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物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物 > 言论 > 正文

相关媒体

治污政策需要公示顶层战略

2014-02-25 10:15出处:丁华杰 [原创]责编:赵颖
        日前,北京市环保局相关负责人做客城市管理广播,谈到拥堵费收费方面,将采用四种形式,ETC征收、电子牌照征收、探头辅助收费和北斗卫星辅助征收,最终可能上述征收方式选择其一。
 
        笔者倒认为这个事情的出发点有问题,至少讨论问题的方向出现了偏差,因为现在貌似应该讨论的“拥堵费有没有效果”、“应不应该征收”,但是现在的着眼点转移成了“哪种征收方式合适”,加上使用一些比较“高大上”的字眼,整个媒体和民众的视线就变化了,让应该讨论的问题成了“既定的前提”,所以,讨论上述四种复杂征收系统的时候,笔者想要清晰地问一句,征收拥堵的效果进行调研和预测了吗?结果如何公示了吗?习大大都在讲科学执政,这不能落位一句空话,作为地方政府的领头军,应该树立个典范的作用。
 
        这几日,看到朋友圈内都在吐槽北京的空气污染问题,此前媒体报道北京准备实行阶梯油价,这个政策的效果如何暂且不提,有一个比较清晰的概念就是,这个政策能够给某一方带来更多的金钱利益,加上我们之前多次点评的“拍照拍卖”制度,治污向钱看也逐渐成为了一个趋势。
 
        这里笔者想要谈到一个问题,政策效果、盈利和问责的问题。
 
        在企业里面,即便是做到了老板的级别,也少不了一个东西,自己的绩效问题,绩效不好,总一个指标拌着你,拌着你升官、拌着你发财,这种评价的指标让你更多的去努力将事情向好的方向发展,归结到治污政策上,问题来了,我们空气污染治理了很久,各种各样复杂、奇葩的政策层出不穷,想问一句,“绩效”怎么样,如果没有改善,执行相关的政策造成的负面效应如何进行补偿,这些问题不知道政策的制定者和执行者们又如何进行看待?
 
        所以,我们看到了很多政策方面的事情,这些事情可能会给我们带来一定程度的改善,但是具体的改善以及付出的成本怎么样,这些又如何进行协调,这些都要表现在纸面上来,不然,大家都不考虑负面效果,一窝蜂地上马一些奇葩政策,至少让行政者认为上马或许带来高额“拍照拍卖”费用,这些可以利用的资金,至于负面效应,这些又不影响什么,既不影响“升官”、也不影响“政绩”,这样的事情,往往忽略了后面的效果。
        当下,两会召开在即,这个时候来言,我们更应该去认真考虑如何去考核地方政府的“绩效”,包括一些政策产生效果、危害,这些都应该给予明示,如果政策效果良好、付出的成本地,这个时候就应该去推而广之,比如上海的新能源汽车免费车牌政策,如果有些政策从理论上就错误的,比如北京新能源汽车摇号政策,就应该改正。
 
        再者,“治污”战略性思路应该明确、公示。之前谈到了“汽车社会”的概念,因为现在汽车行业影响的面非常广,这些意味着多个方面会产生交叉,让原本应该顺利进行的事情出现了很多波折和反复,这个时候来讲,我们针对汽车行业的事情,想要提升效率的话,需要从整体上,或者说从顶层上给予一个统筹性质的战略思路,并且这个思路需要给予行业、给予民众一个明示,这些才有利于行业的发展,才能够让行业在熟知方向的情况下,不至于因为政策的反复而夭折。
 
        前段时间,看到有人谈到关于汽车限购的政策应该全国统筹进行控制,事实上是这样的,笔者记得去年初的时候有很多机构预测2013年的产销数据,然后再2013年年底的时候,多家预测机构的数据都低于预期,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多个城市出现了汽车限购的信息,让民众对于汽车产生了“抢购”的恐慌,给予2013年的汽车销量带来了一个非常大的“飞跃”。今年年初的时候,关于2014年汽车销量预测的数据和机构都低调了很多,因为大家不知道去年年底释放的汽车消费压力,今年会有什么样的状态,然后关于城市汽车限购的情况也没有太多的信息,或许一夜之间,类似天津的城市宣布了汽车限购,也许一瞬之间又有多少个城市宣布进入拍照拍卖,这些情况没有办法预测,预测的数据自然也就低调了很多。
 
        回到话题,我们的“治污”理念需要清晰、明确,领导人经常在国外进行出差、访问,自己的亲人也很多海外读书,应该能够分别中外之间的环境差异之大,这些情况需要一个具有战略层面高度的决策者进行界定,
 
        我们需要根据治污的思路和效果,制定一个时间轴,什么样的时间节点要完成什么样的指标,然后这个状态的空气质量如何,在这样的状态下,我们能够容纳什么样的新车准入,同时新能源汽车应该处于什么样的位置,这些战略或许对于政府现有的执政能力具有一定的挑战,但是如此多的各类咨询公司在全球范围内为决策者提供着参考,解决这个问题并不困难。
 
        知道这样的战略,能够给民众、给社会带来什么益处,比如说如果大家都看到未来多少年内空气质量改善了,然后汽车新车准入数量增大,而不是人为“投资拍照”稳定增长,这样投机者就少了很多,所以,我们不需要喊着如何去抑制拍照价格上涨过快,喊这些口号属于“自欺欺人”,因为这些事情原本可以避免,而我们所做的便是将我们治理污染的思路公开出去,当然如果思路本身就有很多问题,却借助这样思路完成别样目的,这样的事情就是另外一说了,这个时候就不要再找借口了。
 
