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国内新闻 > 行业新闻 > 正文

“成都共识”:创新求变应对新常态

2015-09-10 09:35出处:樊春艳 [原创]责编:石腾

  中国经济已经步入“新常态”发展阶段,受宏观经济形势的影响,中国汽车市场也在发生着快速的变化。这些变化有些是我们预料到的,比如整体车市增速的下滑,消费需求的年轻化、多样化,但可能没有预料到变化幅度会如此之大、变化速度会如此之快;有些变化则是我们没有预料到的,比如豪华车市场增速的逆转。这一系列复杂多样的变化给我们的营销工作带来了巨大挑战。如何看待中国汽车市场变化,如何排除杂音准确预判市场走向,如何在战局迷乱中保持信心、发现亮点、寻找办法?为此,我们特别策划了《大势·信心·方法——2015中国汽车市场发展趋势高峰论坛》,让我们听听一线营销老总的声音。

  中国经济基本面:增长放缓,产业面临洗牌危机

  此次论坛放在成都车展这个时间点上,是敏感而又颇有深意的。受市场增速的影响,最近整个行业都在探讨一个问题,那就是中国汽车市场到底怎么了。

  在过去的十几年中,中国车市从未出现过如此大的波动。现在,每个人都意识到这与中国经济密不可分。在中国股市大幅波动成为全球媒体头条前,在央行引导人民币贬值引发全球市场忧虑前,所有人都在讨论中国经济放缓的问题。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一份报告中称,全球经济所面临的下行风险已上升,包括中国经济放缓和股市震荡加剧在内的威胁可能严重削弱全球经济前景,并在7月将2015年全球经济增长预估下调至3.3%,预计中国经济增长将放缓至6.8%。

  全球经济尚且如此,国内产业则更不容乐观,今年8月,中国制造业PMI 为49.7,跌破了50的荣衰分界线,创下三年来最低水平,加剧了人们对于中国经济尤其是汽车制造业减速的担忧。

  另外一组数据也让业内对汽车行业的信心跌入谷底,据海关统计,2015年1月至7月,我国进出口总值22244.5亿美元,同比下降7.2%;而7月进出口总值更是下降了8.8%,这已是中国外贸连续第5个月负增长了。

  中国贸易比预想的更加严峻复杂。英国著名的《经济学人》杂志封面甚至用“中国市场的跌落”作为标题来形容中国市场。中国经济放缓的客观事实,已经成为各行各业剧烈波动的源头,其中就包括汽车行业。

  更让人心惊的是,中国汽车市场2015年的下行速度远比中国经济发展速度更快。进入2015年以来,中国车市增长一降再降,7月甚至出现负增长。

  其实,2011年前后,欧洲汽车市场曾一度十分惊恐,PMI指数全线下挫(从当年4月份的56.7一直下探至8月份的49),但当年中国出乎意料的1850万辆销量以及中国汽车市场所表现出来的强有力增速,拯救了当时欧洲的大部分制造业企业,但最终也无法阻止欧洲制造业的集体衰退。

  正如四年前的欧洲一样,目前中国汽车行业也正遭遇前所未有的煎熬,这也对我们的营销工作带来了巨大挑战。

  中国车市前景预测:仍有增长空间,但微增长是常态

  增速放缓、销量下滑,这些大概可以概括今年前8个月整个中国汽车市场的生存现状,而这种现状也被称为“新常态”。

  新常态下,之前高歌猛进的增速已经不再。数据显示,今年1~7月份,汽车销售同比仅增长0.4%,与数年前动辄10%以上的增长速度相比,今年的车市更冷一些。可以预见的是,今年年底之前,这种“微增长”状态将一直持续。

  因此,坚持成为今年每个企业以及经销商的必修课。然而值得庆幸的是,中国车市并非一直如此,历年中国车市增长曲线或许能解释这一观点:2004年、2008年以及2011年是中国汽车行业发展的三个关键节点,全年销量在这三个时间节点跌入谷底,但随后的2005年、2009年和2012年却成为爆发性的一年。2016年会不会成为这样的关键期我们不得而知,但新的财政年度必然要求我们做出新的调整。

