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国内新闻 > 行业新闻 > 正文

车展前夜 海兹曼“质问”俩合资公司总经理

2015-04-19 23:43出处:牛立志 [原创]责编:牛立志

  4月20日前夜,大众进口车与上海大众、一汽-大众联合奉上“全家福”,旗下包括大众、奥迪、西雅特、斯柯达等11个品牌轮番上台“秀”了一把。

  数据显示,去年大众在华共计销售汽车368万辆(2013年销量327万辆),同比增长12.4%,创造了中国汽车产业新的纪录。这让大众足够有底气把最闪亮的一面秀给大家。不过,华丽的销售数字后面,大众这两年过的也并比舒坦,比如DSG事件、速腾召回、烧机油等问题不时被消费者提出。

  19日下午,大众汽车集团管理董事会成员、大众汽车集团(中国)总裁兼CEO海兹曼在接受小范围采访时承认,“关于过去这两三年间DSG问题和速腾问题总结经验教训,大众要在今后更快的了解市场的走势和车主的呼声。出现相关问题之后对于根本原因的分析要更快的推动,我们发现除了技术方面要必须找到根本原因,此外对于车主声音传播方面我们要更快速的响应,因为有一些问题并不是技术问题。”

  当晚的发布会一开始,海兹曼便将“企业责任”这个问题抛给了一汽-大众总经理张丕杰。尽管在场的都明白这同样是一个秀,但海兹曼能当着几百人面任性地提出,说明在对待消费者方面,大众确实变了。此时,张丕杰的回答已经不再重要。

  同样,海兹曼也不会“放过”上海大众总经理陈贤章。作为合资公司,能以“自主研发”自居的不多,上海大众绝对算一个,而且实力不俗。这个早在上一代朗逸发布的时候,已经被证明。接下来,上海大众还有哪些新车?2015年,9款新车;2020年前,20款新车……这些数字让海兹曼对大众接下来的市场表现增加了信心。

  其实,作为一个在华深耕30年,并一直走在前沿的企业,大众汽车对中国汽车工业的影响意义深远。当年,在很多跨国公司不愿意来中国投资的时候,大众汽车带着产品、管理经验、研发机会来到了中国,为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培养了各类人才。在这其间,很多消费者,甚至主管部门对大众是“念情”的。

  然而,30年后的中国汽车市场已经大大不同于当年。一方面,大众每年从中国获得巨额市场红利;另一方面消费者更新换代、竞争对手的步步逼近、新技术新观念的产生,这些都在减弱大众对中国汽车的“历史功绩”。

  如果把过去30年大众在华发展主要归功于起步早、本土化、产品战略这些“硬实力”的话,接下来(当然这些硬实力同样关键,比如电动化、插电式混合动力产品的布局、轻量化、互联化和自动驾驶等)绝不仅仅是几款产品这么简单了。

  19日晚上的发布会,海兹曼不停的强调责任,强调消费者,强调“和你在一起”。“中国消费者的需求就是大众的需求,中国消费者的担忧就是大众的担忧,中国消费者的梦想就是大众的梦想”,海兹曼的话或许就是未来大众的制胜法宝。

责任编辑:牛立志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车展前夜 海兹曼“质问”俩合资公司总经理

2015-04-19 出处:牛立志 [原创] 责编:牛立志

  4月20日前夜,大众进口车与上海大众、一汽-大众联合奉上“全家福”,旗下包括大众、奥迪、西雅特、斯柯达等11个品牌轮番上台“秀”了一把。

  数据显示,去年大众在华共计销售汽车368万辆(2013年销量327万辆),同比增长12.4%,创造了中国汽车产业新的纪录。这让大众足够有底气把最闪亮的一面秀给大家。不过,华丽的销售数字后面,大众这两年过的也并比舒坦,比如DSG事件、速腾召回、烧机油等问题不时被消费者提出。

  19日下午,大众汽车集团管理董事会成员、大众汽车集团(中国)总裁兼CEO海兹曼在接受小范围采访时承认,“关于过去这两三年间DSG问题和速腾问题总结经验教训,大众要在今后更快的了解市场的走势和车主的呼声。出现相关问题之后对于根本原因的分析要更快的推动,我们发现除了技术方面要必须找到根本原因,此外对于车主声音传播方面我们要更快速的响应,因为有一些问题并不是技术问题。”

  当晚的发布会一开始,海兹曼便将“企业责任”这个问题抛给了一汽-大众总经理张丕杰。尽管在场的都明白这同样是一个秀,但海兹曼能当着几百人面任性地提出,说明在对待消费者方面,大众确实变了。此时,张丕杰的回答已经不再重要。

  同样,海兹曼也不会“放过”上海大众总经理陈贤章。作为合资公司,能以“自主研发”自居的不多,上海大众绝对算一个,而且实力不俗。这个早在上一代朗逸发布的时候,已经被证明。接下来,上海大众还有哪些新车?2015年,9款新车;2020年前,20款新车……这些数字让海兹曼对大众接下来的市场表现增加了信心。

  其实,作为一个在华深耕30年,并一直走在前沿的企业,大众汽车对中国汽车工业的影响意义深远。当年,在很多跨国公司不愿意来中国投资的时候,大众汽车带着产品、管理经验、研发机会来到了中国,为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培养了各类人才。在这其间,很多消费者,甚至主管部门对大众是“念情”的。

  然而,30年后的中国汽车市场已经大大不同于当年。一方面,大众每年从中国获得巨额市场红利;另一方面消费者更新换代、竞争对手的步步逼近、新技术新观念的产生,这些都在减弱大众对中国汽车的“历史功绩”。

  如果把过去30年大众在华发展主要归功于起步早、本土化、产品战略这些“硬实力”的话,接下来(当然这些硬实力同样关键,比如电动化、插电式混合动力产品的布局、轻量化、互联化和自动驾驶等)绝不仅仅是几款产品这么简单了。

  19日晚上的发布会,海兹曼不停的强调责任,强调消费者,强调“和你在一起”。“中国消费者的需求就是大众的需求,中国消费者的担忧就是大众的担忧,中国消费者的梦想就是大众的梦想”,海兹曼的话或许就是未来大众的制胜法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