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报记者从知情人士处获悉,东风英菲尼迪汽车有限公司总经理戴雷博士(Dr. Daniel Kirchert)近日已向董事会提交辞呈,其将在近日离开英菲尼迪。另外,经济观察报记者还获悉,他的下一站将是由腾讯公司、和谐汽车、富士康联合打造的互联网造车项目。
“戴雷是被高薪挖角的。”上述消息人士向记者透露。年底人事多生变动,戴雷是近期变动的第二位汽车公司一把手。经济观察报记者第一时间从离开原因、英菲尼迪未来前景、戴雷新东家揭秘、未来怎样合作等四个关键问题作出详细的解答。
问题1:为何离开英菲尼迪?
在东风英菲尼迪的发展打开局面之后,戴雷此时的离开略出外界意外,但实际上也并不突然。经济观察报记者从多个渠道了解到,戴雷的离开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首先,作为一个职业经理人,戴雷在这个时候急流勇退,可谓之‘知机’。”一位分析人士指出。
2013年,英菲尼迪处于发展的谷底,而当时在宝马任华晨宝马高级营销副总的戴雷毅然决然的加盟,也很令外界意外。“当时很多人都不理解我为什么这样做。”去年12月底,戴雷在接受经济观察报记者专访时,也曾如此表示。临危受命的戴雷成功挽救英菲尼迪在中国的发展,并为之注入了强劲动力。
如今,英菲尼迪已经完成了初期的搭建工作,完成了从蹒跚学步到稳步前进的过程,而戴雷也希望在此时去做一些更具有挑战的工作。“我和我的团队都是很有激情的人。”戴雷曾经这么说道。记者认为,激情不仅被戴雷视为一手打造而出的英菲尼迪品牌的精神内涵,这也是戴雷自己在人生路上的重要追求。
而在“互联网+”时代,智能互联汽车毫无疑问已经成为了代表汽车未来所在。对戴雷而言,去这样一个新兴的企业,显然有足够的吸引力。不过,戴雷的离开会对英菲尼迪在华的发展产生何种影响,目前尚不知道。好的一面是,英菲尼迪前期的品牌传播已经告一段落,以高频次曝光和创新的营销作为拉动销量增长的时代正在过去。
去年12月初,戴雷向记者表示,英菲尼迪未来要进入以产品力和品牌力获得增长的时代。2016年正是这样一个过渡期。2016年,英菲尼迪的营销重心也是放在了产品的体验上,以技术牌获得消费者完整的体验和评价,要正面与竞品比拼实力。戴雷已经完成了这样的基础搭建,剩下的是继任者的攻坚。
不过,对继任者而言,东风英菲尼迪的掣肘也是看得见的,外界可以看到的趋势是,在合资公司成立之后,受到合资中方身份(东风为央企)限制,英菲尼迪的营销在规模上和频次上与以前相比,都缩小了不少。后期这种影响是否会继续发酵,尚不可知。
另外,对年轻的英菲尼迪品牌而言,除了要抓紧安排得力的继任者,还需要检视目前的产品规划。在豪华车市场,与前辈们相比,年轻的英菲尼迪的产品线还是略显单薄。虽然此前品牌营销带来了销量上的急速增长,但英菲尼迪后期在产品线矩阵以及增长模式上都需要作出改变,才能寻找到更持续有力的动力。
问题2:戴雷这三年打几分?
