它说出来,当做我今天发言的结尾。就是:韩系车在中国目前来看,补课比调整更重要。但是我现在看韩系车更多可能在反思过程当中,需要做一些调整,当然也需要。但我觉得补课对你们来说更重要,你们本来应该要做的事没有做,这个首先要把它先补上去,如果没有补急于去调,可能效果没有那么好。补什么呢?补品牌的东西。再补什么呢?就是因为当年咱们销得很好,从来只是非常功利地想当下的事,没看未来的路,这是我提出的最后一个观点建议,谢谢大家。

责任编辑:田大鹏 

吴迎秋:韩系车“补课”比“调整”更重要

2016-11-02 出处:V讯网 [原创] 责编:田大鹏

  11月2日,国家信息中心信息资源开发部与现代汽车(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合作举办,寰球汽车V讯网,汽车预言家协办的第四届中韩汽车产业发展研讨会将在北京召开,会议将以汽车性能品质为主题,探讨中韩汽车发展中品牌升级面临的关键问题。国际信息中心信息相关领导、中国业内专家及高校学术代表、本土汽车品牌代表等约150人将出席本次研讨会。

  在中韩汽车论坛上,寰球汽车集团董事长吴迎秋明确指出,中国汽车需要既会说也会做,对于韩系车,他的建议是补课比调整更重要,补品牌、补曾经只关注眼前的功利,补未来的长远思考。

  以下是寰球汽车集团董事长兼CEO 吴迎秋发言实录

  首先感谢主办方给我这个机会,在这里再次跟大家一起来交流、学习。中韩汽车产业论坛已经第四届了,我每届都参加,我相信今天在座的很多人,可能都是带着很多问题来的,我希望在这里提醒大家一点,今天这个背景下,似乎韩系车碰到了一些问题。但如果我们回顾到当年第一届、第二届的时候,应该那时候是韩系车如日中天的时候。所以我相信这样的论坛,不仅仅是去找到它的问题,这样的一个论坛,我认为至少如果我们中国的汽车企业,包括中国的媒体,过去可能通过这样的论坛,我们更多学习它,去了解它,今天更多从学习了解过程当中可能不够,还需要借鉴一些东西。我觉得这个论坛到今天过了四届有点意思也是在这,如果当时第一届如日中天的时候谈有些东西大家听起来不过瘾,今天碰到了一些问题,借鉴的意义更大。这是我想第一个说的。

  第二个今天一天的会,包括上午大家各位的发言,给了我很多启发。因为我记得在8月份的时候我曾经去到韩国,到现代总部参加了一次韩国现代中国发展战略内部的研讨。在那个研讨会上我也做了发言,对韩国现代汽车过去、现在、未来的一些问题一些现象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但是,我觉得今天听了一天的会,给我一个很深的印象,要想讲明白韩国汽车的过去、现在,包括未来,包括现在的的问题,真的不是一句简单的话所能够说明得了的,挺复杂的。所以今天更多从修改我一个多月前,或者说补充我一个多月前的一些想法,或者一些认识,这个基础上来做发言。

  第三个这个反过来,因为现在大家对于自主品牌,中国自主品牌的蓬勃发展,这段时间来快速的发展印象极其深刻。刚才吉利冯总讲了吉利在研发过程当中的一些体会,讲的很深刻。但特别有一句话我也体会很深,他讲吉利,包括自主品牌目前的发展是暂时的,一时的,还是长远的?未来是否还能保持这样的势头?我觉得今天这样的论坛意义在这。这就是我想说的体会的第二点。

  第三个强烈的体会,上周我刚刚去了底特律,看了一下通用的雪佛兰品牌,应该说了解的相对来说比较全面。今天这个会听下来,我觉得有一个感受,就是说韩系车目前在中国碰到的问题,和雪佛兰品牌在中国碰到的问题极其相似。所以,我觉得在这里,我也把我的一些感受,希望在后面的发言当中跟大家一起做一个交流。

  我首先想说一个观点,当今中国汽车市场,或者说中国消费时代,是消费者感知先行的时代,你用心造出来的好车,与消费者感觉到的好车的距离是客观存在的,就像刚刚冯总讲的,吉利从当年造老百姓买得起的车,到造老百姓买得起的好车,其实他后面还落了一个,造最节能、最环保的车,越来越具体,到现在造中国消费者心目中的精品车,这其实是在消费者感知痛点上进行不断的聚焦产生出来的。

