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智能化已经成为汽车市场公认的发展方向,在接下来的发展中,互联网公司和汽车主机厂谁将站在整个产业链的顶端?”10月15日,在中国汽车智能化峰会上一位参会者提问到。
2015年以来,互联网+成了最热门的词汇,随着工业4.0的计划提出,智能化汽车、互联网汽车逐渐成为汽车主机厂的发展方向。与此同时,国内部分互联网企业也纷纷宣布进军汽车行业。互联网的兴起一方面给传统制造业带来了全新的思维方式,也给传统制造业带来巨大的冲击,毫无疑问,互联网就是影响汽车行业进化的变革性力量。
互联网企业开启造车模式
作为叱咤硅谷的全球互联网巨头,谷歌和苹果涉足汽车产业的姿势相当霸气。早在2011年,谷歌便成立了其汽车公司,潜心开发无人驾驶汽车。而在最近,谷歌汽车业务更是同谷歌眼镜、登月等怪胎业务一起被分离出来,看来是要大干一场了。
苹果自然不愿落于人后,今年2月,苹果公司就组建一个全新的研发实验室,并且毫不掩饰其啃食汽车产业的野心,从各家传统车企招聘了数百名汽车行业的专家和工程师,准备研发一辆超越特斯拉的苹果牌电动车。
国内的互联网企业巨头在洞见了汽车产业的大势所趋后,阿里巴巴率先宣布和上汽合作,共同出资10亿元设立“互联网汽车基金”,矢志构建互联网汽车的生态圈,组建合资公司,首款互联网汽车产品有望于2016年上市。
乐视也已经发布了乐视超级汽车首款产品的概念图,并宣布这款电动汽车的实车将会在2016年北京车展上亮相。
汽车智能化成趋势
在今天开幕的中国汽车智能化峰会上,北汽集团董事长徐和谊表示,今年年底将会宣布与乐视更大范围的合作,明年北京车展北汽将会推出首款无人驾驶技术产品。
“互联网汽车”可称之为车联网的高级版,绝不只是开发几款APP软件或是车载系统那样简单。正如北汽集团董事长徐和谊所说,智能化发展更将汽车产业带来前所未有的变革和机遇。汽车本身由过去以往的功能型车向智能型车转变,汽车的智能化将促使汽车的功能和使用场景发生变革,智能驾驶、互联将使人们的智慧出行成为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智能汽车带来的不仅是人们双手的解放,它带给人们将是更广阔的生活空间。
上海交通大学汽车工程研究院副院长殷承良认为,从互联网角度来说,它也需要有一个新的载体,第一代终端是台式计算机,第二代终端是笔记本电脑,第三代是Ipad和Iphone,而汽车可能就是第四代移动终端。将来一定有互联网企业打赢,也一定有善于改变的整车厂也会打赢,最后两边的企业都有胜的,但是80%现在还活着的企业将来不改变的话,它就会死掉。
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助理荣辉指出,互联网一定会给汽车研发生产带来颠覆性的影响,比如新车开发周期会缩短,传统汽车制造四大工艺流程也会受到冲击。从碰撞到融合,汽车制造业正在互联网的席卷下经历着蜕变。
互联网企业能造车靠谱吗?
今年1月20日,就在乐视宣布成立超级汽车公司的当天,比亚迪总裁王传福便在比亚迪全球技术解析大会暨首届迪粉大会上直接指出,“互联网造车只是一个概念和炒作而已。”
针对王传福的观点,贾跃亭在微博上以一句甘地的名言回应:“First they ignore you,then they laugh at you,then they fight you,then you win.”(最先他们会无视你,然后是嘲笑你,接着与你战斗,最终你会赢得胜利。)
那么互联网企业到底能不能造车,殷承良认为在互联网汽车来势汹汹的大变革时代,如果主机厂不变,某些企业就走入死胡同了,有可能会会被颠覆性。他强调,互联网企业要造车需要满足以下四个方面条件。第一,选准技术切入点,并且在这上面花大力气进行技术投入,这个技术着眼点就是电动的智能化车辆,为什么是电动车?因为只有电动车跟传统汽车统统不一样,这个时候跟普通汽车比,普通汽车的强项全没有了,这一点是拉短和传统汽车竞争距离的切入点,第一着眼点必须是电动车智能化。第二,它必须非常有钱才能烧得起。第三是关键,必须要有一个大平台做后盾,有平台性的思维,有平台做后盾,苹果的IOS是平台,阿里巴巴的淘宝是平台。第四就是模式,到底这件事该怎么做,想清楚了这个才可以。
“我们对智能汽车的定义其实就三点,我们认为一个智能汽车首先要具备它是可升级的,它是可以线上升级的,这是第一个要求。第二个,智能汽车第二个特点是它要有学习能力,它要能学习。第三个,智能汽车系统要有可感知的能力。在产品力方面,在不同人手里面有不同的定义,互联网秉承了一个思维方式是软件定义硬件,我们举个很简单的例子,比如360度摄像头,其实它整个的作用还是在倒车和相关外部情况的了解,作为互联网公司来说,它可能会成为作为整个朋友圈、社交圈的打造,包括他出去玩了,我没有去,我也可以看到他的分享。”智车优行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陆伟认为,互联企业网造的不是汽车,它造的汽车是个机器人,你有任何需求的时候,它都能帮助你。这是互联网企业造车的一些理念,更关注互联网产品延续性方面,这是有别于传统汽车公司的。