戴雷在汽车行业是知名的“中国通”和“营销达人”,早在宝马工作期间,戴雷便被视作时任宝马集团大中华区“一把手”史登科博士的左膀右臂,其本人也被认为是宝马在华本土化的重要推手。其在宝马期间,推动“BMW之悦”品牌战略,这是过去十年间中国豪华车市场品牌营销的经典案例。
在2013年年中宣布加入英菲尼迪之后,戴雷任英菲尼迪中国区总裁。2014年,英菲尼迪实现国产之后,戴雷任东风英菲尼迪总经理,与东风英菲尼迪副总经理雷新合称“双雷组合”,代表股东双方共同管理合资公司。
双雷组合
在近三年执掌英菲尼迪在华发展的过程中,戴雷带领团队成功通过成功的品牌、产品定位和别具一格的营销,将英菲尼迪从一个知名度低、定位模糊的小众产品,打造成为一个在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堪和中国豪华车三强(奥迪、宝马、奔驰)相媲美的年轻动感、而充满魅力的品牌。
数据显示,英菲尼迪2015年在中国市场共销售40188台,全年增长33.8%,成为中国豪华车市场增速最快的品牌之一。如果从戴雷加盟的2013年起,英菲尼迪在中国市场的销量在三年内劲升150%,几乎每年都领跑豪华车市场,成为中国豪车市场最抢眼的一匹黑马。
除此之外,英菲尼迪还已经完成了向更大规模发展的基础。截至去年,英菲尼迪完成了100家经销商布局,覆盖了所有一线城市,同时在有实力的二三线城市完成布局。而与此同时,国产车的市场切换也已经顺利完成,目前国产车已经占到东风英菲尼迪销量的60%。按照计划,今年英菲尼迪还将推出几款新车,这与戴雷前期的努力密不可分。
但更重要的是,作为合资公司的第一届管理团队,戴雷与代表中方利益的团队建立起了完善的公司模式,成功避免几乎所有合资公司组建初期的融合问题,建立起了高效的沟通机制与公司发展原则,这成为东风英菲尼迪发展至关重要的一点。
应该说,戴雷在英菲尼这三年的发展中处于至关重要的位置,其表现可以用“优秀”二字来形容。
问题3:神秘的“新东家”是谁?
那么,戴雷的“新东家”究竟是谁,为何能获得这位曾在宝马和英菲尼迪效力过的“汽车悍将”的亲睐?不然先来看看这个三方造车项目究竟是一个怎样的项目。
去年3月23日,在阿里巴巴、百度之后,中国互联网BAT三巨头的最后一位——腾讯也宣布进军汽车行业。腾讯、富士康集团与和谐汽车在郑州签署“互联网+智能电动车”战略合作协议,三方将携手探索“互联网+智能电动车”的商业模式及和开发产品,在郑州设厂生产智能互联网电动汽车。
和谐汽车的一位高层向经济观察报记者表示,富士康、腾讯、和谐汽车三方所组成的联合团队,将发挥三方各自所长进行分工协作。其中,腾讯负责提供互联网开放平台及车载互联网解决方案等,富士康聚焦于高科技移动终端与智能电动车整合的设计与生产制造技术,而和谐汽车则侧重于未来产品的商业销售模式。对此,经济观察报曾在2015年有过深入报道。(详情请点击:解谜腾讯富士康联手造车:“互联网+”时代的政府公关)
富士康、腾讯、和谐汽车三方签订合资协议,成立和谐富腾
此后的2015年6月18日,富士康、腾讯、和谐汽车三方签订合资协议,在郑州成立初始规模为10亿元的投资合作公司,作为共同投资智能电动汽车及相关互联网项目的投资平台。经济观察报记者获悉,这家公司的名称为“和谐富腾”,从名字来看,涵盖了三位出资方。
在这家投资公司中,富士康、腾讯、和谐汽车的出资比例分别为30%、30%、40%,并各委派一名董事,董事长由富士康委派,总经理由和谐汽车委派。经济观察报记者了解到,去年三方在河南成立了一家名为“河南和谐富腾互联网加智能电动汽车企业管理有限公司”
这家公司的成立日期为2015年7月2日,法定代表人“林栋梁”,而经营范围是“企业管理咨询;电动汽车的研发、销售。”另外,富士康、和谐汽车、腾讯以及和谐富腾管理等四方联合投资组建了“河南和谐富腾互联网加智能电动汽车新能源合伙企业(有限合伙)”,该公司的主要业务也是“企业管理咨询;电动汽车的技术开发与销售”。
和谐富腾尚未公布未来汽车产品的品牌名称等具体信息,从目前的指向来看,戴雷很可能加入的就是“和谐富腾”。当然,也不排除之后设立品牌公司之后,由戴雷负责,这都是后话,记者也没有获得更多信息。
问题4:戴雷能带去什么?
