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国内新闻 > 政策法规 > 正文

中汽研超强纠错 油耗造假可休矣

2014-05-26 07:20出处:[V讯]王思 [原创]责编:王思
  [V讯网 政策法规]“油耗造假”一直是全国广大车主最为关心的话题之一。5月中旬,在油耗检测中几乎处于垄断地位的中汽研发布停牌公告称,在自查和检查过程中,发现公司所属检测中心车辆油耗检测质量控制存在缺陷。对此,公司针对发现的问题正在进行整改,有关管理部门也正在研究,可能做出完善、整改的意见。
 
  舆论普遍认为,中汽研此番自揭家丑,将对彻底解决“油耗造假”问题产生重要影响,消费者被官方油耗忽悠的悲剧有望成为历史。
 
  为何油耗造假现象充斥车市?
 
  事实上,最早汽车产品的油耗都由车企独自发布。但这样的情况已经引发了消费者极大不满。从2009年开始,工信部开始出台文件,要求汽车产品的油耗,必须通过国家指定的第三方检测机构确认,并在车辆中标示。
 
  而在目前,这种“第三方检测机构”还是由国家指定,因此中汽研这样有背景的机构自然备受车企关注,毕竟其最后给出的油耗检测结果直接关系到车企的销量及利润。
 
  或许是为了防止中汽协一家独大,形成垄断,工信部及国家质检总局将包括油耗检测在内的整车公告业务,分别授权给了中汽研下属的家机动车质量监督检验中心(重庆)、国家轿车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天津中心”)等6家检测中心。
 
  但因为这些检测中心主要依靠油耗检测生存,车企成了其衣食父母,各个检测中心之间也天然地形成了竞争关系。在这种情况下,不排除有的检测机构,为了招揽更多的检测业务,而与车企合谋,在检测环节和结果上弄虚作假,检测结果的权威性也就成了笑话。
 
  如何操纵油耗检测结果?

 
  据国内某品牌整车工程师透露,汽车行业油耗测试存在很大可控空间。一般来说,汽车油耗测试分为研发测试和认证测试两部分。
 
  研发测试为车企对自身产品进行测试,车企可自行调整车辆参数。认证检测则由厂家将样车发往第三方检测机构进行油耗试验。如试验结果合格,由检测机构出具检测报告,众多车企能干预的其实是认证检测这个环节。如果企业和检测机构达成默契共识,企业可挑选“合格”产品送样检测;如果检验机构“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只对检测来样产品负责,批量产品的一致性问题得不到有效监管。
 
  对于汽车企业在宣传产品时夸大油耗数据的“通病”,监督部门则缺乏监管,也没有相应的明确处罚规定。
 
  “油耗检测主要对样车负责,即使油耗检测合格了,如果有关行业部门不加强车型生产一致性监管,消费者买到的商品车的实际油耗与厂家标注的油耗仍不会符合,其结果是节能效果也大打折扣。”业内人士表示。

  告别潜规则 自曝缺陷乃良好开端
 
  实际上,在美国等成熟市场,监管部门会重罚欺骗消费者的行为。韩国现代和起亚两家汽车制造商由于虚假宣传旗下13款产品的油耗,遭到美国环境保护署的起诉,它们将为此支付4.12亿美元作为车主们的补偿。
 
  而在中国市场,油耗造假的现象存在了许多年,无数车主或多或少都有过上当受骗的感觉。如今中汽研自揭伤疤,也算是为彻底根治这一顽疾开了个好头。
责任编辑:王思 
V讯网

中汽研超强纠错 油耗造假可休矣

2014-05-26 出处:[V讯]王思 [原创] 责编:王思

  [V讯网 政策法规]“油耗造假”一直是全国广大车主最为关心的话题之一。5月中旬,在油耗检测中几乎处于垄断地位的中汽研发布停牌公告称,在自查和检查过程中,发现公司所属检测中心车辆油耗检测质量控制存在缺陷。对此,公司针对发现的问题正在进行整改,有关管理部门也正在研究,可能做出完善、整改的意见。
 
  舆论普遍认为,中汽研此番自揭家丑,将对彻底解决“油耗造假”问题产生重要影响,消费者被官方油耗忽悠的悲剧有望成为历史。
 
  为何油耗造假现象充斥车市?
 
  事实上,最早汽车产品的油耗都由车企独自发布。但这样的情况已经引发了消费者极大不满。从2009年开始,工信部开始出台文件,要求汽车产品的油耗,必须通过国家指定的第三方检测机构确认,并在车辆中标示。
 
  而在目前,这种“第三方检测机构”还是由国家指定,因此中汽研这样有背景的机构自然备受车企关注,毕竟其最后给出的油耗检测结果直接关系到车企的销量及利润。
 
  或许是为了防止中汽协一家独大,形成垄断,工信部及国家质检总局将包括油耗检测在内的整车公告业务,分别授权给了中汽研下属的家机动车质量监督检验中心(重庆)、国家轿车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天津中心”)等6家检测中心。
 
  但因为这些检测中心主要依靠油耗检测生存,车企成了其衣食父母,各个检测中心之间也天然地形成了竞争关系。在这种情况下,不排除有的检测机构,为了招揽更多的检测业务,而与车企合谋,在检测环节和结果上弄虚作假,检测结果的权威性也就成了笑话。
 
  如何操纵油耗检测结果?

 
  据国内某品牌整车工程师透露,汽车行业油耗测试存在很大可控空间。一般来说,汽车油耗测试分为研发测试和认证测试两部分。
 
  研发测试为车企对自身产品进行测试,车企可自行调整车辆参数。认证检测则由厂家将样车发往第三方检测机构进行油耗试验。如试验结果合格,由检测机构出具检测报告,众多车企能干预的其实是认证检测这个环节。如果企业和检测机构达成默契共识,企业可挑选“合格”产品送样检测;如果检验机构“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只对检测来样产品负责,批量产品的一致性问题得不到有效监管。
 
  对于汽车企业在宣传产品时夸大油耗数据的“通病”,监督部门则缺乏监管,也没有相应的明确处罚规定。
 
  “油耗检测主要对样车负责,即使油耗检测合格了,如果有关行业部门不加强车型生产一致性监管,消费者买到的商品车的实际油耗与厂家标注的油耗仍不会符合,其结果是节能效果也大打折扣。”业内人士表示。

  告别潜规则 自曝缺陷乃良好开端
 
  实际上,在美国等成熟市场,监管部门会重罚欺骗消费者的行为。韩国现代和起亚两家汽车制造商由于虚假宣传旗下13款产品的油耗,遭到美国环境保护署的起诉,它们将为此支付4.12亿美元作为车主们的补偿。
 
  而在中国市场,油耗造假的现象存在了许多年,无数车主或多或少都有过上当受骗的感觉。如今中汽研自揭伤疤,也算是为彻底根治这一顽疾开了个好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