  另一方面,中国汽车市场还远未达到饱和。尽管从1994年的100多万辆增长到2014年的2400万辆的体量,中国已经当之无愧地成为了世界第一大汽车产销大国,但中国的千人保有量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美国千人保有量超过800辆,中国还不足百辆。

  中国集中在城市的汽车消费者超过了80%的比例,但在西方,只有30%左右是在城市。因此在中国汽车市场,还有巨大的消费潜力尚未被释放,中国汽车市场未来年销量如果不突破3000万辆就远远没饱和。

  但让人遗憾的是,目前国家关于汽车行业方面的政策规定已经成为制约汽车行业发展的“枷锁”,汽车限行限购几乎已经成为了大城市整治城市拥堵、灰霾天气的“标准动作”,这又将是一个大批消费需求的被遏制和被压抑。汽车行业并没有像房地产等行业那样,伴有及时的护航政策。

  五点中肯建议:加大创新营销,把握新的市场增长点

  面对快速变化的市场,我们不得不遗憾地发现,汽车其实是一个很传统的行业,同时也是一个创新动力不足的行业。在市场发展进入瓶颈的阶段,产品同质化、营销同质化等等问题凸显,并成为困扰当前所有汽车营销经理人的难题之一。

  在这个时候,“创新”这个听起来似乎有些老套的词,却显现出更为关键的作用。在中国汽车高速发展的阶段,我们很少碰到问题,没有阻力,没有失败教训,或者说没有痛彻心扉的失败教训,创新动力自然不足。但在中国车市发展出现问题的时候,创新却成为我们突破现状、寻找办法所能依靠的最重要的武器。

  在这样的情况下,如何适应这种新常态渡过现有难关,有几个方面的问题亟需解决。

  首先是创新营销的问题。中国汽车消费结构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80后、90后正在成为未来消费主力,他们对于生活的态度和消费习惯倒逼我们在营销沟通方面更加注重互联网化和个性化。包括产品设计、品牌文化、营销方式等,都要不断迎合消费者需求。

  其二,要善于把握新的市场增长机会。有一组数据很能说明问题:2014年,中国市场二手车和新车的销量比例只有0.38,而在美国,这一数据是2.2。再看金融渗透率,2014年中国是18%,美国则达到90%。市场已不再是新车的“战场”,二手车、汽车金融、汽车保险都将成为未来行业发展的机遇点。

  其三,整个行业需要重新思考政策与汽车产业发展的匹配度问题。其中有两个问题需要厘清:城市污染到底是不是汽车造成的,汽车行业应担负几成责任?我们的产业发展一直在强调追赶欧美,但这样的追赶速度与现有经济环境、城市规划以及企业能力是否匹配?我们希望借助我们这次发声,来寻求产业发展与政策制定之间的平衡点。中国乃至世界工业形态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因此迫切需要对汽车业现行治理轨制进行改革。

  不能否认,从1994年的100多万辆到去年的2400万辆,中国已经当之无愧地成为了世界第一大汽车产销大国。但我们更加不能忽视的是,这个时候就必须有适应这个生产力发展的产业政策来释放市场的活力,这是一个产业发展的必然结果。

  其四,我们呼吁,汽车企业在制定发展计划的时候一定要符合市场“新常态”。很多时候,车企的压力都是“自找的”,随着市场需求越来越弱,车企供应却有增无减。我们常常批判市场说翻脸就翻脸,却从未因此作出改变,因此我们希望企业目标的制定会是我们在市场“新常态”下作出的最明智的决定。

  第五,呼吁的同时,我们也警示,随着中国车市步入“新常态”,中国汽车市场目前正在迎来一轮重新洗牌,这个洗牌及包括了整车厂也包括经销商等上下游产业链。特别是在互联网的渗透下,这个洗牌的过程可能会加速。