对于腾讯而言,联合其余两方造车可能并不是最重要的,因为腾讯的整体布局是河南“互联网+”大转型一部分,而对于富士康和谐汽车而言,则是重要战略转型。
富士康对整车制造的“兴趣”可以追溯到10年前。2005年,富士康收购台湾安泰电业后正式进入汽车领域,业务主要涉及汽车电子和新能源汽车。作为世界“第一代工工厂”,富士康的母公司鸿海集团是特斯拉的零部件供应商之一。近年来鸿海集团在汽车模具、线束、电池等领域均有布局,这也让郭台铭萌生了代工特斯拉的想法。不过在代工特斯拉的想法碰壁后,富士康很快就传出在山西布局电动车的消息。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合作方和谐汽车也和富士康有很大瓜葛——去年12月23日,和谐汽车曾向富士康旗下的富士康(远东)有限公司定向增发股份,如今富士康拥有和谐汽车10.526%的股份,为其第二大股东。
富士康注资和谐后,和谐迅速收购了造车的壳资源——浙江绿野汽车有限公司。今年全国两会间,“互联网+”的概念大热,工信部领导也明确表态将给有实力的新进入者发放电动车生产牌照,种种利好信号,让富士康们看到了希望,也让河南等地方政府坚定了赶搭互联网汽车热潮的决心。
作为营销悍将和品牌设计高手,戴雷的加入,可以使和谐富腾(汽车产品的品牌暂未公布)在短时间内完成造势以及初期品牌搭建,同时为这个品牌找到清晰而与众不同的定位。对于一个新品牌来说,这是至关重要的。至少从目前来说,戴雷的加盟就已经引起了业内的强烈关注。
而从戴雷在英菲尼迪的职业生涯中,我们可以看出,戴雷是一个忠于事业、兢兢业业的职业经理人。此前,有传闻称数个豪车品牌抛出绣球,邀戴雷出任中国区负责人乃至全球董事等职务。但戴雷一直坚持将英菲尼迪再做上一个台阶。如今看来,戴雷做到了有始有终,而这种品质相信也会为和谐富腾公司带去一个崭新的开始。
2016-01-26 出处:经济观察报 [转载] 责编:田大鹏
经济观察报记者从知情人士处获悉,东风英菲尼迪汽车有限公司总经理戴雷博士(Dr. Daniel Kirchert)近日已向董事会提交辞呈,其将在近日离开英菲尼迪。另外,经济观察报记者还获悉,他的下一站将是由腾讯公司、和谐汽车、富士康联合打造的互联网造车项目。
“戴雷是被高薪挖角的。”上述消息人士向记者透露。年底人事多生变动,戴雷是近期变动的第二位汽车公司一把手。经济观察报记者第一时间从离开原因、英菲尼迪未来前景、戴雷新东家揭秘、未来怎样合作等四个关键问题作出详细的解答。
问题1:为何离开英菲尼迪?
在东风英菲尼迪的发展打开局面之后,戴雷此时的离开略出外界意外,但实际上也并不突然。经济观察报记者从多个渠道了解到,戴雷的离开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首先,作为一个职业经理人,戴雷在这个时候急流勇退,可谓之‘知机’。”一位分析人士指出。
2013年,英菲尼迪处于发展的谷底,而当时在宝马任华晨宝马高级营销副总的戴雷毅然决然的加盟,也很令外界意外。“当时很多人都不理解我为什么这样做。”去年12月底,戴雷在接受经济观察报记者专访时,也曾如此表示。临危受命的戴雷成功挽救英菲尼迪在中国的发展,并为之注入了强劲动力。
如今,英菲尼迪已经完成了初期的搭建工作,完成了从蹒跚学步到稳步前进的过程,而戴雷也希望在此时去做一些更具有挑战的工作。“我和我的团队都是很有激情的人。”戴雷曾经这么说道。记者认为,激情不仅被戴雷视为一手打造而出的英菲尼迪品牌的精神内涵,这也是戴雷自己在人生路上的重要追求。
