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物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物 > 言论 > 正文

相关媒体

豪车阵营分化 产品为王还是营销制胜

2014-01-16 09:22出处:黄少华 [原创]责编:赵颖

         “承让了!”不久前,凯迪拉克官微发布了一张PS的照片,图中凯迪拉克ATS领先宝马3系一个车头到达终点,并@宝马中国,大有不把事情闹大不罢休的架势。果不其然,这条充满挑衅意味的微博引发了上千条转发。

        尽管宝马官方并没有进行回应,但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宝马大中华区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安格笑称:“那张图只给大家展现了车外的情况,也许大家没有看到的是,ATS的驾驶者浑身都湿透了,而宝马3系的驾驶者却在轻松地听着古典音乐开车。”而宝马(中国)汽车贸易有限公司总裁许智俊则认为,衡量一款车,不仅仅要看加速度,而且要看包括油耗、舒适度等在内的综合实力。

        对此,业内人士认为,无论宝马回应与否,凯迪拉克都赢了。将自己和细分市场的领先者成功捆绑在一起,是后来者最简单和行之有效的方式。在过去的一年里,无论是凯迪拉克,还是沃尔沃、英菲尼迪等,都纷纷提出要争夺中国豪车市场的第四把交椅。既然豪车市场前三的位置暂时无法动摇,那么,谁能作为第四名,谁就离“第一阵营”更近了一些。

        第一阵营:回归产品魅力

        尽管宝马没有对凯迪拉克的挑衅做出正面回应,但2014年宝马首发的年度最新广告片却是M6马年限量版刷新了上海国际赛车场的单圈最快圈数纪录。回归产品本身,是这个广告片的内涵所在。

        事实上,在过去的2013年,奥迪已经将“产品制胜”进行到底,陆续投放了国产Q3、改款Q5、奥迪RS5敞篷版、奥迪S6和S7以及一些混合动力版车型,一共十余款新车。这些小众进口车型,尽管在销量上不会有很大的帮助,却有利于提升品牌形象。越来越多年轻化、个性化车型的导入,让消费者看到了那个有别于黑色A6那种公务形象的品牌形象,也让奥迪顺利实现了从公商务用车到私人消费的过渡。

        这也就是为什么奥迪能够再次领跑豪华车市的一个主要原因。数据显示,2013年奥迪在华销量创49.2万辆的新高,同比增长21.2%。在如此高的基数上还能保持20%以上的增幅,这既源于中国豪华车市场需求的不断增加,同时也是奥迪在中国实现全价值链本土化的最好体现。

        如果说奥迪的增长没有太多悬念,那么宝马去年的走势则更加波澜壮阔。年初因为人事变动、经销商风波等问题,宝马销量出现了滞涨,再加上去年没有全新车型,然而,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宝马依然实现了20%的增幅,全年销售39万辆。其中,国产的5系、3系和X1贡献了60%的销量。从老3系的小众到新3系的热销,足以证明:产品对了,就一切都对了。

        相比之下,奔驰在过去一年的销量表现依然平平,无论是总量还是增幅都不及竞争对手,但并非没有可圈可点之处。2013年5月,全新一代奔驰S级在德国汉堡进行全球发布,9月,全新S级就在中国市场宣布上市。正如“汽车发明者,重新定义汽车”这句口号一样,对于奔驰来说,全新S级绝不仅仅是一款车,更是产品力和品牌力的象征,是奔驰想要强势回归的一个号角。然而,除了全新S级,无论是E级还是C级,与竞品相比都没有明显优势,而且价格偏高。这也注定了奔驰与宝马、奥迪的销量差距越来越大。

责任编辑:赵颖 
V讯网

豪车阵营分化 产品为王还是营销制胜

2014-01-16 出处:黄少华 [原创] 责编:赵颖

         “承让了!”不久前,凯迪拉克官微发布了一张PS的照片,图中凯迪拉克ATS领先宝马3系一个车头到达终点,并@宝马中国,大有不把事情闹大不罢休的架势。果不其然,这条充满挑衅意味的微博引发了上千条转发。

        尽管宝马官方并没有进行回应,但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宝马大中华区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安格笑称:“那张图只给大家展现了车外的情况,也许大家没有看到的是,ATS的驾驶者浑身都湿透了,而宝马3系的驾驶者却在轻松地听着古典音乐开车。”而宝马(中国)汽车贸易有限公司总裁许智俊则认为,衡量一款车,不仅仅要看加速度,而且要看包括油耗、舒适度等在内的综合实力。

        对此,业内人士认为,无论宝马回应与否,凯迪拉克都赢了。将自己和细分市场的领先者成功捆绑在一起,是后来者最简单和行之有效的方式。在过去的一年里,无论是凯迪拉克,还是沃尔沃、英菲尼迪等,都纷纷提出要争夺中国豪车市场的第四把交椅。既然豪车市场前三的位置暂时无法动摇,那么,谁能作为第四名,谁就离“第一阵营”更近了一些。

        第一阵营:回归产品魅力

        尽管宝马没有对凯迪拉克的挑衅做出正面回应,但2014年宝马首发的年度最新广告片却是M6马年限量版刷新了上海国际赛车场的单圈最快圈数纪录。回归产品本身,是这个广告片的内涵所在。

        事实上,在过去的2013年,奥迪已经将“产品制胜”进行到底,陆续投放了国产Q3、改款Q5、奥迪RS5敞篷版、奥迪S6和S7以及一些混合动力版车型,一共十余款新车。这些小众进口车型,尽管在销量上不会有很大的帮助,却有利于提升品牌形象。越来越多年轻化、个性化车型的导入,让消费者看到了那个有别于黑色A6那种公务形象的品牌形象,也让奥迪顺利实现了从公商务用车到私人消费的过渡。

        这也就是为什么奥迪能够再次领跑豪华车市的一个主要原因。数据显示,2013年奥迪在华销量创49.2万辆的新高,同比增长21.2%。在如此高的基数上还能保持20%以上的增幅,这既源于中国豪华车市场需求的不断增加,同时也是奥迪在中国实现全价值链本土化的最好体现。

        如果说奥迪的增长没有太多悬念,那么宝马去年的走势则更加波澜壮阔。年初因为人事变动、经销商风波等问题,宝马销量出现了滞涨,再加上去年没有全新车型,然而,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宝马依然实现了20%的增幅,全年销售39万辆。其中,国产的5系、3系和X1贡献了60%的销量。从老3系的小众到新3系的热销,足以证明:产品对了,就一切都对了。

        相比之下,奔驰在过去一年的销量表现依然平平,无论是总量还是增幅都不及竞争对手,但并非没有可圈可点之处。2013年5月,全新一代奔驰S级在德国汉堡进行全球发布,9月,全新S级就在中国市场宣布上市。正如“汽车发明者,重新定义汽车”这句口号一样,对于奔驰来说,全新S级绝不仅仅是一款车,更是产品力和品牌力的象征,是奔驰想要强势回归的一个号角。然而,除了全新S级,无论是E级还是C级,与竞品相比都没有明显优势,而且价格偏高。这也注定了奔驰与宝马、奥迪的销量差距越来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