  第二个,我们现在碰到一个,在这样一个感知先行的时代当中,碰到的一个尴尬,就是说企业认为的好,为什么消费者总是视而不见?也就是我们要引起重视的一个问题,到底是什么影响消费者的偏好、决策和口碑?刚才前面冯总讲痛点,我们在讲接地气,其实讲的一码事,越来越聚焦。我认为过去如果说一个企业发展,特别是后进入的企业,包括韩系车发展比较快的原因,就在于这一点,它抓准了。我们过去总在讲文化比较相近,消费者的口味比较相近,等等这一系列,使得它能够决策很快。但是现在,可能在这样的一个消费者感知先行的时代,一些新的东西可能是我们需要重新研究的。这是一个大家都想知道,但往往被忽视的问题,想象一下我们这样的画面。我们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尝到了什么,甚至触摸到了什么,体验到了什么,联想到了什么?这些问题可能是需要我们慢慢聚焦的。非常有意思,刚才这里面罗列的七个“什么”,其实如果我们用五味的器官,可能是尝到的、听的,这些都可以感觉到,你的触觉你的嗅觉你的味觉,通过这些都可以体会到,这是非常有意思的话题。

  我们想说的就是这个消费者感知先行的时代,首先要看到这个变化。我们在内部多年以来,一直自己有一个简单的很不专业的模型,试图想去把它具体化、具像化一些,消费者购买的要素,消费者看重的是哪些?这是很老的一个PPT,应该在这里面看到的很粗糙的,很粗放的,就外观造型、内饰工艺、技术先进性、科技体验、舒适享受。但是特别要讲的就是价格,后面会讲,我们对性价比现在的看法,可能是需要重新思考的。

  那么这张PPT,其实是我们从很多中看得见摸得着的地方感知性能、感知品质里挑出来的,不是说这里面高中低并不等于重要不重要,其实从很多项里面,这些都非常重要。特别是刚才讲到噪音感受,我们在这里似乎低,并不说明它不重要,其实噪音现在非常重要,NVH。这是一张调查的结果,高的在那里,可以看到价格依然是高的。

  那么这个感知时代的特点第二点,就是我们还是要看到被看的这个地方,我们消费者还是情有独钟的。也就是说这个车在看得见的地方,一定要重点改进它,中国消费者对于汽车外观造型有着独特的偏好,看得见的地方一定要好,要有惊喜。我这里可以讲这样一个例子,我们曾经在汽车市场做过一个调研,因为现在SUV非常火,我们突然发现当我们进到这个市场的时候,几乎所有现在市场上看得见的SUV都摆在店外依次排开,对消费者来说就跟相亲一样,哪个好看跟你谈价格,如果不好看谈价格的情况都不会出现。所以看得见的地方是中国消费者情有独钟很重要的方面,就是说消费者感知方面对汽车企业提出的要求,不能小看了长相。如果到了一个汽车市场,你看到的外观、内饰,他感觉到不好,连剩下的所有一切都归零的。

  第二个对摸得到的地方越来越讲究,中国消费者对工艺和材质的要求,以前更多关注车身外观的缝隙是否大。很多时候我们的同行在很多年前大家看一个车的时候,永远喜欢拿个手指头,甚至更大的物品塞进去,看看这个缝隙是不是大,那时候就是这样。我印象很深,当年曾经有个同行,那时候莫菲(音)在通用,在通用产品的一个体验会上他就说你的这个缝隙太大,拳头能伸进去,当时莫菲是跳起来的。现在完全不一样,消费者对工艺精细程度和材料要求提高了很多,比如说现在内饰塑料感不那么强,常做的内饰基本上都标配软化,所以这也是有故事的。我们曾经跟某个企业交流过,他觉得某个品牌它的材料,好像用的比我还要差比我要便宜,为什么它就卖好了呢?我这个材料比它好得多为什么不好?消费者感知痛点是不一样的。

