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吁“黑车”转正
媒体见面会开始前,吉利不少工作人员乘坐出租车参会。其中一位工作人员在无法打到车的情况下,只好坐了“黑车”。李书福也借此机会“约谈”了这位黑车司机。
在聊天间隙,当得知这位司机师傅的第一份工作是拍照片时,李书福笑着告诉他:“咱们两个是同行啊!”(李书福的第一份工作,正是给人照相。)
媒体见面会上,作为关注出租车运营已有两年时间的李书福公布了一组调查数据:“我国城市万人拥有出租车率,北京是42辆/万人,深圳是9辆/万人、成都是8辆/万人。低比例造成打车难,进而黑车大量涌现。北京2006年‘黑车’数量为7万辆,目前为10万辆,大大超过注册出租车数量。”
近几年,随着城市道路和交通的发展,现有出租车数量已难以满足老百姓的日常出行,黑车数量随之大幅增长。但是黑车泛滥带来的多项隐患也为公共交通的发展形成了阻碍,我国各地近几年对黑车的打击也是层出不穷,然而效果却并不如人意。
“出租车行业历年来的矛盾,根本原因是没有放开的市场和背后的垄断利益。”中国中国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中心主任牛凤瑞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运营公司将政府赋予的独有运营资质作为资本,向出租车司机征收高额的‘份子钱’,政府从中也可以获利,企业和政府在利益上最终达成一致,而司机和消费者却成为了他们挣钱的工具,这是我国垄断行业扭曲发展一个鲜明的例子。”
据了解,随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虽然取得了很大成就,但高度垄断使得社会各界对类似出租车等垄断行业怨声载道。
“如果政府放开出租车的牌照,只要符合开出租车条件的司机,都可以自己去买车来开出租车,这样把现在从事地下运作的‘黑车’变成正规车,出租车的总量就会增加。至于说到底需要多少出租车,我认为这个数量不是哪个部门说了算,应由市场来决定。当司机买车投入出租车运营赚不到钱了,这个时候就说明市场饱和了。”李书福说。
为了防止出租车营运市场出现混乱,李书福在现场提出建议,希望在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的基础上放开出租车经营管制,以《出租车从业人员准入标准》替代现在公司管理模式,也就是所谓的“放开车头、管住人头”,真正恢复市场经济的本来面目。
就这一问题,2013年记者也曾与对出租车行业有深入了解的媒体人王克勤有过交流。他向记者指出,放开出租车牌照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也是背后各方利益集团不会妥协的。对于目前的出租车管理乱象他如此形容:“富了老板,肥了官员,亏了国家,苦了司机,坑了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