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物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物 > 言论 > 正文

相关媒体

本土品牌之间可成“秦”“晋”之好

2014-05-26 09:28出处:汪云青 [原创]责编:赵颖

  早上,我在停车场把比亚迪“秦”遥控出来时,阅车无数的看车大叔看傻了。

  虽然这个功能的实用性其实并不大——自己开的话,无论是入位还是出位,都会快得多,但是,作为车主,我还是很希望自己的车有这样的功能,特别是,它还是一款指导价只有20.98万元的插电混合动力轿车(PHEV),扣除国家和地方补贴之后,它实际上可能只需要十三四万元(在上海还不用拍牌)。

  “秦”有点让我吃惊,这款车配备了13KWH的动力电池,理想条件下,纯电模式可以续航70公里,50升的油箱能保证混动模式下约700公里的续航里程。也就是说,具备充电条件时,这款车日常在市区使用,完全不需要用油,同时在需要跑长途时,又免去了续航里程不足的担忧。按照厂家的算法,“秦”的综合油耗只有百公里1.6升,而0~100km/h加速仅需5.9秒。

  “秦”的卖点不止于此,这款十三四万就能拥有的插电混合动力轿车,可以遥控驾驶,可以语音控制,360度影像系统、座椅通风加热、智能空调、电动天窗、胎压监测、定速巡航……配置高得出人意料。

  可是,缺点也很明显。它的驾驶平顺性太糟糕了,这主要应归咎于比亚迪自己开发的那台双离合变速器。干式双离合变速器在拥堵路况下的顿挫感,是先天性的,比亚迪如此,观致如此,大众亦如此,“秦”这样的PHEV,应该匹配一台CVT变速器,可惜的是,比亚迪自己没有。

  我突然想,假如比亚迪能和奇瑞合作,会是什么结果。奇瑞自主开发的CVT虽然谈不上很先进,但在艾瑞泽7上的表现也算中规中矩。我又想,假如有这么一款本土品牌车型,拥有比亚迪的插电混动系统、奇瑞的CVT,有上汽MG的设计水平、长安逸动的NVH水准,有艾瑞泽那样的操稳做工、“秦”那样的智能界面,岂不轻易秒杀什么特斯拉、i3、沃蓝达?

  如果真有这样一款产品,我的下一款车就不会有第二个选项。

  可是,这样的车毕竟没有出现。虽然生存日艰,但本土品牌之间的合作却少得可怜,印象中几乎没有。本土品牌之间,天然地荣损与俱,除了竞争,更应该合作,特别是在彼此都面临合资品牌强势打压、市场份额持续下滑的今天。竞争之余,我想,本土品牌汽车厂家的领导们,比如王传福、尹同跃、陈虹、曾庆洪,或者李书福、魏建军,是时候考虑一下合作的可能性和必要性了——我指的是实实在在的技术研发和产品开发层面的合作。奇瑞、吉利、比亚迪,以及长安、长城、上汽、广汽,为什么不能一结秦晋之好?这样,我的“下一辆车一定是本土品牌”的承诺,应该落实得更快一些。

  写到这里,想起日前看到的一则新闻,觉得有必要和一众本土品牌车企分享一下:日本八家车企最近成立协会,携手开发提高发动机燃效和削减尾气的基础技术。这八家企业是本田、铃木、大发、丰田、日产、富士重工、马自达及三菱汽车。            

责任编辑:赵颖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