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国内新闻 > 行业新闻 > 正文

低速电动汽车是否真的存在即合理?(2)

2014-03-13 09:59出处:V讯网 [转载]责编:黄河

  低速电动汽车  存在即合理?

  试想一下,如果低速电动汽车正规化,将有一套严格标准制约企业生产低速电动汽车,无论从材质还是规格都不能打折扣。如果企业按照标准严格生产,那么在成本上必然会有所增加,而成本的提高也必然会使售价增加。编辑调查发现,目前市面上的低速电动汽车普遍价格在5千至2万左右,这本身就已经与标准乘用车的价格很接近了。如果提高售价,那么低速电动汽车很有可能将与标准汽车价格持平,从而加入到标准汽车的市场竞争中来。这对于低速电动汽车来说无疑是很不利的。相较于标准汽车,低速电动汽车无论是动力、技术还是驾乘感受和外观,都无法与标准汽车相提并论。从消费者角度来说,如果面前放着一辆标准汽车,和一辆低速电动汽车,他们的售价都一样,相信很多人还是会选择购买标准汽车吧,毕竟做工和技术含量不在一个档次上。这时,低速电动汽车唯一的优势就成了它不需要驾驶证就可以驾驶上路。但如果低速电动汽车合法化,就必然会对驾驶低速电动汽车提出严格要求,以减少出现“马路杀手”的几率。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要求所有驾驶低速电动汽车的人员必须拥有相关驾驶执照。如此一来,低速电动汽车在市场中的唯一优势也会荡然无存。

  其实,低速电动汽车作为一个未被国家承认的机动车种类,是不应该出现在市场中的。但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的大环境,以及低速电动汽车自身的优势,使其像野草一样慢慢萌芽,悄悄发展了起来,到达今天的规模。如今,很多人都在为低速电动汽车疾呼,希望能够给它一个名分,成为真正被国家认可的机动车。但需要思考的是,如果这样,不正是走入了“存在即合理”的误区吗?难道这样一种无安全保障,无技术含量,无制作工艺,无设计理念的机动车,就真正是中国汽车产业需要的?就真正是消费者需要和满意的?此外,如果将低速电动汽车加入监管行列之后,众多厂家是否还会再次利用监管空白,打造出一个新品种来取代低速电动汽车呢?如果真是这样的话,不但低速电动车的前途堪忧,恐怕消费者才是最大的受害者。

 

责任编辑:黄河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低速电动汽车是否真的存在即合理?(2)

2014-03-13 出处:V讯网 [转载] 责编:黄河

  低速电动汽车  存在即合理?

  试想一下,如果低速电动汽车正规化,将有一套严格标准制约企业生产低速电动汽车,无论从材质还是规格都不能打折扣。如果企业按照标准严格生产,那么在成本上必然会有所增加,而成本的提高也必然会使售价增加。编辑调查发现,目前市面上的低速电动汽车普遍价格在5千至2万左右,这本身就已经与标准乘用车的价格很接近了。如果提高售价,那么低速电动汽车很有可能将与标准汽车价格持平,从而加入到标准汽车的市场竞争中来。这对于低速电动汽车来说无疑是很不利的。相较于标准汽车,低速电动汽车无论是动力、技术还是驾乘感受和外观,都无法与标准汽车相提并论。从消费者角度来说,如果面前放着一辆标准汽车,和一辆低速电动汽车,他们的售价都一样,相信很多人还是会选择购买标准汽车吧,毕竟做工和技术含量不在一个档次上。这时,低速电动汽车唯一的优势就成了它不需要驾驶证就可以驾驶上路。但如果低速电动汽车合法化,就必然会对驾驶低速电动汽车提出严格要求,以减少出现“马路杀手”的几率。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要求所有驾驶低速电动汽车的人员必须拥有相关驾驶执照。如此一来,低速电动汽车在市场中的唯一优势也会荡然无存。

  其实,低速电动汽车作为一个未被国家承认的机动车种类,是不应该出现在市场中的。但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的大环境,以及低速电动汽车自身的优势,使其像野草一样慢慢萌芽,悄悄发展了起来,到达今天的规模。如今,很多人都在为低速电动汽车疾呼,希望能够给它一个名分,成为真正被国家认可的机动车。但需要思考的是,如果这样,不正是走入了“存在即合理”的误区吗?难道这样一种无安全保障,无技术含量,无制作工艺,无设计理念的机动车,就真正是中国汽车产业需要的?就真正是消费者需要和满意的?此外,如果将低速电动汽车加入监管行列之后,众多厂家是否还会再次利用监管空白,打造出一个新品种来取代低速电动汽车呢?如果真是这样的话,不但低速电动车的前途堪忧,恐怕消费者才是最大的受害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