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因为“快鹿系”事件,郎咸平又一次站在了风口浪尖。舆论纷纷,当然倒其者众,赞其者寡。对这个话题感兴趣的,出门左拐问百度就行了。今天我想聊聊郎咸平和汽车圈的那些事儿,当然这些事儿多半是“亲身”感受到的,道听途说的少。
提起郎咸平,先啰嗦几句关于郎的印象。现在说起他,想到的还是当年“郎顾之争”。当年,经济学和社会知识贫乏,潜意识觉得郎咸平简直就是经济学界的良心。企业家里没几个好鸟。
后来一次偶然的机会,看到一个记者写采访郎咸平的经历,历经坎坷之后这个记者和他闹得不欢而散,文章里说到郎咸平各种违约,耍大牌之类的,就差当场掐架了。从那儿之后,郎咸平在我脑中的“负面”形象就开始不断被勾勒了。直到郭美美事件,郎咸平的做法让我觉得有失经济学家的身份。一个研究经济学的人,怎么会挣这种钱?这是当时的第一想法。
其实,也不全是负面印象。有一次在采访关于城市限购问题时,被逼无奈,大半夜11点多给他发信息,居然还回我了,多少有些意外。
后来,逐渐开始关注他在汽车圈的一些言论。
1价格战还要继续(2012年)
2012年国内100多家汽车相关类上市公司,70%出现利润下滑,但是利润率还是远远高于世界车企平均水平。东风汽车乘用车毛利率由上年同期的21.9%下降到20.3%。江铃汽车毛利率为23.8%,一汽轿车毛利率为16.19%,长安汽车毛利率为15.81%,海马汽车毛利率为11.77%。相比5%的世界平均水平,我们车企的日子还没到最难熬的时候,价格竞争还要继续。
2后市场是掘金点儿
中国要发展汽车后市场,需要将后市场做成一个伟大的产业链的整合。要围绕数据库建立汽车后市场完整产业链,目前的汽车后市场还不太了解软件处理的重要性,软件处理可以将整个产业链串联在一起,建立企业整个产业的数据库,这方面我相信是汽车后市场一个最有前瞻性的工作,当然也是未来汽车后市场的一个掘金点。(据说,郎咸平的儿子郎世玮就是从事汽车改装行业的)
3工业4.0就是“4+0”
什么叫做工业4.0,什么叫奢侈品的新时代?就是产业链本身要做改变。过去是6+1,叫产品设计、原料采购、仓库采购、订单运输、批发零售加上制造。未来在中国要想把奢侈品做好的必须变成4+1,那就是仓储不要了,不需要库存了。批发也不必的,会变成4+1。再往下走,比如说终端零售怎么做零售?不是简单的卖产品,而是一个体验(用户体验)。
未来,制造跟产品设计一定要合并在一起变成4+0,谁做到了呢?中国的工厂比如宝马沈阳智能工厂,BMW X1跟3系的,包括标准轴距跟长轴距的三款车型目前开始实现并线生产。车身进入车间之后有RFID,然后根据相关的参数进行安装。
4丰田危机时美国精心策划的阴谋
2009年,电视剧《潜伏》在全国热播,中国公众对谍战题材产生了 浓厚的兴趣。可以说,丰田危机就是一个真实版的潜伏故事,是美国精心策划的一场阴谋。
5韩国汽车,从笑话到神话
韩国的汽车工业用了仅仅大约40年的时间,就走过了美欧等西方汽车工业发达国家百年发展的道路,超越中国,成为世界汽车工业后起之秀。它为什么有如此杰出的表现?那是因为从80年代末期开始,也就是汉城奥运会的时刻开始,他们的政府,他们的企业,他们的老百姓,辛辛苦苦地建立起一套资本密集或者是高科技产业的必备基础——系统工程。
6电动车,他们(德国)是引而不发
德国要做新能源汽车的话,等于是整个配套系统都会发生改变,包括它的能源结构,包括整体的充电站的网络,包括整体的工业标准,还有各个环节的流程。所以,它提出来的是电动交通,是一个系统工程的概念,而不是电动汽车的概念。美国和日本的公司也是这样,很多汽车摆在那里,开发出来了,但并没有推向市场,他们觉得时机还不成熟。简单地说,传统汽车还有钱赚,他们并不一定非要重点发展电动汽车,一旦电动汽车发展得差不多了,他们才拿出撒手锏。
所以,他们是引而不发,厚积薄发,先把现有汽车的发动机改成更节能减排,在这个基础上,一步步改进,再过5年、10年、15年,慢慢走向新能源汽车。德国的计划排到了2020年。这才是科学研究。
哎呦,整理到这里,我怎么突然有一种幻觉,郎咸平就是汽车界的良心啊!罪过罪过!(注:以上观点均整理自公开资料)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2016-04-14 出处:牛立志 [原创] 责编:田大鹏