责任编辑:石腾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成都共识”:创新求变应对新常态

2015-09-10 出处:樊春艳 [原创] 责编:石腾

  中国经济已经步入“新常态”发展阶段,受宏观经济形势的影响,中国汽车市场也在发生着快速的变化。这些变化有些是我们预料到的,比如整体车市增速的下滑,消费需求的年轻化、多样化,但可能没有预料到变化幅度会如此之大、变化速度会如此之快;有些变化则是我们没有预料到的,比如豪华车市场增速的逆转。这一系列复杂多样的变化给我们的营销工作带来了巨大挑战。如何看待中国汽车市场变化,如何排除杂音准确预判市场走向,如何在战局迷乱中保持信心、发现亮点、寻找办法?为此,我们特别策划了《大势·信心·方法——2015中国汽车市场发展趋势高峰论坛》,让我们听听一线营销老总的声音。

  中国经济基本面:增长放缓,产业面临洗牌危机

  此次论坛放在成都车展这个时间点上,是敏感而又颇有深意的。受市场增速的影响,最近整个行业都在探讨一个问题,那就是中国汽车市场到底怎么了。

  在过去的十几年中,中国车市从未出现过如此大的波动。现在,每个人都意识到这与中国经济密不可分。在中国股市大幅波动成为全球媒体头条前,在央行引导人民币贬值引发全球市场忧虑前,所有人都在讨论中国经济放缓的问题。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一份报告中称,全球经济所面临的下行风险已上升,包括中国经济放缓和股市震荡加剧在内的威胁可能严重削弱全球经济前景,并在7月将2015年全球经济增长预估下调至3.3%,预计中国经济增长将放缓至6.8%。

  全球经济尚且如此,国内产业则更不容乐观,今年8月,中国制造业PMI 为49.7,跌破了50的荣衰分界线,创下三年来最低水平,加剧了人们对于中国经济尤其是汽车制造业减速的担忧。

  另外一组数据也让业内对汽车行业的信心跌入谷底,据海关统计,2015年1月至7月,我国进出口总值22244.5亿美元,同比下降7.2%;而7月进出口总值更是下降了8.8%,这已是中国外贸连续第5个月负增长了。

  中国贸易比预想的更加严峻复杂。英国著名的《经济学人》杂志封面甚至用“中国市场的跌落”作为标题来形容中国市场。中国经济放缓的客观事实,已经成为各行各业剧烈波动的源头,其中就包括汽车行业。

  更让人心惊的是,中国汽车市场2015年的下行速度远比中国经济发展速度更快。进入2015年以来,中国车市增长一降再降,7月甚至出现负增长。

  其实,2011年前后,欧洲汽车市场曾一度十分惊恐,PMI指数全线下挫(从当年4月份的56.7一直下探至8月份的49),但当年中国出乎意料的1850万辆销量以及中国汽车市场所表现出来的强有力增速,拯救了当时欧洲的大部分制造业企业,但最终也无法阻止欧洲制造业的集体衰退。

  正如四年前的欧洲一样,目前中国汽车行业也正遭遇前所未有的煎熬,这也对我们的营销工作带来了巨大挑战。

  中国车市前景预测:仍有增长空间,但微增长是常态

  增速放缓、销量下滑,这些大概可以概括今年前8个月整个中国汽车市场的生存现状,而这种现状也被称为“新常态”。

  新常态下,之前高歌猛进的增速已经不再。数据显示,今年1~7月份,汽车销售同比仅增长0.4%,与数年前动辄10%以上的增长速度相比,今年的车市更冷一些。可以预见的是,今年年底之前,这种“微增长”状态将一直持续。

  因此,坚持成为今年每个企业以及经销商的必修课。然而值得庆幸的是,中国车市并非一直如此,历年中国车市增长曲线或许能解释这一观点:2004年、2008年以及2011年是中国汽车行业发展的三个关键节点,全年销量在这三个时间节点跌入谷底,但随后的2005年、2009年和2012年却成为爆发性的一年。2016年会不会成为这样的关键期我们不得而知,但新的财政年度必然要求我们做出新的调整。