“大家都在说车生态,对于我们现在作为互联网造车,有一个商业模式是我们认为颠覆传统商业模式的方式,传统汽车其实是在卖车,它其实是销售汽车,互联网是把汽车的价格分时化,甚至说把钱放到后面,通过增值后面进行贴补前面的车,我们的造车实际上是硬件成本的卖车,我们的模具是不摊销的,人工是不摊销的,我们有投资方。”陆伟如是说。
汽车智能化谁来主导
与其说"互联网"是互联网企业把手伸到了传统制造业的盘子里,不如说是客户变化、时代变化、环境变化,让主机厂做出必然选择,这也是符合进化论的,上汽通用汽车互联网事业部新业务开发与营销副总监、上海安吉星规划发展总监任洪艳曾对记者表示。
至于当前热论的互联网能否颠覆汽车企业,殷承良这样表示,随着智能化的发展,到了智能汽车实现的那一天,一定是车的技术、互联网的技术大融合,无论是车联网还是网联车,最后胜出的企业肯定既不是传统的汽车厂,也不是传统的互联网企业。所以说未来的智能车也一定是这样,不在乎谁胜,但是肯定是一种技术方面融合以后的结果。
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刘卫国表示,从技术角度讲双方都可以干,但是互联网企业对汽车的理解和汽车企业对汽车的理解不是一个概念,互联网认为把车作为一个终端,汽车企业把车作为一个主题。“我个人的观点是互联网企业进入汽车企业是一个好事,这是从外界打破传统的观念。”刘卫国强调,从吉利今后不会闭关锁国不跟外界去合作,而是会不断地吸收互联网企业精髓的东西,进一步地把我们的汽车更加人性化,更加适合消费者的需求。
车云网合伙人梁楠也表示,不管是汽车企业还是互联网企业,谁能造出来满足消费者需求的产品谁就能占领制高点。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2015-10-15 出处:牛大为 [原创] 责编:牛大为
“汽车智能化已经成为汽车市场公认的发展方向,在接下来的发展中,互联网公司和汽车主机厂谁将站在整个产业链的顶端?”10月15日,在中国汽车智能化峰会上一位参会者提问到。
2015年以来,互联网+成了最热门的词汇,随着工业4.0的计划提出,智能化汽车、互联网汽车逐渐成为汽车主机厂的发展方向。与此同时,国内部分互联网企业也纷纷宣布进军汽车行业。互联网的兴起一方面给传统制造业带来了全新的思维方式,也给传统制造业带来巨大的冲击,毫无疑问,互联网就是影响汽车行业进化的变革性力量。
互联网企业开启造车模式
作为叱咤硅谷的全球互联网巨头,谷歌和苹果涉足汽车产业的姿势相当霸气。早在2011年,谷歌便成立了其汽车公司,潜心开发无人驾驶汽车。而在最近,谷歌汽车业务更是同谷歌眼镜、登月等怪胎业务一起被分离出来,看来是要大干一场了。
苹果自然不愿落于人后,今年2月,苹果公司就组建一个全新的研发实验室,并且毫不掩饰其啃食汽车产业的野心,从各家传统车企招聘了数百名汽车行业的专家和工程师,准备研发一辆超越特斯拉的苹果牌电动车。
国内的互联网企业巨头在洞见了汽车产业的大势所趋后,阿里巴巴率先宣布和上汽合作,共同出资10亿元设立“互联网汽车基金”,矢志构建互联网汽车的生态圈,组建合资公司,首款互联网汽车产品有望于2016年上市。
乐视也已经发布了乐视超级汽车首款产品的概念图,并宣布这款电动汽车的实车将会在2016年北京车展上亮相。
汽车智能化成趋势
在今天开幕的中国汽车智能化峰会上,北汽集团董事长徐和谊表示,今年年底将会宣布与乐视更大范围的合作,明年北京车展北汽将会推出首款无人驾驶技术产品。
“互联网汽车”可称之为车联网的高级版,绝不只是开发几款APP软件或是车载系统那样简单。正如北汽集团董事长徐和谊所说,智能化发展更将汽车产业带来前所未有的变革和机遇。汽车本身由过去以往的功能型车向智能型车转变,汽车的智能化将促使汽车的功能和使用场景发生变革,智能驾驶、互联将使人们的智慧出行成为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智能汽车带来的不仅是人们双手的解放,它带给人们将是更广阔的生活空间。
上海交通大学汽车工程研究院副院长殷承良认为,从互联网角度来说,它也需要有一个新的载体,第一代终端是台式计算机,第二代终端是笔记本电脑,第三代是Ipad和Iphone,而汽车可能就是第四代移动终端。将来一定有互联网企业打赢,也一定有善于改变的整车厂也会打赢,最后两边的企业都有胜的,但是80%现在还活着的企业将来不改变的话,它就会死掉。
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助理荣辉指出,互联网一定会给汽车研发生产带来颠覆性的影响,比如新车开发周期会缩短,传统汽车制造四大工艺流程也会受到冲击。从碰撞到融合,汽车制造业正在互联网的席卷下经历着蜕变。
互联网企业能造车靠谱吗?
