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互联网造车,业内其实一直都是质疑的,100多年的历史,诞生了那么多技术,需要三万多个零部件以及方方面面的配合协调,这并非互联网可以做到的。
但随着丁磊的加盟,人们对互联网造车多了一些期待。说实话,对于一个拥有23年汽车行业从业经历、6年执掌上海通用的“老汽车人”来说,造车绝非难事。就像丁磊自己所承认的,“我知道所有最好的工程师在哪、供应商在哪,没有几个人能对汽车公司这么了解。”
但是,当造车披上互联网的外衣,是否一个传统汽车人可以把控的?当传统机械遭遇现代IT,丁磊还能否游刃有余?
“传统产业链是从造车开始,互联网造车是倒过来,先有生态,汽车是放在生态里,和手机、电视是一样的。”按照丁磊的观点,与传统汽车的闭门造车不同,互联网造车通过资源的重新配置,使客户得以左右主机厂的产品、销售和服务,以最精准的方式实现匹配与达成。这其中,改变的并非线上线下的交易服务,整个汽车产业链都将面临变革。
造车是生态的组成部分
2011年2月,在丁磊突然宣布要离开上海通用前往张江高新园任董事长时,本报记者曾与他有过一次深入且走心的交谈(2011年8月,本报曾以《又见丁磊》为题,独家与他对话),他向寰球汽车记者坦承,“我是一个比较超前、凡事喜欢早做准备的人。”
如果联系他当下的选择,是否可以理解为,对于投身互联网造车,他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听了他9月15日在法兰克福车展的一番言论,相信每个人对于丁磊主导下的互联网造车都有了不一样的认识。
以前,传统汽车产业的人认为,汽车有100多年的历史,诞生了如此多技术,不是那么容易做的。互联网产业的人则觉得,造车不过是一个行为,只要有资本,有人才,有资源,一组合,就可以造车。
丁磊对这两种论点都予以了否认,“争论的角度和口径不一样,说得难听点,互相之间是鸡同鸭讲。”在他看来,互联网造车“不是简单从造车出发,而是从生态出发,造车是生态重要的组成部分。”
按照这种思路,与传统汽车的闭门造车不同,互联网通过资源的重新配置,使客户得以左右主机厂的产品、销售和服务,以最精准的方式实现匹配与达成。这其中,改变的并非线上线下的交易服务,整个汽车产业链都将面临变革。
乐视造车将“软硬通吃”
生活中的丁磊还是个十足的“冒险者”,他在试车场能够把车开到200公里以上,是厂里为数不多的人之一。同时,多年的从业经验让他不只熟知机械,还了解市场,“现在的消费者对机械不敏感,他们是对汽车生态重视。”
因此,对于乐视造车丁磊直言不讳,“我们造车,互联网生态是重要的突破点。由此,汽车租赁、内容服务、新能源汽车都将以开放的姿态纳入其中,进而建立汽车生态,推动整个社会的发展。这些是我和贾跃亭先生合作的基础。”
在丁磊看来,汽车要从一个机械品变成互联网产品,是一个“软硬通吃”的过程。如果机械是硬件的话,那么造车只是做到了基础部分,更重要的是软件部分,即互联网生态。随着硬件部分的生成,智能充电、智能驾驶等汽车生态都将逐一实现。
彼时,汽车成为一个终端,很多服务会借由这个终端来实现,比如加油、停车、电视、广播、理财等等,形成一个无限包容的产业生态链。如他所言,造一辆车和在互联网格局中造一辆车是全然不同的两个概念,社会需要足够的胸怀来接纳这样一种格局。
“在现代交通中,车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但不是全部。”丁磊表示,“我也喜欢车,但工程师的喜欢和客户的需求是有差异的。”
做企业家,而非看护人
其实,很多人都好奇丁磊为何选择乐视作为转身平台。
今年6月,当官至上海浦东区副区长的丁磊提出辞呈,准备回归“汽车人”身份时,就有媒体曝出他将加盟特斯拉、苹果等公司的消息,但随后都被当事人一一否认,直至9月10日上午,乐视创始人贾跃亭通过微博发布丁磊加盟的消息,“欢迎@AUTO丁磊加盟,担任乐视超级汽车联合创始人、全球副董事长、中国及亚太区CEO。”丁磊回归汽车界的消息才终于尘埃落定。而外界的关注点也从丁磊个人的职业选择,切换到他将如何带领乐视汽车站上互联网造车的潮头。
丁磊坦言,近几年一直有一种想法,那就是希望在时代变迁的大关口,聚焦自己的专业,通过对产业的考虑,打造一个汽车生态链。
他与贾跃亭之间的合作也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股权、资本合作,“是理念的合作。正像我在微博上写的,要推动我们的交通,走向更环保、节能、高效(牵涉到整个交通管理)、智能和快乐(我们大部分的驾驶是乏味的)的未来交通王国。”作为在汽车行业多年征战的老兵,丁磊憧憬并期待汽车产业的变革。
丁磊的加盟,让人们对这个一向只有口号没有产品的领域的期待值越来越高了。除了23年的传统汽车从业经历,对互联网造车的深入了解也刷新了业界对这个40多岁的宁波人的认识。
“我的工作是带领大家在汽车生态不确定性的情况下找到智能交通社会下的商业机会,寻找蓝海,在纵向横向地方找资源,推动社会发展。”就像他四年前向本报记者所说的,从零开始,保持饥渴。
2015-09-24 出处:汽车商报 [原创] 责编:黄河
对于互联网造车,业内其实一直都是质疑的,100多年的历史,诞生了那么多技术,需要三万多个零部件以及方方面面的配合协调,这并非互联网可以做到的。
但随着丁磊的加盟,人们对互联网造车多了一些期待。说实话,对于一个拥有23年汽车行业从业经历、6年执掌上海通用的“老汽车人”来说,造车绝非难事。就像丁磊自己所承认的,“我知道所有最好的工程师在哪、供应商在哪,没有几个人能对汽车公司这么了解。”
但是,当造车披上互联网的外衣,是否一个传统汽车人可以把控的?当传统机械遭遇现代IT,丁磊还能否游刃有余?