  第四个科技感,体现现代科技互联网科技等方面的配置不可或缺。我们过去对一个车的评价,就是一个车载CD上能装几个碟,液晶显示屏能不能播放DVD等等这些很关注,今天如果中控台没有液晶屏,是不是大屏,USB的接口有没有外接播放功能,能不能上网,等等这一类都会成为消费者的痛点。刚才其实冯总他们讲的也是围绕这些来,在这里按照我们的调研比较粗放讲一下。

  第五点,联想感知正发挥巨大的作用,这点消费者,在我们的调研当中是看得到的,非常明显的。如果说早期中国老三样,桑塔纳、捷达、富康,那时候人们对有没有ABS,安全性能、单车CD,就认为这个车是不是好车的非常重要的一点。我印象很深的,当年上海通用的赛欧,10万块钱的家轿当年的传播痛点,别的车10万块钱连个ABS都没有,气囊还有,没有ABS,但我们的车有ABS,就因为这点卖好了,我们可以查到的。但是到今天为止,随着欧系车被ESP之类的,刚才讲的ESC都是后来的事,那时候讲有没有ESP,如果有ESP就是好车档次高的车,这是变化。联想感知我们再来看,包括大众,后期的大众,涡轮增压、双离合成为一个标准。我们消费者说买一个车,有没有涡轮增压?有没有双离合?没有,这个车就是低端车,就不买它。

  今天来看逐渐又产生一个变化,那时候比如说混合动力,普瑞斯又贵,动力的转换又慢等等一系列,现在普瑞斯看混合动力,两个发动机一个价格,又是一个标准。

  为什么讲这个?其实对韩系车来说非常值得思考,你在技术标杆,这种性能标杆上你如何缺了自己的差异化的背景非常的重要,但是今天回过头来看,韩系车在这方面来看做的是欠缺的。

  所以我们想联想感知产生的深远的影响,远远感官感知之上,这点特别值得强调,我们过去可能强调感官感知多一些,今天特别提出联想感知,其实是需要通过你的技术的差异、技术的领先上来做的。而现在来看,我觉得现在进入一个移动互联时代,人们对汽车的认识是全新的,所以新的对汽车技术的认识也是全新的,这是技术。第二个移动互联时代的第二个特点,去品牌化,去中心化,过去塑造的标准、标杆或者神话慢慢会打破,新的企业,后进入的企业机会自然就增加了,这对我们来讲是非常好的机会。这是一个方面。

  第二个方面,消费者感知另一个方面是性价比,今天在这里特别想讲的这里三个观点,所有不谈价格的技术、性能、配置、工艺对消费者来说都是忽悠。我觉得在这点上比较重新来确认性价比一定是企业竞争的利器。我们过去看到更多是企业都讲产品升级、技术升级、配置升级了,但升级背后如果是价格同时也升级了,再好的东西是没有用的,所以性价比一定是消费感知最重要的层面,你的技术、你的性能、你的配置工艺一定要上去,价格一定不能上去。

  第二,所有忽视性价比,对中国消费者影响的好产品,无论什么级别都卖不好。也就是说,你的产品升级,你的性能的升级,你必须首先是要解决消费者的痛点,首先要让你的这些升级接地气,要落地,要让消费者明确感受到我需要的东西。刚才冯总讲的18+2,我印象很深,可以列出很多单元。2009年的时候我曾经跟当时福特CEO进行交流,他当时从波音公司进到福特的时候做自第一件事情,就是以成本为核心,确立了N个,让所有部门确立我的成本单元,最后突然发现了问题,三分之二以上的成本单元,是和消费者的关注,或者消费者体验没有非常直接的关系,或者说这些单元没有解决痛点的。包括后来福特采取的一系列的措施,也是为了解决这样的单元,这样的痛点。

  第三个不仅仅是自主品牌,在华的主流合资企业,现在其实都在打性价比。我认为性价比这个战争是持久战,可能企业不太愿意说,一谈性价比就觉得把自己说低了。我讲一个观点,这么多年来我一直在讲的观点,世界汽车发展的终极目标是造最好最便宜的车。这个目标其实是两条线,很难交汇在一起,但这一点不影响世界汽车企业发展目标的鉴定,只能在又好又便宜上做文章。有的时候可能侧重在好更多一些,有的时候可能侧重在便宜多一些,这只是一个简单的差异,但是造又好又便宜的车,一直是汽车企业必须遵循的原则,所以这点上来说性价比一定是个持久战。

