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谈到电动汽车,就必然会联系到充电设施建设。随着市场上在售的新能源汽车品牌和车型不断增多,充电基础设施少、充电标准不统一逐渐成为我国新能源汽车继续发展的障碍。
日前,在国家信息中心主办的全国汽车信息发布会上,北京市科委双新处处长许心超表示,“充电国标的修订工作已基本完成,开始征求意见,并有望在今年8月正式发布”。据许心超介绍,此次充电国标的核心在于将新能源汽车充电桩规范化、一致化,且不同车型充电插口将统一,并采用标准化的充电桩。
各自为战 充电桩标准层出不穷
日前,记者走访调查北京部分充电桩发现,仅在北京地区,充电桩品牌就多达5-6种,有国家电网投资建设,也有汽车厂商和社会资本投资建设的,最明显的特征是各自为战,这导致了充电标准不统一,不但充电接口各不相同,充电电压有区别,还有直流和交流、快充和慢充等多种形式。
据了解,目前我国电动车执行的国家标准仅针对插座、接口等比较初级的方面,虽然电动车和充电设施兼容性大大提高,但在电动车关键部位的技术参数,如电压、功率等方面并没有统一标准。
新能源汽车厂商相关负责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现阶段国内生产的新能源汽车基本上都实现了充电接口兼容,但在充电设备上依然存在着电压、功率不同的问题,未能实现不同电动汽车和不同充电桩的一致性。
记者驾驶腾势电动车在公共充电桩充电时发现,当充电量达到90%以上便不再继续充电了。对此,腾势电动车的官方解释为,此问题属公用充电桩电压不够引起,腾势电动车的充电站输出电压能覆盖220Vdc—550Vdc的范围,充电桩屏幕显示“充电电压过高”是指此时车辆动力电池的电压已跟公用充电桩的最大输出电压一致,故无法再继续对腾势车辆动力电池充电,此现象不会对动力电池产生不利的影响。
记者了解到,电动车的充电有交流充电和直流充电两种方式,两者在电流、电压等技术参数上都有较大差距。前者充电效率较低,而后者充电效率较高。简单理解,一般大家常说的“慢充”用的基本是交流冲电,而“快充”多用的是直流充电。其中,腾势和特斯拉等品牌的电动车就是采用高压直流的方式充电的。
除了充电电流方式不同外,充电桩兼容问题也导致部分电动车无法使用公共充电桩。记者在驾驶宝马芝诺1e电动车时就遇到充电桩不兼容的问题,这款车只能在少数的宝马5S店或者租车公司充电,对于使用者来说很不方便。另外,特斯拉自进入中国以来一直坚持做自己的充电桩,由于采取的是美国标准,和其他品牌的电动汽车采取的接口不一致,在公共充电桩无法实现兼容充电。
目前国内生产的电动汽车充电标准在外形尺寸、充电桩接口等不少方面已达成一致,以北京为例,国产新能源汽车在公共充电桩充电并不困难,但对于像特斯拉、宝马等进口品牌新能源汽车来说,由于采用的标准不同,至今未能实现与公共充电站兼容充电。标准的不统一导致不同品牌间充电设施不可共用,分散了本就不多的充电设施资源,充电设施的公共属性被弱化。
据了解,此前由于不同品牌新能源车而出现充电桩电压、功率不同导致充不进电的情况。对此,新国标也将在充电桩的兼容性上做出调整,具体表现在统一充电插口尺寸以及通信协议标准,即保证不同品牌的新能源车都能与同一充电桩正常连接进行充电。
开放电池信息是关键
据电动汽车充电设施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长刘永东介绍,电动汽车充电与普通电器设备充电不一样的就是,除了要外形尺寸一致能接通电源,还需要通讯协议的统一,因为电动汽车充电还有大电流高电压的直流快充,如果充电设施“不了解”电动汽车的电池状况,那么就很容易发生危险。
根据2011年底,发布的电动汽车充电接口和通信协议四项国家标准,现行的国标包括四大接口标准,分别是第一部分:通用要求;第二部分:交流充电接口;第三部分:直流充电接口和第四部分:《电动汽车非车载传导式充电机与电池管理系统之间的通信协议》。
目前的前三个部分相对比较容易解决,主要解决外形尺寸标准、材料标准等问题,但是第四部分就要复杂很多,它要求充电设施能够读取电动汽车车身的相关数据,比如电池使用状态、充放电的电流、电压等信息,有人形象地称之为“握手协议”。
刘永东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国标的最理想状态就是充电设施能够知道电动汽车需要充多少电、需要多大的电流充、需不需要维护等信息,就好像电影中的外星人在交流的时候不用说话,只要两手握紧手就可以通过思想来交流,这就避免了说话时因为发音或者理解的不同而产生歧义,也避免因“歧义”风险。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很多新能源汽车厂商也意识到电动车发展和充电设施建设市紧密相连的,所以新能源汽车厂商也在积极参与建设充电设施,并逐步放开了充电设施对于电池信息的读取。
“目前北汽的新能源汽车已经放开了充电设施对车辆电池信息的读取,这样更有利于电动车充电设施和电动汽车的发展。”北汽新能源相关负责人告诉汽车商报记者,截至目前,北汽新能源已经在北京建成近6000个公共充电桩,这些充电桩都是按照最新标准建的,所以新标准出台对已经建成的充电桩没有影响。
但是也有一些新能源汽厂商负责人表示,新国标在征询车厂意见的时候还希望充电设施能够读取车辆的VIN码。车辆VIN码又称车辆识别码,相当于车辆的身份信息,VIN码的内容中包含了车辆的生产厂家、年代、车型、车身型式及代码、发动机代码和组装地点等信息。这个涉及到汽车的安全问题,所以不肯让步。
北京新能源发展促进中心博士窦刚告诉汽车商报记者,关于第四部分《电动汽车非车载传导式充电机与电池管理系统之间的通讯协议》的规定,充电设施只是读取电池信息,并不会涉及车辆其他信息,不会影响汽车安全。另外,在制定新国标之前,相关部门会多次与汽车生产商和充电桩企业座谈,相信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刘永东也表示,如果车厂能够让充电设施读取车辆VIN码,那么充电设施对于电动汽车的充电安全基本就可以完全保障了,除去这些个别点,其他的通讯协议基本都达成一致,所以说距离充电国标大统一就只是一步之距。
新国标导致现有充电桩报废?
