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物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物 > 特约评论 > 正文

谁在制造自主品牌“悲观论”

2013-03-29 11:10出处:盖世汽车网 [转载]责编:雅楠
        对于吉利沃尔沃,我想说的是,如果他们愿意进入奥迪A8所在的顶级高档车市场,我们非常欢迎。奥迪期盼这样的挑战,也愿意与中国同行交流和切磋,这会让我们有更多进步。”在德国举办的奥迪全球年会上,奥迪公司管理董事会主席施泰德如此评价吉利汽车。尽管他是把吉利和沃尔沃连在一起称呼的,但很显然,他对中国自主品牌参与国际竞争的态度充满赞许和肯定。
        无独有偶,在日内瓦车展上,脱胎于奇瑞的观致汽车全球首发了第一款产品,并引起了欧洲媒体的竞相报道。奥迪总部公关部的一位人士向记者表示,德国媒体对观致很感兴趣,电视里连续几天进行焦点报道,报纸、网站上也少不了观致的消息,这在以前是不敢想象的。
欧洲媒体对观致的兴奋程度明显超越了中国媒体,这是很多人始料未及的。将于2013年年底在中国率先上市的观致3,能否实现“墙外开花墙内香”,没有人敢打包票,更多中国媒体的态度是审慎而不乐观的。即使这款车实现了正向开发和国际标准流程,即使其高管的工作背景涉及宝马、捷豹路虎、欧宝、大众、沃尔沃等九个国际品牌,国人还是为其捏了一把汗,就像当初我们偏执地认为吉利和沃尔沃不可能有交集一样。
        去年年底,吉利与沃尔沃签署了三份技术合作协议,主要涉及共同开发中级车型平台、共享车内空气质量控制系统以及提高GX7车型安全技术。与那些鄙夷自主品牌人士的想法不同,这并不是吉利在向沃尔沃要技术,而是其自主研发能力提升到更高阶段后的必然需求。因为自主品牌只有在技术能力上达到一定的层次,“共同开发”才不是一个噱头。
菲亚特的掌门人马尔乔内曾一度发出“中国汽车威胁论”,引起欧美汽车厂商的恐慌。如今,中国汽车在欧美巨头眼中更像是一头大鳄。曾几何时,在海外走廉价路线的中国车因为质量不佳,还是任人嘲笑的对象。如今,五菱的微车可以挂雪佛兰标在印度售卖,其质量和成本的控制力成为通用全球标杆;上汽以跨国公司的形象进入海外市场,并通过技术输出的方式在国外建立控股企业;长安的“五国九地”研发体系吸引了诸多海外精英,并在巴西和俄罗斯独资设厂。自主品牌已经超越了我们一度自卑的预想,跨越到一个崭新的阶段。
然而在国内,悲观论仍占据主流。尽管像吉利、奇瑞这样的自主车企每年都会将营业收入的5%以上投入到研发当中,已经形成了自己科学的研发体系和质量保障体系,产品一律对标欧美标准,但国内的生存环境却愈加严峻,消费者对自主品牌的信心依旧不足。
        自主品牌海外口碑的提升,是实力积蓄到一定阶段后的必然结果。让我们不妨用平和的心态去看待自主品牌的成长,总有一天我们会发现,在我们眼中一直跪着的人早就站起来了,因为我们看到的不过是河里折射的倒影。
责任编辑:雅楠 
V讯网

谁在制造自主品牌“悲观论”

2013-03-29 出处:盖世汽车网 [转载] 责编:雅楠

        对于吉利沃尔沃,我想说的是,如果他们愿意进入奥迪A8所在的顶级高档车市场,我们非常欢迎。奥迪期盼这样的挑战,也愿意与中国同行交流和切磋,这会让我们有更多进步。”在德国举办的奥迪全球年会上,奥迪公司管理董事会主席施泰德如此评价吉利汽车。尽管他是把吉利和沃尔沃连在一起称呼的,但很显然,他对中国自主品牌参与国际竞争的态度充满赞许和肯定。
        无独有偶,在日内瓦车展上,脱胎于奇瑞的观致汽车全球首发了第一款产品,并引起了欧洲媒体的竞相报道。奥迪总部公关部的一位人士向记者表示,德国媒体对观致很感兴趣,电视里连续几天进行焦点报道,报纸、网站上也少不了观致的消息,这在以前是不敢想象的。
欧洲媒体对观致的兴奋程度明显超越了中国媒体,这是很多人始料未及的。将于2013年年底在中国率先上市的观致3,能否实现“墙外开花墙内香”,没有人敢打包票,更多中国媒体的态度是审慎而不乐观的。即使这款车实现了正向开发和国际标准流程,即使其高管的工作背景涉及宝马、捷豹路虎、欧宝、大众、沃尔沃等九个国际品牌,国人还是为其捏了一把汗,就像当初我们偏执地认为吉利和沃尔沃不可能有交集一样。
        去年年底,吉利与沃尔沃签署了三份技术合作协议,主要涉及共同开发中级车型平台、共享车内空气质量控制系统以及提高GX7车型安全技术。与那些鄙夷自主品牌人士的想法不同,这并不是吉利在向沃尔沃要技术,而是其自主研发能力提升到更高阶段后的必然需求。因为自主品牌只有在技术能力上达到一定的层次,“共同开发”才不是一个噱头。
菲亚特的掌门人马尔乔内曾一度发出“中国汽车威胁论”,引起欧美汽车厂商的恐慌。如今,中国汽车在欧美巨头眼中更像是一头大鳄。曾几何时,在海外走廉价路线的中国车因为质量不佳,还是任人嘲笑的对象。如今,五菱的微车可以挂雪佛兰标在印度售卖,其质量和成本的控制力成为通用全球标杆;上汽以跨国公司的形象进入海外市场,并通过技术输出的方式在国外建立控股企业;长安的“五国九地”研发体系吸引了诸多海外精英,并在巴西和俄罗斯独资设厂。自主品牌已经超越了我们一度自卑的预想,跨越到一个崭新的阶段。
然而在国内,悲观论仍占据主流。尽管像吉利、奇瑞这样的自主车企每年都会将营业收入的5%以上投入到研发当中,已经形成了自己科学的研发体系和质量保障体系,产品一律对标欧美标准,但国内的生存环境却愈加严峻,消费者对自主品牌的信心依旧不足。
        自主品牌海外口碑的提升,是实力积蓄到一定阶段后的必然结果。让我们不妨用平和的心态去看待自主品牌的成长,总有一天我们会发现,在我们眼中一直跪着的人早就站起来了,因为我们看到的不过是河里折射的倒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