今年1月20日,就在乐视宣布成立超级汽车公司的当天,比亚迪总裁王传福便在比亚迪全球技术解析大会暨首届迪粉大会上直接指出,“互联网造车只是一个概念和炒作而已。”
针对王传福的观点,贾跃亭在微博上以一句甘地的名言回应:“First they ignore you,then they laugh at you,then they fight you,then you win.”(最先他们会无视你,然后是嘲笑你,接着与你战斗,最终你会赢得胜利。)
那么互联网企业到底能不能造车,殷承良认为在互联网汽车来势汹汹的大变革时代,如果主机厂不变,某些企业就走入死胡同了,有可能会会被颠覆性。他强调,互联网企业要造车需要满足以下四个方面条件。第一,选准技术切入点,并且在这上面花大力气进行技术投入,这个技术着眼点就是电动的智能化车辆,为什么是电动车?因为只有电动车跟传统汽车统统不一样,这个时候跟普通汽车比,普通汽车的强项全没有了,这一点是拉短和传统汽车竞争距离的切入点,第一着眼点必须是电动车智能化。第二,它必须非常有钱才能烧得起。第三是关键,必须要有一个大平台做后盾,有平台性的思维,有平台做后盾,苹果的IOS是平台,阿里巴巴的淘宝是平台。第四就是模式,到底这件事该怎么做,想清楚了这个才可以。
“我们对智能汽车的定义其实就三点,我们认为一个智能汽车首先要具备它是可升级的,它是可以线上升级的,这是第一个要求。第二个,智能汽车第二个特点是它要有学习能力,它要能学习。第三个,智能汽车系统要有可感知的能力。在产品力方面,在不同人手里面有不同的定义,互联网秉承了一个思维方式是软件定义硬件,我们举个很简单的例子,比如360度摄像头,其实它整个的作用还是在倒车和相关外部情况的了解,作为互联网公司来说,它可能会成为作为整个朋友圈、社交圈的打造,包括他出去玩了,我没有去,我也可以看到他的分享。”智车优行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陆伟认为,互联企业网造的不是汽车,它造的汽车是个机器人,你有任何需求的时候,它都能帮助你。这是互联网企业造车的一些理念,更关注互联网产品延续性方面,这是有别于传统汽车公司的。
“大家都在说车生态,对于我们现在作为互联网造车,有一个商业模式是我们认为颠覆传统商业模式的方式,传统汽车其实是在卖车,它其实是销售汽车,互联网是把汽车的价格分时化,甚至说把钱放到后面,通过增值后面进行贴补前面的车,我们的造车实际上是硬件成本的卖车,我们的模具是不摊销的,人工是不摊销的,我们有投资方。”陆伟如是说。
汽车智能化谁来主导
与其说"互联网"是互联网企业把手伸到了传统制造业的盘子里,不如说是客户变化、时代变化、环境变化,让主机厂做出必然选择,这也是符合进化论的,上汽通用汽车互联网事业部新业务开发与营销副总监、上海安吉星规划发展总监任洪艳曾对记者表示。
至于当前热论的互联网能否颠覆汽车企业,殷承良这样表示,随着智能化的发展,到了智能汽车实现的那一天,一定是车的技术、互联网的技术大融合,无论是车联网还是网联车,最后胜出的企业肯定既不是传统的汽车厂,也不是传统的互联网企业。所以说未来的智能车也一定是这样,不在乎谁胜,但是肯定是一种技术方面融合以后的结果。
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刘卫国表示,从技术角度讲双方都可以干,但是互联网企业对汽车的理解和汽车企业对汽车的理解不是一个概念,互联网认为把车作为一个终端,汽车企业把车作为一个主题。“我个人的观点是互联网企业进入汽车企业是一个好事,这是从外界打破传统的观念。”刘卫国强调,从吉利今后不会闭关锁国不跟外界去合作,而是会不断地吸收互联网企业精髓的东西,进一步地把我们的汽车更加人性化,更加适合消费者的需求。
车云网合伙人梁楠也表示,不管是汽车企业还是互联网企业,谁能造出来满足消费者需求的产品谁就能占领制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