  我在这里把前面讲的东西做一个简单回顾:第一个对消费者感知研究,应该成为我们重点研究分析的方向。前面已经讲的非常清楚,其实刚才我们大家都在说现在吉利也好、广汽也好、长安也好、长城也好,做得好,很多东西首先要研究消费者,找到痛点,然后拿出办法,最后怎么验证,就是三部曲。反过来说,如果我们企业在发展过程当中遇到了问题,市场上碰到了销量的波动,首先一定是在这个问题上出了问题。

  第二,中国消费者对看得见地方的感知在深入在变化。刚才已经讲,这种联想感知,其实就是一种深入和变化。

  第三,以联想感知引导的汽车先进性技术,对中国消费者的影响非常大。刚才中午吃饭的时候我也在说,曾经几年前我当时看完了韩国现代在美国的索八的混合动力进行了体验,我记得在加州实验场进行了体验,当时提出的第一个意见就是说这个东西一定要拿到中国去,一定要成为提升品牌的一个契机。但是刚才我也在讲,为什么跟雪佛兰非常像,今天来说雪佛兰品牌运动、激情的这种基因是非常鲜明的,但是在中国,现在雪佛兰品牌是非常低端的。前面我讲过,雪佛兰品牌和索八、K5统称“屌丝三宝”,这一定是汽车企业的尴尬,雪佛兰一定尴尬,它一定不会是这么低的低端产品。这由它的历史原因造成,过去的时候,包括韩国现代和雪佛兰非常像的原因也在这,雪佛兰一上来卖的非常好,现代起亚上来也卖的非常好,那时候中国市场非常大,那时候装了轮子就卖钱,根本没有想到未来碰到品牌的天花板,或者把品牌的文化、品牌的概念塑造清楚,要让它厚,加厚品牌的厚度,这些东西我们都是缺乏的,或者缺课的。

  今天来说,当今天这个时代已经是一个互联网时代出现的时候,人们对汽车技术,对于汽车技术的理解已经不仅仅是汽车技术本身,很多是因为其它跨界的技术,深深影响到汽车技术了。换句话说,今天的消费者和昨天的消费者最大的变化,你再做一个调研,我们曾经做一个调研,很快会发表这样的调查报告,对汽车概念的认识,对汽车的理解,对汽车技术的理解已经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包括对汽车消费文化,已经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这时候联想感知引导的汽车先进技术,这样的一个标杆作用,已经是我们重点研究的,因为这是一个非常大的方面。

  第四,性价比是不可忽视的,不可以被忽视的核心感知。这一点可能,我在这里一定是要突出强调来说的。

  在这样的总结上,我想有下面几个建议:第一个谈性能品质,绝对不能离开消费者感知,更不能离开对性价比的控制;第二个要在战略层面上,将性能品质的挖掘推广与消费者感知层面结合起来。我也听了前面现代性能赛车部的发言,讲了很多参加WRC的部赛,怎么样讲品牌,当时听完之后,我觉得可能这仅仅是一个方面,可能更多还是要接地气,这跟雪佛兰是一样的,雪佛兰当我们这次去体验考察的时候,它的车那个基因,它在美国参加所有的赛事所得到的奖项非常多,可是中国老百姓对赛车什么概念?就是F1,你所谓的赛车对消费者这种感知起不了任何作用的。而且参加这种赛事,打造这种高性能的发动机,这是需要巨大的资金,我们也看过,包括奔驰、包括宝马赛车部的巨资。所以在这样的层面上,现在不仅仅是把WRC这样的世界汽车拉力赛这样的赛事,那太累了,把世界汽车拉力赛介绍到中国来。其实我第一个反应WRC最好的就是当年的雪铁龙,但是遗憾是今天谁能把WRC和当年雪铁龙结合起来?当年WRC世界冠军谁知道?F1的世界冠军就知道。到目前为止只有跟F1结合可能起作用,这个挖掘。