这两天,因为“快鹿系”事件,郎咸平又一次站在了风口浪尖。舆论纷纷,当然倒其者众,赞其者寡。对这个话题感兴趣的,出门左拐问百度就行了。今天我想聊聊郎咸平和汽车圈的那些事儿,当然这些事儿多半是“亲身”感受到的,道听途说的少。
提起郎咸平,先啰嗦几句关于郎的印象。现在说起他,想到的还是当年“郎顾之争”。当年,经济学和社会知识贫乏,潜意识觉得郎咸平简直就是经济学界的良心。企业家里没几个好鸟。
后来一次偶然的机会,看到一个记者写采访郎咸平的经历,历经坎坷之后这个记者和他闹得不欢而散,文章里说到郎咸平各种违约,耍大牌之类的,就差当场掐架了。从那儿之后,郎咸平在我脑中的“负面”形象就开始不断被勾勒了。直到郭美美事件,郎咸平的做法让我觉得有失经济学家的身份。一个研究经济学的人,怎么会挣这种钱?这是当时的第一想法。
其实,也不全是负面印象。有一次在采访关于城市限购问题时,被逼无奈,大半夜11点多给他发信息,居然还回我了,多少有些意外。
后来,逐渐开始关注他在汽车圈的一些言论。
1价格战还要继续(2012年)
2012年国内100多家汽车相关类上市公司,70%出现利润下滑,但是利润率还是远远高于世界车企平均水平。东风汽车乘用车毛利率由上年同期的21.9%下降到20.3%。江铃汽车毛利率为23.8%,一汽轿车毛利率为16.19%,长安汽车毛利率为15.81%,海马汽车毛利率为11.77%。相比5%的世界平均水平,我们车企的日子还没到最难熬的时候,价格竞争还要继续。
2后市场是掘金点儿
中国要发展汽车后市场,需要将后市场做成一个伟大的产业链的整合。要围绕数据库建立汽车后市场完整产业链,目前的汽车后市场还不太了解软件处理的重要性,软件处理可以将整个产业链串联在一起,建立企业整个产业的数据库,这方面我相信是汽车后市场一个最有前瞻性的工作,当然也是未来汽车后市场的一个掘金点。(据说,郎咸平的儿子郎世玮就是从事汽车改装行业的)
3工业4.0就是“4+0”
什么叫做工业4.0,什么叫奢侈品的新时代?就是产业链本身要做改变。过去是6+1,叫产品设计、原料采购、仓库采购、订单运输、批发零售加上制造。未来在中国要想把奢侈品做好的必须变成4+1,那就是仓储不要了,不需要库存了。批发也不必的,会变成4+1。再往下走,比如说终端零售怎么做零售?不是简单的卖产品,而是一个体验(用户体验)。
未来,制造跟产品设计一定要合并在一起变成4+0,谁做到了呢?中国的工厂比如宝马沈阳智能工厂,BMW X1跟3系的,包括标准轴距跟长轴距的三款车型目前开始实现并线生产。车身进入车间之后有RFID,然后根据相关的参数进行安装。
4丰田危机时美国精心策划的阴谋
2009年,电视剧《潜伏》在全国热播,中国公众对谍战题材产生了 浓厚的兴趣。可以说,丰田危机就是一个真实版的潜伏故事,是美国精心策划的一场阴谋。
5韩国汽车,从笑话到神话
韩国的汽车工业用了仅仅大约40年的时间,就走过了美欧等西方汽车工业发达国家百年发展的道路,超越中国,成为世界汽车工业后起之秀。它为什么有如此杰出的表现?那是因为从80年代末期开始,也就是汉城奥运会的时刻开始,他们的政府,他们的企业,他们的老百姓,辛辛苦苦地建立起一套资本密集或者是高科技产业的必备基础——系统工程。
6电动车,他们(德国)是引而不发
德国要做新能源汽车的话,等于是整个配套系统都会发生改变,包括它的能源结构,包括整体的充电站的网络,包括整体的工业标准,还有各个环节的流程。所以,它提出来的是电动交通,是一个系统工程的概念,而不是电动汽车的概念。美国和日本的公司也是这样,很多汽车摆在那里,开发出来了,但并没有推向市场,他们觉得时机还不成熟。简单地说,传统汽车还有钱赚,他们并不一定非要重点发展电动汽车,一旦电动汽车发展得差不多了,他们才拿出撒手锏。
所以,他们是引而不发,厚积薄发,先把现有汽车的发动机改成更节能减排,在这个基础上,一步步改进,再过5年、10年、15年,慢慢走向新能源汽车。德国的计划排到了2020年。这才是科学研究。
哎呦,整理到这里,我怎么突然有一种幻觉,郎咸平就是汽车界的良心啊!罪过罪过!(注:以上观点均整理自公开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