  另一方面,中国汽车市场还远未达到饱和。尽管从1994年的100多万辆增长到2014年的2400万辆的体量,中国已经当之无愧地成为了世界第一大汽车产销大国,但中国的千人保有量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美国千人保有量超过800辆,中国还不足百辆。

  中国集中在城市的汽车消费者超过了80%的比例,但在西方,只有30%左右是在城市。因此在中国汽车市场,还有巨大的消费潜力尚未被释放,中国汽车市场未来年销量如果不突破3000万辆就远远没饱和。

  但让人遗憾的是,目前国家关于汽车行业方面的政策规定已经成为制约汽车行业发展的“枷锁”,汽车限行限购几乎已经成为了大城市整治城市拥堵、灰霾天气的“标准动作”,这又将是一个大批消费需求的被遏制和被压抑。汽车行业并没有像房地产等行业那样,伴有及时的护航政策。

  五点中肯建议:加大创新营销,把握新的市场增长点

  面对快速变化的市场,我们不得不遗憾地发现,汽车其实是一个很传统的行业,同时也是一个创新动力不足的行业。在市场发展进入瓶颈的阶段,产品同质化、营销同质化等等问题凸显,并成为困扰当前所有汽车营销经理人的难题之一。

  在这个时候,“创新”这个听起来似乎有些老套的词,却显现出更为关键的作用。在中国汽车高速发展的阶段,我们很少碰到问题,没有阻力,没有失败教训,或者说没有痛彻心扉的失败教训,创新动力自然不足。但在中国车市发展出现问题的时候,创新却成为我们突破现状、寻找办法所能依靠的最重要的武器。

  在这样的情况下,如何适应这种新常态渡过现有难关,有几个方面的问题亟需解决。

  首先是创新营销的问题。中国汽车消费结构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80后、90后正在成为未来消费主力,他们对于生活的态度和消费习惯倒逼我们在营销沟通方面更加注重互联网化和个性化。包括产品设计、品牌文化、营销方式等,都要不断迎合消费者需求。

  其二,要善于把握新的市场增长机会。有一组数据很能说明问题:2014年,中国市场二手车和新车的销量比例只有0.38,而在美国,这一数据是2.2。再看金融渗透率,2014年中国是18%,美国则达到90%。市场已不再是新车的“战场”,二手车、汽车金融、汽车保险都将成为未来行业发展的机遇点。

  其三,整个行业需要重新思考政策与汽车产业发展的匹配度问题。其中有两个问题需要厘清:城市污染到底是不是汽车造成的,汽车行业应担负几成责任?我们的产业发展一直在强调追赶欧美,但这样的追赶速度与现有经济环境、城市规划以及企业能力是否匹配?我们希望借助我们这次发声,来寻求产业发展与政策制定之间的平衡点。中国乃至世界工业形态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因此迫切需要对汽车业现行治理轨制进行改革。

  不能否认,从1994年的100多万辆到去年的2400万辆,中国已经当之无愧地成为了世界第一大汽车产销大国。但我们更加不能忽视的是,这个时候就必须有适应这个生产力发展的产业政策来释放市场的活力,这是一个产业发展的必然结果。

  其四,我们呼吁,汽车企业在制定发展计划的时候一定要符合市场“新常态”。很多时候,车企的压力都是“自找的”,随着市场需求越来越弱,车企供应却有增无减。我们常常批判市场说翻脸就翻脸,却从未因此作出改变,因此我们希望企业目标的制定会是我们在市场“新常态”下作出的最明智的决定。

  第五,呼吁的同时,我们也警示,随着中国车市步入“新常态”,中国汽车市场目前正在迎来一轮重新洗牌,这个洗牌及包括了整车厂也包括经销商等上下游产业链。特别是在互联网的渗透下,这个洗牌的过程可能会加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