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者付款买车后却拿不到合格证,有车无法上牌只能“裸奔”。对此,中国消费者协会认为问题的症结在于汽车合格证担保贷款。中消协认为,汽车合格证担保贷款缺乏法律依据,侵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呼吁监管部门在全国范围内叫停金融机构汽车合格证担保贷款,有关金融机构应主动停止汽车合格证担保贷款业务。
抵押合格证成行业惯例
据了解,自去年8月以来,中国消费者协会及部分地方消费者协会连续收到众多消费者反映汽车合格证担保贷款问题,消费者投诉所购汽车因为合格证被经营者抵押或质押无法正常使用。
中消协今年公布的《2015年全国消协组织受理汽车产品投诉情况分析》也显示,“车辆合格证”问题位列汽车投诉维权热点、难点首位,且从去年开始有愈演愈烈的趋势。
一件投诉案例显示:2015年3月,曹先生在云南星长征鑫达汽车销售有限公司4S店全额付款购买了一辆价值15.8万元的菲亚特汽车。购车时,4S店承诺一个星期就能拿到合格证。可新车上路的期限已过,曹先生仍没有拿到车辆合格证。随后,曹先生找到4S店,对方以各种理由让他再等一等。几天后,曹先生再找到4S店时,已经是店门紧闭了。
2015年8月,包括曹先生在内的16名车主联名将云南星长征鑫达汽车销售有限公司告上了法庭。经过一年多的诉讼审理,直到今年,16名车主才最终拿到期待已久的车辆合格证。
据了解,类似曹先生的遭遇并不是个案,将本应随车交付的车辆合格证抵押给金融机构担保贷款,在汽车行业内早已是不言自明的潜规则。具体来说,就是汽车生产厂家、经销商与金融机构签订协议,由金融机构向经销商贷款或签发金融机构承兑汇票付款给生产厂家用于采购汽车,金融机构要求占有生产厂家汽车合格证,经销商卖出车后去银行解除担保赎回车辆合格证,再交付给消费者。
合格证担保贷款由来已久。因为汽车4S店是资金密集型企业,用自有资金运作的极少,基本都要靠向金融机构贷款。而贷款过程中,相当于汽车身份证的合格证是业内公认最直接有效的抵押物。
贷款行为存在法律风险
如果4S店每卖一辆车随即将购车款打给银行赎回合格证,一车对一证,基本不会引发纠纷。中消协相关负责人分析表示,目前,由于汽车市场竞争激烈及经销商自身经营问题,已经出现了经销商资金链断裂、4S店倒闭、老板“跑路”等情况,导致购车消费者无法按时拿到合格证,不能正常上牌上路,侵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而且极易引发群体事件,影响社会稳定和金融市场秩序。
从大量投诉中发现,汽车合格证担保问题涉及长安雪铁龙、广汽菲克、宝马、东风雪铁龙、东风标致、东风日产、斯柯达、上汽大众等众多品牌,相关消费纠纷数量大,分布广。为了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中消协于今年3月8日集中约谈国内29家主要汽车品牌,敦促厂家加强经销商管理,一方面要认真处理已经发生的消费纠纷,另一方面,切实采取措施防止问题的蔓延。此外,中消协直接受理了多起合格证抵押不能上牌照的投诉,并指导河北、湖北、山东、江苏、黑龙江、云南、福建等地方消协组织处理具体个案,支持消费者依法起诉,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其中,湖北省消委会在约谈银行、4S店的基础上,发布了《湖北汽车合格证抵押问题消费维权建议书》,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据法律界专家分析,用汽车合格证作质押进行贷款的行为存在法律风险。因为汽车合格证质押不是法律规定的担保融资方式,不符合《担保法》、《物权法》的相关规定。法律规定抵质押物必须具备明确的财产价值,而汽车合格证仅是汽车合格的证明,其本身并不具备任何财产价值,一旦发生纠纷,债权人无法通过对汽车合格证本身的处置来实现债权。又因车辆合格证本身不具备任何价值,银行也难以通过拍卖、变卖手中握有的车辆合格证来回收贷款。
另外,根据《产品质量法》的规定,没有合格证的商品不能进行销售,汽车合格证作为商品的附件必须随车辆一起销售给消费者。虽然合格证质押贷款在实际操作中应用非常广泛,但这种方式并不合法。
中消协表示,新车合格证担保贷款缺乏法律依据,多起司法判决也已否认合格证担保贷款的效力。目前,中消协已向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行函,希望两部门从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角度,加强金融机构监管,维护好金融市场秩序;同时,有关金融机构应主动停止汽车合格证担保贷款业务,防范金融信贷风险。
