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讯网 行业新闻 北京3月3日讯】一年一度的全国两会于今天正式开幕,已经作为国民经济支柱的汽车产业注定成为代表与委员们热议的话题。汽车产业已经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而且还是一个社会问题,以及行政体制改革问题,甚至从更大角度上,关乎中国国际经济合作的大局。
一、合资股比限制政策放与不放
尽管2004年的汽车产业发展政策仍然规定,跨国公司在中国建立整车生产企业必须建立合资公司,并在合资公司中持股比例不得超过50%,但是中国即将放开合资公司股比限制政策基本是大势所趋。问题的关键是什么时候放开?又如何放开?
就在全国两会召开前夕的2月27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在北京召开“汽车强国战略研讨会”,使得合资公司股比放开的讨论达到了顶峰。
对于合资公司股比限制政策放开,有支持的,也有反对的。其实,合资公司股比政策放开并不一定就有利于中国自主品牌的发展,因为自主品牌处于弱势的根本原因在于国有汽车企业本身所处的政策环境以及管理体制,而非合资公司。合资公司的存在恰恰提供了国有汽车企业大量的资金以支持自主品牌的发展。
当然,民营汽车企业因为没有合资公司,在与国有汽车企业的竞争中处于劣势。但是,即使今天合资公司股比政策放开,民营自主品牌的发展环境也不一定就变得更好。因为,没有了合资公司的束缚,跨国公司在中国的竞争力反而会更强,从而对于包括民营自主汽车企业在内的所有自主品牌带来更大的冲击。
然而,随着中国对于国际经济合作深入需求的加强,中国放开汽车产业合资股比限制的政策,将不仅仅是一个汽车产业的需要,更是整个国家对外开放合作程度加深的需要。
因此,现在的主要问题是,需要考虑在放开合资股比限制政策的大框架之下,如何将政策调整带给自主品牌的冲击降低到最小。
无疑,全国两会的代表委员们将在两会期间就这个问题各抒己见,展开讨论。
二、自主品牌发展前景
最近一段时期以来,自主品牌虽然在销量上出现增长,但从市场份额上,无论是在乘用车市场还是轿车市场,都出现了持续下降的局面。
特别是2014年1月,自主品牌的市场份额不仅在整体上出现下降,几乎所有的主流自主品牌都被裹胁进入了下滑的退潮之中。
而合资公司股比限制政策放开之所以引发巨大的争议,就在于政策本身对于自主品牌的发展至关重要。
2007年以来,自主品牌一直处于不断的战略调整之中,这种调整一方面让自主品牌在产品品质、配套能力、生产管理甚至技术研发方面都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自主品牌的竞争力与外资品牌之间的差距仍然很大。这本身就说明自主品牌还有很大提升的空间。
自主品牌最大的问题是什么?目前,自主品牌已经装备了机械化自动化的生产线,也与跨国公司开始在各个方面进行合作。不过,自主品牌目前需要的是整个体系能力的完善与提高。
参加全国两会的有许多来自汽车企业的代表委员,他们正是整个自主汽车品牌的领导者与管理者。而自主品牌的崛起不仅仅需要他们每一个人个体的努力,同时也需要相关的政策的支持。
三、新能源汽车市场瓶颈
新能源汽车产业无疑是最需要破除障碍的。2009年开始,中国提出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具体目标与规划,但是政策目标与现实的情况有着太大的差距,直到2013年,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规模仍然只有1.7万多辆。
新能源汽车市场之所以出现不理想的市场状况,关键在于两点,一是政策,二是创新。地方保护主义是障碍新能源汽车市场发展的最大因素。从目前北京市、上海市已经公布的地方新能源汽车市场发展的政策中可以看出,地方保护主义已经开始解冻,这无疑是一个好现象。但是,要想真正推动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发展,必须彻底让地方保护主义失去存在的真正价值基础。
从目前的新能源汽车技术来看,新能源汽车市场已经具备大规模推广的基础。如果在政策允许的情况下,新能源汽车市场将能够在全国范围内展开。
因此,这次全国两会将聚焦于新能源汽车政策的设计,以及企业商业模式的创新。同时,新能源汽车配套设施建设也将成为两会的讨论话题。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2014-03-03 出处:车云网 [转载] 责编:张丁
【V讯网 行业新闻 北京3月3日讯】一年一度的全国两会于今天正式开幕,已经作为国民经济支柱的汽车产业注定成为代表与委员们热议的话题。汽车产业已经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而且还是一个社会问题,以及行政体制改革问题,甚至从更大角度上,关乎中国国际经济合作的大局。
一、合资股比限制政策放与不放
尽管2004年的汽车产业发展政策仍然规定,跨国公司在中国建立整车生产企业必须建立合资公司,并在合资公司中持股比例不得超过50%,但是中国即将放开合资公司股比限制政策基本是大势所趋。问题的关键是什么时候放开?又如何放开?