根据新国标,未来不同车型充电插头的标准是一样的。北京市科委双新处处长许新超表示:“虽然在电压和功率方面会有差别,但理论上可以在同一个充电桩使用。此外,对于一直是重中之重的充电桩安全问题,新国标尤为重视,标准化后的新能源车充电桩将在充电结束后自动断电,在雨天绝缘、避免触电等方面有所突破,避免新能源车主在充电过程中发生不必要的危险。”
与此同时,也有媒体报道,出台新标准可能会导致大量已有充电设施报废。由于涉及诸多企业的利益,也成为此前新国标出台难的原因。
对此,窦刚解释道,新国标不会对现有充电桩接口的物理形态做太多改变,如果完全改变接口形状,那么现有的充电桩的电动车就都没有办法充电了,这个代价太大了。他猜测,标准变化主要集中在第四部分《电动汽车非车载传导式充电机与电池管理系统之间的通信协议》的改变,这些也是可以通过远程系统控制对充电桩进行调整,不需要拆除重装。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2015-08-20 出处:牛大为 [原创] 责编:田大鹏
每当谈到电动汽车,就必然会联系到充电设施建设。随着市场上在售的新能源汽车品牌和车型不断增多,充电基础设施少、充电标准不统一逐渐成为我国新能源汽车继续发展的障碍。
日前,在国家信息中心主办的全国汽车信息发布会上,北京市科委双新处处长许心超表示,“充电国标的修订工作已基本完成,开始征求意见,并有望在今年8月正式发布”。据许心超介绍,此次充电国标的核心在于将新能源汽车充电桩规范化、一致化,且不同车型充电插口将统一,并采用标准化的充电桩。
各自为战 充电桩标准层出不穷
日前,记者走访调查北京部分充电桩发现,仅在北京地区,充电桩品牌就多达5-6种,有国家电网投资建设,也有汽车厂商和社会资本投资建设的,最明显的特征是各自为战,这导致了充电标准不统一,不但充电接口各不相同,充电电压有区别,还有直流和交流、快充和慢充等多种形式。
据了解,目前我国电动车执行的国家标准仅针对插座、接口等比较初级的方面,虽然电动车和充电设施兼容性大大提高,但在电动车关键部位的技术参数,如电压、功率等方面并没有统一标准。
新能源汽车厂商相关负责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现阶段国内生产的新能源汽车基本上都实现了充电接口兼容,但在充电设备上依然存在着电压、功率不同的问题,未能实现不同电动汽车和不同充电桩的一致性。
记者驾驶腾势电动车在公共充电桩充电时发现,当充电量达到90%以上便不再继续充电了。对此,腾势电动车的官方解释为,此问题属公用充电桩电压不够引起,腾势电动车的充电站输出电压能覆盖220Vdc—550Vdc的范围,充电桩屏幕显示“充电电压过高”是指此时车辆动力电池的电压已跟公用充电桩的最大输出电压一致,故无法再继续对腾势车辆动力电池充电,此现象不会对动力电池产生不利的影响。
记者了解到,电动车的充电有交流充电和直流充电两种方式,两者在电流、电压等技术参数上都有较大差距。前者充电效率较低,而后者充电效率较高。简单理解,一般大家常说的“慢充”用的基本是交流冲电,而“快充”多用的是直流充电。其中,腾势和特斯拉等品牌的电动车就是采用高压直流的方式充电的。
除了充电电流方式不同外,充电桩兼容问题也导致部分电动车无法使用公共充电桩。记者在驾驶宝马芝诺1e电动车时就遇到充电桩不兼容的问题,这款车只能在少数的宝马5S店或者租车公司充电,对于使用者来说很不方便。另外,特斯拉自进入中国以来一直坚持做自己的充电桩,由于采取的是美国标准,和其他品牌的电动汽车采取的接口不一致,在公共充电桩无法实现兼容充电。
目前国内生产的电动汽车充电标准在外形尺寸、充电桩接口等不少方面已达成一致,以北京为例,国产新能源汽车在公共充电桩充电并不困难,但对于像特斯拉、宝马等进口品牌新能源汽车来说,由于采用的标准不同,至今未能实现与公共充电站兼容充电。标准的不统一导致不同品牌间充电设施不可共用,分散了本就不多的充电设施资源,充电设施的公共属性被弱化。
据了解,此前由于不同品牌新能源车而出现充电桩电压、功率不同导致充不进电的情况。对此,新国标也将在充电桩的兼容性上做出调整,具体表现在统一充电插口尺寸以及通信协议标准,即保证不同品牌的新能源车都能与同一充电桩正常连接进行充电。
