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物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物 > 言论 > 正文

汽车行业不缺制度缺规矩(2)

2014-03-20 11:11出处:吴迎秋 [转载]责编:陈冬菊

         谈到汽车召回,我国相应的管理制度已经实施了十多年之久,但对企业隐瞒缺陷最高3万元的罚款力度显然不够,直接导致很多企业故意隐瞒缺陷,拖延甚至抗拒召回,置消费者利益于不顾,因为召回所需要的资金成本远远高于拒绝召回的罚款额度。新版汽车缺陷产品召回管理规定在去年实施后,大幅提高了车企抗拒召回的惩罚力度,汽车召回数量随之大幅增长,就是很好的例证。

        另外在新交规实施之前,机动车闯红灯、走应急车道、酒驾等违法行为屡禁不止,让交管部门头疼不已,这也直接促使了新交规的出台。现在大家逐渐形成了“开车不喝酒、酒后不开车”的正确观念,开车也更加讲规矩了,与其说是道德水准的提升,不如说是酒驾新规的功劳。

        也就是说,指望所有企业都站在道德高地上对消费者负责是不现实的,往往需要足够威慑力的惩罚手段对现有制度进行有力的支撑。换句话说,规矩的形成并非朝夕之功,想让企业把守规矩的理念深入骨髓必须提高违法成本。

         我们已经连续数年成为世界汽车产销第一大国,当然需要一个更加规范的市场环境,不仅汽车企业合理竞争,消费者的利益也要得到充分的保障。在十八届三中全会报告中,提到了“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汽车行业的一些诸如新能源补贴退坡机制等管理制度也逐渐向市场主导所倾斜,这就要求汽车行业必须在一个有规矩的市场中良性竞争,当制度的作用逐渐弱化时,规矩的重要性就更加凸显。

        当然,我所说的汽车行业不缺制度只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世界上没有完美的制度,只会随着形势的变化不断完善。当汽车企业真的做到有制度、守规矩、讲诚信时,汽车行业才能真正拥有健康发展的市场环境。

责任编辑:陈冬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