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国内新闻 > 行业新闻 > 正文

三年来首现供大于求 中国汽车过剩了吗?

2014-04-23 10:18出处:人民日报 [转载]责编:陈冬菊

        一边是汽车企业纷纷跑马圈地建厂扩能;另一边却是中国汽车产销量三年来首度出现供大于求。在中国经济“减速换挡”的关键时期,已经在不少产业出现的产能过剩问题,会否在汽车产业再现?成为博鳌亚洲论坛与会嘉宾热议的话题。

  三年来首现供大于求

  统计数据显示,去年我国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211万辆和2198万辆,同比增长14.8%和13.9%,产量超出销量13万辆。这是中国汽车行业三年来首度出现供大于求现象。

  另一方面,则是大批车企一轮接着一轮的产能扩张潮。上海通用、一汽大众和上海大众等合资车企的扩能速度要快于竞争对手,更是快于自主品牌车企,它们将产能不断向中西部地区延伸。根据上海通用的计划,到2015年汽车产能将达到每年500万辆;目前上海大众在建项目有3个,一汽大众将在武汉建立在中国的第五个工厂,按照计划,大众2018年在华产能要达到400万辆。

  之前扩能的理由是,在我国汽车市场潜力不断释放的情况下,很多车企都表示产能不足阻碍其占领市场,因此纷纷扩能。

  事实上,近年来全球汽车业除了美国和新兴市场之外,发展前景并不乐观。供求基本平衡的局面被打破后,中国汽车年销量跨越2000万辆似乎又让汽车业看到了继续高歌猛进的希望。欧美等车企纷纷进入中国市场,迅速占领阵地。

  不过,国内市场需求一旦萎缩,将面临严重的产能压力,交通拥堵、雾霾等末端影响也将加剧。

  中国汽车产能过剩了吗?

  “我认为存在结构性过剩问题。”北汽集团董事长徐和谊在论坛一开始便抛出了观点。他说,但是不存在产能过剩,我国千人拥有量现在是70多辆,和国际平均水平差近一倍。

  话音一落,坐在旁边的东风汽车总经理朱福寿也表示,目前中国汽车行业的产能利用率约为84%,是可接受范围。不过这十几年的发展,已经超出了预期,能源、雾霾、交通等问题整体把产能过剩问题放大了。

  记者注意到,在经济整体下行压力加大的前提下,我国钢铁、水泥等行业已经出现较为严重的产能过剩问题,而汽车产业已有一定的过剩压力。市场预测2016年左右整个产业很可能出现产能过剩,需加以警惕。

责任编辑:陈冬菊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三年来首现供大于求 中国汽车过剩了吗?

2014-04-23 出处:人民日报 [转载] 责编:陈冬菊

        一边是汽车企业纷纷跑马圈地建厂扩能;另一边却是中国汽车产销量三年来首度出现供大于求。在中国经济“减速换挡”的关键时期,已经在不少产业出现的产能过剩问题,会否在汽车产业再现?成为博鳌亚洲论坛与会嘉宾热议的话题。

  三年来首现供大于求

  统计数据显示,去年我国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211万辆和2198万辆,同比增长14.8%和13.9%,产量超出销量13万辆。这是中国汽车行业三年来首度出现供大于求现象。

  另一方面,则是大批车企一轮接着一轮的产能扩张潮。上海通用、一汽大众和上海大众等合资车企的扩能速度要快于竞争对手,更是快于自主品牌车企,它们将产能不断向中西部地区延伸。根据上海通用的计划,到2015年汽车产能将达到每年500万辆;目前上海大众在建项目有3个,一汽大众将在武汉建立在中国的第五个工厂,按照计划,大众2018年在华产能要达到400万辆。

  之前扩能的理由是,在我国汽车市场潜力不断释放的情况下,很多车企都表示产能不足阻碍其占领市场,因此纷纷扩能。

  事实上,近年来全球汽车业除了美国和新兴市场之外,发展前景并不乐观。供求基本平衡的局面被打破后,中国汽车年销量跨越2000万辆似乎又让汽车业看到了继续高歌猛进的希望。欧美等车企纷纷进入中国市场,迅速占领阵地。

  不过,国内市场需求一旦萎缩,将面临严重的产能压力,交通拥堵、雾霾等末端影响也将加剧。

  中国汽车产能过剩了吗?

  “我认为存在结构性过剩问题。”北汽集团董事长徐和谊在论坛一开始便抛出了观点。他说,但是不存在产能过剩,我国千人拥有量现在是70多辆,和国际平均水平差近一倍。

  话音一落,坐在旁边的东风汽车总经理朱福寿也表示,目前中国汽车行业的产能利用率约为84%,是可接受范围。不过这十几年的发展,已经超出了预期,能源、雾霾、交通等问题整体把产能过剩问题放大了。

  记者注意到,在经济整体下行压力加大的前提下,我国钢铁、水泥等行业已经出现较为严重的产能过剩问题,而汽车产业已有一定的过剩压力。市场预测2016年左右整个产业很可能出现产能过剩,需加以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