而在“互联网+”时代,智能互联汽车毫无疑问已经成为了代表汽车未来所在。对戴雷而言,去这样一个新兴的企业,显然有足够的吸引力。不过,戴雷的离开会对英菲尼迪在华的发展产生何种影响,目前尚不知道。好的一面是,英菲尼迪前期的品牌传播已经告一段落,以高频次曝光和创新的营销作为拉动销量增长的时代正在过去。
去年12月初,戴雷向记者表示,英菲尼迪未来要进入以产品力和品牌力获得增长的时代。2016年正是这样一个过渡期。2016年,英菲尼迪的营销重心也是放在了产品的体验上,以技术牌获得消费者完整的体验和评价,要正面与竞品比拼实力。戴雷已经完成了这样的基础搭建,剩下的是继任者的攻坚。
不过,对继任者而言,东风英菲尼迪的掣肘也是看得见的,外界可以看到的趋势是,在合资公司成立之后,受到合资中方身份(东风为央企)限制,英菲尼迪的营销在规模上和频次上与以前相比,都缩小了不少。后期这种影响是否会继续发酵,尚不可知。
另外,对年轻的英菲尼迪品牌而言,除了要抓紧安排得力的继任者,还需要检视目前的产品规划。在豪华车市场,与前辈们相比,年轻的英菲尼迪的产品线还是略显单薄。虽然此前品牌营销带来了销量上的急速增长,但英菲尼迪后期在产品线矩阵以及增长模式上都需要作出改变,才能寻找到更持续有力的动力。
问题2:戴雷这三年打几分?
戴雷在汽车行业是知名的“中国通”和“营销达人”,早在宝马工作期间,戴雷便被视作时任宝马集团大中华区“一把手”史登科博士的左膀右臂,其本人也被认为是宝马在华本土化的重要推手。其在宝马期间,推动“BMW之悦”品牌战略,这是过去十年间中国豪华车市场品牌营销的经典案例。
在2013年年中宣布加入英菲尼迪之后,戴雷任英菲尼迪中国区总裁。2014年,英菲尼迪实现国产之后,戴雷任东风英菲尼迪总经理,与东风英菲尼迪副总经理雷新合称“双雷组合”,代表股东双方共同管理合资公司。
双雷组合
在近三年执掌英菲尼迪在华发展的过程中,戴雷带领团队成功通过成功的品牌、产品定位和别具一格的营销,将英菲尼迪从一个知名度低、定位模糊的小众产品,打造成为一个在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堪和中国豪华车三强(奥迪、宝马、奔驰)相媲美的年轻动感、而充满魅力的品牌。
数据显示,英菲尼迪2015年在中国市场共销售40188台,全年增长33.8%,成为中国豪华车市场增速最快的品牌之一。如果从戴雷加盟的2013年起,英菲尼迪在中国市场的销量在三年内劲升150%,几乎每年都领跑豪华车市场,成为中国豪车市场最抢眼的一匹黑马。
除此之外,英菲尼迪还已经完成了向更大规模发展的基础。截至去年,英菲尼迪完成了100家经销商布局,覆盖了所有一线城市,同时在有实力的二三线城市完成布局。而与此同时,国产车的市场切换也已经顺利完成,目前国产车已经占到东风英菲尼迪销量的60%。按照计划,今年英菲尼迪还将推出几款新车,这与戴雷前期的努力密不可分。
但更重要的是,作为合资公司的第一届管理团队,戴雷与代表中方利益的团队建立起了完善的公司模式,成功避免几乎所有合资公司组建初期的融合问题,建立起了高效的沟通机制与公司发展原则,这成为东风英菲尼迪发展至关重要的一点。
应该说,戴雷在英菲尼这三年的发展中处于至关重要的位置,其表现可以用“优秀”二字来形容。
问题3:神秘的“新东家”是谁?