就在全国两会召开前夕的2月27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在北京召开“汽车强国战略研讨会”,使得合资公司股比放开的讨论达到了顶峰。
对于合资公司股比限制政策放开,有支持的,也有反对的。其实,合资公司股比政策放开并不一定就有利于中国自主品牌的发展,因为自主品牌处于弱势的根本原因在于国有汽车企业本身所处的政策环境以及管理体制,而非合资公司。合资公司的存在恰恰提供了国有汽车企业大量的资金以支持自主品牌的发展。
当然,民营汽车企业因为没有合资公司,在与国有汽车企业的竞争中处于劣势。但是,即使今天合资公司股比政策放开,民营自主品牌的发展环境也不一定就变得更好。因为,没有了合资公司的束缚,跨国公司在中国的竞争力反而会更强,从而对于包括民营自主汽车企业在内的所有自主品牌带来更大的冲击。
然而,随着中国对于国际经济合作深入需求的加强,中国放开汽车产业合资股比限制的政策,将不仅仅是一个汽车产业的需要,更是整个国家对外开放合作程度加深的需要。
因此,现在的主要问题是,需要考虑在放开合资股比限制政策的大框架之下,如何将政策调整带给自主品牌的冲击降低到最小。
无疑,全国两会的代表委员们将在两会期间就这个问题各抒己见,展开讨论。
二、自主品牌发展前景
最近一段时期以来,自主品牌虽然在销量上出现增长,但从市场份额上,无论是在乘用车市场还是轿车市场,都出现了持续下降的局面。
特别是2014年1月,自主品牌的市场份额不仅在整体上出现下降,几乎所有的主流自主品牌都被裹胁进入了下滑的退潮之中。
而合资公司股比限制政策放开之所以引发巨大的争议,就在于政策本身对于自主品牌的发展至关重要。
2007年以来,自主品牌一直处于不断的战略调整之中,这种调整一方面让自主品牌在产品品质、配套能力、生产管理甚至技术研发方面都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自主品牌的竞争力与外资品牌之间的差距仍然很大。这本身就说明自主品牌还有很大提升的空间。
自主品牌最大的问题是什么?目前,自主品牌已经装备了机械化自动化的生产线,也与跨国公司开始在各个方面进行合作。不过,自主品牌目前需要的是整个体系能力的完善与提高。
参加全国两会的有许多来自汽车企业的代表委员,他们正是整个自主汽车品牌的领导者与管理者。而自主品牌的崛起不仅仅需要他们每一个人个体的努力,同时也需要相关的政策的支持。
三、新能源汽车市场瓶颈
新能源汽车产业无疑是最需要破除障碍的。2009年开始,中国提出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具体目标与规划,但是政策目标与现实的情况有着太大的差距,直到2013年,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规模仍然只有1.7万多辆。
新能源汽车市场之所以出现不理想的市场状况,关键在于两点,一是政策,二是创新。地方保护主义是障碍新能源汽车市场发展的最大因素。从目前北京市、上海市已经公布的地方新能源汽车市场发展的政策中可以看出,地方保护主义已经开始解冻,这无疑是一个好现象。但是,要想真正推动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发展,必须彻底让地方保护主义失去存在的真正价值基础。
从目前的新能源汽车技术来看,新能源汽车市场已经具备大规模推广的基础。如果在政策允许的情况下,新能源汽车市场将能够在全国范围内展开。
因此,这次全国两会将聚焦于新能源汽车政策的设计,以及企业商业模式的创新。同时,新能源汽车配套设施建设也将成为两会的讨论话题。