2016-12-29 出处:中国质量报 [转载] 责编:刘天鸣
消费者付款买车后却拿不到合格证,有车无法上牌只能“裸奔”。对此,中国消费者协会认为问题的症结在于汽车合格证担保贷款。中消协认为,汽车合格证担保贷款缺乏法律依据,侵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呼吁监管部门在全国范围内叫停金融机构汽车合格证担保贷款,有关金融机构应主动停止汽车合格证担保贷款业务。
抵押合格证成行业惯例
据了解,自去年8月以来,中国消费者协会及部分地方消费者协会连续收到众多消费者反映汽车合格证担保贷款问题,消费者投诉所购汽车因为合格证被经营者抵押或质押无法正常使用。
中消协今年公布的《2015年全国消协组织受理汽车产品投诉情况分析》也显示,“车辆合格证”问题位列汽车投诉维权热点、难点首位,且从去年开始有愈演愈烈的趋势。
一件投诉案例显示:2015年3月,曹先生在云南星长征鑫达汽车销售有限公司4S店全额付款购买了一辆价值15.8万元的菲亚特汽车。购车时,4S店承诺一个星期就能拿到合格证。可新车上路的期限已过,曹先生仍没有拿到车辆合格证。随后,曹先生找到4S店,对方以各种理由让他再等一等。几天后,曹先生再找到4S店时,已经是店门紧闭了。
2015年8月,包括曹先生在内的16名车主联名将云南星长征鑫达汽车销售有限公司告上了法庭。经过一年多的诉讼审理,直到今年,16名车主才最终拿到期待已久的车辆合格证。
据了解,类似曹先生的遭遇并不是个案,将本应随车交付的车辆合格证抵押给金融机构担保贷款,在汽车行业内早已是不言自明的潜规则。具体来说,就是汽车生产厂家、经销商与金融机构签订协议,由金融机构向经销商贷款或签发金融机构承兑汇票付款给生产厂家用于采购汽车,金融机构要求占有生产厂家汽车合格证,经销商卖出车后去银行解除担保赎回车辆合格证,再交付给消费者。
合格证担保贷款由来已久。因为汽车4S店是资金密集型企业,用自有资金运作的极少,基本都要靠向金融机构贷款。而贷款过程中,相当于汽车身份证的合格证是业内公认最直接有效的抵押物。
贷款行为存在法律风险
如果4S店每卖一辆车随即将购车款打给银行赎回合格证,一车对一证,基本不会引发纠纷。中消协相关负责人分析表示,目前,由于汽车市场竞争激烈及经销商自身经营问题,已经出现了经销商资金链断裂、4S店倒闭、老板“跑路”等情况,导致购车消费者无法按时拿到合格证,不能正常上牌上路,侵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而且极易引发群体事件,影响社会稳定和金融市场秩序。
从大量投诉中发现,汽车合格证担保问题涉及长安雪铁龙、广汽菲克、宝马、东风雪铁龙、东风标致、东风日产、斯柯达、上汽大众等众多品牌,相关消费纠纷数量大,分布广。为了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中消协于今年3月8日集中约谈国内29家主要汽车品牌,敦促厂家加强经销商管理,一方面要认真处理已经发生的消费纠纷,另一方面,切实采取措施防止问题的蔓延。此外,中消协直接受理了多起合格证抵押不能上牌照的投诉,并指导河北、湖北、山东、江苏、黑龙江、云南、福建等地方消协组织处理具体个案,支持消费者依法起诉,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其中,湖北省消委会在约谈银行、4S店的基础上,发布了《湖北汽车合格证抵押问题消费维权建议书》,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据法律界专家分析,用汽车合格证作质押进行贷款的行为存在法律风险。因为汽车合格证质押不是法律规定的担保融资方式,不符合《担保法》、《物权法》的相关规定。法律规定抵质押物必须具备明确的财产价值,而汽车合格证仅是汽车合格的证明,其本身并不具备任何财产价值,一旦发生纠纷,债权人无法通过对汽车合格证本身的处置来实现债权。又因车辆合格证本身不具备任何价值,银行也难以通过拍卖、变卖手中握有的车辆合格证来回收贷款。
另外,根据《产品质量法》的规定,没有合格证的商品不能进行销售,汽车合格证作为商品的附件必须随车辆一起销售给消费者。虽然合格证质押贷款在实际操作中应用非常广泛,但这种方式并不合法。
中消协表示,新车合格证担保贷款缺乏法律依据,多起司法判决也已否认合格证担保贷款的效力。目前,中消协已向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行函,希望两部门从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角度,加强金融机构监管,维护好金融市场秩序;同时,有关金融机构应主动停止汽车合格证担保贷款业务,防范金融信贷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