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新闻稿 > 正文

相关媒体

依赖合资公司对中方反哺是饮鸩止渴(2)

2014-03-10 10:20出处:程远 [原创]责编:赵颖

        合资企业的存在对于建设和发展汽车强国是个自欺欺人的笑谈,但对发展中国汽车工业不是完全无害,这关键看我们的目标怎么确定。如果我们就是想建设一个汽车大市场,让消费者和国际接轨,去买便宜车,那么我们无论是合资或者是独资,这两个目的都能达到,只要是我们不再提汽车强国的话。按照现在一些专家的说法,我们可以不要汽车工业,我们只要把跨国公司都放进来,让他们去竞争,赚中国人的钱,然后中国人可以按照股比去分配这些利润。我们还可以用关税或其他方式挣钱,他们认为有了钱就有了一切。我只是说这样也很不错,那我们就不要再提建设汽车强国这种自欺欺人的口号,我们就放弃这个目标,就做跨国公司品牌的殖民地。

        我没有看到国家有任何建设汽车强国的有力措施,即使是这个口号也只是汽车有关部门的提法,并没有作为国家发展经济的目标和口号。如果国家真的要发展汽车工业,把建设汽车强国变成一个国家战略,那我们就要有具体的措施和可行的方法,像现在这个做法对汽车强国还是免谈。

        如果国家把建设汽车强国作为发展战略,那我认为首先要明确什么是汽车强国,汽车强国必须要有强大的自主品牌,那么国家在发展自主品牌方面要有明确的战略。另外合资公司它是一种经济形势,特别是在改革开放初期,在我们不具备快速发展汽车工业条件的情况下,引进技术和资金,作为一种过渡的形式,这是应该的。但经过三十年改革,中国已经变为世界上第二大经济强国,汽车工业已发展成为最大的装配工业。我只是说中国是最大的汽车装配大国和汽车市场,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已经不再需要如此加强对于合资企业的发展。

        如果国家确定了要发展汽车强国,就要对合资进行某些限制,这个在全世界都是共同的做法,美国人、欧洲人对中国都有很多的限制,我们的产品,我们的技术,我们的收购都在这些地方遭到了很大的挫折,但唯独中国对汽车工业是彻底放开,想来就来,想走就走。那如果说中国要发展汽车强国,一定要对合资政策有个明确的界定,和对它未来的发展方向有个规范。

        学习韩国其实是汽车工业自改革开放以来一直提出的一个方向,但从来没实行过,我认为中国发展到现在这个阶段,简单的学习韩国也不可能,中国应该根据自己国情提出方向,对发展自主品牌有明确的支持。比如我们的神州上天,蛟龙入海,都是国家把他们列为国家工程,给予极大的支持,才发展上去的,如果国家把汽车工业也列为国家工程、战略,那么对于汽车工业的核心技术,自主品牌也该有明确的方向性的措施,现在简单的去学习韩国,没有意义也学不了。
责任编辑:赵颖 
V讯网

依赖合资公司对中方反哺是饮鸩止渴(2)

2014-03-10 出处:程远 [原创] 责编:赵颖


        合资企业的存在对于建设和发展汽车强国是个自欺欺人的笑谈,但对发展中国汽车工业不是完全无害,这关键看我们的目标怎么确定。如果我们就是想建设一个汽车大市场,让消费者和国际接轨,去买便宜车,那么我们无论是合资或者是独资,这两个目的都能达到,只要是我们不再提汽车强国的话。按照现在一些专家的说法,我们可以不要汽车工业,我们只要把跨国公司都放进来,让他们去竞争,赚中国人的钱,然后中国人可以按照股比去分配这些利润。我们还可以用关税或其他方式挣钱,他们认为有了钱就有了一切。我只是说这样也很不错,那我们就不要再提建设汽车强国这种自欺欺人的口号,我们就放弃这个目标,就做跨国公司品牌的殖民地。

        我没有看到国家有任何建设汽车强国的有力措施,即使是这个口号也只是汽车有关部门的提法,并没有作为国家发展经济的目标和口号。如果国家真的要发展汽车工业,把建设汽车强国变成一个国家战略,那我们就要有具体的措施和可行的方法,像现在这个做法对汽车强国还是免谈。

        如果国家把建设汽车强国作为发展战略,那我认为首先要明确什么是汽车强国,汽车强国必须要有强大的自主品牌,那么国家在发展自主品牌方面要有明确的战略。另外合资公司它是一种经济形势,特别是在改革开放初期,在我们不具备快速发展汽车工业条件的情况下,引进技术和资金,作为一种过渡的形式,这是应该的。但经过三十年改革,中国已经变为世界上第二大经济强国,汽车工业已发展成为最大的装配工业。我只是说中国是最大的汽车装配大国和汽车市场,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已经不再需要如此加强对于合资企业的发展。

        如果国家确定了要发展汽车强国,就要对合资进行某些限制,这个在全世界都是共同的做法,美国人、欧洲人对中国都有很多的限制,我们的产品,我们的技术,我们的收购都在这些地方遭到了很大的挫折,但唯独中国对汽车工业是彻底放开,想来就来,想走就走。那如果说中国要发展汽车强国,一定要对合资政策有个明确的界定,和对它未来的发展方向有个规范。

        学习韩国其实是汽车工业自改革开放以来一直提出的一个方向,但从来没实行过,我认为中国发展到现在这个阶段,简单的学习韩国也不可能,中国应该根据自己国情提出方向,对发展自主品牌有明确的支持。比如我们的神州上天,蛟龙入海,都是国家把他们列为国家工程,给予极大的支持,才发展上去的,如果国家把汽车工业也列为国家工程、战略,那么对于汽车工业的核心技术,自主品牌也该有明确的方向性的措施,现在简单的去学习韩国,没有意义也学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