“传统产业链是从造车开始,互联网造车是倒过来,先有生态,汽车是放在生态里,和手机、电视是一样的。”按照丁磊的观点,与传统汽车的闭门造车不同,互联网造车通过资源的重新配置,使客户得以左右主机厂的产品、销售和服务,以最精准的方式实现匹配与达成。这其中,改变的并非线上线下的交易服务,整个汽车产业链都将面临变革。
造车是生态的组成部分
2011年2月,在丁磊突然宣布要离开上海通用前往张江高新园任董事长时,本报记者曾与他有过一次深入且走心的交谈(2011年8月,本报曾以《又见丁磊》为题,独家与他对话),他向寰球汽车记者坦承,“我是一个比较超前、凡事喜欢早做准备的人。”
如果联系他当下的选择,是否可以理解为,对于投身互联网造车,他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听了他9月15日在法兰克福车展的一番言论,相信每个人对于丁磊主导下的互联网造车都有了不一样的认识。
以前,传统汽车产业的人认为,汽车有100多年的历史,诞生了如此多技术,不是那么容易做的。互联网产业的人则觉得,造车不过是一个行为,只要有资本,有人才,有资源,一组合,就可以造车。
丁磊对这两种论点都予以了否认,“争论的角度和口径不一样,说得难听点,互相之间是鸡同鸭讲。”在他看来,互联网造车“不是简单从造车出发,而是从生态出发,造车是生态重要的组成部分。”
按照这种思路,与传统汽车的闭门造车不同,互联网通过资源的重新配置,使客户得以左右主机厂的产品、销售和服务,以最精准的方式实现匹配与达成。这其中,改变的并非线上线下的交易服务,整个汽车产业链都将面临变革。
乐视造车将“软硬通吃”
生活中的丁磊还是个十足的“冒险者”,他在试车场能够把车开到200公里以上,是厂里为数不多的人之一。同时,多年的从业经验让他不只熟知机械,还了解市场,“现在的消费者对机械不敏感,他们是对汽车生态重视。”
因此,对于乐视造车丁磊直言不讳,“我们造车,互联网生态是重要的突破点。由此,汽车租赁、内容服务、新能源汽车都将以开放的姿态纳入其中,进而建立汽车生态,推动整个社会的发展。这些是我和贾跃亭先生合作的基础。”
在丁磊看来,汽车要从一个机械品变成互联网产品,是一个“软硬通吃”的过程。如果机械是硬件的话,那么造车只是做到了基础部分,更重要的是软件部分,即互联网生态。随着硬件部分的生成,智能充电、智能驾驶等汽车生态都将逐一实现。
彼时,汽车成为一个终端,很多服务会借由这个终端来实现,比如加油、停车、电视、广播、理财等等,形成一个无限包容的产业生态链。如他所言,造一辆车和在互联网格局中造一辆车是全然不同的两个概念,社会需要足够的胸怀来接纳这样一种格局。
“在现代交通中,车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但不是全部。”丁磊表示,“我也喜欢车,但工程师的喜欢和客户的需求是有差异的。”
做企业家,而非看护人
其实,很多人都好奇丁磊为何选择乐视作为转身平台。
今年6月,当官至上海浦东区副区长的丁磊提出辞呈,准备回归“汽车人”身份时,就有媒体曝出他将加盟特斯拉、苹果等公司的消息,但随后都被当事人一一否认,直至9月10日上午,乐视创始人贾跃亭通过微博发布丁磊加盟的消息,“欢迎@AUTO丁磊加盟,担任乐视超级汽车联合创始人、全球副董事长、中国及亚太区CEO。”丁磊回归汽车界的消息才终于尘埃落定。而外界的关注点也从丁磊个人的职业选择,切换到他将如何带领乐视汽车站上互联网造车的潮头。
丁磊坦言,近几年一直有一种想法,那就是希望在时代变迁的大关口,聚焦自己的专业,通过对产业的考虑,打造一个汽车生态链。
他与贾跃亭之间的合作也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股权、资本合作,“是理念的合作。正像我在微博上写的,要推动我们的交通,走向更环保、节能、高效(牵涉到整个交通管理)、智能和快乐(我们大部分的驾驶是乏味的)的未来交通王国。”作为在汽车行业多年征战的老兵,丁磊憧憬并期待汽车产业的变革。
丁磊的加盟,让人们对这个一向只有口号没有产品的领域的期待值越来越高了。除了23年的传统汽车从业经历,对互联网造车的深入了解也刷新了业界对这个40多岁的宁波人的认识。
“我的工作是带领大家在汽车生态不确定性的情况下找到智能交通社会下的商业机会,寻找蓝海,在纵向横向地方找资源,推动社会发展。”就像他四年前向本报记者所说的,从零开始,保持饥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