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新闻稿 > 正文

Enough,别再扯什么小米电动车了!

2014-03-25 15:12出处:36氪 [转载]责编:陈冬菊

        不清楚“绿豆”电动车一事最初是从谁那儿爆出来的,但这么不靠谱的消息竟然越传越真,实在是令我感到汗颜。我的看法是,小米电动车是根本不可能的,各位不要继续意淫下去了。从生态链的角度说,小米推出一台能联网的自行车还挺靠谱的。那些期待小米做出中国版Tesla的人,看来不太了解“造车”是个什么概念。

         没错,电动汽车(以下称作EV)与传统的燃油汽车相比,结构上要简单一百倍不止。甚至美国人在几年前就出版过《如何打造一台自己的EV》一书。毫不客气地说,如果电池问题得到完美解决,EV可以分分钟秒杀传统汽车。但是要重写一段Tesla的历史,我认为十个小米也做不到。

         Tesla是怎么做起来的,小米能照葫芦画瓢吗?

         粉丝们呼吁小米造电动车,主要是出于“小米善于制造廉价产品”这一印象。比如传说中的“绿豆”EV,就是专为北漂一族设计的,显然会很便宜。不过,小米的手机、电视以及电视盒等产品,之所以十分“廉价”,是因为这些消费电子产品已经形成了成熟的产业链条,确实能够把成本压低。EV呢?现在全世界都无法解决成本问题。即便Tesla,也得从豪华EV这个层面切入。所以,期待小米做“廉价”EV是行不通的。

        所以,小米要造EV,就得照搬Tesla的模式,先从高端车型和人群入手。那么,我们就看看Tesla这样的模式,究竟是怎么做起来的。总结一下,主要有三点:

        1)基础。Tesla的动力系统,最早发源于一家叫做AC Propulsion的公司。其历史细节在此不做深究,但要明确的是:Tesla并不是从零开始的,创始之初已经有EV的核心技术基础。

        2)合作。Tesla的第一款车型Roadster使用的是莲花Elise的底盘,而不是自己研发。所以,与传统车厂的合作,让Tesla能够在最短时间内推出自己的产品。从今天的眼光看,Roadster其实就是电动版的Elise而已。

        3)融资。梳理一下,Tesla的A轮融资由Elon Musk领投,750万美元;B轮还是由Elon Musk领投,1300万美元;C轮融资由Elon Musk与Technology Partners联合领投,4000万美元;D轮融资4500万美元。至此,Tesla创业阶段的私人投资已经超过了1.05亿美元。此外,戴姆勒与丰田还先后分别为Tesla注资5000万美元。但这些钱是远远不够Tesla烧的。真正的金主是美国能源部:2009年为Tesla提供了4.65亿美元的联邦贷款。也正是在这个时间点上,Tesla展出了下一代车型Model S,第一台从零设计的EV(而不是基于燃油汽车的架构)。

        上述三点是最核心的。其实还有一点,或许并不是决定性的,但绝对是Tesla成长至今的一个关键因素:Elon Musk。他是一个有理工背景的疯狂投资人,不仅追求技术的极致,还善于营销与游说,这也是为什么媒体爱拿Elon Musk跟乔布斯相比。这一点上,小米是不能比的。因为在Tesla,Elon Musk亲自担任首席架构师,而雷军呢?不知道他对汽车了解多少。

         所以,Tesla的出现,其实是多种因素共同促成的。而目前看来,这些条件小米均不具备,相差甚远。

责任编辑:陈冬菊 

Enough,别再扯什么小米电动车了!

2014-03-25 出处:36氪 [转载] 责编:陈冬菊

        不清楚“绿豆”电动车一事最初是从谁那儿爆出来的,但这么不靠谱的消息竟然越传越真,实在是令我感到汗颜。我的看法是,小米电动车是根本不可能的,各位不要继续意淫下去了。从生态链的角度说,小米推出一台能联网的自行车还挺靠谱的。那些期待小米做出中国版Tesla的人,看来不太了解“造车”是个什么概念。

         没错,电动汽车(以下称作EV)与传统的燃油汽车相比,结构上要简单一百倍不止。甚至美国人在几年前就出版过《如何打造一台自己的EV》一书。毫不客气地说,如果电池问题得到完美解决,EV可以分分钟秒杀传统汽车。但是要重写一段Tesla的历史,我认为十个小米也做不到。

         Tesla是怎么做起来的,小米能照葫芦画瓢吗?

         粉丝们呼吁小米造电动车,主要是出于“小米善于制造廉价产品”这一印象。比如传说中的“绿豆”EV,就是专为北漂一族设计的,显然会很便宜。不过,小米的手机、电视以及电视盒等产品,之所以十分“廉价”,是因为这些消费电子产品已经形成了成熟的产业链条,确实能够把成本压低。EV呢?现在全世界都无法解决成本问题。即便Tesla,也得从豪华EV这个层面切入。所以,期待小米做“廉价”EV是行不通的。

        所以,小米要造EV,就得照搬Tesla的模式,先从高端车型和人群入手。那么,我们就看看Tesla这样的模式,究竟是怎么做起来的。总结一下,主要有三点:

        1)基础。Tesla的动力系统,最早发源于一家叫做AC Propulsion的公司。其历史细节在此不做深究,但要明确的是:Tesla并不是从零开始的,创始之初已经有EV的核心技术基础。

        2)合作。Tesla的第一款车型Roadster使用的是莲花Elise的底盘,而不是自己研发。所以,与传统车厂的合作,让Tesla能够在最短时间内推出自己的产品。从今天的眼光看,Roadster其实就是电动版的Elise而已。

        3)融资。梳理一下,Tesla的A轮融资由Elon Musk领投,750万美元;B轮还是由Elon Musk领投,1300万美元;C轮融资由Elon Musk与Technology Partners联合领投,4000万美元;D轮融资4500万美元。至此,Tesla创业阶段的私人投资已经超过了1.05亿美元。此外,戴姆勒与丰田还先后分别为Tesla注资5000万美元。但这些钱是远远不够Tesla烧的。真正的金主是美国能源部:2009年为Tesla提供了4.65亿美元的联邦贷款。也正是在这个时间点上,Tesla展出了下一代车型Model S,第一台从零设计的EV(而不是基于燃油汽车的架构)。

        上述三点是最核心的。其实还有一点,或许并不是决定性的,但绝对是Tesla成长至今的一个关键因素:Elon Musk。他是一个有理工背景的疯狂投资人,不仅追求技术的极致,还善于营销与游说,这也是为什么媒体爱拿Elon Musk跟乔布斯相比。这一点上,小米是不能比的。因为在Tesla,Elon Musk亲自担任首席架构师,而雷军呢?不知道他对汽车了解多少。

         所以,Tesla的出现,其实是多种因素共同促成的。而目前看来,这些条件小米均不具备,相差甚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