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讯网 行业新闻]近日,随着雾霾向全国的进一步扩散,大气污染问题又再一次被摆在了台面上。无论雾霾是因何构成,成分是什么。汽车尾气总是作为罪魁祸首进行批判,成为“雾霾天”的替罪羊,背了黑锅。最近,一些专家又将曾经引起业内大讨论的低速电动汽车拿了出来,呼吁将其尽快合法化,给予准生证。这些专家们认为只有低速电动汽车才是中国推动电动车发展,治理大气污染,走出雾霾天的唯一出路。可事实情况真的如此吗?
低速电动汽车或将成为城市代步新“王者“
首先,什么是低速电动汽车?从字面上来看,它具有两个特点,极限速度低和利用电池作为驱动力。根据百度百科的介绍,低速电动汽车是指速度低于70km/h的简易四轮纯电动汽车,其而外形、结构、性能与燃油汽车类似。目前,低速电动汽车大有赶超前辈——“电动自行车”、“电动摩托车”,成为小型机动车主流产品的趋势。
目前的低速电动汽车发展可以用迅猛来形容。销量方面,以山东省为例,2013年该省共产销小型电动汽车171537辆,同比增长50.8%,近几年累计生产销售小型电动汽车30多万辆,行销欧、美、日、韩、东南亚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并通过进口国的汽车质量认证。除山东省外,广东、江苏、浙江、河北、河南、湖南等省低速短程电动汽车数量增长也较快,预计2014年全国产量将达35万辆。可以预见,低速电动汽车正逐渐成为二三线甚至是一线城市短途代步的新王者。
低速电动汽车乱象丛生 消费者权益不能保障
首先是政策法规不到位,在目前的低速电动汽车领域,还没有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约束,很多种类的低速电动汽车甚至还被笼统地划分为机动自行车。在生产方面,由于没有成熟的行业规范,导致众多低速电动汽车制造规格参差不齐,同行业竞争更加不择手段,很多企业以没有监管措施为由,降低制造标准,减少生产成本以获得更高销量,更多利润。
其实,被这些弊病危害最深的恐怕还是不明真相的消费者。首先,相关法律法规的缺失导致了所有低速电动汽车未被国家认可,即不能在车管所上牌照。由此引发的最直接的后果是无法上保险,在发生交通意外时无法获得相应理赔,如果是无责方倒还好说。可如果是事故全责方,驾驶员恐怕得不到保险公司的帮助,只能自己独立承担赔偿金的支付,这对于以省钱省事为目的购买低速电动汽车的消费者来说可真是太不划算了。
此外,对于这些低速电动汽车的质量安全问题,也已经是广泛关注的话题。前段时间,不断有驾驶低速电动汽车发生交通意外的案例。每个事件都给肇事者和受害者的身体和经济上造成了很大的伤害。在低速电动汽车当中,尤其以低速电动汽车最为危险。作为低速电动汽车中最高速的一类,低速电动汽车往往使驾驶员产生一种假象——这就是汽车。这样导致的后果就是在大街上经常能够看到低速电动汽车在汽车道“狂飙“的景象。笔者也曾乘坐过这种来往于地铁与写字楼的低速电瓶车,其与汽车互相抢道,一争高下的场景仍然记忆犹新,也让人十分后怕。另外,由于没有相关生产标准的束缚,厂商经常偷工减料,致使低速电动汽车问题不断。无论是“动力系统”还是“变速器”都能经常发生故障,之前甚至还出现了挂前进挡变倒车的报道。可见如今的低速电动汽车质量的低下。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2014-03-13 出处:V讯网 [转载] 责编:黄河
[V讯网 行业新闻]近日,随着雾霾向全国的进一步扩散,大气污染问题又再一次被摆在了台面上。无论雾霾是因何构成,成分是什么。汽车尾气总是作为罪魁祸首进行批判,成为“雾霾天”的替罪羊,背了黑锅。最近,一些专家又将曾经引起业内大讨论的低速电动汽车拿了出来,呼吁将其尽快合法化,给予准生证。这些专家们认为只有低速电动汽车才是中国推动电动车发展,治理大气污染,走出雾霾天的唯一出路。可事实情况真的如此吗?
低速电动汽车或将成为城市代步新“王者“
首先,什么是低速电动汽车?从字面上来看,它具有两个特点,极限速度低和利用电池作为驱动力。根据百度百科的介绍,低速电动汽车是指速度低于70km/h的简易四轮纯电动汽车,其而外形、结构、性能与燃油汽车类似。目前,低速电动汽车大有赶超前辈——“电动自行车”、“电动摩托车”,成为小型机动车主流产品的趋势。
目前的低速电动汽车发展可以用迅猛来形容。销量方面,以山东省为例,2013年该省共产销小型电动汽车171537辆,同比增长50.8%,近几年累计生产销售小型电动汽车30多万辆,行销欧、美、日、韩、东南亚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并通过进口国的汽车质量认证。除山东省外,广东、江苏、浙江、河北、河南、湖南等省低速短程电动汽车数量增长也较快,预计2014年全国产量将达35万辆。可以预见,低速电动汽车正逐渐成为二三线甚至是一线城市短途代步的新王者。
低速电动汽车乱象丛生 消费者权益不能保障
首先是政策法规不到位,在目前的低速电动汽车领域,还没有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约束,很多种类的低速电动汽车甚至还被笼统地划分为机动自行车。在生产方面,由于没有成熟的行业规范,导致众多低速电动汽车制造规格参差不齐,同行业竞争更加不择手段,很多企业以没有监管措施为由,降低制造标准,减少生产成本以获得更高销量,更多利润。
其实,被这些弊病危害最深的恐怕还是不明真相的消费者。首先,相关法律法规的缺失导致了所有低速电动汽车未被国家认可,即不能在车管所上牌照。由此引发的最直接的后果是无法上保险,在发生交通意外时无法获得相应理赔,如果是无责方倒还好说。可如果是事故全责方,驾驶员恐怕得不到保险公司的帮助,只能自己独立承担赔偿金的支付,这对于以省钱省事为目的购买低速电动汽车的消费者来说可真是太不划算了。
此外,对于这些低速电动汽车的质量安全问题,也已经是广泛关注的话题。前段时间,不断有驾驶低速电动汽车发生交通意外的案例。每个事件都给肇事者和受害者的身体和经济上造成了很大的伤害。在低速电动汽车当中,尤其以低速电动汽车最为危险。作为低速电动汽车中最高速的一类,低速电动汽车往往使驾驶员产生一种假象——这就是汽车。这样导致的后果就是在大街上经常能够看到低速电动汽车在汽车道“狂飙“的景象。笔者也曾乘坐过这种来往于地铁与写字楼的低速电瓶车,其与汽车互相抢道,一争高下的场景仍然记忆犹新,也让人十分后怕。另外,由于没有相关生产标准的束缚,厂商经常偷工减料,致使低速电动汽车问题不断。无论是“动力系统”还是“变速器”都能经常发生故障,之前甚至还出现了挂前进挡变倒车的报道。可见如今的低速电动汽车质量的低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