那么,戴雷的“新东家”究竟是谁,为何能获得这位曾在宝马和英菲尼迪效力过的“汽车悍将”的亲睐?不然先来看看这个三方造车项目究竟是一个怎样的项目。
去年3月23日,在阿里巴巴、百度之后,中国互联网BAT三巨头的最后一位——腾讯也宣布进军汽车行业。腾讯、富士康集团与和谐汽车在郑州签署“互联网+智能电动车”战略合作协议,三方将携手探索“互联网+智能电动车”的商业模式及和开发产品,在郑州设厂生产智能互联网电动汽车。
和谐汽车的一位高层向经济观察报记者表示,富士康、腾讯、和谐汽车三方所组成的联合团队,将发挥三方各自所长进行分工协作。其中,腾讯负责提供互联网开放平台及车载互联网解决方案等,富士康聚焦于高科技移动终端与智能电动车整合的设计与生产制造技术,而和谐汽车则侧重于未来产品的商业销售模式。对此,经济观察报曾在2015年有过深入报道。(详情请点击:解谜腾讯富士康联手造车:“互联网+”时代的政府公关)
富士康、腾讯、和谐汽车三方签订合资协议,成立和谐富腾
此后的2015年6月18日,富士康、腾讯、和谐汽车三方签订合资协议,在郑州成立初始规模为10亿元的投资合作公司,作为共同投资智能电动汽车及相关互联网项目的投资平台。经济观察报记者获悉,这家公司的名称为“和谐富腾”,从名字来看,涵盖了三位出资方。
在这家投资公司中,富士康、腾讯、和谐汽车的出资比例分别为30%、30%、40%,并各委派一名董事,董事长由富士康委派,总经理由和谐汽车委派。经济观察报记者了解到,去年三方在河南成立了一家名为“河南和谐富腾互联网加智能电动汽车企业管理有限公司”
这家公司的成立日期为2015年7月2日,法定代表人“林栋梁”,而经营范围是“企业管理咨询;电动汽车的研发、销售。”另外,富士康、和谐汽车、腾讯以及和谐富腾管理等四方联合投资组建了“河南和谐富腾互联网加智能电动汽车新能源合伙企业(有限合伙)”,该公司的主要业务也是“企业管理咨询;电动汽车的技术开发与销售”。
和谐富腾尚未公布未来汽车产品的品牌名称等具体信息,从目前的指向来看,戴雷很可能加入的就是“和谐富腾”。当然,也不排除之后设立品牌公司之后,由戴雷负责,这都是后话,记者也没有获得更多信息。
问题4:戴雷能带去什么?
对于腾讯而言,联合其余两方造车可能并不是最重要的,因为腾讯的整体布局是河南“互联网+”大转型一部分,而对于富士康和谐汽车而言,则是重要战略转型。
富士康对整车制造的“兴趣”可以追溯到10年前。2005年,富士康收购台湾安泰电业后正式进入汽车领域,业务主要涉及汽车电子和新能源汽车。作为世界“第一代工工厂”,富士康的母公司鸿海集团是特斯拉的零部件供应商之一。近年来鸿海集团在汽车模具、线束、电池等领域均有布局,这也让郭台铭萌生了代工特斯拉的想法。不过在代工特斯拉的想法碰壁后,富士康很快就传出在山西布局电动车的消息。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合作方和谐汽车也和富士康有很大瓜葛——去年12月23日,和谐汽车曾向富士康旗下的富士康(远东)有限公司定向增发股份,如今富士康拥有和谐汽车10.526%的股份,为其第二大股东。
富士康注资和谐后,和谐迅速收购了造车的壳资源——浙江绿野汽车有限公司。今年全国两会间,“互联网+”的概念大热,工信部领导也明确表态将给有实力的新进入者发放电动车生产牌照,种种利好信号,让富士康们看到了希望,也让河南等地方政府坚定了赶搭互联网汽车热潮的决心。
作为营销悍将和品牌设计高手,戴雷的加入,可以使和谐富腾(汽车产品的品牌暂未公布)在短时间内完成造势以及初期品牌搭建,同时为这个品牌找到清晰而与众不同的定位。对于一个新品牌来说,这是至关重要的。至少从目前来说,戴雷的加盟就已经引起了业内的强烈关注。
而从戴雷在英菲尼迪的职业生涯中,我们可以看出,戴雷是一个忠于事业、兢兢业业的职业经理人。此前,有传闻称数个豪车品牌抛出绣球,邀戴雷出任中国区负责人乃至全球董事等职务。但戴雷一直坚持将英菲尼迪再做上一个台阶。如今看来,戴雷做到了有始有终,而这种品质相信也会为和谐富腾公司带去一个崭新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