责任编辑:赵颖 

治污政策需要公示顶层战略

2014-02-25 出处:丁华杰 [原创] 责编:赵颖

        日前,北京市环保局相关负责人做客城市管理广播,谈到拥堵费收费方面,将采用四种形式,ETC征收、电子牌照征收、探头辅助收费和北斗卫星辅助征收,最终可能上述征收方式选择其一。
 
        笔者倒认为这个事情的出发点有问题,至少讨论问题的方向出现了偏差,因为现在貌似应该讨论的“拥堵费有没有效果”、“应不应该征收”,但是现在的着眼点转移成了“哪种征收方式合适”,加上使用一些比较“高大上”的字眼,整个媒体和民众的视线就变化了,让应该讨论的问题成了“既定的前提”,所以,讨论上述四种复杂征收系统的时候,笔者想要清晰地问一句,征收拥堵的效果进行调研和预测了吗?结果如何公示了吗?习大大都在讲科学执政,这不能落位一句空话,作为地方政府的领头军,应该树立个典范的作用。
 
        这几日,看到朋友圈内都在吐槽北京的空气污染问题,此前媒体报道北京准备实行阶梯油价,这个政策的效果如何暂且不提,有一个比较清晰的概念就是,这个政策能够给某一方带来更多的金钱利益,加上我们之前多次点评的“拍照拍卖”制度,治污向钱看也逐渐成为了一个趋势。
 
        这里笔者想要谈到一个问题,政策效果、盈利和问责的问题。
 
        在企业里面,即便是做到了老板的级别,也少不了一个东西,自己的绩效问题,绩效不好,总一个指标拌着你,拌着你升官、拌着你发财,这种评价的指标让你更多的去努力将事情向好的方向发展,归结到治污政策上,问题来了,我们空气污染治理了很久,各种各样复杂、奇葩的政策层出不穷,想问一句,“绩效”怎么样,如果没有改善,执行相关的政策造成的负面效应如何进行补偿,这些问题不知道政策的制定者和执行者们又如何进行看待?
 
        所以,我们看到了很多政策方面的事情,这些事情可能会给我们带来一定程度的改善,但是具体的改善以及付出的成本怎么样,这些又如何进行协调,这些都要表现在纸面上来,不然,大家都不考虑负面效果,一窝蜂地上马一些奇葩政策,至少让行政者认为上马或许带来高额“拍照拍卖”费用,这些可以利用的资金,至于负面效应,这些又不影响什么,既不影响“升官”、也不影响“政绩”,这样的事情,往往忽略了后面的效果。
        当下,两会召开在即,这个时候来言,我们更应该去认真考虑如何去考核地方政府的“绩效”,包括一些政策产生效果、危害,这些都应该给予明示,如果政策效果良好、付出的成本地,这个时候就应该去推而广之,比如上海的新能源汽车免费车牌政策,如果有些政策从理论上就错误的,比如北京新能源汽车摇号政策,就应该改正。
 
        再者,“治污”战略性思路应该明确、公示。之前谈到了“汽车社会”的概念,因为现在汽车行业影响的面非常广,这些意味着多个方面会产生交叉,让原本应该顺利进行的事情出现了很多波折和反复,这个时候来讲,我们针对汽车行业的事情,想要提升效率的话,需要从整体上,或者说从顶层上给予一个统筹性质的战略思路,并且这个思路需要给予行业、给予民众一个明示,这些才有利于行业的发展,才能够让行业在熟知方向的情况下,不至于因为政策的反复而夭折。
 
        前段时间,看到有人谈到关于汽车限购的政策应该全国统筹进行控制,事实上是这样的,笔者记得去年初的时候有很多机构预测2013年的产销数据,然后再2013年年底的时候,多家预测机构的数据都低于预期,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多个城市出现了汽车限购的信息,让民众对于汽车产生了“抢购”的恐慌,给予2013年的汽车销量带来了一个非常大的“飞跃”。今年年初的时候,关于2014年汽车销量预测的数据和机构都低调了很多,因为大家不知道去年年底释放的汽车消费压力,今年会有什么样的状态,然后关于城市汽车限购的情况也没有太多的信息,或许一夜之间,类似天津的城市宣布了汽车限购,也许一瞬之间又有多少个城市宣布进入拍照拍卖,这些情况没有办法预测,预测的数据自然也就低调了很多。
 
        回到话题,我们的“治污”理念需要清晰、明确,领导人经常在国外进行出差、访问,自己的亲人也很多海外读书,应该能够分别中外之间的环境差异之大,这些情况需要一个具有战略层面高度的决策者进行界定,
 
        我们需要根据治污的思路和效果,制定一个时间轴,什么样的时间节点要完成什么样的指标,然后这个状态的空气质量如何,在这样的状态下,我们能够容纳什么样的新车准入,同时新能源汽车应该处于什么样的位置,这些战略或许对于政府现有的执政能力具有一定的挑战,但是如此多的各类咨询公司在全球范围内为决策者提供着参考,解决这个问题并不困难。
 
        知道这样的战略,能够给民众、给社会带来什么益处,比如说如果大家都看到未来多少年内空气质量改善了,然后汽车新车准入数量增大,而不是人为“投资拍照”稳定增长,这样投机者就少了很多,所以,我们不需要喊着如何去抑制拍照价格上涨过快,喊这些口号属于“自欺欺人”,因为这些事情原本可以避免,而我们所做的便是将我们治理污染的思路公开出去,当然如果思路本身就有很多问题,却借助这样思路完成别样目的,这样的事情就是另外一说了,这个时候就不要再找借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