开放电池信息是关键
据电动汽车充电设施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长刘永东介绍,电动汽车充电与普通电器设备充电不一样的就是,除了要外形尺寸一致能接通电源,还需要通讯协议的统一,因为电动汽车充电还有大电流高电压的直流快充,如果充电设施“不了解”电动汽车的电池状况,那么就很容易发生危险。
根据2011年底,发布的电动汽车充电接口和通信协议四项国家标准,现行的国标包括四大接口标准,分别是第一部分:通用要求;第二部分:交流充电接口;第三部分:直流充电接口和第四部分:《电动汽车非车载传导式充电机与电池管理系统之间的通信协议》。
目前的前三个部分相对比较容易解决,主要解决外形尺寸标准、材料标准等问题,但是第四部分就要复杂很多,它要求充电设施能够读取电动汽车车身的相关数据,比如电池使用状态、充放电的电流、电压等信息,有人形象地称之为“握手协议”。
刘永东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国标的最理想状态就是充电设施能够知道电动汽车需要充多少电、需要多大的电流充、需不需要维护等信息,就好像电影中的外星人在交流的时候不用说话,只要两手握紧手就可以通过思想来交流,这就避免了说话时因为发音或者理解的不同而产生歧义,也避免因“歧义”风险。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很多新能源汽车厂商也意识到电动车发展和充电设施建设市紧密相连的,所以新能源汽车厂商也在积极参与建设充电设施,并逐步放开了充电设施对于电池信息的读取。
“目前北汽的新能源汽车已经放开了充电设施对车辆电池信息的读取,这样更有利于电动车充电设施和电动汽车的发展。”北汽新能源相关负责人告诉汽车商报记者,截至目前,北汽新能源已经在北京建成近6000个公共充电桩,这些充电桩都是按照最新标准建的,所以新标准出台对已经建成的充电桩没有影响。
但是也有一些新能源汽厂商负责人表示,新国标在征询车厂意见的时候还希望充电设施能够读取车辆的VIN码。车辆VIN码又称车辆识别码,相当于车辆的身份信息,VIN码的内容中包含了车辆的生产厂家、年代、车型、车身型式及代码、发动机代码和组装地点等信息。这个涉及到汽车的安全问题,所以不肯让步。
北京新能源发展促进中心博士窦刚告诉汽车商报记者,关于第四部分《电动汽车非车载传导式充电机与电池管理系统之间的通讯协议》的规定,充电设施只是读取电池信息,并不会涉及车辆其他信息,不会影响汽车安全。另外,在制定新国标之前,相关部门会多次与汽车生产商和充电桩企业座谈,相信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刘永东也表示,如果车厂能够让充电设施读取车辆VIN码,那么充电设施对于电动汽车的充电安全基本就可以完全保障了,除去这些个别点,其他的通讯协议基本都达成一致,所以说距离充电国标大统一就只是一步之距。
新国标导致现有充电桩报废?
根据新国标,未来不同车型充电插头的标准是一样的。北京市科委双新处处长许新超表示:“虽然在电压和功率方面会有差别,但理论上可以在同一个充电桩使用。此外,对于一直是重中之重的充电桩安全问题,新国标尤为重视,标准化后的新能源车充电桩将在充电结束后自动断电,在雨天绝缘、避免触电等方面有所突破,避免新能源车主在充电过程中发生不必要的危险。”
与此同时,也有媒体报道,出台新标准可能会导致大量已有充电设施报废。由于涉及诸多企业的利益,也成为此前新国标出台难的原因。
对此,窦刚解释道,新国标不会对现有充电桩接口的物理形态做太多改变,如果完全改变接口形状,那么现有的充电桩的电动车就都没有办法充电了,这个代价太大了。他猜测,标准变化主要集中在第四部分《电动汽车非车载传导式充电机与电池管理系统之间的通信协议》的改变,这些也是可以通过远程系统控制对充电桩进行调整,不需要拆除重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