  另外我觉得这个战略层面上考虑,过去更多的,当然也推了一些车,比如说我们曾经在两年前推过捷恩斯,也推过。但是你们可能理解,把捷恩斯又当成在中国卖出量的特点,你推它是为了把这个车讲明白。但其实你要知道捷恩斯这样的车进入中国来介绍,更多是为了抬升现代品牌的,这方面是最需要做的东西。但遗憾的是今天看到了,捷恩斯没卖好,对现代品牌的拉动作用也没有出现,所以这个是需要我们在接下来的实施当中重新定义的。

  第三个建议,从战术上,要重新研究性价比,一方面价格要更合理,另一方面要让价格在感知层面更多体现价值。这个前面已经讲过,我不多讲;

  第四个一定要抓住当前互联网新能源汽车的机遇,提升韩系车的形象。我已经感觉到韩系车其实在这方面已经有所动作了。因为刚才讲了,移动互联网时代是去品牌化、去中心化的时代,移动互联网时代是全新对汽车重新定义的时代。这时候,如果你在互联网技术层面上,所以说为什么叫感知?我反回来说就是体验,要体验得到,感知就是体验。所以抓住互联网的机遇提升韩系车的形象非常重要,抓住新能源车的机遇提升韩系车的形象。因为现在新能源百花齐放、殊途同归,各种路线都存在的时候,没有一个路线被大家信服的时候,也许你的机会就在这。

  这个建议,上次我记得也讲过,要反弹琵琶,重点研究自主品牌,将它作为主攻方向。这里我想这个观点是在今天我来的路上,我决定要作为一个补充,或者作为一个修改。因为我们也看到近期一段时间来,对韩系车现在遭遇的一些市场阻力,大家分析的文章非常多。但是,大家基本上都是一个观点,有没有另外一种观点?我前面讲过或者过去分析的时候把问题想简单了,远远比这个复杂得多。有一个观点是自主品牌抢了韩系车份额,现在也看到了自主品牌更多做了一个对比比较多。但是我同时还在想另外一个问题,就是文化的问题,今天在路上想我们J.D.Power今天给到的数据,消费者感知层面的数据非常好,新车质量、服务质量等等,两个月到六个月,三年到四年等等,我们讲的通俗一点。自主品牌三年到四年这项连资格还没有进不去呢,韩系车已经有了可靠性、稳定性品质的东西了,为什么还不行呢?技术上也有,到底出现了什么,我觉得要从社会现象和文化层面也要去考虑的。

  所以上午我想了一个问题,中国现在这个时代,大家都不愿意更往深处想一想是有关系的,浮躁,与这种文化是有关系的,他不看的,别人说什么就是什么,我就怎么去做,这是一个问题。第二个就是说这个时代可能是会说的比会做的来得更重要,而会说首先要能说会道,这更重要。我觉得韩系车或者现代起亚,在能说会道上可能不如有一些品牌,这也是一个客观存在的原因,这个我不一定准,这是今天来的路上我在思考。因为我看了听了J.D.Power的数据,让我提出这个疑问,数据这么好,为什么没卖好呢?当然一个没抓到痛点,这些数据不能解决痛点,这是一个方面。另一个方面从社会文化这个层面上,我觉得还需要更进一步来研究的。

  再一个就是以提升品牌为目的,适度引入更高端车型。这个引入更高端车型,更多不是说为了把高端车型卖出多少辆,更多是为了做品牌用的。所以引高端车型是一个方面,但更多还要定位准确。不能说引入高端又想卖又想带动销售,这个完成起来是比较困难的。

  最后我想说的一个观点,因为我也一直在思考的一个问题,也就是韩系车现在已经认识到了中国的问题,也进行了一些变化。但是我在这里隐隐约约有这样的一种感受,把它说出来,当做我今天发言的结尾。就是:韩系车在中国目前来看,补课比调整更重要。但是我现在看韩系车更多可能在反思过程当中,需要做一些调整,当然也需要。但我觉得补课对你们来说更重要,你们本来应该要做的事没有做,这个首先要把它先补上去,如果没有补急于去调,可能效果没有那么好。补什么呢?补品牌的东西。再补什么呢?就是因为当年咱们销得很好,从来只是非常功利地想当下的事,没看未来的路,这是我提出的最后一个观点建议,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