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国内新闻 > 企业新闻 > 正文

小7的援青日记

2014-08-14 12:22出处:V讯网 [转载]责编:马聪

        8月12日 海南州兴海县 海拔3300米 多云转阵雨 有短时冰雹

  自从8月9号团队抵达西宁之后,在青海境内还没遇见过让人满意的天气,不过看起来今天的天气值得期待,因为早晨起来就能看到湛蓝的天空和洁白的云彩。兴海县所在的海南州属于典型的高原大陆性气候区,大气稀薄,干旱少雨,太阳辐射强,气温日差较大。

  义诊的现场如我们预想般的火爆。车队还没有到的时候,兴海县藏医院的门前就已经挤满了当地群众,几辆药房车和乘坐着医疗专家的吉利GX7在警察的疏导下好不容易才开进了医院的大门,而此时医院的里面还拥挤着另片人潮,是那些已经挂了号的患者们。志愿者只好利用几辆巡诊车排成了一列“车墙”,将这些“热切”的患者隔开,以保证就诊的秩序。可见当地的患者们对于专家医疗的渴望与信任,这一张张充满期盼的面孔,最好地诠释了我们这次百人援青活动的意义。

吉利GX7百人援青

  医院门前人山人海

吉利GX7百人援青

  用车拉成围墙

吉利GX7百人援青

  拿到号的人群等在“车墙”外

吉利GX7百人援青

吉利GX7百人援青

  忙碌、专注、关爱依然是义诊现场不变的节奏,忙而不乱,井然有序。这要归功于活动的组织和志愿者自身的素质。一位当地的老太太来现场求诊路上突发心脏病,口唇青紫,呼吸困难,立即就有现场的志愿者把她送到医生处治疗,并且帮助医生进行抢救。经过一番紧急的抢救,大妈脱离了危险,状态趋于平稳。

吉利GX7百人援青

  集合分工的志愿者

吉利GX7百人援青

  志愿者配合医生抢救

吉利GX7百人援青

  当这一场虚惊过去之后,人们才注意到,帮忙给病人量心率的竟然是援青团队的总指挥李健,而给病人套呼吸袋的是吉利汽车的工作人员,他本来负责的工作是媒体传播。在这块公益的“战场”上,没人再局限在自己的分工,哪里需要就会有人顶上,绝对正宗一个高效的团队。

吉利GX7百人援青

  测量心率

吉利GX7百人援青

  原来是总指挥

吉利GX7百人援青

  吉利志愿者帮助病人呼吸

  从兴海到玛多,是我们到青海以来最难走的一段路。没有看到路标,但应该是214国道在青海境内的一段。214国道全程3542公里,纵跨青海、西藏、 云南、紧邻四川。青海段是1954年沿历史上的“唐藩古道”路线兴建的西宁至玉树公路,西藏至云南段是沿历史上的“茶马古道”路线于1976年竣工的滇藏公路,1988年国家正式命名为214国道。

吉利GX7百人援青

  国道路边美景

吉利GX7百人援青

  蓝天、白云、绿草,羡慕死个人儿

  路上听手台里传来的消息说,前方的路上正在下雪,说实话,兴奋的心情多于对路况的担忧,这可是8月份,对于没有来过高原的人来说,还有什么比八月下雪更新鲜的呢?至于说雪后路滑什么的,以小7的实力那绝对是小菜一碟,拜托,小7可是2.0的动力,225/65的轮胎呢!

  214国道公路联结海南、 果洛、玉树3个藏族自治州,翻越日月山、河卡山等十多座大山,不过我们一路行来懵懵懂懂,也不知道到底过的是哪座山,只是全部270多公里的路程,很多地方都在修路,再加上爬坡、高海拔,路况很差,玛多的海拔是4200多米,而我们的路上爬过的山怎么也得有个4500左右吧?远看山都在云里,影影绰绰还能看见雪山的影子。队伍里包括韩红在内的多名队友都出现了不适,不过GX7的身板还扛得住,没出现所谓的高反,要知道,有的车来到高原,熄火之后都是打不着的。

吉利GX7百人援青

  吉利GX7百人援青

        GX7奔跑在砂石路上

吉利GX7百人援青

        国道上不时出现维修路段

吉利GX7百人援青

  一路上总有胳膊肘弯试图挑战GX7的操控性能

  路边修路的工人让我想起了电影《青藏线》。不过影片《青藏线》是以青藏铁路的修建为背景,讲述三代人为圆青藏线通车梦所付出的心血代价和艰难探索,讴歌这些建设者百折不挠、昂扬豪迈的“青藏精神”。眼前这些向我们招手的黑脸汉子们其实和影片中的一样,正在高原上倾注他们的心血和汗水。虽然没有像我们百人援青活动这样备受关注,但这种默默奉献的精神同样可贵,是他们把自己的汗水洒在这片草原戈壁上,让更多的车辆在这条天路上畅通无阻,我们的爱心才能顺利地送到更多需要帮助的人身边。

吉利GX7百人援青

  坑坑洼洼的国道

吉利GX7百人援青

  远处的工人

吉利GX7百人援青

  筑路工人向我们打招呼

吉利GX7百人援青

  车队向着高海拔前进

责任编辑:马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