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相当长一段时间,上汽通用五菱被汽车媒体人列为成功的典范,讨论的核心并非是五菱宏光卖得有多火,而是宝骏730这样一款乘用车销量非常成功,从7月30号上市算起,两个月卖了33022台,一上来就月销过万,9月甚至超过2万辆了。当然这不是要夸赞五菱,只是要借这个事聊一聊车企要想销量成功别只盯着轿车、SUV看,抓住用户细分真实需求,另辟蹊径的成功会来得更简单。
事实上,上汽通用五菱并非在乘用车领域一帆风顺,它造的宝骏630三厢轿车和610两厢轿车,销量就算不上很成功,而宝骏730作为一款MPV就成功了,成功原因有很多,但核心是730离五菱的目标用户很近,好的产品触发了用户消费升级并接受这款产品。其实长城汽车和长安汽车的成功也在另辟蹊径,长城汽车从皮卡市场切入乘用车,初期造的精灵、炫丽、酷熊并不成功,只是后来的哈弗H6才算真正成功,算是填补了自主精品紧凑型SUV空白,而它开发的C30、C50轿车只取得短暂的成功。长安汽车的成功又不一样,CS35虽然是SUV,但算得上主流自主车企第一款小型SUV产品,又是一个空白,所以销量也很成功。
五菱和长城的崛起的案例其实是告诉我们不要只盯着轿车看,长安的成功则告诉我们不要看紧凑型SUV很火就盯着这一个细分市场,试试别的级别的SUV也许会更好。
这样的成功的案例还有很多,比如东风风行的景逸和菱智都非常成功,景逸走的是休旅风格,菱智走的是卖金杯价但给你商务MPV范儿的路子,总之市场出奇好。比如9月份,景逸就卖了1万2千台,菱智卖了9千多台(前9月均销量实际过万)。
实际上合资品牌这种另辟蹊径的成功案例也不少,比如郑州日产的NV200就是一款相当成功的车型,看着就是一个类似于丰田埃尔法的MPV,但它既不是金杯那样的商用车也不完全是商务MPV,而是做到了客货两用,要面子有面子要功能有功能,其实是商用MPV、家用MPV兼具货车功能的独特乘用车,10.48-13.98万的售价,合资品牌的整体高素质、日产品牌的号召力,商用、家用、运货统统给你搞定,没有竞争对手,想不火也难。实际上正是这样独特的优势,它也被美国不少州选定为出租车,这可是直接和那些高级轿车pk胜出的结果,另辟蹊径的优势可见一斑。日产在华成功的另一个案例其实还有骊威,两厢车给你整出MPV的空间来,当年也是出奇的火。
此外我不得不提东风本田的杰德,在常规紧凑型MPV打不开市场的情况下,杰德以帅气两厢休旅造型,三排6座实用功能,定位新概念轿车,结果一炮走红。其实大众CC这类独特的产品都因为没有直接对手活的很滋润,另外大众朗行以接近标准旅行车的造型用两厢车概念售卖也非常成功。再举个例子,别克第一款国产SUV恰恰不是最火的紧凑型,而是小型SUV,因为竞争少,又是第一款,所以它也成功了。
所以我想在竞争日渐激烈到白热化的中国汽车市场,所有车企要想获得更好的成功,在产品投放上就要多费点功夫,不是什么火就投什么,因为火的市场竞争也是激烈的,你也许会被拍死。而针对中国市场差异化多层次的消费需求去寻找细分机会无疑成功要来得轻松的多,没有竞争或者竞争很少,活的自然滋润,车企们多动动脑吧。而且细分市场也不是让你去学别人,你要是老模仿,肯定还是不如参照对象,你还是竞争不过别人,要细分要另辟蹊径就得自己开创市场。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2014-11-06 出处:贺球辉 [原创] 责编:石腾
在今年相当长一段时间,上汽通用五菱被汽车媒体人列为成功的典范,讨论的核心并非是五菱宏光卖得有多火,而是宝骏730这样一款乘用车销量非常成功,从7月30号上市算起,两个月卖了33022台,一上来就月销过万,9月甚至超过2万辆了。当然这不是要夸赞五菱,只是要借这个事聊一聊车企要想销量成功别只盯着轿车、SUV看,抓住用户细分真实需求,另辟蹊径的成功会来得更简单。
事实上,上汽通用五菱并非在乘用车领域一帆风顺,它造的宝骏630三厢轿车和610两厢轿车,销量就算不上很成功,而宝骏730作为一款MPV就成功了,成功原因有很多,但核心是730离五菱的目标用户很近,好的产品触发了用户消费升级并接受这款产品。其实长城汽车和长安汽车的成功也在另辟蹊径,长城汽车从皮卡市场切入乘用车,初期造的精灵、炫丽、酷熊并不成功,只是后来的哈弗H6才算真正成功,算是填补了自主精品紧凑型SUV空白,而它开发的C30、C50轿车只取得短暂的成功。长安汽车的成功又不一样,CS35虽然是SUV,但算得上主流自主车企第一款小型SUV产品,又是一个空白,所以销量也很成功。
五菱和长城的崛起的案例其实是告诉我们不要只盯着轿车看,长安的成功则告诉我们不要看紧凑型SUV很火就盯着这一个细分市场,试试别的级别的SUV也许会更好。
这样的成功的案例还有很多,比如东风风行的景逸和菱智都非常成功,景逸走的是休旅风格,菱智走的是卖金杯价但给你商务MPV范儿的路子,总之市场出奇好。比如9月份,景逸就卖了1万2千台,菱智卖了9千多台(前9月均销量实际过万)。
实际上合资品牌这种另辟蹊径的成功案例也不少,比如郑州日产的NV200就是一款相当成功的车型,看着就是一个类似于丰田埃尔法的MPV,但它既不是金杯那样的商用车也不完全是商务MPV,而是做到了客货两用,要面子有面子要功能有功能,其实是商用MPV、家用MPV兼具货车功能的独特乘用车,10.48-13.98万的售价,合资品牌的整体高素质、日产品牌的号召力,商用、家用、运货统统给你搞定,没有竞争对手,想不火也难。实际上正是这样独特的优势,它也被美国不少州选定为出租车,这可是直接和那些高级轿车pk胜出的结果,另辟蹊径的优势可见一斑。日产在华成功的另一个案例其实还有骊威,两厢车给你整出MPV的空间来,当年也是出奇的火。
此外我不得不提东风本田的杰德,在常规紧凑型MPV打不开市场的情况下,杰德以帅气两厢休旅造型,三排6座实用功能,定位新概念轿车,结果一炮走红。其实大众CC这类独特的产品都因为没有直接对手活的很滋润,另外大众朗行以接近标准旅行车的造型用两厢车概念售卖也非常成功。再举个例子,别克第一款国产SUV恰恰不是最火的紧凑型,而是小型SUV,因为竞争少,又是第一款,所以它也成功了。
所以我想在竞争日渐激烈到白热化的中国汽车市场,所有车企要想获得更好的成功,在产品投放上就要多费点功夫,不是什么火就投什么,因为火的市场竞争也是激烈的,你也许会被拍死。而针对中国市场差异化多层次的消费需求去寻找细分机会无疑成功要来得轻松的多,没有竞争或者竞争很少,活的自然滋润,车企们多动动脑吧。而且细分市场也不是让你去学别人,你要是老模仿,肯定还是不如参照对象,你还是竞争不过别人,要细分要另辟蹊径就得自己开创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